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求一首有史,宏,智三个的诗句

求一首有史,宏,智三个的诗句

求一首有史,宏,智三个的诗句

史家多豪迈,

宏辨显雄才。

智慧通天地,

妙心善果摘。

求《红楼梦》里面所有的诗词~

作者缘起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作者题绝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青埂峰偈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嘲顽石诗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癞头僧 疯话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癞头和尚弄玉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中秋对月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中秋对月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

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警幻仙子赋

方离柳坞,乍出花房。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靥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纤腰之楚楚兮,回风舞雪,珠翠之辉辉兮,满额鹅黄。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

蛾眉颦笑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待止而欲行。羡彼之良质兮,冰清玉润,羡彼之华服兮,闪灼文章。

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菊被霜。

其静若何,松生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曲沼。其神若何,月射寒江。应惭西子,实愧王嫱。

奇矣哉,生于孰地,来自何方,信矣乎,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果何人哉?如斯之美也!

宝黛: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湘云: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迎春: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巧姐: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可卿: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谁知道好点的关于佛语的诗句

十大佛语经典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 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 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经典佛语100条 1、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2、万法唯心。 3、众生皆平等。 4、祸往者福来。 5、宁静而致远。 6、一刹便是永恒。 7、善恶一念之间。 8、有其因,必有其果。 9、随心、随缘、随性。 10、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11、厚德载物,有容乃大。 12、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13、九九归一、终成正果。 14、无色无相,无嗔无狂。 15、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16、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17、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18、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19、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20、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 21、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22、凡事太尽,缘分势必早尽。 23、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24、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25、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26、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27、即种因,则得果,一切命中注定。 28、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9、风亦不动,树亦不动,乃汝心动也。 30、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31、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3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3、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34、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35、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36、宁可自己去原谅别人,莫让别人来原谅你。 37、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3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39、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40、世上的事,不如己意者,那是当然的。 4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4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4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4、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45、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46、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4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48、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4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5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51、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52、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5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54、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55、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56、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57、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58、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59、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60、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61、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62、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63、永远扭曲别人善......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怎么样为古诗做笺注

以找出诗句中词语典出何处。对词语进行解释。对涉及的人物时间进行说明。对一些古今异义字进行解释。最后把整句串讲一下。

用一句古诗词形容古代男子玉树临风,温文尔雅,才华横溢

丰姿英伟,相貌轩昂。齿白如银砌,唇红口四方。顶平额阔天仓满,目秀眉清地阁长。两耳有轮真杰士,一身不俗是才郎。妙龄聪俊风流子,堪配西梁窈窕娘。

有一秀士,此人饱读诗书,广知今古,更兼一表人才。有诗为证:

出落唇红齿白,生成眼秀眉清。

风流不在著衣新,俊俏行中首领。

下笔千言立就,挥毫四坐皆惊。

青钱万选好声名,一见人人起敬。

曾有一诗单赞柳友梅的人才,诗云:

美如冠玉润如珠,倚马文章七步诗。

锦绣心肠能脺面,山川秀丽见丰姿。

陈思妙句应无敌,卫玠仪容差合宜。

一段风流谁得解,能挑卓女醉西施。

。。。。。。

求《诛仙》小说中所有经典的诗词?

原著诗词:

滴血洞内遗刻

芳心苦,忍回顾,

悔不及,难相处。 金铃清脆噬血误,

一生总被痴情诉。

铃铛咽,百花调,

人影渐瘦鬓如霜。

深情苦,一生苦,

痴情只为无情苦。

斩相思

红颜远,相思苦。

几番意,难相负。

十年情思百年渡,

不斩相思不忍顾。

黑石洞·三尾妖狐

小松岗,月如霜,

人如飘絮花亦伤。

十数载,三千年,

但愿相别不相忘。

万人往

天涯路,从来远。

儿女意,向来痴。

天高海阔八万丈,

芸芸众生尽匍匐。

星万点,月正明,

苍天冷,冷如霜。

可笑万物如刍狗,

谁为覆雨谁翻云!

夜饮·兽神

旧时意,沧桑过,

还记否,伤心人。

白发枯灯走天涯,

一朝寂寞换宿醉……

其他诗词:

无题·碧瑶

九州阴灵齐吟唱,

诸天神魔共想望。

以我血躯祭神明,

奉为牺牲心亦伤。

三生七世惟念君。

永堕阎罗又何妨?

只为情故凄凉时,

虽死不悔痴情惘。

碧瑶吟

春去春归更几时?

魂飘梦宿无处知。

断肠女子曾垂泪,

伤心花儿欲辞枝。

流年多恨长哀晚,

难渡相思河汉浅。

当日双影似在目,

如今梦回天涯远。

天涯远,泪点点,

生死易判情难断。

翩翩蝴蝶梦中飞,

竹林轻拥飘花随。

只知此身为君生,

何惜此命救君危。

必做人间痴情人,

君生我死忍从分。

漫洒鹃血染红云,

今生来世两不闻。

宿世恩仇最难消,

知是爱恨几曾饶。

瑶析碧碎长消散,

百世千年永寂寥。

人道妖女多无情,

生杀予夺等闲轻。

却不见青云山上痴情死,

漫天飘花是何红?

卜算子·碧瑶

奇花凌寒傲,铃音彻千古。滴血洞中见真情,一生只随君。

十年冷冰室,身去魂不悔。天地惟有痴情怨,诛仙证真君。

蝶恋花·思碧瑶

亦真亦幻缘何起,望极井底,几人生心际。正邪千古两不立,为伊也敢逆天地。

立马横棍凭谁问,十年追忆,追忆成回忆。旦求独守君闺地,管他菩提惹尘粒!

醉花阴·陆雪琪

落寞无主日沉苦,晚寐披衣舞。

寒月空中悬,风拂纱帐,心思断愁肠。

俯首对花花影动,东风意捉弄。

面色胜倾城,却为情故,秀眉又轻蹙。

菩萨蛮·陆雪琪

白衣似雪冷若霜,天琊清光万丈鸣。伫立寒风中,芳心为谁属?

十年光阴过,恍惚如梦醒。噬魂天琊见,心却在悲鸣。

天仙子·陆雪琪

九天仙子下凡尘。

人间哪得几回闻?

白衣胜雪天琊寒。

相依扶,共患难。

芳心暗许死灵渊。

后山舞剑谁人堪。

泪竹何处诉。

斩断相思红颜苦。

做逆徒,犹无悔。

独守天涯人憔悴。

钗头凤。叹雪琪

剑锋芒,情丝殇。

红尘自古多凄凉。

自彷徨,独心伤,

素人天琊,无尽思量。

狂!狂!狂!

梦亦醒,人难忘。

尽酒千觞叹蓝芒,

夜凝霜,愁更长。

剑透残阳,且歌且狂。

凉!凉!凉!

陆雪琪

月魄霜魂塑倾城,

而今只愿莫相逢。

竹林暗夜风雨恶,

寂寞悬崖冰雪横。

对擂已知心有属,

抗命何惧违师承。

天琊三尺龙吟下,

君在地府第几层?

田灵儿

天资颖慧意气昂,

娇俏女儿神飞扬。

粉面含情花解语,

笑颜逢春玉生香。

清凉宝珠谐连理,

琥珀朱绫......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咏柳诗句里的妆的意思是什么?一树的意思是什么?其中诗句?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词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诗句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讨论唐宋诗词中的异文现象

异文本是版本学、校勘学的研究对象,致力训诂的学者也研究异文,于是就有了异文印证。笔者有鉴于异文印证的不科学性,自拟“异文引导”一词。异文印证和异文引导是借助异文材料来进行训诂的两种方法。

[B]一、异 文[/B]

(一)何谓异文?

异文既是文字学的术语,又是版本学、校勘学的术语。作为前者,它与“正字”相对而言,是通假字和异体字的统称;作为后者,它既是指同一书的不同版本之间,某书的某章节、某句与他处所引该章节、该句之间,在本应相同的字句上出现差异这样的一种现象,也是指差异的各方。严格地说,异文应是指偏离著作原貌的一方,而保留著作原貌的一方应称作“正文”。但在实际运用中,没有出现“正文”的说法,相异的各方都叫异文,甲是乙的异文;同时,乙是甲的异文。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这种意义上的异文。

(二)异文举隅

异文情形极为繁杂。现以《全唐诗》(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六册所载异文情况为例加以分类说明。

1.无意致异。异文一方能贯通文义而另一方不能贯通。

(1)因形似致异:韦应物《游龙门香山泉》:“羽觞自成(一本作伐)玩,永日亦延趣。”刘湾《出塞曲》:“汗马牧(一本作败)秋月,疲卒卧霜风。”“伐”、“败”不能贯通文义,分别为“成”、“牧”的形误。

(2)因音同音近致异:岑参《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世人学舞只是舞,恣(一本作姿)态岂能得如此!”韦应物《凌雾行》:“才看含鬓白,稍视(一本作似)沾衣密。”“恣”、“似”在句中不通,分别为“姿”、“视”的音误(“恣”也可能是“姿”的形误。)

(3)因其他原因致异:韦应物《昙智禅师院》:“高年不复出,门径(一作援)众草生。”又《寄职方刘郎中》:“端服光朝次,群烈慕(一作器)英声。”“援”、“器”在句中不通,是误字。至于致误原因,则难以考辨,或由于传抄、翻印时涉上下文某字而误,或由于原本字迹坏损不能辨认而依稀描摹而误,或由于用心不专、心有所思即随手书之而误。

以上异文或由形近、音同音近造成;或由其他原因造成,都属于无意致异,是传抄翻刻者在无意中造成的。

2.有意致异。异文双方在句中都能贯通文义。

(1)异文双方义同义近:李白《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投鞭(一作策)可填江。”张谓《送青龙一公》:“圣朝须助理(一作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一作千尺)冰,愁云黪淡万里凝。”造成同近义异文的原因,可能是传抄翻刻者出于修辞上的考虑而改,也可能是不明古义、方言词义而妄改,也可能是出于社会原因(如避讳)而改,也可能是作文字游戏而改。

(2)异文双方同音近音通用

同近音通用究其实也是因音同音近而误,也即写别字。但因为它冲破了字形的束缚,合乎语言发展趋势,所以为语言学界所认可。同近音通用与因音同音近而误的区别是:前者已普遍运用;后者则为个别人的偶然失误,不具普遍性。下面是同近音通用造成的异文:

岑参《叹白发》:“白发生偏速,交(教)人不奈何。”按:“教”有使义,义正相合;“交”是“教”的同近音通用字。交作教用,在敦煌变文、唐宋诗词、元明戏曲中习见,仅《诗词曲语辞汇释》“教(一)”条就举有十例。

岑参《寄青城龙溪奂道人》:“五岳之丈人,西望青瞢瞢(一作懵懵)。”按:“青瞢瞢”是一个“单音节形容词+叠音词”结构,其中的叠音词意义较虚,同一词可以有多种文字形式,各种字形之间声音相同或相近。

(3)异文双方义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明朝挂帆席,树叶落(一作正)纷纷。”韦应物《送别覃孝廉》:“家住青山下,门前芳草(一作流水)多。”造成这类异文的原因相当复杂。从修辞上考虑觉得原版本某词未惬人意而改;不明语法而改;不明古义、方言义而改,或者认为原版本的古语太古奥,方言词太粗鄙,而用当时通语改之,都可能是原因之一。

[B]二、异文印证和异文引导[/B]

(一)何谓异文印证、异文引导?

异文印证是在训释词义时用异文来印证释义的正确性的方法。方法的运用由来已久,而名称则出自近人张相。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叙言》中列举“假定字义”五法,第五叫“比照意义”,又细分为六法,其五为:“有以异文印证者。同是一书,版本不同,某字一作某,往往可得佳证。”(这里“以异文印证”五字连读,今人沿用时则省为“异文印证”四字。)

顾名思义,异文印证是先假定某一字的意义,然后用它的异文来“印证”这一假定的正确性。然而从《汇释》正文的大量用例中,却可窥见作者在运用异文印证时,有两个不同的思维过程:

1.发现某些句子中的某个字(或字的组合)——甲是生僻字,或者虽是常见字,但凭原义在句中不能贯通文义,于是就给它假定一义,但还不是很有把握。后又发现甲与另一个字(或字的组合)——乙发生异文现象,而乙的意义恰恰与他给甲假定的意义相同。于是就把甲与乙发生异文这一事实作为给甲立新义的证据。

2.发现某些句子中的甲是生僻字,或虽是常见字,但凭原义不能贯通文义,百思而不得其解。后又发现甲与乙发生异文现象,而乙的意义却能贯通文义,于是就假定甲具有与乙相同的意义,再用这个意义来解释一系列句子中的甲,发现都能贯通文义,因而就断定这些句子中的甲都具有与乙相同的意义。

第一种“异文印证”是先假定字义,尔后发现异文,用来印证。这是名副其实的异文印证。在第二种“异文印证”中,异文不是用来印证,而是用来引导,所以应该叫“异文引导”。

以上两个思维过程是从《汇释》的用例中紬绎出来的。由于张相不是根据思维过程,而是根据全书体例安排行文次序的,所以有很多用例是难以辨别究竟是异文印证,还是异文引导的。下面的两个用例由于用了关键性的词语,向我们透示了著者的思维过程。

一个是异文印证的例子:《汇释》卷六“圈圚”条:“圈圚,犹云圈套也……亦作圈围……巾箱本《琵琶记》二十五:‘折摸你是怎生俌俏的,也落在我圈围。’亦作圈[衤贵]。同上《琵琶记》文,凌刻臞仙本作‘遮莫你怎生逋峭的,也落在我圈[衤贵]’……陈眉公本作‘也落在我圈套’。可证圈[衤贵]与圈套同义。”著者先假定“圈[衤贵]”为圈套之义,后正好发现“圈[衤贵]”与“圈套”异文,于是就用这个异文现象来印证这个假定的意义。这个思维过程是“可证”这个词语启示的。

另一个是异文引导的例子:《汇释》卷五“逼逻”条:“……巾箱本《琵琶记》十九:‘只得逼逻几口淡饭;奴家自把细米皮糠逼逻吃,苟延残喘。’又二十:‘这是谷中膜、米上皮,将来逼逻堪疗饥。’上列《琵琶记》各逼逻字,凌刻臞仙本均作饆饠,陈眉公本于逼逻堪疗饥句,作饆饠堪疗饥,而逼逻几口淡饭句,则作安排一口淡饭。从知逼逻即安排之义,而凡逼逻字均可以安排释之也。”著者先发现“逼逻”与“安排”发生异文现象,而“安排”的意义恰恰能贯通文义,于是就假定“逼逻”与“安排”同义。再用这个意义来解释其他句子中的“逼逻”(例略)都能贯通文义,因而就断定这些句子中的“逼逻”都是“安排”的意思。

(二)异文印证的前提和条件

上文的分析告诉我们:异文印证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异文双方必定具有同义近义(包括同音近音通用)的关系。但从本文第一节对异文情况的归纳可知:在我们没有认请异文双方的词义,或者只认请了其中一方的词义时,任何一对异文都可能具有如下所示的各种关系中的任何一种关系:

[color=#F8F8FF]-----------[/color](1)一方能贯通文义,[color=#F8F8FF]-------[/color]1因形近而误

[color=#F0FFFF]--------------[/color]另一方不能[color=#F0FFFF]-------------[/color]2因音同音近而误

[color=#F0FFFF]-------------[/color](无意致异)[color=#F0FFFF]--------------[/color]3因其他原因而误

异文情况

[color=#F0FFFF]-----------[/color](2)双方皆能[color=#F0FFFF]---------------[/color]1双方义同义近

[color=#F0FFFF]--------------[/color]贯通文义[color=#F0FFFF]---------------[/color]2双方同近音通用

[color=#F0FFFF]-------------[/color](有意致异)[color=#F0FFFF]--------------[/color]3双方义异

因此,当一对异文(其中一方的词义尚未认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是不能贸然断定它们具有同近义(包括同近音通用)的关系的,从而,异文印证的前提也就不具备了。

当然,问题没有这么简单,从张相运用异文印证的大量用例中,我们发现:异文印证的运用在实际上是有条件限制的,这就是:

1.在发现甲、乙异文前,给甲假定的新义在一系列的句子中都能贯通文义;

2.发现异文后,异文乙的意义恰恰跟给甲假定的新义相同或相近;

3.因此,异文乙可以代替甲进入一系列的句子。

根据这样的限制条件,我们首先可以把无意致异这一大类异文排除出去,因为这一类异文是在无意中形成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其中的异文乙不能代替甲进入任何一个句子。这样,无意致异的异文就不能用来印证。

把“无意致异”这一大类排除以后,就剩下“有意致异”这一大类了。在这个大类的三个小类中,“双方义同义近”和“双方同近音通用”这两个小类符合运用异文印证的限制条件,因为其中的异文乙可以代替甲进入一系列句子。

至于“双方义异”这一小类,看起来似乎不符合条件,因为其中的异文乙(如“正”、“流水”)只能代替甲(如“落”、“芳草”)进入一个句子,而不能进入一系列句子。因此,这一小类异文似乎也应受到排除。

这样,当我们用限制条件,把“无意致异”这一大类和“双方义异”这一小类排除出去以后,似乎就剩下“双方义同义近”和“双方同近音通用”这两小类了,反过来说,也即,如果一对异文符合这个限制条件——“异文乙可以代替甲进入一系列句子”,那么,异文双方就似乎具有义同义近(或同近音通用)的关系,从而,异文印证的前提似乎就具备了。

然而,问题就在这儿产生!

(三)异文印证的疏漏和弊端

问题在于:在有意致异的第三种异文——双方义异的异文中,并非全都不符合限制条件。

让我们分析三对异文:

1.肯——岂异文:朝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肯”一本作“岂”。)按:“肯”是能愿动词,“岂”是反诘副词,双方义异。那么“岂”能否代替“肯”进入一系列句子呢?下面的例句作出了肯定的回答:1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2王维《老将行》:“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3杨万里《寄周舍人子充》诗:“省斋先生太高寒,肯将好诗博好官!” ①这三个例子中的“肯”都可用“岂”代替。

这样的异文是怎么产生的?很可能是因为传抄翻刻者不明特殊句法而以意妄改所造成。在古代诗词中,反诘句固然可以借助反诘副词(如“岂”、“讵”)来表示反诘语气,如杜甫《徐卿二子歌》:“丈夫生儿有如此二雏者,名位岂肯卑微休!”朱庆余《和秋园》诗:“深斋常独处,讵肯厌秋声!”但由于诗词对字数的限制,有时不用反诘副词,也同样表达反诘语气。如杜甫《兵车行》诗:“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白居易《忆江南》词:“能不忆江南!”翻译成现代汉语,一般可以加上反诘副词(如“难道”)而成:“您难道没有听说……!”“难道能不思忆江南!”但这并不意味着原句中的“不”、“能”变成了反诘副词。“不”仍是否定副词,“能”仍是能愿动词。反诘语气是由整首诗词的语境规定,并由整个句子表示出来,而不是由“不”、“能”单独显示的。同样,“肯将衰朽惜残年!”固然可以翻译成:“难道肯因为身体衰弱而爱惜残年的生命(从而退避畏缩而不挺身而出吗)!”但“肯”仍是能愿动词,并没有变为反诘副词。

传抄翻刻者不明此例,径将“肯”字改为“岂”字,殊不知用“岂”字固然可以贯通文意,但与用“肯”字在文势、语气上大异其趣。韩愈在这首诗中表露了自己的矛盾心情:一方面对朝廷怀着耿耿忠心;一方面又因朝廷的不察己情而深为痛心。全诗笼罩着一种哀怨悱恻但又忠心不泯的委婉的情调。用“肯”字正合全诗情调,而用“岂”字则显得过于愤激、斩截。

2.何——不异文:《大戴礼·哀公问于孔子篇》:“孔子曰:邱也小人,何足以知礼?”《礼记·哀公问篇》“何”作“不”。《左传·昭公元年》:“卫齐子曰:苟或知之,虽忧何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作“虽忧不害”。杜甫《去蜀》诗:“安危大臣在,何必泪长流!”“何”一本作“不”。②“何”与“不”三次发生异文。它们都能贯通文义,因此可以互相代替对方进入这三个句子。但它们构成的句式各不相同。“何”是疑问词,构成疑问句(包括反诘句);“不”是否定词,在这三例中构成表否定的陈述句。在这三例中,三个疑问句是用反诘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态度,因此与三个否定陈述句在深层结构里表示的基本意义是一致的。“何必泪长流”在基本意义上等于“不必泪长流”,但是它们有两个区别:1感情色彩和修辞效果迥异:反诘句表示强烈的感情色彩,很有气势;而陈述句则语气平淡。2在表层结构上,毕竟属于两种结构方式,其中的疑问词“何”与否定词“不”毫无共同之点,不能划上等号。

而传抄、翻刻者或者由于不明这种语法现象,或者出于修辞上的考虑,把原本中的“何”改为“不”,或者反过来把原本中的“不”改为“何”,从而造成这样的异文。

3.何——无异文:《诗·小雅·谷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徐干《中论·修本篇》引作“何草不死,何木不萎!”陶潜《示周掾祖谢》:“相去不寻常,道路邈何因。”“何”一作“无”。又《联句》:“虽欲腾九万,扶摇竟何力!”“何”一本作“无”。杜甫《不寐》:“桃源何处求?”“何”一本作“无”。杜甫《江村》:“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一本作“无”。又《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之四:“词赋工无益。”“无”一作“何”。③包佶《戏题诸判官厅壁》:“六十老翁无所取,二三君子不相遗。”“无”一作“何”。④以上“何”与“无”发生异文,可以在句中互相替代。“何”是疑问词,“无”是否定词,各自构成疑问句和否定句。它们在深层结构上的一致和在表层结构上的区别,它们发生异文的原因,均与上文所分析的“何”——“不”异文一样。

通过这三对异文的分析,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在“有意致异”的“双方义异”的异文中,也有一些是异文乙可以代替甲进入一系列句子的。这样一来,符合“异文乙可以代替甲进入一系列句子”的条件的异文就不仅仅是“双方同近义”和“双方同近音通用”两种了,从而,异文印证的前提就被有力地摧垮了。

然而,在符合限制条件的异文中,毕竟以同近义和同近音通用为多,而这就使异文带有很强的迷惑性,以至于像裴学海、张相和徐仁甫这样造诣很深的学者都不免因此而失误。张相在《诗词曲语辞汇释》中解释“肯,犹岂也”,就是受了韩愈诗“肯”、“岂”异文的迷惑;裴学海在《古书虚字集释》,徐仁甫在《广释词》中断定“何,犹不也;何,犹无也”,则是受了“何”与“不”、“何”与“无”多次异文的迷惑。下面再举一例:《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早晚”条,给“早晚”立有五个义项,第一为:“犹云何日也,此多指将来而言。”第二至第四个义项也都与时间有关。第五个义项却是:“犹云那得或何曾也,此殆从何日之义转变而来。”下引四个书证:“拾得诗:‘个个入地狱,早晚出头时!’早晚一作那得,早晚即那得也。贯休《大驾西幸秋日闻雷》诗:‘黎庶何由泰,銮舆早晚回!’此亦那得义,故与何由作对;若作何日解,义自可通,然不对劲。白居易《和行简望郡南山》诗:‘反照前山云树明,从君苦道似华清;试听肠断巴猿叫,早晚骊山有此声!’言那得有此声也,亦犹言何曾有此声也。柳永《剔银灯》词:‘艳杏夭桃,垂杨芳草,各斗雨膏烟腻如斯佳致,早晚是读书天气?……’言何曾是读书天气。”

按:“早晚”是表示时间的词,有“何日”、“何时”之意,可对将来而言,也可对过去而言。“何曾”这个时间词,则仅对过去而言。“何曾”代替“早晚”进入以上四个例句,仅能贯通后两例,而用“何日”代替则都能贯通。至于“那得”则不表时间,代进例一是哪儿得到之意;代进例二、例三是“哪儿能”之意,从“早晚”一词不可能引申出“那得”的这两个意义。而且,“那得”不能代进例四。因此,“早晚”不能解释成“那得”。

张相之所以要给“早晚”立“那得”的义项,主要就是因为拾得诗中“早晚”与“那得”发生异文,而“那得”似乎更顺当一些。其实,作“何时”解的“早晚”在“早晚出头时?”中照样说得通,这是一个以没有系词的判断句的形式出现的疑问句,“早晚”是主语,“出头时”是体词性谓语。翻译成普通话即为:“何时是出头时!”在深层结构里,它表示的是否定的判断:“永无出头之时!”可见,异文的双方都说得通。不过就拾得的全部诗作而言,以作“那得出头时?”更符合作者的语言习惯。⑤这样,我们就应该在两者中挑选“那得”,而不应该给“早晚”增立“那得”的义项。

(四)用异文引导代异文印证

异文印证的疏漏和弊端已如上述,因此,异文印证不能作为训释词义的科学方法。笔者主张用异文引导代替异文印证。笔者所主张的异文引导与异文印证具有重要的区别:

1.异文印证把异文现象的发现作为释义过程的依据和终点;而异文引导则将它作为出发点。2.异文印证在印证时是认定“异文双方一定具有同近义(或同近音通用)的关系”的;而异文引导在引导时则是先假定“异文双方可能具有同近义(或同近音通用)的关系”。至于这个假定是否正确,还要把它放到众多的句子中进行检验。检验时要结合词义变化规律、语法结构的特点、修辞上的特殊要求、方言俗语的特性等等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这个假定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则予以否定。

异文引导能给我们训释词义带来方便:有异文引导时,我们进行的是定向思维:甲是否确实具有与乙相同的这个意义?没有异文引导时,我们进行的是泛向思维:甲具有什么意义?无疑,定向思维要比泛向思维简捷,尤其是当甲的词义非常费解时更为明显。但是,异文引导也可能将我们引入歧途,所以,必须予以严格的检验。

[B]注释[/B]:

① 韩、李、王、杨诗均转引自《诗词曲语辞汇释》“肯(一)”条。

② 以上三例转引自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和徐仁甫《广释词》。

③ 以上六例转引自徐仁甫《广释词》。

④ 引自《全唐诗》第六册。

⑤ 拾得诗中有如下诗句可作参证:“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死去入地狱,未有出头辰。”见《全唐诗》卷807。

[B]感谢[/B]:

猜灯谜 上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

这是个很有名的猜字对联,你出的是上联,只是略有不同,但结果一样。

原上联: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

隐藏个“猜”字,左面的反犬旁和狐狼猫狗仿佛,右面的青字是种颜色,但不是黑白红黄。

下联:

词里有,诗里有,论语里也有,失东南西北方向。

隐藏个“谜”字,左面的言字旁诗词论语这四个字里都有,右面失去东南西北方向不是个迷吗?

所以这幅对联加起来就是“猜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