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宋词的地域差异南北方词的风格差异作家

宋词的地域差异南北方词的风格差异作家

宋词的地域差异南北方词的风格差异作家分布的南北差异

宋词,一般可分婉约豪放,但以地域论差异,怕不好区分吧。

柳永,福建人,婉约派,辛弃疾,山东人,词风豪放,这也说的过去。但苏轼四川人,属于南方,却是豪放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山东人,也是婉约派代表。再后来,南宋豪放派词人如张孝祥(安徽和县)、陈亮(浙江)等大都是南方人。毕竟当时主流汉文化都已经南渡。

你除非再对比北地金代词人作品,但是金代词人多声名不显,这就冷僻的多了。

中国古代古诗词,有哪些是描写地区差异性的。急求!!麻烦给我一句并说明是什么地方。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又称大林庵,位于常州横山桥镇横山西麓南坡黄猫岭之西。

《诗经》根据地域和乐调的不同,全书分风,雅,颂三大类

诗经为最早的诗集。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总共有305篇诗歌,又被称为“诗三百”。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根据地域和乐调的不同,全书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还有观点认为,《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雅》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

《颂》是贵族在家庙中祭祀鬼神、赞美治者功德的乐曲,在演奏时要配以舞蹈。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其中《周颂》31篇,认为可能是西周时的作品、多作于周昭王、周穆王以前;《鲁颂》4篇,认为可能是鲁僖公时的作品;《商颂》则认为是春秋以前宋国的作品。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好姑娘,正是我的好伴侣。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4.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译:浅笑盈盈酒窝俏,黑白分明眼波妙。5.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译: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7.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译: 我怀恋着倩影,我心伤悲!8.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10.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译:风雨晦暗秋夜长,鸡鸣声不停息。看到你来这里,还有什么不高兴呢?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1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译:在别的山上的宝石,同样可以雕刻成玉器。1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1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译:开始还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终。1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17.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18.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比较《诗经》和《山鬼》,说说两者的地域风格差异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1]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2]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3]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描写方山的地域特色的诗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初春小雨》:“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苏轼《有美堂暴雨》:“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十分潋滟金尊凸,千杖敲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秦观《春日》:“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唐·白居易《浪淘沙》????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怜雨歇东风定,万树千条各自垂。——唐·白居易《杨柳枝》????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唐·白居易《夜雨》????巴东船舫上巴西,波面风生雨脚齐。水蓼冷花红簌簌,江蓠湿叶碧凄凄。——唐·白居易《竹枝》????

从地域角度比较《诗经》和《楚辞》

大兵团谔揪间苗暮慈

<诗经)二首与(山鬼)的地域风格差异

《山鬼》出自《九歌》的第九首.《九歌》是一组祀神的乐歌,据说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修改而成的.《九歌》中有不少篇章描述了鬼神的爱情生活,如《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等,本文也是如此.[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山鬼》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九歌》是诗人屈原放逐期间学习民歌而创作的组诗.其中的《山鬼》历来皆沿用情诗之说.其实,它既是情诗,又是一篇成功的言志抒情之作.女神即是诗人,她苦恋着的公子即是诗人所寄予希望的对象———楚王.诗篇就是通过女神对受情的执着、坚贞来显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对祖国的挚爱.而女神所处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情人失信、食言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恰是诗人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及自己悲惨命运的写照.关键词 屈原 《九歌·山鬼》 香草美人 言志抒情 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屈原的诗赋、司马迁的散文、杜甫的诗歌、关汉卿的戏剧、曹雪芹的小说 ,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达到最高成就,标志着一个时代文学发展的顶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屈原的作品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及诗人自己的思想意蕴、感情内涵.他以奇幻绮丽、哀怨愤懑的浪漫主义 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诗人为我们塑造了各种各样的诗歌形象,营造了千恣百态的诗歌境界.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自不待言,《天问》、《九歌》、《九章》等作品皆是如此.属《九歌)十一篇之九的《山鬼》,就是以其丰富的想象、绚丽的文辞、细腻的笔法 、典型的环境委婉曲折却真实生动地再现了诗人的志向、诗人的心态及诗人多舛的命运,为我们了解屈原当时的处境及诗人对楚地民歌进行再创造的丰功伟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对于《山鬼》诗作中山鬼的形象与意境的理解,历来说法不一.或言山鬼即是巫山神女瑶姬:“楚 襄王游云梦,一妇人名曰瑶姬.通篇辞意似指此事.”清人顾成天《九歌解》与郭沫若先生皆主此说①;或谓“这篇作品集中地塑造了巫山女神的优美形象”②;或论《山鬼》“全诗通过山鬼的自诉,细腻地刻画了一个善良女子的美丽的形象.”③上述观点,大致相似,即认为:“《山 鬼》写的是一位山中女神的爱情.诗是按照女主人公的出场赴约、等待相会、久候不至而陷入失望痛苦之中这样三个层次来写的.诗中的女主人公———山鬼这一形象具有着自然美和社会美和双重特征.”④由上可见,现行的文学史或作品选一般地都是把《山鬼》单纯地当作一篇情诗去 看待.我们不能说这是一种偏颇,但当我们把它当作起点,并联系诗人的其它诗篇进行考察时,就会发现《山鬼》的诗意不仅仅是如此.先看《国殇》篇吧,历来论者都把它作为《九歌》中风格最独特的一首,原因在于它是一首爱国主义的颂歌,它歌颂了英勇的战士们面对强敌、宁死不 屈的刚强气质:“操吴戈分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⑤诗人笔下的战士可谓是人中之杰、人中之神,当然应该享受着庄严的祭礼.《国殇》与《山鬼》同样都是《九歌》 中的作品,既然能够把《国殇》篇看作是别具特色,那又何尝不保以把《山鬼》篇也认作为独具风格?又何尝不能把《山鬼》中的主人公理解为现实生现中某一位活生生、实在在的人物呢?当然,如此的牵强附会、生拉硬扯是不足以说服人的,但当我们把《山鬼》诗的境界铺陈开来,仔 细研练,或许在文学史上象对《国殇》篇的理解一样,对《山鬼》篇也有更新、更深的诠释,并因此而备一说.为了更深刻、更系统地领会《山鬼》诗的新意,我们不妨先把《山鬼》诗字面上所具有的形象与境界铺陈开来,从中把握其间蕴藏的新的境界与涵意.乍一看《山鬼》篇,确实 是一首诉说山中女神真纯爱情的诗作,且情与景或情与境的糅合达到了水乳般交融的境地.诗开首即写到山中女神居住于幽静的山谷里,用香草薜荔和女萝去打扮自己,这是一个既美丽又芳洁的妙龄女郎,她以兽为驾、以木为车,以香花为信物,为的是去会见自己久已渴慕的情郎.诗中 的她,俨然是一位纯洁而威严的女神.等她满怀自信地来到与情郎相会之地,结果是不见所思,于是她登上山巅,居高远望,急切地盼望情人的到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她象一座雕像般 立于山巅之上,脚下是一片变幻莫测的云海.这时,天气也正如她的心情一样 开始变得阴沉:“沓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这凄风苦雨的打击,女神尚可以接受,但苦苦的等待却不见对方的踪迹则令她颇生哀怨之意:“岁既晏兮孰华予”、“怨公子兮怅忘归”.然而,刻骨的思念、炽热的爱情又使得她相信对方仍在眷恋着自己:“君思我兮不得闲”. 只此一言,女神矛盾的思绪展现得多么真切而动人.正是在这样的自我宽慰和无奈的希冀之下,“饮石泉兮荫松柏”的女神耐心地、苦苦地等待着.随着时光的流逝,任何为对方开脱责任的理由似乎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她对于“君”的爱开始怀疑了,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倾刻间似洪 水般向地席卷而来.此时此刻,夜幕降临,雷声隆隆,大雨滂沱,猿声凄厉,阴风怒号,落木萧萧:“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简直如同世界末日即到来一般.如此恶劣的天气与环境不正是女神糟糕透顶的心境的真实写照吗?可怜的女神在一片痴情得不到 应有的回报之后陷入到极度的哀怨忧愤与悲伤痛苦之中:“思公子兮徒离忧.”如上所述的那样一位品德高洁、与众不同,追求中带有失望与哀怨的女神,其情感、心理遭际既让我们感受到人世间浓厚的生活气息,更令我们觉得她象一个人,一个“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⑥却 备受排挤、遭到放逐、命运多舛、终至怀石沉江的人,一个在作品中以比兴寄托、香草美人之法倾吐内心的追求与慨叹、希冀与焦虑、向往与忧念的诗人.的确,只要对诗人的身世和遭遇略知一二者,便会有此同感.在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在众多有关屈原身世的记载中, 我们都十分清晰地看到诗人一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祖国的挚爱深情以及他的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性格,诗人“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⑦,用诗人自己的诗句来言即是“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 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离骚》)诗人才华横溢又能以天下为己任,以图富国强兵,“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⑧.在七国争霸、战事频繁的战国后期,尤其是身处没落和衰败的楚王朝内,屈原“独立不迁”、“横而不流”、“秉德无私”(《桔颂》)的高尚情操和坚贞 精神“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⑨.这样一位抱负宏伟、理想远大、才华超群、品德高洁的诗人与其笔下的“被薜荔兮带女萝”、“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采三秀兮于山间”、“饮石泉兮荫松柏”的女神多么相象,这就如同诗人在其《离骚》中自述的一样:“朝饮木兰 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前者是女神,后者是诗人,形象皆是如此之高洁、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其如此相似,让你不得不感叹到女神就是作者本人,就是诗人自己.尤其难为人颂赞的,是诗人对理想的 追求、对祖国的挚爱这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哀郢》)更是感人肺腑、摧人泪下.这正如司马迁所言:“屈平既嫉之,虽 放逐,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⑩要知道,屈原的爱国与忠君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诗人的心目中,君王是楚国的代表,忠君就是爱国,忠君只是形式,爱国才是实质.也正是缘于对祖国的深深挚爱,诗人才有上述的那种不解的追求精神,而这 种追求与挚爱深情同《山鬼》诗作中女神对爱情的专一、坚贞,对“公子”(或言“君”)的一往情深以致于苦恋着对方的境界又是如此惊人的相似.屈原的“独立不迁”、“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的高洁品德与“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追求精神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是格格不入的,这就注 定了诗人一生不懈的追求将以彷徨为过程,以幻来作结局的悲惨命运.试看,屈原所事、所忠之“君”,乃我国历史上以亲奸昏聩而著称的四帝之一———楚怀王,其时氏是“固时俗之工巧兮,缅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离骚》)的日趋没落的黑暗时期.这种 环境与《山鬼》诗中阴风苦雨、雷电交加的恶劣环境又是惊人的相似.正如同对女神对爱情的热着、对“公子”寄予厚爱一般,诗人屈原以自己对祖国的挚爱、对楚王寄予的幻想,在当时阴晦可怖的政治环境中顽强拚博、执着追求.他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初既与余 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离骚》)的怨愤,但更多的则是“乘骐骥以弛骋兮,来吾导夫先路”(《离骚》)的规谏与期待,即使是遭流放、被贬谪,他仍没有改变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对楚王的幻想,这与女神的“君思我兮不得闲”的心态又极其相似.随着岁月的流逝,楚 国日渐衰落,颇似《山鬼》诗作中“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又夜鸣”的可怖之境,这时,“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诗人屈原在经历了一段“君思我兮然疑作”的彷徨之后,也深深地知道自己的一片忠心、一腔热忱不会也不可能被“君”———楚王知晓,这真似女 神苦等对方而不见其踪影的悲伤与哀怨之情:“思公子兮徒离忧!”殊不知,屈原的《离骚》,是“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兽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屈原的处境、诗人的心境与他笔下苦苦恋着“公子?、终至怅然自归、心意酸楚哀怨的女神是如 此惊人的相似.当诗人最终感觉到“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时,便选择了“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的以身殉国之路,“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结束了诗人惨烈悲壮、可歌可泣的一生.另外,从《九歌》组诗的形成过程与原由中也可以看 出《山鬼》诗是诗人爱与怨、理想与希望、追求与幻灭的再现.《九歌》是诗人根据楚国民间祭神的乐歌,经过艺术加工创作的抒情组诗.据东汉王逸《楚辞章句》言:“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 伏其域,怀忧苦毒,悉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祠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这段话己明确地告诉我们:屈原的《九歌》来自于民歌,又不同于民歌,且创作于屈原放逐沅湘之时,这就言明了《九歌》的创作目的,既是为敬 神,又是为抒发诗人的理想与追求、忧愤与哀怨.的确,纵观《九歌》中的十一篇作品,或歌颂给人们带来光明、为人们义除恶星的太阳神的形象,如《东君》;或是颂扬如同和平天使般的大司命与少司命;或讴歌战场上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爱国主义英雄的形象,如《国殇》.这些是 诗人的理想,是诗人的追求.而表现在追求中四处碰壁后、幽怨曲折心情与处境的则是《山鬼》篇,故而《山鬼》的格调也就尤为哀婉动人、非同凡响.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屈原《九歌·山鬼》篇是一支祀神曲,是一首讴歌爱情美的赞歌,更是一篇幽怨曲折、感人肺腑的言志、抒情 之作.对情人一往情深、对爱情坚贞不渝的女神,实际上就是作者本人;女神苦恋着的“公子”即是诗人所寄予希望的对象———楚王.诗作就是通过女神对爱情的执着、坚贞来显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对祖国的挚爱;而女神所处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情人失信、食言所带来的心理创伤恰 恰反映出诗人当时所处政治环境的险恶以及自己的悲惨命运,传情达意上细腻委婉、深沉感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山鬼》诗形象地浓缩了诗人的处境与心境.难怪汉王逸于《楚辞章句》中言“《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歌,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宋朱熹《楚辞集注》亦言: 《九歌》“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并言《山鬼》篇“子慕予之善窃窕者,言怀王之始珍己也……知公子之思我而然疑作者,又知君之初未忘我也,而卒困于谗也;至于思公子而徒离忧,则穷极愁怨,而终不能志君臣之义也.”这也正验证了司马迁所言的屈原“其文约,其辞 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的比兴寄托之法,这种基于现实的浪漫主义诗格不只是《九歌·山鬼》篇所具有,也是屈原诸多作品所具备的共同的审美特质.几千年来,诗人屈原以其伟大的人格、瑰丽的诗格而译被后世,影响深远:“屈平词赋悬日月, 屈原后期的诗多了忧愁

清代诗词流派是否以地域命名

神韵说

1. 清代入仕诗人从“南施北宋”开始,民族意识所造成的沉重心态,已经逐渐淡化,他们的诗歌已经开始以新的面貌来与现政权取得和谐的相处。王士禛的神韵说,则是这种转变的根本完成。

2. 所谓“神韵说”就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因素对诗歌艺术的干扰,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的境界和含蓄蕴藉的语言,从而加强诗歌消遣娱乐功能

格调说

1. 清代随着王士禛的去世,诗歌领域相对统一的时代结束了,各种诗歌流派纷争由此热闹起来。以沈德潜为代表的宗法唐人的“格调说”便是其中的重要角色。tFfIl

2. 所谓“格调说”就是用唐诗的格调去表现封建政治和伦理思想,实际上是让诗歌为封建政治和伦理道德服务。为达此目的,沈德潜认为在表现上要恢复儒家“温柔敦厚”、“忠正和平”的诗教传统,并用唐诗的格调将这种意图落到实处。

肌理说

1. 清代作家翁方纲认为王士禛的“神韵说”的问题在于空泛,沈德潜的“格调说”毛病在于食古不化,所以他提出“肌理说”。

2. 所谓肌理说包括以儒学经典为基础的“义理”和结构辞章方面的“文理”。翁方纲的肌理说实际上就是要求以学问为根底,以考证来充实诗歌内容,使义理和文理统一。

性灵说

1. 清朝乾隆年间以袁枚为代表的性灵诗派,接过公安派“独抒性灵”的口号,认为写诗要抒发人的真性情。他对清代以来的各种诗歌理论观点予以全面排斥。他的这种反传统、求创新的特点,是对于清代以来道统文学观的强大权威的挑战。

2. 性灵派的成就主要为诗歌,其中七绝和七律尤佳。如《春日杂诗》于恬淡宁静中透出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十分舒畅自然;《马嵬》命意新颖,感情倾向也发生了根本转变,堪称为人民代言的诗歌。

阳羡派

1. 清代陈维崧的词师法苏、辛,尤其接近辛弃疾豪放苍凉的词风。如《点绛唇》上片奇幻小想象,下片在上片营造的气势上以今怀古,透露出作者悲凉慷慨的心境。91PyIy

2. 陈维崧属江苏宜兴人,宜兴古地名称“阳羡”,所以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被称为“阳羡派”。属于这一词派的作家还有蒋士铨等。?

浙西派

1. 清代朱彝尊推举南宋姜夔、张炎等婉约词人作品,认为张炎所说“清空”境界为作词最高标准。这种观点实际上比较注重词的格律和技巧,词风醇雅清丽。{

2. 朱彝尊的论词主张和词作受到浙西词家的认同,许多人都以朱彝尊所标榜的姜夔和张炎为楷模,一时此风大盛。后来龚翔麟选朱彝尊、李良年的等及他本人的词为《浙西六家词》,遂有“浙西词派“之名

古代诗歌风与骚的区别 时代 地域 流派

古典诗词流派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十大流派一说。

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 王维 孟浩然

代表作品——王《使至塞上》《山居秋暝》《渭川田家》《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孟 《春晓》《过故人庄》有《孟浩然集》创作风格——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 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韩孟诗派--代表人是韩愈 孟郊

代表作品:韩《原道》《原毁》《师说》《答李翊书》《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昌黎先生集》

孟:《感怀》 《游子吟》创作风格——他们不想随盛唐诗的后尘亦步亦趋,而要自创新格,另辟蹊径,“言人之所未言,辟人所未境”。他们继承并发展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面,在创作态度上,“用思艰险”,崇尚“苦吟”,主张“不平则鸣”与“笔补造化”。在诗歌风格上,主要追求奇崛险怪、雄奇怪异之美。而思想内容上,即使是优秀之作,也多以抒写个人的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端,直接反映现实的较少。

元白诗派--代表人—— 元稹 白居易

代表作品:——元《连昌宫词》白:《卖炭翁》《 宿紫阁山北村》 《琵琶行 》《赋得古原草送别》 《长恨歌》创作风格——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 江西诗派--代表人: 黄庭坚

代表作:《诸上座》《李白忆月游》《花气诗》创作风格——江西诗派的性质特色有三:一是此诗派为观念性的社集,而非实际之聚会;二是以风格和师承为判断的依据,而非地域之划分,入诗派者并非都是江西人;第三,江西诗派是元祐学术的一部分,是作为“绍述”政治的对立物而发展起来的,其盛衰与政局有密切关系。

宋代四大家--分豪放派的 苏轼 辛弃疾和婉约派的 柳永 李清照 代表作品:苏《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南乡子》《青玉案》 柳:《雨霖铃》 《蝶恋花 》《望海潮》

李:《如梦令》《 声声慢 》《点绛唇 》《武陵春 》《醉花阴》 《一剪梅 》《蝶恋花 》

公安竟陵诗派--代表人 钟惺 谭元春 代表作 钟:《浣花溪记》《隐秀轩文》 谭:与同里钟惺共选《诗归》

江左三大家与神韵派--代表人 王士祯 代表作:《秋柳诗》

建安邺下文人集团--代表 三曹 七子 蔡琰 三曹指

曹操《薤露行》《蒿里行》《短歌行》 曹丕《燕歌行》

曹植《送应氏》《泰山梁甫吟》《白马篇》 七子指

王粲《七哀诗》《登楼赋》

孔融《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杂诗》 陈琳《饮马长城窟》

徐干《中论》《室思》 阮瑀《驾出北郭门行》

应玚《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刘桢《赠从弟》

蔡琰代表作:《悲愤诗》《胡笳十八拍》

汉魏六朝诗派--王闿运

代表作 《湘军志》《湘绮楼日记》《道咸所见录》《独行谣》《圆明园词》

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 王昌龄 岑参 高适 王之涣 李颀 代表作:王昌龄 《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高适 《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 王之涣 《凉州词》《登鹳雀楼》

李颀 《古从军行》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岑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第二种是两大派系。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 里不再赘述。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曹操的诗多取材于动乱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璨、徐斡、阮璃、应踢和刘侦。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进取的精神。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情,内容淫靡,形式绔丽。

(9)初唐四杰。是指唐代初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的诗歌,开始改变齐、梁的缔靡风气,题材比较广泛,初具雄伟气势。杜甫在《戏为六绝句》第二首中写道:“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晒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斥责了那些“轻薄为文”却耻笑:,四;杰”的人,肯定了“四杰”在诗歌上的成就。

(10)王孟。是指盛唐诗人王维和盂浩然。他们都多用五言诗描写自然景物,又都具有新颖清幽,生动形象的特色。人们把王、孟和储光羡、裴迪等人合称为“田 园诗派”。 (11)高岑。是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他们都以写边塞诗见长,又有着相近的艺术风格。名篇有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人们把高岑和王昌龄、李颀等人合称为“边塞诗派”。

古典诗歌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行旅诗和闺怨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五)现代诗歌的分类

诗歌的分类也有多种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基本的有以下几种:

1.叙事诗和抒情诗。这是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的。

(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史诗如古希腊荷马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故事诗如我国诗人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诗体小说如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璜》,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

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这类作品很多,不一一列举。

当然,叙事和抒情也不是绝然分割的。叙事诗也有一定的抒情性,不过它的抒情要求要与叙事紧密结合。抒情诗也常有对某些生活片断的叙述,但不能铺展,应服从抒情的需要。

2.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这是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类的。

(1)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2)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美国诗人惠特曼(1819—1892)是欧美自由诗的创始人,《草叶集》是他的主要诗集。我国“五四”以来也流行这种诗体。

(3)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