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中国脾气

中国脾气

作者:元和来源:《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6日

当他的朋友从印度访问回来时,他说他对印度人异常好的脾气印象最深。以公共交通为例,汽车颠簸和颠簸随处可见,但几乎没有人为此而脸红,更不用说打架了。他们漫不经心地走开了,好像在说:“看看你,伙计,你今天刮花了我的车。我不能说我明天会刮别人的车。”。朋友的感情大概不是随机的。相比之下,中国人的脾气似乎越来越差。网上不断有校园暴力的视频图片。你无法想象这样残忍的行为来自未成年人,伤害了你的同学;餐厅里的争执很快演变成了激烈的打斗,甚至引来了黑恶势力的追杀;一个大学生偶然听说一个老师多年前和女朋友有过一次感情经历,在课堂上公开杀害老师。一直以来,以上场景似乎都不足以影响我们麻木的神经。然而,北京大兴一桩杀人案却引起了几道涟漪。行凶者先后杀死父亲、妹妹、妻子和两个儿子,迅速逃往海口。他过着奢侈的生活,因为他不缺钱。我希望他被证明是一个精神病人,但不幸的是他不是。他告诉法官这只是为了做家务。那么你会感到困惑,甚至害怕,所有关于人心、人性、人类行为的解释性理论都会在他的行动面前失效。这只是个例。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当前的社会充满了愤怒,正在失去控制和方向。就像卡夫卡小说里描述的那样,人们一大早醒来,突然发现自己被改造了,不是变成了甲虫,而是变成了爆炸装置,或者揭开爆炸装置,随时扔向无辜的人。中国人的脾气并不总是那么坏。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人,脾气好到连大洋彼岸的大哲学家罗素都被感动了,说他从泰山搬运工的微笑中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质,从而反思人生和幸福的真谛。罗素的说法或多或少充满了赞美,但传统中国人的温柔、礼貌、温柔,确实在大洋彼岸受过教育的人心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种风格的背后,是孔伷启蒙运动几千年孕育出来的一套人生哲学和人生态度。“不要对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被国外伦理学家称为道德的黄金法则。儒家一直强调修身,认为“从皇帝到庶人的一切都是以修身为基础的”。梁漱溟先生把重视修养的精神称为努力学习,这是中华文明精神软件的核心组成部分。儒家思想为中华民族提供了精神家园,也构建了中国人的道德底线,这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动荡中仍能保持基本道德的主要原因。但是,那些不小心失去精神家园的人会怎么样呢?面对诸多暴力事件,我们不禁会想,中国人的宽恕在哪里?说起来,这可能要归功于近百年来持续不断的所谓文化大革命,直到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打破一切的“文化大革命”,简直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命脉。当然,传统文化并不完美,革命也不是原罪。问题是这些所谓的革命都是没有建设就破坏了,最后伤害了生命力,破坏了人伦,动摇了根基。这样一来,既没有传统文化,也没有西方文化。一个国家虽然分崩离析,山河长存,文化已死,良心已死,人还活着,活得不像人。禅宗有个公案,说是一个和尚请了一个禅师为他安心。禅师问:“你的心在哪里?”和尚说:“得不到心。”禅师说:“我已经为你解决了。”似乎只有知道自己的心已经失落,别人才能为你重拾安心。清平之末风起。社会上各种变态和暴行的源头都在人心。反右初期,最先被带出来的一个大右派,曾经非常焦虑地对女儿预言:如果这样下去,失控的是全世界人民!历史用了半个多世纪来诠释这句话!最近,一个研究单位的负责人在会上提出了大量所谓抽象的人性理论,把普遍的人性描述为别有用心的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捏造,让人觉得时间不对。好了,你认可了普世的人性,中国人也没剩下多少人性了。但是,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中国人的脾气什么时候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