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商界名人的“三十岁”

商界名人的“三十岁”

作者:言守义来源:《当代青年.我赢》2010年6月上

三十,这是论语?孔子在《政治》中对自己30岁时生活状态的自我评价。原文是:“我有五个目标要学,三十个要站,四十个要迷茫,五十个要知天命,六十个要听话,七十个要随心所欲。”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孔子的圣人,但后人往往把孔子的这些自我评价,视为人生不同阶段应该达到的人生理想状态。对于“站在30岁”有很多解释,公认的说法是,30岁的人应该能够依靠自己的技能,独立承担自己的责任,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

30岁,对一个男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也许是事业和家庭如火如荼的时候,也许是还在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奋斗,也许是徘徊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抉择……有人这样形容一个30岁已婚男人的生活状态:世界大,孩子小,事情多,钱少,别人笑,老婆骂,日子长,我忙。

30岁就像一个门槛。不小心穿越了,就意味着要交代前半生。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商业名人在他们人生的关键黄金时期都在做些什么,他们为自己的前半生做了什么样的解释-

比尔·盖茨(微软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软件架构师):爬上顶峰

30岁的比尔·盖茨面临着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机遇。1985年,当时只是一个小程序开发公司的微软,与当时的PC boss IBM达成协议,共同开发OS/2操作系统。根据协议,IBM可以随意安装在自己的电脑上,一分钱不拿;允许微软向其他电脑厂商收取OS/2使用费。因为当时兼容电脑在PC市场的份额极低,IBM不假思索就同意了;与此同时,微软也推出了自己的标志性产品Windows1.0,与IBM PC一起销售。事实证明,比尔·盖茨抓住了最好的机会——到1989年,兼容机市场已经达到80%。在过去的四年里,微软仅在操作系统许可费上就获利20亿美元。Windows的旗帜飘进越来越多的PC界面,最终打造出一个庞大的微软帝国。

杰夫·杰夫·贝索斯(最大零售网站亚马逊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辞职创业

1994年,30岁的贝佐斯坐在纽约曼哈顿一栋办公楼的39层,探索不成熟的网络使用。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的增长速度每年都在以2300%的速度增长。于是,当时美国信托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贝佐斯,从父母那里拿走了30万美元——几乎是父母一生的积蓄,辞职创业,把妻子从美国东海岸赶到西海岸。一路上,贝佐斯在笔记本电脑上草拟了一份商业计划书,用手机到处筹钱。贝佐斯计划在另一个世界开一家书店,他称之为“网络空间”。没有书架,没有存货,也没有实体店供顾客参观。就这样,1995年7月,他创立了亚马逊公司,象征着南美洲的浩瀚河流。

史蒂夫·乔布斯(苹果电脑和皮克斯动画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回到路上

乔布斯30岁就像一场噩梦:他愤然离开,因为他和他找到的CEO斯科特不和,董事会支持斯科特。乔布斯卖掉了他在苹果的所有股份,以显示他的决心。他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谈到当年输给麦城的经历:“刚开始的几个月,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搞砸了,成了众所周知的失败者。我甚至想逃离硅谷。但是黎明渐渐出现了。我还是喜欢我做过的事。虽然被抛弃了,但热情没有变。我决定重新开始。”不久之后,他开始了第二次创业,公司的名字叫Next。

杰克·韦尔奇(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勇敢承担重担

1965年,加入通用5年的杰克·韦尔奇30岁。他建议公司建立一个价值1000万美元的工厂来生产塑料产品诺雷尔。说到任命经理,没有人愿意为这个商业价值没有被证明的产品去冒险。只有韦尔奇渴望这份工作。当时所有的家用电器都是金属的,韦尔奇用诺雷尔做了一个电动开罐器,可以作为终端产品出售。他用这个让人们相信诺雷尔可以有很多其他用途,包括车身和电脑外壳。由于当时市场上对塑料制品的需求很少,韦尔奇几乎走遍了所有可能的市场,不断让婴儿奶瓶、汽车和小玩意的制造商知道,用塑料制造这些东西不仅便宜、重量轻,而且更耐用。“我一生中最激动人心、最难忘的时光,就是让塑料部突破成长的那段光明时光。这让我深深地明白,湍急的水流是不会结冰的。”杰克·韦尔奇说。

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家喻户晓

到了30岁,佩吉和布林已经家喻户晓,全球超过3/4的搜索来自谷歌。以前大家都用Google来表示“搜索服务”,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谷歌的两位创始人现在只赚他们在创业股票上市时获得的股票股息,现在他们一年只赚1美元,不再获得任何奖金、期权或股票。他们开发Google的时候,由于现金不足,不得不自己购买部件组装电脑,在装卸处寻找无人认领的电脑。

约亨·蔡茨(彪马全球首席执行官):扭转局势

1990年,27岁的凯茨辞去美国高露洁棕榄公司营销经理一职,转到彪马公司。因为经常提出营销思路,不到两年就被提拔为CEO。1993年,前CEO因为提不出改革建议,被董事会逼下台。有一段时间,彪马的前景摇摇欲坠,股东们一度想卖掉这个品牌。凯茨花了三周时间起草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彪马重建计划”。就这样,30岁的凯茨成为了欧洲一家上市公司最年轻的总裁。短短6个月,他带回了一家连续8年亏损、负债2.5亿美元、仓库里堆放着150万双10美元的廉价运动鞋的公司。每次提到当时的经历,楚茨总是笑着说:“没有魔法,你需要的只是练习。”(没有魔法,练就是了。)

理查德·布兰森(维珍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有麻烦了

1980年,布兰森的维珍音乐连锁店一天到晚放满了音乐,店员和顾客可以躺着坐下,嗑药,谈论音乐和性。30岁的他,做这个已经八年多了。但那一年恰逢英国唱片业20年来首次下滑。没有现金储备的维珍陷入危机,收入日益枯竭。布兰森在笔记本里列了一张表,按时间顺序排列了10种救助方式:抵押庄园;签个日本乐队;卖掉弗农的房子;卖掉游艇;卖车;出租所有录音设备;卖“地方”夜总会...“我写信给所有维珍员工,告诉他们我们必须立即勒紧裤带。”也是在那一年,布兰森生了第一个孩子,开始了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婚姻,他开始理解爱情。接下来的31年,维珍的环境开始好转。

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丽转身

1958年,30岁的李嘉诚在香港的资产超过1000万元,但作为千万富翁,他住在老房子里,穿着旧西装,戴着便宜的电子表,没有任何奢侈的习惯。他仍然每天工作16个小时,晚上自学。同年,他注意到自己的厂房租金逐年上涨,但香港地少人多,房地产投资多空,于是开始了从“塑料花之王”向“房地产巨人”的转型。经过几十年的勤奋和聪明的投资,他终于成就了他的“超人”传奇。他那一年的名言今天也没有过时——“简单的生活是愉快的”。

杨(联想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身处险境

杨30岁时任联想微型机事业部总经理。他在联想最困难的时候接单,从整个联想挑选了18位业务骨干组成销售团队,用“低成本战略”让联想电脑跻身中国市场前三,实现了连续几年100%的增长。与此同时,眼里揉不出沙子的杨,在巨大的压力下不肯妥协,让联想的老一辈企业家很不舒服。被一心提拔他的老板柳传志当着众人的面狠狠骂了一顿。柳传志在杨骂哭的第二天给他写了一封信:只有把自己训练得像火鸡一样大,鸡才会承认你比它大。当你像鸵鸟一样大的时候,小鸡会被说服的。只有赢得这种“自信”,我们才有条件在同时代人中成为核心。

刘永浩(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弃公于私

1982年,刘氏四兄弟在四川老家的树荫下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家庭会议,做出了改变人生命运的选择:脱下公职,成为专业户。那时候四兄弟都是国家公务员,三十多岁站的正是时候。在人们眼中,刘氏兄弟放弃“铁饭碗”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决定。

同年,刘兄弟的农场开张了。农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资金短缺。刘的弟弟家境不好,他向信用社申请了1000元贷款,但申请未获批准。四兄弟卖手表、自行车等贵重物品,集资1000元,从县供销社买了2000只鸡。就这样,一个传奇家族的创业史简单的开始了。第一年,刘氏兄弟的农场实现产值10万元,他们成为邻居羡慕的对象。

王石(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坚决离职

1983年,当王石32岁的时候,他选择离开,在广东省经贸委做经济情报研究。“个人认为,从广州的省政府机关到深圳的海,不是一个名字,也不是一笔利润,只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

"深圳当时就像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发达的,尘土飞扬."王石描述了他第一次在深圳创业时的所见所闻。而他的第一桶金,是通过灌玉米赚来的。当时深圳有两种很赚钱的进口货:日本味精和台湾省折叠伞。商人趋之若鹜,但王石总结说,这两种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热销。同时他发现,当时深圳的两家饲料厂年产饲料20多万吨,主要原料是玉米,很大一部分是从北方的大连、天津、青岛经香港转运到深圳的。

据调查,王石认为,由于运输瓶颈,国内玉米不能直接销往深圳,只能转运到香港。他立即去广东海事局了解能否组织货船把玉米从大连运到深圳。当时广东海事局正在研究开辟北线,苦于货源不足,而大连则担心运力不足,农民家里堆满了玉米。因此,王石开始做饲料经纪人。从1983年4月到12月,王石赚了300多万元。

第二年,王石依托300多万元创办了以视频设备为主的现代科教仪器展览中心。这是万科的前身,是当年深圳最大的进口卖家。后来,当王石遇到刘永浩时,他笑着说:“如果我当时不转行的话,‘饲料王’很可能就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