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形容思辨的成语

形容思辨的成语

形容思辨的成语

审思明辨是成语,拼音shěn sī míng biàn,释义为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形容思辨的成语有哪些?

1、审思明辨 [ shěn sī míng biàn ]: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出 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例 句:宋·朱熹《近思录》卷三:“凡致思到说不得处,始复审思明辨,乃为善学也。”

2、发人深省 [ fā rén shēn xǐng ]: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出 处: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例 句:他的话十分有道理,~。

3、能谋善断 [ néng móu shàn duàn ]: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出 处:晋·陆机《辨亡论》上:“畴咨俊茂,好谋善断。”

例 句:他是个能谋善断之人。

4、专精覃思 [ zhuān jīng tán sī ]: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出 处:《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北齐书·冯伟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生产,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

例 句: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

5、苦心积虑 [ kǔ xīn jī lǜ ]: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 费尽心思长时间的思考问题。

例 句:奇逢谓其苦心积虑,阅历深而动忍孰。

6、迁思回虑 [ qiān sī huí lǜ ]:形容反复思考。

出 处: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例 句:对于这道题他迁思回虑。

有关思辨的成语

审思明辨 [shěn sī míng biàn ]

基本释义

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出 处

《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问思辨 [xué wèn sī biàn]

基本释义

古代儒家的修养方法。

和思辨有关的成语

【学问思辨】:xué wèn sī biàn,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审思明辨】:shěn sī míng biàn,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形容人反复思考的成语

深思熟虑

shēn sī shú lǜ

[释义] 熟:细致。反复细致地思索考虑。

[语出] 《魏书·程骏传》:“且攻难守易;则力悬百倍;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熟虑。”

[正音] 熟;不能读作“shóu”。

[辨形] 虑;不能写作“虚”。

[近义] 三思而后 行深谋远虑

[反义] 不假思索 灵机一动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深谋远虑”(859页)。

[例句] 他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的口吻说:“请上级考虑;派我到这个工厂去吧!"

[英译] careful consideration

形容读书细致思考的成语

形容读书细致思考的成语:

【才大心细】: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朝思夕计】: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大处着眼】: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殚精毕思】: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殚精竭思】: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殚心积虑】:殚:竭尽;积:聚;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殚心竭虑】:殚:竭尽;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独见之虑】:虑:思考,谋划。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

【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敢想敢干】: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

【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

【感时抚事】:感:感慨,感触;时:时局,时世;抚:历数,寻思之意。指因为思考时局之事而伤感。

【行成于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行思坐筹】: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行思坐想】: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行思坐忆】: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好谋而成】:好:喜欢,喜爱。指勤于思考,遇事能深思熟虑而办好事情。

【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好谋无决】:好:喜爱,善于;谋:策划,思考。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判断或决断。

【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精意覃思】: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口诵心惟】: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口诵心维】: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苦心积虑】: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费尽心思长期的思考问题。

【困心衡虑】: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虑无不周】:虑:思虑,考虑;周:周全。思考没有不周全之处。形容考虑问题十分全面。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昧旦丕显】: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时候;丕:大;显:显扬。天尚未亮时就起床,思考怎样才能使德业发扬光大。

【孟浪从事】:孟浪:言语轻率不当,处事鲁莽。处事草率,不加思考。

【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千思百虑】: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

【千思万虑】: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迁思回虑】:形容反复思考。

【潜台词】: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审思明辨】: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熟读精思】:精:专一,深入。形容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思考。

【熟读深思】: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熟思审处】: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随手拈来】: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头脑简单】:指人思考问题简单,不会综合分析。

【心问口,口问心】:形容内心反复思考,自问自答。

【信手拈出】: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出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学问思辨】: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殚力】:专心研究,尽力思考。同“研精竭虑”。

【研精殚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同“研精竭虑”。

【研精极虑】:研:研究;精:细密;极:深入;虑: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静虑】:研究精微,冷静思考。

【研精苦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用心良苦】:用心:认真思考;良:很。很费心思地反复思考。

【渊思寂虑】:深入而冷静地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瞻前思后】:思前想后,反复思考。

【终日而思】:整天思考。

【专精覃思】: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关于思考的成语有那些

关于思考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才大心细】: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朝思夕计】: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大处着眼】: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主要矛盾。

【殚精毕思】: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殚精竭思】:殚:竭尽;思:思考。竭尽心力思虑谋划。

【殚心积虑】:殚:竭尽;积:聚;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殚心竭虑】:殚:竭尽;虑:思虑。竭尽心力思考谋划。

【独见之虑】:虑:思考,谋划。超出众人的独到的谋划。

【多谋善虑】: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耳食不化】:指没有经过思考,轻信听来的话。

【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

【发人深省】: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发人深思】:深:无限,没有穷尽。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敢想敢干】: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大胆实践。

【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

【感时抚事】:感:感慨,感触;时:时局,时世;抚:历数,寻思之意。指因为思考时局之事而伤感。

【行成于思】:行:做事;思:思考。做事情成功是因为多思考,失败是由于不经心。指做事情要多思考,多分析。

【行思坐筹】: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同“行思坐想”。

【行思坐想】: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行思坐忆】:走着坐着都在想。形容时刻在思考着或怀念着。

【好谋而成】:好:喜欢,喜爱。指勤于思考,遇事能深思熟虑而办好事情。

【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好谋无决】:好:喜爱,善于;谋:策划,思考。对问题思考策划得多,但却不能或不善于作出判断或决断。

【好学深思】:喜欢学习,勤于思考。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喜欢学习,勤于思考,就能集会其中的含义。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焦思苦虑】:着急忧虑,苦心思考。

【精意覃思】:覃思:深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口诵心惟】:诵:朗读;惟:思考。口中朗诵,心里思考。

【口诵心维】:口里念诵,心里思考。

【苦心积虑】:积虑:长期地或一再地思考。指费尽心思长期的思考问题。

【困心衡虑】:困:忧;衡:横。心意困苦,思虑阻塞。表示费尽心力,经过艰苦的思考。

【虑无不周】:虑:思虑,考虑;周:周全。思考没有不周全之处。形容考虑问题十分全面。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形容略一思考,猛然想出了一个主意。

【昧旦丕显】:昧旦:天色尚未明的时候;丕:大;显:显扬。天尚未亮时就起床,思考怎样才能使德业发扬光大。

【孟浪从事】:孟浪:言语轻率不当,处事鲁莽。处事草率,不加思考。

【能谋善断】:善:擅长;断:决断。形容人能不断思考,并善于判断。

【千思百虑】:虑:思考。形容反复思考。

【千思万虑】:形容反复思考或多方面思考。

【迁思回虑】:形容反复思考。

【潜台词】:戏剧的台词中没有直接说出但观众通过思考都能领悟得出来的言语。比喻不明说的言外之意。

【若有所思】:若:好像。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审思明辨】:仔细地思考,明确地分辨。

【熟读精思】:精:专一,深入。形容反复地阅读,仔细地思考。

【熟读深思】:反复地阅读,认真地思考。

【熟思审处】:反复思考,审慎筹划。

【思而不学则殆】: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思:思考。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就会使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随手拈来】: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头脑简单】:指人思考问题简单,不会综合分析。

【心问口,口问心】:形容内心反复思考,自问自答。

【信手拈出】: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出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罔:蒙蔽。只读书不思考就会上当受骗。

【学问思辨】:指做学问必须广泛的学习、反复地推敲、缜密地思考、明晰地分辨。

【研精毕智】:犹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殚力】:专心研究,尽力思考。同“研精竭虑”。

【研精殚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同“研精竭虑”。

【研精极虑】:研:研究;精:细密;极:深入;虑: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竭虑】: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研精静虑】:研究精微,冷静思考。

【研精苦思】:精心研究,深入思考。同“研精覃思”。

【研精覃思】:研:研究;精:细密;覃:深入;思:思考。精心研究,深入思考。

【研精致思】:专心研究,尽力思考。

【用心良苦】:用心:认真思考;良:很。很费心思地反复思考。

【渊思寂虑】:深入而冷静地思考。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存乎:在于。意思是摆好阵势以后出战,这是打仗的常规,但运用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指高超的指挥作战的艺术。

【运用之妙,在于一心】:指兵法运用得巧妙,全在于善于思考。

【瞻前思后】:思前想后,反复思考。

【终日而思】:整天思考。

【专精覃思】:覃:深入地。精心专研,深入思考。

急急急急!求成语故事要有思辨性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5 13:29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完)

班门弄斧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一个诗人《题李白墓》。李白是举世闻名的唐代大诗人,死后名传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经过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诗抒发内心感受。而他们这种行为只能是附庸风雅,“鲁班门前班门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鲁班是战国时代的鲁国人。他是一个善于制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们叫他“巧人”,民间历来把他奉为木匠的始祖。谁敢在鲁班门前卖弄使用斧子的技术,也就是说,想在大行家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这种太不谦虚的可笑行为,就叫做“鲁班门前弄大斧”,简称“班门弄斧”。这和俗语所说的“关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实,“班门弄斧”这句成语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雏形了。文学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这样一句:“操斧于班郢之门,斯颜耳!”意思是说,在鲁班和郢人(也是一个操斧能手)的门前表现用斧子的本事,脸皮也太厚了。

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杯弓蛇影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伯乐相马

传说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一直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仔细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刻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不可多得

东汉末年,有个名士祢衡,才华出众。当时,太中大夫孔融对他特别赏识,把他推荐给汉献帝。他写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汉献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荐表交给曹操。曹操爱才,就召见祢衡。哪知祢衡蔑视曹操,对他很不礼貌。曹操就派祢衡当鼓吏,在大宴宾客时,命他击鼓助兴。谁知祢衡一边击鼓,一边大骂曹操,使曹操十分难堪。曹操派祢衡去荆州劝降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想不到刘表把祢衡当作上宾,每次议事或发布文告,都得由祢衡表态。后来祢衡又对刘表不恭。刘表就派他到部将黄祖那里当书记。祢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后来,终于被黄祖所杀。

成语“不可多得”由此而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多用于赞扬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学无术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刘询继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

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霍光传》中评论霍光的功过,说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读书,没学识,因而不明关乎大局的道理。成语“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

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常常与友人酗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语“才高八斗”由此而来,形容人的文才极高。

我能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思辨,聪慧,明智,精密,深刻,修养,读史使人()读诗使人()演算使人()

读史使人(聪慧) 读诗使人(深刻 )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明智 )

成语刻舟求剑反映出怎样的思辨特征

好像是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