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下岗让央视出名了

下岗让央视出名了

因为被裁员,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努力,我们会成功。

《快乐词典》推出后,王以有趣幽默的主持风格带给亿万观众启迪和欢笑。于是,他一举成名,成为央视金牌节目的金牌主持人。然而,王的成功源于她的下岗经历。

王出生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我父亲是报纸编辑,我母亲是工厂工人。1990年9月,王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改革时报》当记者。虽然记者的工作很辛苦,但她很满意自己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匹配了自己的专业。然而,改革的风暴迫使她重新考虑自己的生活。

《改革时报》是四川省的一份经济类报纸,后更名为《新经济时报》、《城市购物先驱报》。几个简单的名字并没有完全改变报纸的厄运。发行量无法筹集,资金困难,报纸不得不改革。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7月,当时王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六年。本来她留在报社应该没有问题,但是那一刻,她犹豫了。面对几十个白发苍苍的老编辑老记者,她选择了放弃,把有限的机会让给别人。

王下岗后,独自一人到北京谋生。当时,北京漂流似乎是一个时髦的职业。在北京,有几十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在北京写作很难过得去。很多人合不来,甚至流落街头。面对几十万的竞争对手,她刚刚下岗,更是充满了危机感。为了获得新的机会,她决定重新学习。因此,她申请了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学习电视文学。1997年,从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文学系毕业后,去央视经济系实习。

她是个内向的人,连话都不会说。刚去面试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提问。然而,下岗经历让她充满了危机感。每次面试前,她都要精心准备,强迫自己改变。好在她是经济学出身,学了一年的电视文学,让她很快找到了面试的感觉。她的出色表现引起了领导的注意,立刻从实习记者变成了全职记者。

1998年央视经济栏目改版,开设“经济半小时”栏目。新栏目的准备需要新的节目主持人。单位推荐她竞选《经济半小时》主持人。当时她30岁,没有毕业做播音主持。但是,被裁员的经历让她害怕,同时也激发了她如火如荼的斗志。她抓紧时间备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导演求教。经济是一个学术名词,听起来很冷。为了让自己与众不同,她努力寻找生活中对应的深不可测的东西,让经济变得懂事,变得大众化。所以在镜头测试的时候,她娴熟而又通俗的播音风格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她成功的留在了《经济半小时》。

真正让她在央视红的是在《快乐词典》。2009年,湖南卫视《鲁豫有约》栏目走红。为了提高收视率,央视决定成立快乐词典。一开始,央视确定黄安是节目主持人。她只是黄安的助手,做着诸如帮助举办颁奖典礼之类的事情。她成了黄安的助手?这在别人看来有点奇怪。但是,她觉得很正常。导演自己选不出来,说明能力不好。这种意识让她充满了危机感。为了提高能力,她不仅认真记笔记,还把节目的录像带带回家反复学习。有一次,黄安因为某种原因无法参与栏目制作,所以作为助理,她代替黄安制作了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很受观众欢迎,收视率飙升。最后,她取代了黄安。后来,黄安说,“我知道我不能再这样做了,因为我被别人偷走了。”。我祝贺她成功!

因为被裁员,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努力,我们会成功。下岗的经历铸就了王,成就了一代央视名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