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 把咖啡磨成金子

把咖啡磨成金子

"霍华德·舒尔茨把咖啡磨成金子!"美国《财富》杂志曾经评论过星巴克咖啡公司的全球董事长。舒尔茨的老母亲可能没有读过《财富》。有一次,她在儿子的陪同下参观西雅图的星巴克中心。瑟瑟发抖地走过许多部门和工作室后,她把儿子拉到自己身边,小声问:“这些人是谁付钱的?”因为,这个中心的规模完全超出了她的想象。如果老母亲知道儿子的事业有多大,她很可能会“害怕”——舒尔茨把这家只有6家店、不到100名员工的事务所发展成为拥有1300多家店、2.5万名员工的世界级公司,成为过去20年美国发展最快的企业。“适可而止。”舒尔茨童年从未有过“老板梦”。那时候咖啡在生活中无足轻重,速溶咖啡在家喝。只有客人来了,我妈才会买罐装咖啡,把旧咖啡壶拿出来。1961年,舒尔茨只有7岁。一天,他的父亲在工作时扭伤了脚踝。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父亲的脚被裹在石膏里,斜靠在沙发上,无法出去工作。舒尔茨的家庭立即被抛入社会底层。多年后,父亲受伤,家庭贫困的情况依然时不时的出现在舒尔茨面前。在艰难的环境中,舒尔茨慢慢长大。他不知道自己以后能做什么,但他知道自己必须离开父母的生活环境和廉租房。有一段时间,他想成为一名体育明星,赚很多钱过上好日子。然而,他最终没有得到他想要的。大学毕业后,舒尔茨不情愿地在纽约开始做推销员,然后像所有“凡人”一样,他娶了妻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对舒尔茨来说,1982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28岁时,他在曼哈顿买了一套公寓,告别了廉租房。他和他的妻子经常去剧院看表演,并邀请朋友在家里举行聚会。大多数人都会满足于这种生活,但舒尔茨对自己说:“适可而止。”“我在上帝的王国里。”舒尔茨是个有心人。有一段时间,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情:西雅图的一个小零售商向他订购了大量的咖啡研磨机,甚至超过了纽约最大百货商店的订单数量。经过调查,他发现这家小零售商是一家名为星巴克的咖啡豆、茶和香料商店。舒尔茨决定调查此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早晨,他飞往西雅图。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地方。推开门,一股咖啡香味飘来。当他走进小屋时,他发现自己“掉进”了咖啡厅。柜台后面有世界各地的咖啡豆罐头;在一面墙上,有一个从他那里买的咖啡研磨机。在楼上一间黑暗的房间里,舒尔茨遇到了星巴克的老板杰瑞·鲍德温和戈登·帕克。1971年,星巴克在这两个朋友手里开业。他们不卖煮好的咖啡,只卖咖啡豆。有时,他们把样品制成的咖啡放在瓷杯里供人品尝,这样顾客可以在店里呆得更久...舒尔茨被这两个小老板的故事迷住了。受意大利的启发,舒尔茨花了一年时间说服杰里·鲍德温雇佣他担任星巴克的营销主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整天在柜台后面忙碌,接待顾客,熟悉不同口味的咖啡。1983年春天,舒尔茨去意大利米兰参加一个国际展览。一天,他一离开酒店,就注意到附近有一家小咖啡店。他推门进去了。咖啡师高兴地和他打招呼,并迅速冲了一杯咖啡。走了半个街区后,舒尔茨看到了另一家咖啡店。他看到柜台后面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跟每个顾客打招呼的时候,都能互相叫对方的名字。他们一起笑着聊天,一起享受美好的时光。继续,这是一个开放的广场。舒尔茨一置身其中,就被难以置信的浪漫情怀和社区氛围所包围。一家又一家咖啡店笼罩在充满活力的音乐中,人们像老朋友一样互相问候;咖啡师以非凡的才华“完美”地表演...一瞬间,舒尔茨脑子里冒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星巴克错过了这一点——他们只向顾客出售高品质的咖啡豆,却不出售人们能品尝到的咖啡,没有充满人情味的咖啡文化。也许,他能给美国生活增添一份伟大的经历。


“伟大的实验”此时的星巴克还只是在西雅图的咖啡豆店“筑巢”。舒尔茨也花了一年时间说服老板给顾客提供咖啡饮料。1984年4月,星巴克开了第六家店。这成为第一家同时供应咖啡豆和饮料的星巴克商店。7点钟,舒尔茨兴奋地打开了门。上班的人好奇地踱了进来。许多人在意大利饮料单上点了浓缩咖啡。咖啡师愉快而迅速地做好新饮料,微笑着向顾客解释。拿铁、卡布奇诺……所有这些品牌的咖啡都是今天早上介绍到美国的。舒尔茨仔细观察了顾客喝第一口咖啡时的反应。许多人睁大眼睛。这是对一种陌生而强烈的味道的第一反应。我看到他们犹豫了一下,又喝了一口,然后开始享受温暖的香味。舒尔茨很高兴地发现柜台上的咖啡豆已经完全废弃了。看着眼前的场景,舒尔茨知道星巴克的历史即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能回头。三文鱼吞鲸这一新业务的成功并没有让星巴克老板支持舒尔茨。舒尔茨郁闷了几个月,最终决定离开星巴克,另立门户。他将新公司命名为“田甜”。舒尔茨的理想之船启航了。他计划先开一家店,这需要他筹集至少4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迈出这一步后,他计划再用125万美元开八家咖啡店。1986年4月8日是《天天向上》的开播日。舒尔茨早早来到店里,紧张地四处张望。早上六点半,第一个顾客已经在门外等着了。她走进来,径直去喝杯咖啡。随后,顾客越来越多,大家打招呼,亲切聊天。这种氛围正是舒尔茨最想要的。然而,舒尔茨很快陷入了困境——风险投资基金即将耗尽。此外,他曾经认为只需要六个月就可以吸收实施他的第二步计划所需的全部资金。但其实这个过程花了2年。与此同时,他向242人借钱,但217人对他说“不”。舒尔茨后来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他就像一只夹着尾巴的狗。1986年8月,舒尔茨终于耗尽了弹药。他决定拜访西雅图三位最著名的商界领袖。会议在西雅图最高的商业大楼顶层举行。舒尔茨绕着街区走了三圈,以平息他狂乱的心跳。最终,他的演讲和游说获得了巨大成功——企业家们决定“砸”75万美元。如今,这些初始投资者已经实现了100倍的回报。这时,舒尔茨接到通知,他的前老板要卖掉星巴克。他立刻冲了过去。那时,星巴克比《每日一报》大得多。就像鲑鱼吞鲸鱼,儿子牵着父亲。但对于舒尔茨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投资者再次信任他,补足了他购买星巴克所需的400万美元。1987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舒尔茨签署了购买星巴克的文件。然后,他像往常一样来到咖啡店,轻松地和咖啡师打招呼,然后坐在靠窗的凳子上。这时,他已经从原来的员工变成了星巴克的总裁。店员看到他们的老板拿起一杯咖啡,眼里含着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