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席卷全球的“节俭契约”风暴

席卷全球的“节俭契约”风暴

作者:紫檀来源:《俭生活》

上帝的东方好孩子群
2008年底,最亲近上帝的富家子弟在金融危机的寒流下冻得瑟瑟发抖。习惯花大钱的美国人,不得不开始勒紧裤带过日子。就连曾经主导金融市场的华尔街金领也没有关系。它得上街玩杂耍,引起人们对失业者的关注,赚几个小钱,在沃尔玛的廉价市场买些零食。

与此同时,在另一片土地上,上帝的一群东方可爱的孩子,为了迎接春节,从银行里取出自己的极小一部分存款,随意去超市买年货,去商场买时装和首饰。当华尔街的许多金领甚至看不起自己的病时,无数中国居民对出国旅行充满热情。在家里,他们也不闲着。他们在庙会上闲逛和购物。然而,当他们制定这些计划时,他们没有忘记紧缩开支。他们也有理由这么做,因为他们努力了一年,精心理财了一年。

美国华人也有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在金融风暴中,中国人遭受的直接损失较少。比如房价,2008年9月30日公布的美国20个城市住房指数下跌16.3%,为历史最高;但华人社区房价基本稳定,部分略有上涨。这是因为即使在美国这个崇尚消费的社会,很多中国人还是在进行自我风险监管。中国人很少过度依赖贷款,买房通常是在自身经济实力允许的范围内。在股市、保险等金融产品中,中国人的损失较小,因为他们不涉及太多高风险产品。“量入为出”的理财意识是他们规避风险的关键。

与美国抵押贷款市场相比,中国抵押贷款市场虽然存在泡沫,但尚未出现重大危机。国内商业银行对房贷首付比例要求严格,贷款风险评估谨慎。此外,中国人的消费观念非常保守,所以他们和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有着根本的区别。长期以来,以消费引领消费、以消费带动生产作为美国模式向全世界推广。中国人的消费观念一度被认为是保守落后的代表。因为在过去,限制消费并没有给每个人带来更多的财富,反而限制了创造财富的动力。在中国,当个人消费贷款推出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借钱生活”是许多人无法接受的。美式过度消费引发的危机,印证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理财观念的价值。

羡慕全球的中国经济

“现在我们都是中国人了。”《华盛顿邮报》的专栏作家大卫·伊格内修斯在他的文章中这样说道。

金融危机让人们的钱包越来越紧。伦敦《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全球消费者被迫重新思考购买模式》的文章。文章说经济处于衰退边缘,改变了欧美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为了省钱,美国消费者正在合并购物旅行,他们也更喜欢去大型超市和百货商店,这些商店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许多不同的产品。

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调查,22%的美国人甚至为了省钱而减少看病次数;非必需食品和饮料的销售也在下降;街上自行车明显多了。据说很多青年俱乐部号召骑自行车上班。金融贵族只能暂时克制自己的奢侈生活。据报道,一名投资者打电话给游艇公司,问他是否可以取消先前订购的价值2500万美元的游艇。

不仅如此,很多美国家庭把中国人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作为必修课,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以前很多美国人从来没有想过做家庭预算,但是为了保住房子,他们不得不改变过去花很多钱的习惯,想着随时随地存钱。因为随着美国房地产危机的持续,越来越多无法还清贷款的美国人面临着止赎危机,这意味着已经消耗了他们大量资金的房地产可能会瞬间转手。

中国的节俭已经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包括那些在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因为汇率的提高,买同样的东西要花更多的钱,所以现在他们改坐公交车出门,平时尽量在宿舍做饭,开始推崇中国人“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当然,次贷危机并不否认适度消费的必要性。重要的不是花钱,而是适度花钱,控制风险。

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

还记得那个挑起非议的中国老太太吗?关于她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她的后代在美国老太太后代的嘲讽中开始“花明天的钱去实现今天的梦想”。

但在2008年,就连上帝也没有想到,在天堂,两位老太太又相遇了。“美国老太太”痛哭流涕,说儿孙们的住房出了问题,住了几十年的房子突然变得不堪忍受,房子被银行抢走了。

上帝来到华尔街,找到了老太太的孙子。他以前是金领,现在是乞讨。原来奶奶贷款买的房子太旧了,所以我爸和他都贷款买了房子,结果房价下跌,资产资不抵债。

听完故事,看着萧条的华尔街,上帝叹了口气,说了同样的话:“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效果。”

如今,一场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1200万美国家庭变成了负资产。一年前,这些家庭是美国的中产阶级。

在中西文明之间,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和美国代表的与其说是两种消费模式,不如说是两种文化倾向和两种生活方式。

美国人吃饭前祈祷有一个很常见的场景:感谢上帝给我衣服和食物。这是典型的概念文化。中国人吃饭前,会在祖先的灵前烧几张纸,祈求祖先的保佑。这是典型的感恩文化。

美国是一个思想诞生的国家。美国人的想法是《独立宣言》中的以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许多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200多年来,这些思想支撑着美国的持续繁荣。

两百多年的繁荣稳定和全球霸主地位的确立,让美国人在原始自信的基础上变得过于自信,以为通过透支消费就能超越真正的财富能力,永远享受高质量的生活。美国的金融危机首先源于美国精神和价值观的退化,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美国人无节制的消费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消耗和浪费。而且美国人超前消费和超越财富能力的债务消费,严重透支了美国的国家财富,而美国利用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透支了全球财富。因此,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是美国享乐主义价值观和不负责任地掠夺全球资源和财富的结果。

与《独立宣言》所称的美国文化相比,中国文化处处透露着感恩和敬畏的因素,显示出克制和节俭的魅力。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处处可见节俭的影子。无论是道家的节俭,儒家的节俭伦理,墨家的节俭,法家的节俭,周易的节俭,都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恩。正因为这份崇敬与感激,我们讲究节俭与和谐,不敢违逆正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文化是一种克己的节俭文化。

不得不承认,即使在中国,这几年也有很多人沉浸在繁荣的假象中。新兴的暴发户阶层和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在“美国老太太”的鼓舞下,在经济增长的消息的鼓舞下,愿意一天天地滑向奢侈品的大门。奢侈就是花很多钱摆个门面,这是上流社会地位的象征,是跻身上流社会的一个元素,是贵族和业主的博弈。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奢侈品的消费大国。许多外国奢侈品制造商开始积极开拓中国市场,许多大城市的百货公司不断推出国际一线品牌,许多在外工作的中国游客去国外购物,这使得许多外国企业赚了很多钱。媒体也促成了这种局面,中国成了全世界时尚媒体的集中营。似乎在这一年里,不谈时尚和品牌就是落后的标志。更令人担忧的是,奢侈品的另一个消费群体不是个人,而是一些政府机构。

这场全球经济危机是对这一趋势的迎头痛击。作为一种生活策略,节俭和精打细算当然是对过度奢侈的纠正,这意味着中国人开始从繁荣的幻觉中醒来,被迫面对严峻的生活现实。我们必须忘记奢侈,只为了生活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