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

上枢密韩太尉书的主要内容

原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译文:

太尉执事: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厚宏博,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称。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游,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这两个人,难道单靠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就能到此地步的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然而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各少数民族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丰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枢密韩太尉书【作者】苏辙 【朝代】宋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译文太尉执事:苏辙生性喜好写文章,对此想得很深。

我认为文章是气的外在体现,然而文章不是单靠学习就能写好的,气却可以通过培养而得到。

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现在看他的文章,宽大厚重宏伟博大,充塞于天地之间,同他气的大小相衬。

司马迁走遍天下,广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之间的英豪俊杰交友,所以他的文章疏放不羁,颇有奇伟之气。

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执笔学写这种文章吗?这是因为他们的气充满在内心而溢露到外貌,发于言语而表现为文章,自己却并没有觉察到。

苏辙出生已经十九年了。

我住在家里时,所交往的,不过是邻居同乡这一类人。

所看到的,不过是几百里之内的景物,没有高山旷野可以登临观览以开阔自己的心胸。

诸子百家的书,虽然无所不读,但是都是古人过去的东西,不能激发自己的志气。

我担心就此而被埋没,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我经过秦朝、汉朝的故都,尽情观览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向北眺望黄河奔腾的急流,深有感慨地想起了古代的英雄豪杰。

到了京城,抬头看到天子宫殿的壮丽,以及粮仓、府库、城池、苑囿的富庶而且巨大,这才知道天下的广阔富丽。

见到翰林学士欧阳公,聆听了他宏大雄辩的议论,看到了他秀美奇伟的容貌,同他的学生贤士大夫交游,这才知道天下的文章都汇聚在这里。

太尉以雄才大略称冠天下,全国人依靠您而无忧无虑,四方异族国家惧怕您而不敢侵犯,在朝廷之内像周公、召公一样辅君有方,领兵出征像方叔、召虎一样御敌立功。

可是我至今还未见到您呢。

况且一个人的学习,如果不是有志于大的方面,即使学了很多又有什么用呢?苏辙这次来,对于山,看到了终南山、嵩山、华山的高峻;对于水,看到了黄河的深广;对于人,看到了欧阳公;可是仍以没有谒见您而为一件憾事。

所以希望能够一睹贤人的风采,就是听到您的一句话也足以激发自己雄心壮志,这样就算看遍了天下的壮观而不会再有什么遗憾了。

苏辙年纪很轻,还没能够通晓做官的事情。

先前来京应试,并不是为了谋取微薄的俸禄,偶然得到了它,也不是自己所喜欢的。

然而有幸得到恩赐还乡,等待吏部的选用,使我能够有几年空闲的时间,将用来更好地研习文章,并且学习从政之道。

太尉假如认为我还可以教诲而屈尊教导我的话,那我就更感到幸运了。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 太史公 是何人?苏辙称其文章颇有奇气,其在什么...

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全文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三苏祠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

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

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

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

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

然幸得赐归待选,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归益治其文,且学为政。

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上枢密韩太尉书》中“辙生十有九年矣”有是什么意思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映号颍滨遗老,四川眉山人。

北宋著名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博闻强记,勤奋好学,少年时即显露出出众的才华。

嘉佑元年,苏辙与父、兄同至 汴京,颇得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的赏识,次年与苏轼同榜考取进士,名动京师。

苏辙踏上仕 途后,在对待王安石新政等事当中,表现了卓越的政治才能,但后来因其兄“乌台诗案”的 牵累和忤逆了元丰诸臣等而屡遭贬谪,晚年在贬官处许州(今河南许昌)筑室定居,自号颍滨 遗老。

“不复与人相见。

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

”(《宋史·苏辙传》)有《栾城集》传世。

枢密韩太尉,即韩琦。

当时掌管全国军事,相当于秦三公之一的“太尉”之职,故称之。

当年,苏辙考中进士之后,未得见身居要职、诗文并擅的韩琦,就写了这封才气横溢的自荐信求见。

写这封请谒书时,苏辙年方十九,涉世未深、名节未显,怎样才能说动名满天下的韩琦呢? 聪敏的苏辙没有屈心抑志、奉承阿谀,而是独从作文之道人手,“更不作喁喁细语,一落笔 便纯是一片奇气”(金圣叹),一路跌宕蓄势,高蹈奇崛,巧妙地把干谒求进之事纳入文学活 动的范围,显得高雅拔俗,这不能不让韩琦对这位初出茅庐的后生刮目相看。

文中,苏辙提 出的“文气说”,强调后天实践对文学创作的重要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关于“文气” 的文学理论,九百多年来,这篇佳作一直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

...

桑怿传 阅读答案

http://zhidao.baidu/question/415529734.html?seed=0桑怿传(节选) 欧阳修(怿)又闻襄城有盗十许人,独提一剑以往,杀数人,缚其余。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授郏城尉……怿虽举进士,而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

姑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以舟载之。

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民。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粟尽乃止。

怿善剑及铁简,力过数人而有谋略。

8.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舟载民”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不以物喜 B.咨臣以当世之事C.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可以一战9.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文段主要写了桑怿的两件事。

B.在桑怿做郏城尉的时候,他除掉了好多个强盗。

C.桑怿虽没有文读过多少书,但所作所为事情都合乎情理。

D.在此文中,桑怿表现出了有勇有谋、体恤民情的品质。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 ①缚其余: ②见民走避溺者:③怿善剑及铁简: ④粟尽乃止: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1)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

(2分)译: (2)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2分)译: 参考答案:8.(2分) ( B ) 9.(2分) ( B )10. (4分) .①缚:捆绑 ②走: 跑 ③善:善于、擅长 ④尽:完11. (4分)(1) 汝旁县为之无盗,京西转运使奏其事。

(2分)译: 汝旁县因此没有了强盗,京西转运使上报了这件事。

(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2) 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

(2分)译:看到百姓年成不好,会聚乡里 人供养他们。

(“荒岁”“饲”各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