> 唯美句子 > 关于以德报怨孔子真的反对吗

关于以德报怨孔子真的反对吗

关于 以德报怨 孔子真的反对吗

“以德报怨”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通常将它理解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孔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感化他,用胸怀去包容他.这样的道德情操真的很伟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以德报怨”,恐怕没有人能做到.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之所以出现现在的现象,可能是断章取义地曲解.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化一向以谦虚和坚忍著称.关于如何报怨的问题,东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圣经里就提出:“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观点.而在东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哲学理念,面对困苦的态度是逆来顺受.根据佛经中的记载,大鹰要吃释迦牟尼的肉,他便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种坚忍已经超越西方人能够承受的范围.而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观点,是以人为本的,更能让人接受.

孔子这句话为什么会被曲解?根源还是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希望民众成为“以德报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报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统治.皇帝残暴,要“以德报怨”,地主剥削,也要“以德报怨”,八国联军打到北京,还是要“以德报怨”,要想尽一切办法彰显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这种坚忍和迂腐与佛家的处事态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

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德报怨”最早出自《老子》六十三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又见,《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又将白金百两,送与庵中老尼,另封白银十两,付与老尼启建道场,超度苏二爷朱婆及苏胜夫妇亡灵,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直报怨和以德报怨哪个是孔子的主张

咱们先看看论语原文里面怎么说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可见孔子一直主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以德报怨是出自老子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怎样?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乍看品德高尚,实质是扭曲了规则,对敌人仁慈就是对朋友残忍。对敌人仁慈赢得了喝彩,必然把朋友当作了垫脚石。所有扭曲规则的善,它的实质必然是恶。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一种报复去面对别人的不道德,那么这个社会将是恶性循环,无休无止。我们失去的将不仅是自己的和谐,当今的和谐,还有子孙后代的和谐。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他说你献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唬不值得的仁厚和付出,去面对不讲是非标准、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是一种人生的和人格的浪费。孔子的治国方略,提倡“德主刑辅”。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不能只讲道德,没有刑罚。以德治国、治家、治人,以讲究礼仪为主,以仁、义、礼、智、信为做人的标准,教化人民,互敬互爱、无欺无诈,达到高雅、高尚、和谐。对少数为非作歹,顽固不化的人,对道德不屑一顾的人,就不要一味讲究宽容,要辅以刑罚。孔子讲求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严。一味姑息忍让,不是完美的处世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孔子提倡以两者以外的第三种态度对待报怨的问题。他提倡“以直报怨”,即用公正的、率直的、磊落的、高尚的人格,正确面对有过失的和行为不端的人。也就是说:讲道德要有一个标准,一不能冤冤相报,互相残杀;二不能姑息养奸,纵容犯罪。以直报怨,用现在的说法就是拿起法律的武器,以公正的法治来解决不公正的问题,也是对不讲道德的人进行道德和普法教育。法律就是一个标准,一个尺度,人们不能偏离太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就是一个很好的以直报怨的例子。

孔子曰 以直报怨 为什么现在改成以德报怨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书上的译文是: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仇怨,如何呢?”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公平无私来对待仇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我看的那本书上认为这句话是孔子对以德报怨这种观点的批判。以前孟宪时教授在百家讲坛讲孔子的时候,把“以直报怨”中的直讲成直率,他的解释大概和书上一样。但是前几天看易中天先生讲诸子百家的时候,易先生说“直”在古代通“德”,其实孔子是说“以德报怨,以德报德”。按易先生的说法,也解释得通,那原文的解释就应该是,有人说:“用恩德来报答仇怨,如何呢?”孔子说:“(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以恩德来对待仇怨,(也或更要)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如何理解孔子对“以德报怨”的质疑

典型的中国式断章取义,原话为:“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真的同意以德报怨?

孔子只说过“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而“以德报怨”是老子说的。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

而孔子不同意这两种做法主张以德报怨为什么请结合

孔子主张以怨报怨,因为别人问孔子可不可以以德报怨,

孔子说:”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孔子又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所以孔子不主张以德报怨.

老子说以德报怨,孔子说以以直报怨,谁对谁错

无所谓对 无所谓错 处于不同位置环境对错都不好区别:活于天地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