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陈叔宝诗词集

陈叔宝诗词集

《无名诗》:考差蒲未齐,沈漾若浮绿。朱鹭戏苹藻,徘徊流涧曲。涧曲多岩树,逶迤复继续。振振难以明,汤汤今又瞩。

《同江仆射同游摄山栖霞寺》:时宰磻溪心,非关押竹林。鹫岳青松绕,鸡峰白日沉。天迥浮云细,山空明月深。摧残枯树影,零落古藤阴。霜村夜鸟去,风路寒猿吟。自悲堪出俗,讵是欲抽替。《东飞伯劳歌》:池侧鸳鸯春日莺,绿珠绛树相逢迎。谁家佳丽过淇上,翠钗绮袖波中漾。雕轩绣户花恒发,珠帘玉砌移明月。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盻鬟鬓低。风飞蕊落将何故,可惜可怜空掷度。

《三妇词十一首·其十》:大妇正当垆,中妇裁罗襦。小妇独无事,淇上待吴姝。乌归花复落,欲去却踟蹰。

《舞媚娘三首·其二》:淇水变新台,春垆当夏开。玉面含羞出,金鞍排夜来。

《戏赠沈后》:“留人不留人,不留人去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答后主》:“谁言不相忆,见罢倒成羞。情知不肯住,教遣若为留。

陈后主写的诗词有那些?

太多了,试贴一点,余下的自己去看吧:

zhidao.baidu/question/33390937.html?si=1

《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独酌谣》

独酌谣,独酌且独谣。一酌岂陶暑,二酌断风飙。三酌意不畅,四酌情无聊。五酌盂易覆,六酌欢欲调。七酌累心去,八酌高志超。九酌忘物我,十酌忽凌霄。凌霄异羽翼,任致得飘飘。宁学世人醉,扬波去我遥。尔非浮丘伯,安见王子乔。

独酌谣,独酌酒难消。独酌三两碗,弄曲两三调。调弦忽未毕,忽值出房朝。更似游春苑,还如逢丽谯。衣香逐娇去,眼语送杯娇。余樽尽贰益,自得是逍遥。

求各位帮忙,求陈后主李煜的诗词,

《采桑子·辘轳金井梧桐晚》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辘轳金井梧桐晚,

几树惊秋。

昼雨新愁,

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皱,

回首边头。

欲寄鳞游,

九曲寒波不溯流。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长相思·一重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云一緺》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捣练子令·深院静》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

断续寒砧断续风。

无奈夜长人不寐,

数声和月到帘栊。

更多李煜诗词:www.shicimingju/chaxun/zuozhe/43.html

在杜牧的《泊秦淮》中用陈后主典的诗句是什么?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面的一句是陈后主典的诗句吧

希望采纳

寻关于陈叔宝的诗句

陈叔宝有个宠妃叫张丽华,据说是艺貌双佳,她发长七尺,黑亮如漆,光可鉴人。并且脸若朝霞,肤如白雪,目似秋水,眉比远山,顾盼之间光彩夺目,照映左右。更难得的是,张丽华还很聪明,能言善辩,鉴貌辨色,记忆特别好。陈叔宝第一次见到张丽华就惊为天人,写下《玉树后庭花》来赞美张丽华的美貌,这首诗成了流传千古的亡国之音。“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来陈叔宝肚子里墨水还是有一些的。

过不管怎么说,隋文帝总算宽厚,一直没把陈叔宝给“喀嚓”了,给他好吃好喝。陈叔宝不愁吃喝,在隋朝做了16年“归命侯”后,稀里糊涂的活到52岁死了。顺便提一句,那个美人张丽华在隋军破城时不是与陈叔宝一起躲在井中吗,结果如何?当时,隋将高颎一见到她便说:“昔太公灭纣,尝蒙面斩妲己,此等妖妃,岂可留得?”即斩之于青溪。

关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的诗词意思详解?

<>为宫体诗,作者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亡国的最后一个昏庸皇帝。传说陈灭亡的时候,陈后主正在宫中与爱姬张丽华玩乐。王朝灭亡的过程也正是此诗在宫中盛行的过程。

玉树后庭花

陈叔宝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美丽。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美人生就的美丽,在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应。”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相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的结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

诗歌在艺术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着意于从侧面、动态的角度去描写,力求舍形而求神,诗中所用的“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传神;二是全诗结构紧凑,回环照应,景与人相互映衬,意象美不胜收。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宫体诗的最高水平。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陈后主虽然是一个糟糕的皇帝,但却是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诗人。

关于亡国的古诗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隋宫春》

【唐代】杜牧

龙舟东下事成空,蔓草萋萋满故宫。

亡国亡家为颜色,露桃犹自恨春风。

《临江仙》

【宋代】许庭

不见隋河堤上柳,绿阴流水依依。

龙舟东下疾于飞。

千条万叶,浓翠染旌旗。

记得当年春去也,锦帆不见西归。

故抛轻絮点人衣。

如将亡国恨,说与路人知

《述亡国诗》

【宋代】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虞姬》

【西楚】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姬虞姬奈若何!

《有感》

【五代】李煜

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

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

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

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五代】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唐代】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忆江南·多少恨》

【五代】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五代】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在北题壁》

【宋代】赵佶(宋徽宗)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眼儿媚·玉京曾忆昔繁华》

【宋代】赵佶(宋徽宗)

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关于南朝陈后主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的诗词意思详解?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诗的开头概括了宫中环境,并化用汉朝李延年的“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诗句,来映衬美人美丽。华丽的殿宇,花木繁盛的花园,没人居住的高阁就在这殿宇的对面,在花丛的环绕之中。美人生就的美丽,在经刻意妆点,姿色更加艳丽无比。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应。”写美人们应召见驾时的情态。仪态万千,风情万种。无论是应召时的“乍不进”,还是接驾时的“笑湘迎”,都讨得后主的无比欢欣。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诗的搐尾处与开头相呼应,重点描绘了宫中美人的“倾国倾城之貌”,也成了陈后主留恋后宫,贪恋美人的最好注脚。

《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后世多称为亡国之首 杜牧写商女唱这一首曲子实则提醒 表达诗人憎恨官场的

讽刺那些官僚不从陈后主亡国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崦一味醉生梦死,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中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

《泊秦淮》的作者是杜牧,诗中的《后庭花》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是南朝的荒淫误国的陈后主。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这首诗被认为是亡国之音、不祥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