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感悟 > 无知的领域

无知的领域

英国著名哲学家、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演讲结束后,观众开始提问。一个学生问了一个问题,罗素没有一脸茫然的回答。有好几分钟,他用手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他整理了一下学生提问的内容,然后问:“这是你问的吗?”学生一本正经地回答:“是的。”拉塞尔又陷入了沉思,这次时间更长了。然后,大学者对学生说:“你的问题很好,但我无法回答。”突然,学生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微笑,许多听众更加惊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也是一个“无名之辈”。央视《东方之子》栏目曾经对丁肇中进行过专访。记者问:“我感觉你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比如我年轻的时候对科学和科学家感兴趣;上大学的时候,我把自己锁在学物理:然后我做的每一个实验都是挤过人群,坚持下去。一个人怎么能在每一个选择上都那么坚定正确?”记者想要得到的答案是可以预见的,因为在太多的名人采访中,这样的问题显然是为对方“作秀”做铺垫。然而,丁肇中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也许我很幸运。”记者没有放弃,然后问:“这有没有必要?”丁肇中仍然回答:“那我就不知道了。”记者依然不遗余力:“我今天怎么做选择,以后不会后悔?”丁肇中仍然回答说:“因为我没有后悔,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最后说:“我发现我们谈话中你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不知道。你不能说你知道。这在我们这里是绝对不允许的。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别猜。”大师和著名艺术家也有他们的“无知”,但他们与普通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可以坦然地呈现那种“不知道”。就学术而言,这是一种一丝不苟的严谨;就生活而言,这是一种一尘不染的旷达。高度或境界就在这里——在大众的目光下,不做作不隐瞒,能说“我不知道”,恰恰是大师变成大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