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江洋的魅力

江洋的魅力

作者:舒展来源:《文汇报》2010年6月6日

钱钟书先生去世后,我妻子去看江洋先生。她一进门没说话,但看到杨先生一个人,妻子就忍不住抽泣起来,然后大哭起来。杨先生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沙发上,说:“你比钱媛小四岁吗?傻小子,我活下来了,你还这么伤心?你不懂。如果我走在我女儿和钟书前面,钱媛和钟书能忍受吗?所以,这不是一件坏事。深思让我挑痛的担子。这不是好事吗?”

老婆回来跟我说这件事后,我说:“看你答应的,让你安慰老太太,反而成了一个绥靖的人。”说这话的时候,江洋已经88岁了,到2010年春天,江洋已经顽强地活了12年。时间是最苛刻的历史学家。在过去的12年里,江洋娇嫩的身体承受了难以想象的重量和痛苦。她做了多少超负荷的工作?直到百岁大寿前夕,她的大脑还在顽强地思考,她的笔还在顽强地工作……2010年元旦之后,她写了《为共同的美德而节俭》(见3月10日《笔会》),证明她还在担心社会风气的铺张。江洋在抗日战争时期说过:“灾难孕育智慧,苦难磨砺品格。”果然,杨先生年纪越大,体质越弱,却越显出她的人格魅力。

中国人计算自己长寿的习俗,“庆九不庆十”;江洋出生于1911年7月17日。2010年夏天,她是百岁老人。从20世纪初到21世纪初,这位百岁学者的人格风格能否用16个字来概括:高尚的工作,低调的工作,终身自强,自律。

电视剧《围城》(原1946年12月文艺复兴连载,次年1月出版)热播时,钱钟书仿佛成了“文学菜鸟”,几乎被媒体包围,不速之客干脆破门而入。钱先生避而不谈。他曾经给我引用过一句民间格言,说:“想得好就大做文章!”他的诗里也有一句话:“我们还是避免诋毁和加名吧”。当时杨先生比较谦虚地自我比较:“我成了拒绝开车的看门狗。”这叫低调。至于他们做过的高尚的事,太多了,我容纳不了,就不一一告诉你了。

先说钱先生去世后最近发生的事情。

第一件大事是出版《钱钟书集》十三卷(三版);二是出版《宋诗年谱补编》五卷(同上);三是《钱钟书手稿》(商务版)影印;第四个是我们的钱媛(三版)。江洋说:“它们都是我生活的一部分。钟书逃走了,我想逃走,但是我逃到哪里去了呢?我根本逃不掉,我要留在人间,清理现场,尽我的职责。”她的责任太多,太重,太复杂。四麻袋手稿和读书笔记,收藏品中的文物,全家的东西都得由她亲手处理。然而,江洋已经崩溃了,甚至不得不扶着墙走路。她想让痛苦的心平静下来,喘口气,寻找一个可以让自己精神平静的港湾。从泰莎国内外的书籍中,她最终选择了柏拉图的《斐多篇》,并决定通过翻译来忘掉自己。作者曾写过一首《天鹅之歌》的读后感(含《文慧读书周刊》)。本书由辽宁人民出版社于2000年4月出版。第一版印了一万本,很快就卖完了;香港和台湾也出版了繁体字。我在2000年7月收到了她的赠书,我的担心马上就解除了。江洋没有被这场巨大的悲剧击倒!90岁的老人又站了起来!

这时她开始“清理现场”,把钱钟书30年代到90年代写的中外笔记分类。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钱钟书手稿集》(精装三版,只有中文部分),是商务印书馆用高科技手段复制出版的,耗资300万元。之所以命名为《荣安阁读书笔记》,源于陶渊明《归歌》中的汉语言:“审膝易安”(审,诚知;膝盖容纳,只能容纳双膝,形容地方狭小。这些笔记上有钱钟书一生的伤痕,但毕竟人们可以看到钱钟书是如何成为一代宗师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小写的精美行书,也是一种特殊传承的艺术享受。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钱和杨就计划将全部捐款捐给母校。奖学金是给谁的?为了考上清华的穷孩子!叫什么名字?从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被称为“好读书奖学金”(与钱先生任中央图书馆英文总编辑时主编的图书馆杂志同名)。2001年9月7日,江洋以三位家庭成员的名义与清华大学签署了《信托协议》。当时捐赠的现金是72万元;到2008年8月,本金和利息已经升值到630万元。到2010年春天,已经是800万初期了。钱洋先生过着简朴的生活,但据我所知,在各种特殊时期,有无数的中青年学子靠他们支撑着。钱先生生前曾嘲笑我说:“我天生骨瘦如柴。”与今天800万人民币的捐款相比,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差异。

获得“好读书奖学金”的贫困青年,不断写信感谢杨先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是钱和杨作品的忠实读者。这些获奖的年轻人被杨先生家没有装修的简单家具所感动。这个小区的一个邻居也说:“这老太太真傻,上亿都能买别墅!”杨先生说:“人对境界和思想的追求,无论是‘形而上’,总是不同的。”钱、-老的简朴生活也证明了“节俭是常德”是与言行一致的,从我做起。杨先生将此归因于她对清华校训的独特理解。她说:“自强,美德,道德”。我理解“自强”就是要从自己做起,努力学习,求知,学习技能,永远进步。“仁与德”是一种道德符号。我们为了知识而奋斗,为了什么而学习技能?如果没有高尚的思想境界,敢于肩负时代重任,我们的努力有什么价值?‘自强’是‘起点’,起点;“仁义道德”的意思是“止”,是“止于至善”。这八个字也是我对‘好读书奖学金’获得者的希望。“我敢问:在这两个世纪的经历中,谁见过钱和杨消极怠工,扩大自己?他们一生都在为自我完善而奋斗,但他们是自律的。他们愚蠢地认为这是他们人格魅力的秘密。

晚年著有《我们仨》、《怀念陈衡哲》(收录于《作品选·随笔二》,人文版)、《走向人生边缘》(商科版)、《听谈往事》(三联版)、吴著《我们的。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而且具有重要的意义

举个例子。胡适认识钱钟书。他曾高度评价《海峡两岸宋诗选注》,但说:“我从来不认识钱钟书。”现在,通过《怀念陈衡哲》,江洋透露出胡适和钱钟书不仅认识,而且还留下了一句老掉牙的诗,里面有两句话:“几支没用的笔,半打有心人。”他们是由上海图书馆馆长顾介绍认识的。在任鸿隽和陈衡哲的家里,他们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交谈,谈时事,谈铁托,谈苏联,谈知识分子的前途和未来。当时这五六个人(半打)代表三个家庭:钱、杨下定决心留在中国;任和陈野倾向于留下来;胡适是不可能留下来的。这是定局,大家都认识。那时,他们已经读过反映苏联现状的英国小说。知识分子将要面对的命运是他们最关心的,因为他们都是即将进入一个陌生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他们聚在一起聊天,聊得如此认真,如此亲密,就像亲密的朋友之间窃窃私语。为什么钱和杨不离开?如果选择离开大陆,条件会相当不错。当时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的代表团团长朱家华承诺钱钟书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务;时任教育部长的杭吴礼邀请钱钟书到台湾省大学和江洋去当台湾省师范大学的教授,并答应调车皮给他们送书和行李。香港大学也获得了教学职位。牛津大学汉学家斯伯丁在1949年3月中旬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去英国。但他们无动于衷。钱钟书和江洋决心留下来,就像他们在1938年秋天匆匆登上了从欧洲来的船,回到了战火纷飞、家庭破裂的祖国。原因很简单,就像钱钟书在同年3月写给同学司徒的信中说的那样:“人的命运还是和自己人在一起的”。这是钱钟书多年来一贯的对祖国、对同胞的态度。他们热爱祖国的文字和文化,不愿意放弃祖国。作者曾在《钱钟书理论选集》第二卷第三章的注释中说,舍生不如舍国,屈原不仅表达了他的“顾此失彼”的思想,而且他的精神一直是中国知识分子为祖国九死不悔的优良传统。钱先生指出,故国之外没有世界,但不是我的世界。正是这种依附国家的爱国思想,使士人与之同生共死,宁为累臣,不为死客(累,疏忽;纪,逃)。杨澜还说:“中国是个弱国,国耻重。我们不想出去当二等公民。”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钱媛过去的人性之美,这反映了她母亲的人格魅力。江洋在《我们的钱媛》的序言中说:“文革期间,一位来自钱媛的学生张君仁突然从香港赶来,慷慨地向母校(北师大)捐赠了数百万元,成立了‘钱媛教育基金’,用以奖励和培养优秀教师。”张为什么要把这笔巨款捐给母校?请听张先生的回忆:

1972年,我面临毕业分配的选择。不能和老婆分配到福建,会导致两地长期分离。我大胆申请出境,当时很容易被列为叛国罪。我告诉钱媛(直觉上我觉得钱老师是好心)我急需200块钱,我悄悄向钱媛借了(钱媛回家后马上和他妈商量这方面的政治贷款)。第二天,钱媛给了我所有的钱,没有问为什么,沉默了。从她的眼神里,我看到了焦虑(她的月薪只有62元,她很清楚其中的风险,当然,她更担心的是我能不能去)。很快,我的申请被政府批准了。我给钱媛看了我的护照,然后把钱还给她。她笑了,笑容里流露出一串祝福。

1990年,她以访问学者的身份从英国回到北京,途经香港。我们几个同学约她见面。时隔十余年,师生重逢。有些人很惊讶。为什么这么多中年男同学都是本小姐的?她的红白相间的脸上总是挂着慈祥的微笑。她仍然是钱媛,我们心中的天使。八月中旬,我和妻子去三里河看望钱媛的母亲江洋先生。当时,94岁的江洋英俊、白皙、思维敏捷,有一种令人敬畏的学者风格。我握着她老人家的手,她友好的脸,眼里闪着泪光。眼泪从眼眶里涌出,久久说不出话来。她老人家说:“七年!”钱媛于1997年去世,至今已有七年。也许是天意,中国习俗消亡了七年。七年前,钱媛教育基金在北师大成立。江洋说,如果钱钟书先生知道,他会很感激的。我说春暖花开难报,钱媛是我们最想念的老师。

据我所知,这个教育基金现在改名为“敬师基金”,我想可能是因为江洋先生一贯低调的缘故。

当离开时,北师大外语系的师生恳求杨老师留下一部分的骨灰。他们把她埋在雪松下来的陈元总统铜像旁边。每年清明节,外语系的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参观这棵雪松,以表达他们对钱媛的怀念。张说:“回香港之前,我们去了雪松礼拜。天气晴朗,下着毛毛雨,雨水吹在我们的脸上,还有泪水。我们决定在这棵雪松前立一座纪念碑:尊师重教。愿钱媛的香柏树永远长在人们的心中后来,江洋曾自豪地说:“我一生的杰作是钱媛!”

在这里,我想给那些欣赏江洋个性的年轻朋友一些建议:如果你真的喜欢老阳,最好的愿望就是不要干涉。至于那些从各种动机挑战江洋并挑起莫名其妙的斗争的人,她已经翻译了兰德的诗,并写下了她无声的话:

我不和任何人争论,也不在乎和谁争论;我热爱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的手用生命之火烘烤取暖;火灭了,我准备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