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

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外貌描写常见的三种方法

一、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工笔式描写。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三、间接式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怎样描写外貌特征?

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

一、指导:

人物的外貌指人的肖像。外貌包括人物的容貌(面容长相,如五官等)、身材(高、矮、胖、瘦)、衣着(穿着打扮)和表情(喜、怒、哀、乐)。

1、抓住特点,描写人物的外貌。

①、认真观察,努力发现人物的外貌特点。

②、描写人物的外貌时,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

③、描写最熟悉的人,由对方鉴定,提高描写外貌的能力。

更多写作技巧在

2、描写人物外貌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概括主要特征,再具体描写;可以先从脸的上部写到下部;也可以先从主要特征写到次要特征。

3、在什么场合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⑴、在文章开头概括介绍人物的外貌。如:

“我的伙伴徐晨长得虎势,身高一米五二,身材粗壮,圆脸庞,浓眉大眼,鼻梁微隆,说话脆生,办事利索。”

⑵、人物在文章中出现时描写外貌。如:

“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叫我。寻声望去,雪雯朝我跑来。她身材苗条,脸庞白皙,柳眉大眼,穿着俏丽。两年不见,她长得更秀气了。”

⑶、在介绍人物时描写外貌。如:

“小旭,告诉你,搬家前我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叫王芳。她长得清秀,细眉微挑,一双杏眼,说话甜润。我俩是同桌,又是邻居。我有了困难她帮助我,她取得成绩我祝贺她,我俩像亲姐妹一样。”

⑷、在想像中描写人物的外貌。如:

更多写作技巧在

“晶晶从我们这个地区搬走已经两年了。他的音容笑貌依然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浓黑的头发,宽阔的前额,短粗的眉毛,水晶般的眼睛,说话有点口吃的憨态。现在他可能又长高了,又壮实了。”

二、示例:

1、容貌描写。

⑴、她长得俊秀,细皮嫩肉的。桃红的脸颊透出稚气,柳眉下一双杏眼,神采奕奕的。她正聚精会神地端详一盆艳丽的海棠花。

⑵、乌黑卷曲的头发,白皙的脸蛋,一双眼睛黑宝石般地闪亮。她笑得可甜了,两眼眯成了一条缝,双颊现出不大的酒窝。

2、身材描写。

⑴别看他身材短小,跑起来,双腿像踩着风火轮似的,箭一般地向终点冲去。

⑵他身材修长、细腰窄背,长胳膊长腿,走起路来大步流星。

更多写作技巧在

3、衣着描写。

⑴小明头戴柳条编成的帽圈,上身穿着蓝白道的海魂衫,下身穿着深蓝色的短裤,手拿小木枪,悄悄的藏在树后。

⑵含含对着穿衣镜,系上白汗衫的钮扣,戴上鲜艳的红领巾。轻轻掸掉海蓝裤上的灰尘,低头看看洁净的白网球鞋,高兴地背起书包,跨出家门,向学校走去。

4、新老师

今天是新老师第一次上课。教室的门开了,走进一位男老师。我赶快戴上眼镜,从上到下,仔仔细细地打量着他。

他就是新来的史老师。看上去大约四十岁的光景,个子在一米七左右,身着一套青色中山装,笔挺而合体,显得精明。

他,一张国字形的脸,古铜色的面庞,宽宽的额头上皱纹不多,很少掺有银丝的头发一丝不乱,显得严谨冷静。

史老师开始讲课了。他的眉毛时而紧紧地皱起,眉宇间形成一个问好;时而愉快地舒展,像个感叹号。他的眼睛虽然不大,但是极富有感情,充满光彩。每当讲到重要之处,他身体挺得直直的,眉毛高高地挑起,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家。他加重语气放慢速度,捏着粉笔的手有力地在空中挥了半圈。接着,他转身把重点写在了黑板上……

5、表哥

表哥二十多岁,梳着光溜溜的小分头,棕黑的头发像顶帽子似的扣在头上。表哥的脑门特别宽,爸爸开玩笑地说:“他的脑门宽,脑容量大,所以才聪明过人。”我看表哥的眼睛很有趣,他的眼睛像一颗特大号的紫葡萄,圆溜溜,亮晶晶。睫毛长长的,像是化妆贴上去的。人家一笑起来,眼睛就会眯成一条缝,可他呢,一笑起来,眼睛仍然那么大。表哥的脸色不好,又黑又黄。他个子不高,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长得矮,他操着满口的湖北“普通话”,尖着嗓子说:“本人不喜欢长高。” 说着,点起一支烟,猛吸了两口,一边吐着烟圈,一边弹着笔挺的西装裤,抻着高领的黑毛衣。然后,坐在沙发上,翘起个二郎腿,腿还一颠一颠的呢!

评语:这是一段人物描写。依次写了年龄、头部(头发、脑门、眼睛、脸色),特点十分突出:“头发像顶帽子似的扣在头上”,“脑门特别宽”,“眼睛像一颗特大号的紫葡萄”。接着写表哥“尖”嗓子、湖北话、衣着、习惯动作等等,音容笑貌都给人留下十分鲜明的印象。

怎样描写一个人想问题的外貌?

他脊背微弯地坐在椅子上思索着,头略微向下低着,眉头微微皱着,眼睛无焦距地看着地面,他静默无语,周围喧闹的环境似乎无法影响他.忽而他的眉头皱得更深了,眼也微微的眯了起来.乍然一看,眉宇间好象刻了一个深深的"川"字.

外貌描写怎么写

可以从脸上开始写,比如:她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对晶莹剔透的眼睛,一个樱桃搬的嘴巴,那可爱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甜美的微笑,挂着两个小酒窝,可爱极了。

还可以这样:他总是一副居高临上的样子,身上散发出一种高贵的气质,而有使人难以接近,所以他的朋友并不是很多。

写人的外貌应该抓住人的特征和其他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写,还可以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在她害羞时,脸就会红的像苹果一样。

他生气起来是很可怕的,整个房间就如地震般震动。

有帮助就采纳吧。

描写人物外貌的顺序时怎样的

整体衣着,到头发,然后是身体,最后是下半身,返回后写脸庞,刻画眼睛,勾带写鼻子和嘴巴,然后是装饰,最后写表情!!

外貌是描写方法吗

貌描写更广,外貌描写包括了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是指描绘一个人的相貌,主要是五官,也就是头部,比如说描写他的眼神。而外貌描写的范围要大一点,着重描写一个人的气质,穿着,以及言谈举止。所以肖像描写不同于外貌描写。 人物描写的手法 ——肖像描写(就是外貌描写,这是别称,一样的意思) 什么是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 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 写文章,只有通过描写,才能做到"绘声绘色"、"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历历 在目"、"维妙维肖"。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即是对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 体型、姿态等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写好人物外貌要注意以下几点: 描写技巧 (1)、仔细观察,抓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体型、服饰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4)、区分性别和年龄差异,用词准确。 (5)、注意生活经历,符合人物身份。 (6)、注意经常习惯的动作神态。 (7)、表现喜怒哀乐,和神情变化。 (8)、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 (9)、可以用比喻、夸张,联想等修辞手法。 (10)、要有顺序。 我们在描写外貌时应遵循哪些规则呢? 描写要求 一、有序。描写时应按一定的顺序来写,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都行。如果写了眼睛,接着写头发,又写嘴巴,再写眉毛,尔后写鼻子——这种描写不管写得多好,它给人的感觉是一片混乱。 二、和谐。这要求所写的外貌符合人物身份、年龄、性别、国别、职业。比如一位考生在写其中一个小姑娘的眼睛时,这样写道:那清波微漾的眼睛顾盼生辉。望你一眼,便有万千情种。可以说,这个眼睛写得很美,但是如果这样来写一个小姑娘这是不合适的。 三、要研究人物性格。比如90年高考题,首先要仔细研读材料,从中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第一位好动任性,看问题简单片面;第二位文静懂规矩,能全面地看问题。分析出人物性格特征,描写外貌时就显现这些性格特征。 四、抓住关键、特征鲜明。这要求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反映时代特点或者能区别与其他人物的独有的外貌特征。鲁迅先生的小说《祝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主要写了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祥林嫂沦为乞丐:“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祥林嫂初到鲁家:“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再到鲁家:“顺着眼,眼角上带着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她精神上的最后的希望破灭后:“眼睛窈陷下去,精神也更不济了。”这几处的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关键,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五、细节突出。(鲁迅曾立志画出中国国民的"活的灵魂"。列夫· 托尔斯泰为了写出玛丝洛娃的灵魂,勾勒出玛丝洛娃在牢中的内心世界,曾对玛丝洛娃的外 貌描写修改了二十次。 六、用词准确、修辞恰当。可以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 总而言之,外貌描写要为刻画性格、塑造形象服务。以形写神是外貌描写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要使笔下的人物和谐有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描写。那么,有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呢 描写的方法: 常用的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所谓正面描写,是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进行外貌描写一般使用: 1、简笔勾勒特征、运用修辞手法; 3、寄托作者爱憎; 4、借助他人眼睛; 5、相关人物对比; 6、一人几幅肖像; 7、结合其它技法。 外貌描写要根据需要,抓住特征,绘形传神,刻画性格,显示灵魂,切忌公式化、脸谱化

怎样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急用!!

外貌描写也叫肖像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方法之一.精彩的外貌描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刻画出人物的性格,那么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笔者认为,人物的外貌描写应当做到四个"符合": 第一,要符合人物的特征 人物的外貌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而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抓住这个特征反复描写,不仅可以叙写人物的命运变化过程,显示人物感情的变化,而且可以反映人物思想境界的升华. 孙犁的《荷花淀》所刻画的水生是一个勤劳善良,淳厚朴实的形象,因此在对他进行外貌描写的时候,作者就抓住了这方面的特征:"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这脚."廖廖数语,人物性格就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各类人物的长相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们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相当的尊重.而对构成人物感性形象的那些带有个性色彩的因素,如衣着习惯,表情,神色,以及因岁月的流逝而在面部留下的印记等等,作者也是格外经意,颇见匠心的. 外貌看起来跟长相一样是呈静止状态的,但长相可以终生无大变,而整个外貌却在不断的变化中,其中种种带主观色彩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人物的身份与地位.所以在描绘人物外貌时应当紧扣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气质.例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二回对夏总甲的描写便显得非常传神:"外边走进一个人来,两只红眼边, 一副锅铁脸,几根黄胡子,歪戴着瓦楞帽,身上青布衣服就如油篓一般,手里拿着一根赶驴的鞭子."这里没有研究他的五官端正与否,只说眼边之红,乃乐于帮闲凑趣而经常性的熬夜,酗酒的结果;锅铁色的脸,则标志他尚处于官场的外围,需要屁颠颠地风里来雨里去,顶烈日,冒严寒; "几根黄胡子",形象化了他的地位及其为人之龌龊与粗鄙.至此, 读者无不感到妥贴自然,惟妙惟肖. 第三,要符合人物的特定心理 人物的外貌不仅要反映人物的性格, 还要能够揭示人物内在的气质和独特的心理. 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中,作者对王熙凤的外貌描写可谓是用墨如泼:"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风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锻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作者不厌其烦地为王熙凤的外貌描写浓妆重抹, 突出她衣着方面的珠光宝气和彩绣辉煌,其目的正是为了显示她与众姑娘的不同之处. 因为惟有这种刻意而为的装束,才能显示她在贾府中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权势,使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对她敬而远之,刮目相看,从而使她的争强好胜心理与自我炫耀心理得到外现和展示. 第四,要符合人物动态的变化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他(她)的外貌变化会因自己的人生经历的变化而变化,也会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因此, 人物的外貌描写也应该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情况. 提起鲁迅的小说《祝福》, 我们最难忘的大概还是里面的主人公祥林嫂. 对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 作者没有停留在一般意义的外貌描写上,而是抓住了祥林嫂一生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 透过她动态的外貌的变化来揭示封建礼教对社会下层妇女的毒害,使主旨更加深刻透彻. 在写作实践中,人物描写的要求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顾及到各个方面,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形象,具体地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形象.

如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

1、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

2、大部分人喜欢从五官开始描写(你可以先写他长得样子,如:他的眼睛如皎洁的明月,给人温暖的感觉)

3、从眼睛、眉毛、鼻子、嘴、脸型

补充:具体内容得靠你自己的思考,你可以多用些修辞手法

如何描写人物外貌和性格特点

我们写文章都离不开写人。写人又离不开写出人物的血肉与灵魂,千方百计地让笔下的人物站立起来,丰满起来,鲜活起来,可是我们从学生的习作和考场作文却看到众多的人物是草纸人、木偶人,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四忌。

一忌:刻板式的勾画脸谱。

例1:我认真地打量着新同学,高高的个子,不胖也不瘦,剪着小平头;往下看,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鼻直口阔,脸色略微有些发黑;上身穿一件白色运动衫,下身一条灰色西裤,脚穿一双网球鞋;他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拎一网兜,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仔细阅读这一片段,我们会发现作者描写的人物显得呆板,缺少灵性。

首先描写人物时不要像画脸谱式的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描写人物的外貌要抓住其最显着的特征,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中所刻画的杨二嫂形象就仅抓住“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等特征,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一个尖酸刻薄的生动形象。其次描写人物不要刻板式的静态临摹。例如我们在“两道浓眉下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的后面加上“眼睛一眨一眨的,眼神中透出聪颖,还带有些调皮的表情”等描写句,人物就鲜活多了;如在“网兜里有一只新足球”后增加主观猜测“一看就知道是个球场虎将”等句,还能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如果想让人物鲜活些,我们不妨再增加一些动态描述:“他似乎已经感觉到我们在看他,就很不自然地冲着我们笑笑,又低头看看兜里的足球,右脚轻轻地踢踢足球。”

二忌:蜻蜓式的轻轻点水

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展示人物形象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时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揣摩人物的最深层的丝丝脉络。写清人物在想些什么,又是怎样想的,千方百计把心里动态活动的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否则,人物的形象就会苍白无力。请看下例:

例2、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曹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曹老师”,曹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如何让上段中的人物“活”起来呢?首先要写出“我”走进办公室的心情:“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其次表现出“我”见到曹老师时的具体感受:“老师的目光里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只觉得手心出汗,似乎连心跳的声音也能听到”;再次突出“我”喊曹老师时的声音与往常有什么变化:“我只好勉强地笑一笑,喊了一声”曹老师“,连声音都带有几分颤抖”;最后写出老师应答的表情和态度,可以这样描述:“曹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如此浓墨重彩地渲染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更具体、更真实,我们读了这段文字,眼前仿佛就有一位即将挨批评的十分紧张的中学生形象。

三忌:拉洋片式的机械运动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在我们熟知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传神的动作描写比比皆是,有葛朗台死前独具特色的动作,有范进中举后出人意料的疯癫,有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炫耀和“摸“出四文钱的尴尬。作家莱辛说过:“主要的东西是让人行动起来,通过动作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机械地临摹人物的动作,那人就会成为“僵尸”。看下例:

例3、我不情愿地站起来,拿着数学书走到黑板前做题。我还把粉笔都弄断了几次。本来很简单的数学题,却用了十分多钟。

上段只客观机械地写人物“做了些什么”,动作之间缺少连贯性,如同“拉洋片”,又像“连环画”,如何将每一幅幅画连缀起来呢?我们可以增加具体的动作描写,把“怎样做的”的过程写清楚,变成精彩的流动的“录像片”。如既然我是“不情愿地站起来”,就应该是“拿着书慢腾腾地走上讲台,先在粉笔盒里选了一支又一支的粉笔,又写了擦,擦了又写,折腾了老半天”。

四忌:录音式的单一对话

描写人物的语言不是录音,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达到这境界就要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必须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必须反映人物的特征。

例4、姐的对象一走,全家人就议论开了。“不行!长得不行!”妹妹说。我问妈妈:“您看呢?”妈妈说:“我没看清楚。”“我看他是二等残废。”小弟说。“胡说!我看了,没毛病!”妈妈说。妹妹说:“小弟说的二等残废就是个子不到一米八!”“对了!在咱们家里没一米八就是二等残疾。”小弟说。“老爸就是二等残疾,只有一米七”我说。

这段文字仅“录”下了人物说了些什么话,但没有写出说话人的语气、语调和说话者说话时的神态、表情、动作。如能注意到这些,就能增强现场感和立体感,读来会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为了表现妹妹的武断,可以让妹妹“毫不犹豫地说”;“我”似乎对妹妹的观点不赞成,是个稳重谨慎的人,可以增加这样的插入语“我瞪了她一眼,转身问妈妈”;为了突出小弟的自傲和狂妄,不妨让小弟“骄傲地晃动着他一米八的身板”说话。

人是活生生的,写在文章中的人物也应该是活生生的,只要我们细致观察,把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表现出来,你笔下的人物就会丰满和鲜亮。

列夫托尔斯泰描写外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精妙的修辞方法

在本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来刻画人物外貌、气质以及性格.其中有很多语句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时,将须发比喻成“热带森林”:额头比喻成“用刀胡乱劈成的树柴”;皮肤比喻成“用枝条扎成的村合外墙”,再加上“朝天鼻”和“招风耳”,把托尔斯誊大众化、平易近人的“田野村夫的脸孔”描绘得细腻传神,惟妙惟肖.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虽然言过其实,却分寸得当,不做作.例如对托尔斯泰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宵,它像金钢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

纯熟的写作技巧

在本文中,作者除了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还运用了很多侧面描写.例如对托尔斯泰身材描写时,通过来访者的疑惑与惊讶,间接写出?托尔斯泰的“小巧玲珑”,不仅形象,而且给7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托尔斯泰.另外,作者还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平庸甚至粗陋的外貌描绘与其所取得的成就两相对比,更突显了列夫托尔斯泰平易近人,没有架子的性格特征,从通篇文章

来看,茨威格不仅对词语的运用精准,恰到好处,对于各种写作技巧也掌握得炉火纯青,字里行间都能够显现出夺人的语言魅力.

文章的结构分析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在结构上由两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1-5段),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第1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须发的特点.

第2段,主要描写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结构.

第3段,进一步刻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重点描写其面容表情.

第4段,写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是俄国普通大众的一员.

第5段,主要写托尔斯泰的外貌会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第二部分(第6-9段),描写托尔斯泰那非同寻常的眼睛.

第6段,写托尔斯泰犀利的目光.

第7段,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第8段,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

第9段,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同时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例如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这种扩大、夸张的描写,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试从课文再找出运用夸张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皮肤、鼻子的句子,并仔细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精析:

设置本题意在结合课文掌握夸张的修辞手法,并学习运用.

答案:

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描写鼻子:一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头打塌了的样子.

这些夸张性的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无尽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