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 两个农民对驴的评估

两个农民对驴的评估

有两个农民,一个是张阿达,一个是刘阿图。他们在市场上卖豆腐,生意很好,供不应求。为了赚更多的钱,两人都开始琢磨怎么多做点豆腐。他们知道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家里的驴多磨点豆浆。

张阿达认为,豆浆的产量主要取决于驴的圈数。如果驴在同一时间转的圈数多,产出的豆浆自然就多。于是他从市场上买了一个计数系统,每次驴子转身,系统都会记录下来。一天下来,驴的总圈数一目了然。

以张阿达多年与驴打交道的经验,他知道仅仅安装一个计数系统并不能充分发挥驴的能量。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任务并实施& ldquo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干得好奖励,干得不好惩罚,不算鞭子,还要扣它的口粮。

想到这里,张A把三个磨驴的人叫来,当场宣布了他酝酿已久的考核办法。& ldquo从明天开始,你们三个每天将有7个玉米棒子外加奖励的口粮,而不是原来固定的8个玉米棒子。奖励的方式很简单。这取决于你一天跑多少圈。谁排名第一,奖励三个玉米棒子加一朵大红花;谁排名第二,无奖无罚;最后一条作为惩罚从七个玉米棒子中扣除。

三头驴听了张阿达的话,心里都有了自己的看法,但都点了点头,考虑到老板已经下定决心,同意先试试这个方法。

第二天,三头驴都很努力,把磨坊拉得很快。张阿达眼中的幸福& mdash& mdash我想:晚上看成绩,肯定比昨天好。

到了最后,张阿叫了三头驴给他,开始清点他们的成绩,分发口粮。从柜台上的展示来看,三头驴的圈数较前一天大幅增加,小灰驴增加了30%,圈数排名第一,获得三个玉米棒子加一朵大红花;大耳驴增长20%,排名第二,不奖不罚,拿到了基础七个玉米棒子;另一头驴很可怜。虽然也增长了10%,但是排在最后。没有任何奖励,扣了一根玉米芯。

分发完口粮后,张阿达开始数磨出来的豆浆量。他惊讶地发现,比前一天少了不止一桶!& ldquo这怎么可能?显然,研磨的圈数增加了很多。张阿达想了想,没想出主意。

刘阿图也想过用绩效考核来调动驴的积极性,但是他的方法比较简单。他告诉负责磨的三头驴:& ldquo你以前吃的玉米棒子数量是一样的,还是每天八个,但是大家一定要齐心协力,每天多磨点豆浆出来。只要第二天比前一天整体多,大家都不会受到惩罚。

在这个前提下,一、二、三名分别奖励三、二、一个玉米芯;如果没有前一天那么多,完成的就有奖,没完成的罚一两个玉米棒子。

听了刘阿图的话,三驴觉得有道理。只要整体上有提高,大家都是划算的。于是三头驴讨论了增加豆浆量的方法。第二天,三头驴大大增加了精力,分工合作。一天下来,他们实际上整体多磨了两桶豆浆,每头驴也比第一天磨得多。刘阿图愉快地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三头驴得到奖励,高高兴兴地回去休息了。

第三天,张阿达看到刘阿图卖的豆腐比自己还多,一直想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当他看到刘阿图六岁的儿子在他身边玩耍时,他悄悄地给了孩子一些糖果,并设定了刘阿图的方法。& ldquo他的方法不比我的好。为什么效果比我好?带着疑问,他咨询了村长。

& ldquo你的方法只强调目标& mdash& mdash增加拉磨圈数,但忽略目的& mdash& mdash增加豆浆桶数并不一定能产出更多的豆浆,有时候磨的速度太快,豆子根本没有被碾碎就已经过去了;另外,你激励的是个人,强度不大。大家都关心自己,所以没有很大的结合力!


张阿达似乎明白了,点头& hellip& hellip

管理启示

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如果不能处理好目标与目标、个人绩效与团队绩效的关系,往往会导致对绩效考核的误解,有时会适得其反。因为,有时候,目标(KPI指标)虽然实现了,但是目标在设立的时候并不能很好的指向目的;有时我们提倡团队绩效,但当结果实现时,奖励的是个人。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收到绩效管理预期效果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