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一名大专生的求职经历

一名大专生的求职经历

1998年从中南民族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时候,心里很迷茫。第一,专科生就业压力非常明显;二是突然得知国家将正式取消毕业生包分配制度。以前以为自己是国家计划公费学生,有自治区首府户口。我曾经梦想过可以通过国家分配的方式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我想赶上末班车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和很多同学一样,那一年忙着自己做自荐材料。但那厚厚的人生垫脚石,花了两个月精心打造,毫无价值。从南到北,在巨大而拥挤的毕业生双选大会上。专科生几乎找不到立足之地,各招生单位似乎都谈妥了,无一例外都挂上了只招本科生及以上的招牌。

虽然我很自信自己的水平不亚于本科生,但我在全国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很多文章,也出过厚厚的一摞奖项来证明这一点,我也鼓足了勇气和招生单位一起争取,但结果都是徒劳。

从一开始参加双选会的新奇和兴奋,到走出会场的失望,命运开始无情地玩蹦极。自信就像一个坠落的身体。在下跌初期,虽然会因为牵引力而出现快速有力的反弹,但是随着力量的逐渐减弱,反弹的高度越来越低,直到跌到谷底。事实就是这样。我参加双选会议的次数越多,我的信心指数就会越低。毕业快结束的时候,身心一直在煎熬,连连任都不敢再面对。

我不止一次抱怨过只凭学历选人的现象,不止一次后悔。刚填志愿的时候,为了给父母省下一大笔钱,没有填自费本科,而是选择公费留学。

然而现实就是现实。颓废和抱怨都没用。一次次的挫折让我逐渐意识到,继续提高自己学历的硬度和自身的素质尤为必要。所以,毕业后的第二年,我立即报名参加成人高考,继续完成我的法学本科学习;另一方面,我不再涉足那些被认为更好的组织,而是转向个人和私营企业进行营销。

但是缺乏社会经验很快让我尝到了另一种苦果& mdash& mdash& mdash掉进了皮包公司的陷阱,所谓公司的老板用巧言令色骗了我们新员工两个月的辛苦,然后就去了楼空。

又一次失败让我觉得更累。好在有朋友透露,某中专急需一名代课法学老师。为了熬过失业的极度恐慌,我终于用真心感动了学校。虽然我只是三个月的临时替补,尽管我很努力,月薪只有324.8元,但我仍然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以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努力、谦虚、精彩的讲课让我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学校的赞誉。短短三个月的教学期间,我们学校的两位高年级老师居然提出来上课观摩。第一次觉得自己的能力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替代是短暂的。因为转正的问题很难解决,我不得不另寻出路。随后,通过人才市场的招聘,我成为了一名水利部门从事行政执法的执法人员。由于招聘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的渠道,所以编制是临时性的。这是我迄今为止从事的最长的工作。在三年多的时间里,我不仅接触了大量的水利行政执法和行政复议案件,还处理了大量的水事纠纷。在多次农村调查和蹲点的过程中,我对基层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学到了很多工作方法和技巧,自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没有正式编制的苦恼一直困扰着我。有同事时不时提起这件事,让我感到不安。

机会往往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去年,南宁首次大规模公开招聘国家公务员和政府工作人员,涉及全市各级政府部门。这时,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我已经顺利地从法学专业毕业,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这给了我报考公务员的机会。为了挑战自己,我毅然应聘了市里某核心部门的职位,幸运的是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这是一次公开、公平、公正的考试。不仅有很多国家重点大学的高材生,还有各单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甚至还有很多研究生。除了幸运之外,我相信这几年我不知疲倦的工作和积累。试想一下,如果我当时毕业后没有马上报考法学本科,如果我让自己在挫折面前倒下,如果我没有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教训,那么我就没有资格去把握这个机会,如果我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挑战它,我就赢不了。


看到一些大学生也面临着很多就业困难,很多人对此抱怨和悲观,甚至重复读书无用论。我很想用自己的经历告诉那些在抱怨,在犹豫的同学,面对困难一定要学会端正心态,不要目标太高,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自暴自弃。要清醒地认识到,有大学学历不一定就有工作,更不一定就有好工作。教育给我们的是头脑,是综合素质,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不断的抱怨也帮不了你找到出路。与几年前的改革阶段相比,整个社会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对人才的评价逐渐成熟,政府的措施更加有效,社会也在创造更有利的环境来帮助我们找到工作。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从小事做起,从低处做起,立足基层,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成功和失败,不断积累,这样才有可能不断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前进。

大学期间,有个老师曾经告诉我,人生没有小事。你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对自己素养、人品、学识的一种培养。千万不要因为它小或者不起眼就鄙视它。放弃会让你失去培养的机会,降低提升的可能性。我想和你分享我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