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概况及特色(至清朝

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概况及特色(至清朝

简述中国诗歌的发展概况及特色(至清朝)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最突出的代表,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公元前6世纪,《诗经》被编定成书,包括地方土乐的十五国风160篇,朝廷正乐的大雅31篇、小雅74篇,祭祀之乐的颂40篇,共305篇,另有6首乐谱失传的笙曲.产生地域包括现在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南北部.《诗经》中有反映宴会享乐的诗,如《小雅·鹿鸣》;有反映战争的诗,如《小雅·六月》;爱情诗的名作如《郑风·子衿》;有讽刺现实的《魏风·伐檀》;还有一组反映周朝开国历史的大型周王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四言为主、重章叠句的《诗经》显示出我国抒情为主的民族文学特色,从它开始,我国诗歌走上了一条抒情言志的道路,抒情诗也成为了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诗经》里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概括为“风雅”精神,成为我国诗歌的最基本最深远的传统.

公元前339年正月十四,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伟人屈原出生.西汉末年的刘向把屈原宋玉等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当中收录肯定为屈原所作的《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招魂》共23篇.其中的《离骚》,以忠君爱国为主题,以香草美人为象征,以缠绵悱恻的感情,反复迸发的愤慨,塑造出一个坚贞高洁的主人公形象.

屈原的诗歌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直接影响汉赋的产生.又大量运用楚地方言,如“些、只、羌、纷,谇,謇,傺”,带有浓郁地方性色彩.楚辞突出表现浪漫的精神气质,影响后世的李白、李贺、韩愈等诗人.香草美人的象征传统源远流长,影响一直绵延到清代《聊斋志异》.

继《诗经》、《楚辞》之后,汉代的乐府诗登上诗坛,这些诗歌由西汉的乐府机关和东汉的黄门鼓吹署在民间搜集而来.乐府诗长于叙事,《羽林郎》叙当垆美女反抗强暴,《陌上桑》叙罗敷拒绝太守追求,《艳歌行》叙妻子为游子缝补衣服而引起丈夫猜忌,著名的《孔雀东南飞》叙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诗人的笔触各自深入各自的阶层,合起来就充分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真实面貌,既劝谏富贵又同情疾苦.汉代的乐府诗实现了四言诗向杂言、五言的过渡.

东汉的时候出现了文人群体创作的诗歌,五言取代传统的四言成为新的诗歌样式,甚至产生完整的七言诗.现存最早的东汉文人诗是班固《咏史》,而他的《竹扇赋诗》是比较早的完整的七言诗.最著名的文人诗是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古诗十九首》,写的是游子羁旅和思妇闺愁,因此乡情和恋情就融汇在一起.同时当中涉及很多人生哲理,讨论永恒和短暂、人的心态和生命周期、悲伤和欢乐等问题.文人诗长于抒情,语言炉火纯青、一字千金,直接影响曹植和陶渊明.

东汉末年建安时代到曹魏前期,三曹、七子并世而出.古直悲凉的曹操、便娟婉约的曹丕、身兼父兄之长的曹植,以及作为羽翼的“建安七子”,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最后转变,开辟了五言诗的广阔道路.著名的有曹操《短歌行》,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曹植《赠白马王彪》、《白马篇》.建安诗人中曹植最受推崇,这是由于他文采华美,对五言诗发展有重大影响,他不幸的身世又引起后世文人的共鸣.

“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特别是五言诗中的鲜明爽朗、刚健有力的文风,它以作家慷慨饱满的思想感情为基础,形成志深笔长、梗概多气、悲......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清代诗词

清代诗是指清代诗人创作的诗歌。清代诗人善于借鉴前代,扬长补短,对于古典诗歌有所发展。风格多样,其成就是超过元明两代,足以下启近代而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后劲的。清初诗坛的主流是“遗民诗”。在当时汉族人民和清朝统治者之间存在尖锐的民族矛盾的情况下,具有反清思想的明朝“遗民”诗人,他们有的直接参加抗清的政治、军事斗争,甚至以身殉难。有的以流亡隐居或削发为僧保持气节,志行皎然。他们写了不少表现民族大义、闪耀战斗光芒的诗篇。有的诗篇因受禁锢而失传,但流传下来的还是富有反抗精神的。这些诗人,主要有阎尔梅、傅山、黄宗羲、杜濬、钱澄之、归庄、顾炎武、吴嘉纪、王夫之、吕留良、屈大均、陈恭尹等。其中如顾炎武的诗,宗法杜甫,以写易代之痛,词意坚实,风骨劲健。以明臣而仕清的诗人,最著名的是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称“江左三大家”。

清代词人,作者辈出,如王夫之、屈大均、龚鼎孳、宋琬、彭孙遹、尤侗、余怀、徐釚、曹贞吉等都有词集;而以吴伟业的《梅村诗余》、王士禛的《衍波词》传诵较广。吴、王两家词都与其诗风相近:吴氏绮丽,又时寓兴亡身世之感,〔贺新郎〕《病中有感》极为呜咽凄楚;王氏小令风韵秀发,略近他的绝句。曹贞吉词兼有幽丽、雄健两体,《四库全书》著录清初词集,独取其《珂雪词》,声气亦大。然而成就最大的,应推陈维崧。

康熙三鼎足: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

纳兰性德:至于当行出色,以“词人之词”著名的,首推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其次有顾贞观(1637—1714)。纳兰性德词善以白描手法,直写性情,真挚动人,接近南唐李煜。所作以小令为多,亦以小令为最工,哀婉缠绵,感染力很强。

康熙年间两大词派为阳羡派与浙西派,分别以陈维崧和朱彝尊为盟主。

陈维崧(1625~1682)骈文为清初一大高手,有转移坛坫之概。其文词藻富丽,发而为词,才华横溢,倜傥豪迈,接近苏轼、辛弃疾。陈维崧,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名阳羡,世称其词为“阳羡派”。

朱彝尊,与“阳羡派”词同时崛起的,有浙派词(亦称“浙西派”)。“浙派”的开山作家是秀水(今浙江嘉兴)朱彝尊(1629~1709)。而秀水前辈词人曹溶著有《静场堂词》,家藏宋人遗集颇富,朱彝尊编选《词综》,多从其家假录,并常与唱酬,同以“崇尔雅,斥淫哇”为尚,可称“浙派”的先河。朱彝尊诗、文、词兼工,但在文坛的影响,却以词为最大。

关于清朝的诗词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 题画 》清��郑燮

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峤壁兰》

峭譬一千尺,兰花在空碧.

下有采樵人,伸手摘不得.

《得意写之》

兰草与三台,无人敢笔栽.

取得新奇法,墨香吹出来.

《韬光庵为松岳上人作画》

元日画兰竹,远寄郭云亭.

万水千山外,知余老更新.

《题王蔗村镜影图》清��蒋士铨

鉴空无我相,水静波亦止.

手拈幽兰花,妙香乃如此.

《写兰石有寄》清��智永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题画兰》 清��黄任

之一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之二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 .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之三

磁斗寄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兰》 清��马骀

丛兰发幽崖,托根近霄汉.

泉水自流出,天风吹不断.

《冬兰》清��曹寅

冬草漫碧寒,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箐纱.

《珠兰》清��姚燮

香粟佛天饭,蕊珠仙界衣.

托名应自贵,含蕾再难微.

荡子甘心与,村娘愧发稀.

一春清素愿,消受露华霏.

《卓子任至署馆论诗时盆兰初放》清��孔尚任

过雨江城湿,探梅野寺寒.

往来敦古处,吟啸慰闲官.

不信诗全警,常愁字未安.

相将情话久,臭味比幽兰.

《画兰》清��谭嗣同

雁声吹梦下江皋,楚竹湘 起暮涛.

帝子不来山鬼哭,一天风雨写离骚.

《柬魏默源》清��何绍基

蕙抱兰怀只自怜,美人遥在碧云边.

东风不救红颜老,恐误青春又一年.

《画兰》清��孙原湘

离骚一种旧根苗,湘水湘云绿共摇.

认取春风双影子,不闻香气也魂销.

题《空谷幽兰图》清��汪士慎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题兰花册》清��李方膺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兰溪》清��黄任

如画山城 小滨,楼台一半枕通津.

纵然不达潇湘路,香草名溪更感人.

《荆门杂咏》清��李友棠

憔悴江潭赋九歌,枫林叶下洞庭波.

蛾眉自古伤谣诼,独采秋兰吊汩罗.

《画兰》清��马骀

昨日街头卖菜翁,见我写兰说写葱.

我有株葱曾失却,被君偷入画图中.

清朝是什么诗歌

清代诗人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朝;清代诗人创作之富,也是历代诗人无法相比的。 明清鼎革, 激化了民族矛盾与斗争, 中原板荡, 沧桑变革, 唤起了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 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即使一度仕清的文坛名流,也在诗歌里抒发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失节的忏悔。 稍后的诗人及其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痛,但也感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诗篇。清代诗歌在艺术上不满元诗的纤弱、明诗的肤廓和狭隘,在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改变了元明以来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

1.遗民诗人

清朝入关后的一段时间,诗坛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诗歌是遗民诗人的作品。据大致统计,遗民诗人达到四百多人,诗歌近三千多首。著名的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杜浚、钱澄之、归庄等。这些诗人都能面对现实,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特定时期,怀抱救世拯民的思想,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奔走呼号,唤醒人心,复兴家国,包含着强烈的反对压迫和侵略的正义性和爱国精神,在当时激励着汉族人民的反抗斗争。遗民诗人用血泪写成的篇章,或悲思故国,或讴歌贞烈,或谴责清军,或表白气节,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他们的诗作矫正了明代前后七子的拟古倾向和公安、竟陵诗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顾炎武从事抗清斗争多年,以恢复故国为志。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他的诗共存四百多首,大部分是五言诗,以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诗作不假雕饰,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于杜甫,在清代评价很高。

2.“江左三大家”

由明入清而又仕于清的著名诗人有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人称“江左三大家”。三人中,龚鼎孳较少特色,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故在此不作专论。而钱谦益和吴伟业均居于诗坛领袖的地位,钱宗宋诗,吴尊唐调,二人各立门户,都是清代首开风气的诗人,影响很大。以后清诗的许多流派,都不出尊唐、宗宋两途,都不出他们两人影响的范围。

作为主持诗坛近五十年的领袖人物,钱谦益论诗反对摹拟形似,也反对片面追求声律字句,主张写诗要“有本”、“有物”,强调时代、学问和遭遇的重要性。他主张转益多师,兼取唐宋,广收博取,推陈出新,对补救前后七子摹拟盛唐和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诗风,起了“导平先路”的作用。他推崇苏轼和元好问,他的追随者冯班说:“牧翁每称宋元人,以矫王李之失。”(《钝吟杂录》)在他的影响下,讲求宋元诗,蔚为风气。

钱谦益本人的诗歌,主要是把唐诗华美的修辞、严整的格律与宋诗的重理智相结合。《初学集》中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也表达了失意之士的郁塞苦闷。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经历了亡国之痛和身世荣辱的巨大变故,钱谦益的诗歌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朝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亡国者的失国之哀和耻辱之感,诗歌充满沉郁悲凉的情调。他的诗歌语言技巧高超,善于使事用典,也富于辞藻,这些对于重视雅致情趣的的清代许多诗人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受他的影响,在他的家乡常熟产生了虞山诗派。

吴伟业和钱谦益不同的是,他没有很强的用世之心,入清后也不再参加政治性的活动。但出于保全家族的考虑,他不得......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清代诗歌水平如何,有哪些被忽视的佳作

“明清八大家”依次为明代刘基(明代开国文臣,道德文章第一)、归有光(唐宋派之旗帜,韩、欧阳之后继)、王世贞(后七子派巨子,饱学兼擅诗文),清代顾炎武(清代学术开山,古文雄厚无敌)、姚鼐(桐城文派代表,义理、考据、文章)、张惠言(阳湖文派领袖,经术辞赋俱工)、龚自珍(不立文派大家,震撼晚清文坛)、曾国藩(开创湘乡文派,拓宽桐城堂庑)。此八大家的散文创作代表了明清不同时期、不同文派的最高水平,亦反映了明清两代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丛书汇集了明清文派的各体佳作,也展现了明清散文的多元风格,足以开阔读者的眼界。

唯一收集清朝诗词的书籍

《清代诗文集汇编》

该书编者通过广泛调查、反复斟酌推敲,从清代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文学、艺术等方面有相当影响或极具史料文献价值的个人诗文集中,遴选出约计3400余人、4000余种清人诗文集,所录诗文不下500万首,约计4亿字。该书将有清一代近300年间重要人物的诗文集悉数收入,凡生于明朝、入清后仍有较大影响,或卒于民国、在清末已有较大影响的作者,也酌情采录,堪称迄今规模最大的清代诗文著述的合集,填补了学术界此前尚无清代断代诗文总集整理出版的空白。

明朝诗词为什么明显不如清朝

其实都是旗鼓相当。小说清有红楼梦足挡明三大名著。明清在词当面也就纳兰性德水平最高。诗当年,明朝重内涵,活灵活现。清朝诗,重格律,有些古板。在楹联上清朝也胜一筹。明朝文章也胜清朝一筹。

为啥清朝的诗词水平要高于明朝

清代诗歌的整体水平,我个人比较信服王国维的说法,即“一代有一代的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明清小说,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诗至唐中叶以后,殆为羔雁之具矣。故五代北宋之诗佳者绝少,而词则为其极盛时代。至南宋以后,词亦为羔雁之具,而词亦替矣。此亦文学升降之一关键也。”

清代是一个景象纷繁,光怪陆离、社会骤变的时代,诗歌佳作自然少不了,整体水平比明代高也是正常的。

清代诗词为什么会出现中兴

清代诗词中兴的前提是,元明诗词的中衰。

元明诗词何以中衰?无他,人才断层,到了明末清初才恢复过来!

宋代诗词,卓然成峰,这与宋人内部环境宽松而外部环境险恶有关。险恶的外部环境造就了宋人的忧患意识,而宽松的内部环境又给了他们写作的机会,二者缺一不可。

不幸的是,蒙元南下,宋代灭亡,元人来个九儒十丐,这样搞下去,天下还能有几个读书人,还能有几个有心思去写诗?所以,元代的诗,那是在吃宋代残存的老本!这样的时代,其诗词要是能超越宋人,那也真是绝了!

不过还好,元人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想起来读书人还是有点儿用处的,就重新开了科举,虽说时断时续,一会儿废一会儿立,但好歹也还是给了读书人希望,也还给读书人回了点儿血。在元末的动荡中,顺便就有了易代文学,给元末明初的诗坛填了光彩。

按理说,明代重新开了科举,读书人得到尊重,诗词理应得到发展才对。可现实是,诗人的脑子,架不住皇帝的刀子。朱重八和朱老四这父子俩,对读书人杀的太狠,导致元末回的那点儿血被耗光了。而洪武后期到永乐及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应该是宋元明清各朝中的诗词的最低谷。

最低谷之后,就该回血了。于是乎,前七子闪亮登场。而前七子所谓的诗必盛唐,也无非就是打着复古的旗号给诗词续命。其后的后七子和前七子走的都是一条路,没啥区别,但一般来说,后七子的成就稍高一些。

这里需要多数一句,就是前后七子生活的明代,是中原强于四夷的承平时代,所以他们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学盛唐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但没有忧患意识的复古诗,即使复的再像,也不是真诗。当阳明心学出来并发展光大后,复古派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性灵派登场了,开始创新。

而性灵派和阳明心学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太单薄。指望这种肤浅单薄的性灵派来中兴诗坛,实在不靠谱。而明朝的诗坛,也就在复古与性灵这个泥潭中挣扎到了明末,到了明朝灭亡。

明末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时代巨变,心灵创伤,诗人的胸怀境界顿时开阔了许多,诗歌的精神内涵也丰厚了。特别提到的是陈子龙。他的诗歌观同样是复古的,和前后七子没有多少区别,但是由于他经历过时代巨变,写出来的诗就比前后七子高出了那么一截。由此,也可以看出时代对造就优秀诗人的巨大影响。

伴随着明朝局势的恶化的,还有哲学上的转变。明朝中后期盛行的阳明心学在明末受到了巨大的批判,代之而起的是关心时事的传统汉学。传统汉学与阳明心学的区别在于,汉学的研究要从辑补、校正、训诂入手,从而形成了重考据训诂的研究方法,工夫下的很实;而阳明心学则很空,一切只在吾心的治学方式,很难使心学人物成为大学者。

清诗之所以能够中兴,与汉学的盛行有极大的关联。我们看清诗人,相当一部分还是有名的学者。而明代诗人,多是才子。指望才子来复兴诗歌,明显不如指望学者来的靠谱。这也就回到开头我说的那句话,元明诗歌的中衰,是人才的断层导致的。所不同的是,元诗不行是整个政治大环境不行,明诗不行是整个文化大环境不行。只有将这两种弊病都纠正过来,诗歌才有可能复兴。

写清朝统治者昏庸的古诗词

清朝皇帝素质较高基本无昏庸的,他的灭亡主要原因我感觉是民族。满族人不敢使用火器,主要是怕汉族用这工具对抗他们的骑兵。毕竟明朝并不是他闯进来的,是汉人自己送给他的,明朝的火器杀骑兵极其有效,火炮,枪筒,地雷多种多样所以满人为了保持冷兵器对汉人的优势,拒绝了火器。拒绝了科学。若干年后,外来文明进入,清朝面临着中国历代王朝都没碰到过的问题。清朝也只能慢慢的摸索和实践,清朝一直在前进。对中国近代工业科技发展是有贡献的。但最终很多原因在其中灭亡了。相对金。元清无疑是成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