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童奴”现象

“童奴”现象

作者:来源:《读报参考考》2010第7期

“要孩子还是要生存”,“房奴+童奴=做一辈子的奴隶”——类似的辛辣嘲讽最近在中国80后中引起空前共鸣,也催生了一个新名词——“童奴”。所谓“童奴”,是指父母为孩子奋斗一生,为孩子忙碌,失去自我价值的生活状态。如今,“童奴”恐慌在中国年轻人中迅速蔓延,不敢生育、不想生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对此,一位中国学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些父母给孩子买保险,要保证孩子7岁到70岁。表面上是一种无私的爱,实际上是一种自私的恐惧,是对孩子能力和社会的不信任和怀疑。与中国相比,一些外国群体中也有“儿童奴隶”,但也有许多外国父母认为他们应该学会享受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而不是将其视为负担或投资。

生孩子进入高成本时代

住在北京朝阳区的黄啸是一位80后妈妈。谈到他两个多月来抚养孩子的经历,黄啸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抚养孩子真的很贵,但这取决于你如何抚养他们。”奶粉一个月要1000多元。因为黄晓的孩子是早产的,为了提高抵抗力和身体素质,给孩子初乳需要花费500元左右。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应该加什么水果泥和蔬菜泥?一瓶几十块。婴儿纸尿裤一个月2000多元。然而,黄啸也找到了许多省钱的方法。比如童装玩具,就是亲戚家的孩子不再用的小衣服小玩具;白天给孩子一个便宜点的尿垫...“现在是六个成年人抚养一个孩子,我不认为这很难,”黄啸说。

在黄啸看来,抚养孩子的主要成本是买东西,而在美国萨宾娜看来,请人带孩子是最贵的。萨宾娜告诉《环球时报》,她4岁的孩子每月的开销是:食物120美元,衣服50美元,玩具和书籍100美元,医疗保险和医疗费用100美元,其他日常用品200美元,孩子生日聚会和其他活动的礼物50美元,游泳课100美元,有时还有人照看孩子300美元。据她估计,每年花在孩子身上的钱占她家税前年收入的20%左右。萨宾娜告诉记者,在美国抚养孩子的基本费用是普通工薪阶层可以承受的。虽然孩子的吃穿在美国不贵,但是劳动力贵。如果要请全职保姆送去幼儿园,每个月会增加1000到1500美元的大笔费用。在记者所在的圣地亚哥,有很多墨西哥移民兼职。他们年收入一万到二万美元,但是生了三四个孩子,享受各种政府福利。根据美国最近的一项调查,将一个2008年出生的孩子抚养到18岁,美国中等收入家庭需要29万美元,低收入家庭需要21万美元,高收入家庭需要48万美元。

黄啸和萨宾娜只处于生孩子的初级阶段,然后是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许多国家的父母感到很大的压力。史蒂夫住在英国伦敦,是《环球时报》记者的朋友。他今年41岁,有一个8岁的女儿。史蒂夫告诉记者,一年365天,他最担心的不是工作,而是这个女儿。“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不希望女儿在公立幼儿园学粗俗的英语,所以每天花一个小时开车送她去离家更远的私立幼儿园。”史蒂夫说,根据英国的教育传统,私立幼儿园毕业的孩子通常会上私立中小学。虽然史蒂夫挣的是中产阶级,但他仍然感到很大的压力,因为他在与妻子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在英国肯特郡,《环球时报》记者认识了两位住在这里的中国移民,其中一位是从加拿大移民到英国的邓先生,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就读于一所声誉良好的私立男校。另一个家庭,陈先生,从伦敦市中心搬到这里,虽然他不愿意出国。这对夫妇努力工作,让他们的女儿能够上一所教育环境更好的女子学校。邓和陈都告诉记者,事实上,在外国人和周围朋友的推荐下,他们决定为孩子努力工作,放弃稳定的工作。他们说,他们周围的英国邻居也是从世界各地搬到这里的,换句话说,他们都是“儿童奴隶”。

“童奴”问题引发了各种社会现象

西方一直倡导“18岁自立”的传统,说不应该有“童奴”是有道理的,但实际上这种传统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家庭中已经逐渐变得淡漠了。以英国为例,80后被称为“撒切尔的孩子”或“自我第一”一代。之所以偏爱孩子,是因为目前越来越多的英国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英国虽然是一个福利制度完善的国家,但抚养孩子的成本也不小。生育由国家补贴,但上幼儿园或学前班每月至少要交400英镑。再加上孩子的其他生活费,很多父母都不敢生二胎。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972年英国18%的儿童是独生子女,现在已经上升到26%。。英国有307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比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多12万个,比传统的四口之家多50多万个。英国智库Civitas早些时候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称如今英国夫妇只想生个孩子,经济压力确实是一个强制因素。

英国的“儿童奴隶”被认为是在毁灭年轻一代。英国儿童慈善机构“儿童视野”(Children's Vision)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报告严厉批评了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养育了一代“被宠坏的小家伙”。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库伯教授认为,被宠坏的孩子不可能为未来做好准备。英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协会最近对许多著名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许多雇主表示,刚毕业的年轻人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这使他们“绝望”。调查还发现,如今的年轻人尤其看不起所谓的“廉价”工作,他们根本不理解也不能接受做与自己的教育、经验和期望不匹配的工作。有些人连最基本的专业技能都达不到——礼貌地接电话,尊重办公室同事。

在美国,推迟生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过去两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下,许多美国家庭表示害怕生更多的孩子。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诊所,新怀孕的人数减少了,而需要节育的人数增加了。很多客户告诉医生,现在不是成家的时候,养不起孩子。佛罗里达州的沈小兰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她非常喜欢孩子。但现在,由于担心经济衰退加剧,她的家人不再计划生第四个孩子。米歇尔和保罗是西雅图的两位高科技技术人员,他们在从迎接第一个孩子的喜悦中恢复过来之前就失业了。保罗说:“现在我们不能睡觉,担心如何抚养这个孩子。”因为自身的经济压力,亲戚朋友没能像预期的那样送他们很多宝贝礼物。

概念是主要问题

在“童奴”问题上,西方显然没有中国严重。对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造成“童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中国文化一直以家庭为中心。以前是向上的,以“孝”字为中心;现在是向下,以“阳”字为中心。虽然中国社会变了,但这种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并没有改变。以孩子为中心,认为孩子是现实生活中的一切,是以家庭为中心的观念的发展。其次,在中国,物质关怀被视为爱的主要形式,因此缺乏对人的尊重以及对儿童人格和价值的培养和尊重。父母认为,他们必须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孩子最好的,就是爱孩子。一方面,中国父母对孩子表现出过度的爱;另一方面,这些父母真的不知道如何表达和给予他们的孩子爱。第三,很多负担其实是父母自己强加的。

在欧洲,很多国家的情况可以印证周宁教授的观点。荷兰的孩子被评为欧洲最幸福的孩子,因为“让他们自由发展”是荷兰养育孩子的金科玉律。荷兰儿童被要求在年满12岁时尽其所能。荷兰的一项权利法案规定,儿童打扫自己的房间是“合法”的劳动。但在瑞士和挪威,当地父母选择在孩子初中毕业后逐渐放开关爱之手,让孩子接触社会工作或接受其他培训,利用自己的能力赚取收入。18岁以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搬出自己的家,独立生活。日本也是如此,教育西化,保持东方特色。日本孩子很小就可以乘电车出门,不需要家人陪伴。每天下午两三点,记者经常在电车上看到穿校服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他们总是三三两两地一起笑啊笑。

社会应该帮助“儿童奴隶”

中国国务院参事、全国人大教育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马丽认为,“童奴”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中国有很强的家族世袭观念,希望家族每一代人都能荣耀祖先。父母把他们未实现的期望和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趋于多样化。基本消费已经不能满足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尤其是城市家庭。在城市里,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父母特别容易加倍爱孩子,加倍投资孩子的未来。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机会不均,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政府应大力投资于公共服务的提供,并鼓励全社会以各种形式进行联合投资。

周宁认为,解决“童奴”问题,首先要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制度保障,才能消除父母对未来的担忧。其次,要有安全感。80后的年轻人应该学会做父母,学会表达自己的爱。养育后代不仅是一个经济命题,还涉及家庭、伦理、尊重人等命题。“养孩子虽苦,苦中有乐”。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钟书华教授认为,家长首先要调整心态,考虑采用广泛教育。这样家长就放心了,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