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李世民临死前对魏征说的话

李世民临死前对魏征说的话

李世民临死前对魏征的话

应该是 唐太宗在魏征死后对众臣说的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已去,吾失一镜矣。”

白话文就是“以铜作为镜子,可以端正衣冠;以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国家的兴亡;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现在魏征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很好的镜子啊!” ”

武媚娘传奇魏征对武媚娘说的话

这深宫后庭就是一个舞台,台上台下皆是戏,没有人能置身事外。痛痛快快的唱一出属于自己的好戏吧,莫问前程凶吉,但求落幕无悔!

魏征这后几句话和武则天说什么

心灵鸡汤看得太多生活反而失去了斗志,没有了方向。另外告诉你正史。魏征死的时候李世民活的好好的,武则天登基的时候是67岁,李治都死了。魏征死的时候武则天默默无闻呢!

李世民评价魏征的话

鸡镜一句:“夫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殁,朕失一鉴矣!”

唐太宗与魏征的对话标明他们用人的标准是什么

唐太宗用人标准是:要是好人。 魏征用人的标准是:要一德才兼备的人。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话外介绍

君臣关系,我们也是要劝诫,当臣子的有责任劝诫他的君王。提到劝诫,我们一定会想到哪个大臣?唐朝的魏征。魏征其实是个,我的感受应该是个很可爱的人。他一开始辅佐唐太宗,他都把话先讲在前头,很有语言的艺术。他就跟唐太宗说:皇上,我不要做忠臣,我要做良臣。唐太宗听了觉得很纳闷,为什么不做忠臣要做良臣?魏征接着说:因为做忠臣都要被砍头,做良臣才不会没命。唐太宗一听就在那边哈哈大笑。其实唐太宗是个聪明人,他在那里哈哈大笑的时候他会想:忠臣都是被谁杀的?被暴君杀的;假如我把他杀了,那我不就变什么?变历史上的暴君了!所以,其实魏征这段话已经让他自己这个命已经可以先保住了。魏征也常常在唐太宗有些过失的时候,都对他直言不讳,他也常常提醒唐太宗,“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人民可以拥护你,成就你的功业,当你不爱惜人民,他同样可以把你推翻。所以,唐太宗也是时时战战兢兢治理国家。有一次魏征进谏的很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然后气冲冲就跑回他的寝宫,边走边喊,“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杀了他”,就这样气冲冲走回他的寝宫。他的皇后就看到了,看到他气得半死,皇后心里想只有谁可以办得到?只有魏征办得到。皇后马上就去换了非常端庄的衣服,很正式的衣服,换好以后就走到唐太宗面前,就跟他跪下来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本来气得半死,对皇后这个举动觉得莫名其妙。然后皇后就说:皇上,一定有明主出现,明君圣主出现才有臣子敢这样直言不讳。结果唐太宗一听转怒为喜:那我是明主!所以,一个太太对先生可有很大的影响,假如这个时候皇后又进了魏征几句谗言,我看“贞观之治”可能就改写了。所以一个家的兴旺,一个朝代的兴旺,绝对都是非常多人的付出,非常多人的参与才可以做得到。我们明白这一点,在人生当中成就的一些事,一定要把功劳回馈给所有的人,一定是众志才可以成城。所以,唐太宗不止有魏征,还有身旁皇后,这么多贤德之人的辅助。后来魏征去世了,唐太宗哭得很伤心,他说:我有三面镜子(以前都是铜镜),“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可以把他的衣服、帽子戴好;“以史为镜”,用历史来观照自己的施政,“可以知兴替”,怎么做才可以让朝代兴,怎么做会让朝代败,他可以从历史观照的到;“以人为镜”,用到一个贤良的大臣来劝诫他,“可以明得失”,可以了解到他所有的政策的得跟失,进而去修正。唐太宗说他有这三面镜子,魏征死了,也就坏了一面。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来,一个贤明的君主一定是非常惜才、爱才,他才能够赢得这些大臣对他的信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魏征的这句完整的原话是啥?

首先,这句话不是魏征说的,是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尝临朝谓侍臣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

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了怎样一句话?关于镜子什么的

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与不对。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最珍贵的一面镜子

宰相魏征以敢于向皇帝直言进谏著称。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唐太宗有不对的地方,魏征就会据理力争,进行劝说,即使唐太宗因此而大发脾气,他也毫不畏惧,照旧慷慨陈定。他敢于向皇帝犯颜直谏,前后共劝谏唐太宗200余次,为唐初社会经济繁荣局面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太宗对魏征是既赏识又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