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打油诗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打油诗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打油诗

精准扶贫

精益求精为振兴,

准情合辙合人心。

扶当要处求真效,

贫民百姓谢党恩。

如何精准扶贫,听第一书记怎么说

如何精准扶贫,听第一书记怎么说?

2014年,一部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使得第一书记进入大众视野。该剧以第一书记下乡为主题,讲述了一个“不靠谱”的小公务员成长为名副其实的第一书记故事。201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通知,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对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村做到全覆盖。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键。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官小责任大。

近日,在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主办的政策科学论坛第三次会议上,12位来自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第一书记交流扶贫攻坚的有益做法。关于如何精准扶贫,听听他们怎么说。

农业经营如何创新?

江西赣县五云镇夏潭村主导产业为传统的种植业,以散户经营为主,种养的技术含量不高。村内无集体经济、无工业企业、无大型矿区,人均耕地不足1亩,是赣南老区典型的农业村、山区村、客家村,同时也是贫困村。

该村第一书记邱少俊认为农村要脱贫,关键看产业;农村要发展,更要靠产业。经过精心比选,决定首先发展甜叶菊育苗和种植产业。选择甜叶菊的最主要原因是销售有保证,当地有两家大型企业长期收购,市场、价格都比较稳定。

在经营方式上,该村选择了“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家庭经营共同发展”的模式。一方面,村里组建合作社,由村干部和贫困户共同组成理事会,通过公司化运作,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集中开展育苗和种植,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鼓励农户在自家的承包地里开展种植,为农户提供优惠种苗和统一的技术指导,从而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促使形成产业规模优势。

同时,夏潭村的贫困户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稳定收益。一是土地流转。一贫困户家里有两亩地,家里两位老人,无力耕种,以前借给邻居种,每年只能象征性的收一点稻谷。现在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可以增收1000多元。二是务工,本村自己的合作社用工,可以保证优先雇佣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工资每人每天70元。三是发展生产,合作社为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贫困户免费提供甜叶菊种苗。四是分红,以专项扶贫资金帮扶贫困户入股合作社。股本用于合作社生产经营,年终根据当年利润进行分红。

除甜叶菊产业外,夏潭村还在逐步探索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果蔬交易电商产业。目前已编制了旅游规划,正在谋划成立村里自己的旅游公司。通过农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夏潭村的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组织涣散怎么破?

来自江西省宜春市商务局熊波所在的江西省丰城市小港镇赣东村是一个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赣东村有1800余人,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7名村干部,4名组干部,31名党员,2个片警,81名困难群众。该村村部破旧无法办公;党员分散老龄化无法开展党组织活动;村干部没有工作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优势带领村民打开城乡一体化工作局面;村“两委”制度、台账资料不健全;早年经历过大规模征地拆迁又面临完成昌吉赣高铁拆迁任务。赣东村党员年龄大,男多女少,不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村组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学历不高,基本都是初中文化。

为摆脱软弱涣散后进村帽子,熊波针对赣东村村部现状,经过村干部和党员群众讨论试行八项制度。干部值班制度确保村工作正常运转,财务公开制度确保村组经费开支透明,应急响应制度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群众夜访制度确保高铁项目征地拆迁有效推进,一个月之内就完成了34户拆迁任务和42亩征地任务。金牌调解制度确保矛盾化解和谐稳定,结对帮扶制度确保困难群众干部结对关爱,接待审批制度确保勒紧裤带盖成村部,绩效考核制度确保干部有为有位有干劲。

扶贫项目怎么惠及群众?

在山西大同市大泉山村,第一书记郭健大胆创新,有效叠加扶贫产业项目—“光伏+煤改电”。此项目2015年冬在大泉山已完成了试点,今年成为国家重点推广扶贫项目。清洁、环保、节能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不少。大泉山村“政府+企业+建档立卡户”的300千瓦光伏扶贫项目正在立项报批,按照目前并网发电的试点数据计算,全村全年电费收入预计可达到50万元,“建档立卡”每户安装3千瓦,除去免费用电外,每户仅电费收入一项就可达到4000元,集体资产也收入可观。“煤改电”实施峰谷电价政策,用电标准执行0.8元每度价格用于采暖,着重改变村民的取暖方式,更节约、更环保。二者结合旨在实现优势互补,公共电网和入户设备只需一次改造,资金叠加效果使用,村民更少付出,回报更高。

如何培育脱贫内生动力?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素朴镇和平村和平村地处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耕作条件差,交通闭塞、信息封闭、运输成本高。村集体经济薄弱,属于典型的“空壳村”,村级经费支出全部靠财政补助,每月仅800元的工作经费,只能维持运转,无力为村集体、群众办公益事业。该村40%以上的劳动力外出务工,30岁以下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比例大,平时村里缺乏生机活力。最为重要的是,这些老年人大多安于现状,脱贫攻坚的愿望和信心总体上是不足的。

该村第一书记刘林国感到在贫困地方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外力推动,更需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着力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底兜住,培育和形成贫困地区城乡一体化新动力。

刘林国深感内生动力对于贫困地区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奋发图强,走出“人穷志短”的误区,探索内生式发展道路。

他建议一是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鼓励抱团致富。贫困农户掌握技术、运用信息、开展营销的能力不足,很难通过单打独斗实现增收脱贫。建议通过鼓励技术能人领办、集体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让贫困农民抱团致富。二是用好返乡力量。近年来,贫困地方不少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缓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应引导和鼓励农民工带着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回乡创业,让他们愿回来、留得住、能发展。

如何发挥“第一书记”在精准扶贫中的助推作用

一、“第一书记”发挥好作用必须要有“中心”意识

中心就是目标,就是靶向。只有中心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当前,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脱贫”,实现贫困人口持续增收,贫困村经济不断增长。确立中心,聚焦中心,必须要把握各级精神,做好学、访、研等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吃透政策精神。深入学习各级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会议精神,深入学习研究精神要义,深度把握核心内容,围绕年度脱贫目标,帮助群众用足用好这些政策,为群众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政策指引。本人2012年4月曾被组织派驻三庄镇北陈家沟任“第一书记”,当时本人就将贫困群众脱贫、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加强作为中心任务,树立不脱贫决不罢休的决心,经过2年努力,广泛运用政策机制,将该村从后进村“攻坚”成为先进村。

二是深入走访,吃透村情户况。要做到腿勤、嘴勤,广泛深入开展走访活动,这是摸村情、熟民情的最有效办法,不能图省事省力,代表性的走几个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要村不落户,户能见人。要学会自己走、少让他人陪,这样才能听真言、摸实情。我在驻村期间,首先向村干部了解了村的基本情况,积极“入户串巷”,深入田间地头,按照当好政策宣传员、工作联络员、扶贫指导员、信息收集员、民生服务员等“五员”要求,把“第一书记”驻村的目的意义向村民们进行了宣传,让他们打开心扉讲真言、说实话。通过走访沟通,群众对我这个“第一书记”都比较“感兴趣”,认为村里发展有希望了,纷纷想我“诉说”真情。通过面对面、心交心,了解了大量的民情民意,为厘清工作思路,探寻发展出路奠定了基础。

三是深入研判,吃透意见建议。及时对走访情况进行梳理研判,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进行论证思考,结合村里的自然环境、人文风俗、地形地貌等因素,详细掌握贫困村发展现状,基本情况、贫困户分布、项目需求清单,认真分析脱贫制约瓶颈,科学拟定脱贫计划,勾画发展蓝图。及时撰写贫困村扶贫调研报告和体会感受,全面总结贫困村的发展现状、致贫原因、着力重点和对策建议。同时,积极学习各级驻村干部和挂职“第一书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取长补短,不断拓展带领村“两委”班子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思路。

二、“第一书记”发挥好作用必须要有“规划”意识

规划,就是工作思路,就是发展出路。“第一书记”发挥好驻村帮扶作用,必须要有一套精准、科学、实效的工作方案,即规划。在两年的“第一书记”生涯中,我正是按照规划设计,一步步让北陈家沟村走出了“低估”,无论是党的建设还是经济发展实现了质和量的跨越。具体的工作规划中,我在深入学习、走访调研、分析研判的基础上,确立了“一点二线三面”的工作思路,实行以点带线,以线扩面,以面定干。

“一点”,即以群众脱贫增收致富为重点。抢抓区委、区政府“突破三庄、带动西部”发展战略,实行内力、外力齐发,从根本上改变北陈家沟村“脏乱差穷”等旧貌。争取利用2—3年时间,将驻点村打造成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组织坚强、干群同心,生产发展、生活富有,管理规范、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点”,也可以说是攻坚的中心,正是明确了重点所在,突破口所在,才使得今后的工作方向明,用力准。

“两线”,即实行两条“工作线”作战。一是“党建线”,在加强班子建设,党员队伍建设,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党员先进性上下功夫;二是“发展线”,在充分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科学规划,逐步推开”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村容村貌改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文章。通过“两线”作战,明确班子分工,完善制度保障,调动干部、党员以及村民代表积极性,形成了加油干、加快干,“大干快进”的生动局面。

“三面”,即做好三大“工程面”。一是社区建设工程。规划建设功能齐全、设施齐备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全民健身广场;二是农民增收工程。充分发挥山场资源面积大和传统板栗种植面积广等优势,实行引商上山,在产业升级换代和发展各类苗木、薄壳核桃等特色农业产业上做文章。同时发展鸡、猪、牛、羊等“绿色养殖”,打造“绿色生态养殖第一村”。加快推进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三是环境整治工程。实施让河“清”起来、让路“硬”起来、让灯“亮”起来、让街“美”起来等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着力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幸福指数。

实践证明,明确的思路、科学的规划,坚定地落实,使北陈家沟村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较大的变化。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园林务工等既让土地得到了升值,又让收入得到了提升,深得人心;通过建设社区中心、治河修路、环境整治,让党员和村民活动有了去处,心灵有了“归宿”,文化生活得以丰富,文明素质得到提高。

三、“第一书记”发挥好作用必须要有“落实”意识

规划重在落实。美好的蓝图不去落实就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通过任“第一书记”时的工作,我的体会是要用好三个“落实”作保障,推进工作好快发展。

一是用“制度”落实。一方面,加强对第一书记的驻村工作制度的督导落实,做到真督实查严考,让第一书记从思想上紧起来,切实用心抓落实。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村务党务等制度的建立完善,用制度来有效开展村“两委”工作,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驻村期间,本人扎实推进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定期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肃认真开展组织生活会,健全完善“村规公约”,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用“关系”落实。“第一书记”大都来自机关,有着较强的“社会关系”和丰富的“人脉资源”。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关系”,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要积极联系有关部门,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通过开展送物资、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等活动,让群众得实惠、受益处;通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关爱活动,诚心实意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驻村期间,本人通过各种关系为村里争取资金物资合人民币120多万元,树起“第一书记”亲民爱民的党员和干部形象,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用“真情”落实。在落实任务,开展工作时难免会有群众不理解,甚至触及少数人利益不满意,而无视甚至阻止“规划”方案的实施推进。此时,切忌用行政命令的手段,甚至强制措施,只有“第一书记”用好“亲力亲为”、“三顾茅庐”、“苦口婆心”、“不厌其烦”、“ 忍辱负重”等“软手段”,就会“情化寒冰”,情动人心,就会有效推进工作落实,完成扶贫任务,实现脱贫目标。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人员要求是什么

第一书记既是一个称谓,更是一种责任和重任。责任来自于所服务的农村,所服务农民。“第一书记”作为党在农村基层的执政骨干,是推动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重要职责。因此,第一书记要当好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必须得带头吃苦,干出成绩,干出一番事业才能配上“第一书记”的称号。

“第一书记”作为推动基层发展的中坚力量,必须拜群众为师,善于向群众学习。邓小平同志指出“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因此,“第一书记”只有放下架子,诚恳向人民群众请教,虚心地向群众学习,真正沉到群众中去,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验、凝聚智慧,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才能在工作上跟进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从而更好的解村情民意,掌握低收入人口现状、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情况,进一步掌握贫困村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真干实干苦干,一步一个脚印,干一件成一件,真扶贫扶真贫,努力在农村广阔天地干成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优秀干部中选派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发挥优秀干部的先锋作用,为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因此,“第一书记”要结合所在单位和部门的特点及优势,在争取项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方面给予必要的倾斜和支持,切实维护所在村的社会稳定,同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到整村推进中来,改过去的“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加快群众增收致富步伐,全面推进参与式扶贫。第一书记要团结村“两委”班子一起合作共事,真正当好科学发展的带头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矛盾纠纷的调解人、文明新风的倡导人、党建工作的引路人。

实践是干部成长成才的活水源头,基层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广阔天地。真正当好扶贫攻坚工作排头兵,努力在农村广阔天地建功立业,“第一书记”开展精准扶贫,帮助后进村与全国同步小康,不光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并以群众稳步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和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结合贫困村实际,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扶贫项目,进一步打牢群众增收的基础。更需要我们“第一书记”当好政策宣讲员、发展服务员、矛盾的协调员,小康的参谋员、村情民意的调查员,真正做到时刻心系群众,把群众当做朋友和亲人来对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坚持不懈为群众做好事,千方百计为群众解难事。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真正做无愧于组织、无愧于群众的“第一书记”。

第一书记精准扶贫表态发言

一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做得更实、做得更细。各地贯彻落实省委全会精神,不能停留在层层传达、层层表态上,关键是要层层抓好落实。要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目标明确到年、安排到月,任务具体到县到乡到村、落实到户到人。要把工作举措落到实处,细化量化帮扶措施,切实抓好“五个一批”和“十项重点工作”落实。要把支持政策落到实处,整合各方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强化资金使用监督管理。要把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健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和驻村帮扶机制,实现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

二要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要把困难估计得更足一些,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稳定经济增长。要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精心谋划和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保持投资稳定增长,不断扩大消费需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三要努力在农业农村改革方面走在前列,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现代化水平。要加快推进土地确权颁证,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总结推广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培育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在金融服务“三农”方面探索新路。

驻村扶贫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区别

工资待遇和当地乡镇的公务员是一样的

是在村上工作的

简单的说就是选拔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以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再者就是建设新农村啊

扶贫第一书记不是党员合适不

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问题。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必须是党员,不是党员的、预备党员的,都不能当书记,这是党内的基本常识。要委派工作人员担任扶贫第一书记,必须从正式党员中挑选后委任。

精准扶贫对第一书记人员要求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担负着发展经济、致富群众的重要任务,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代表,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因此,选准“第一书记”助推精准扶贫至关重要。

准在定位上。“第一书记”背负着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务必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和使命。被选派第一书记应自觉向沈浩同志学习,把沈浩当做一面镜子,甩开膀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中锤炼党性、提高本领,在了解村情民意中感知感悟群众之苦、群众之难,尽心尽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准在点子上。基层的情况复杂且千变万化,第一书记到基层开展工作必须找准切入点和关键点,对症下药。要深入走访调研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切实掌握村情民意,尤其要找到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 “切入点”。其次每个村的具体情况不一样,第一书记抓工作的关键点也应不一样。如针对党建乏力、组织涣散的村,要将选人用人、制度建设作为关键点;针对经济滞后、发展迟缓的村,要将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作为关键点。

准在评价上。准确的考核评价是第一书记干事创业的动力所在,应按照“既考业绩又考口碑,既重形象又重长远”的思路,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组织谈心谈话制度,与“第一书记”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对履诺情况实行张榜公示、跟踪管理。把工作目标考核与群众满意度测评有机结合,通过一系列有效、扎实的考核评价工作,正确评价“第一书记”实绩,做到考得实、考得准。

如何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一、选派机关干部担任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对加强贫困村领导力量,建强党在农村的基层堡垒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农村要想富,全靠党支部;农村要脱贫,党建要先行。今年4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农办、国务院扶贫开发办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其目的就是要在6年以后实现全民小康,消除贫困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然而,我们国家底子薄,地方财力并不宽裕,尤其是山区基础设施都尚未解决,要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不让贫困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掉队,以如期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需要我们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举全国之力,全社会之力,全民之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发动大家想办法,找路子、拿对策,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因此,我们必须理会和吃透中央的精神,在干部驻村帮扶中,将兼任的农村第一书记做为机关直接与农村联姻,项目直接与农业对接,干部直接与农民联动的“驱动器”,让贫困地区的落后村因村级经济长期空白,导致班子软弱涣散,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组织制度形同虚设的村级组织重新得到建整,通过第一书记的努力,使村级组织班子有人大胆去抓、村里的困难有人大胆去管、村里的矛盾有人大胆处理。

多年来,我们对贫困村派出了干部,开展了建设扶贫工作,就是为了通过建设一个好支部,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使贫困村的面貌得到改善。我们的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我省的建设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我们在往后的帮扶中要精准扶贫,真扶贫,扶真贫,做好发展生产、公共服务、全民教育三件大事,把片区攻坚、直接帮扶,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等工作做深、做实、做细。那么要解读好“精准”两个字,我们务必在“实”字上下功夫,要想做好“真扶贫”的文章,就必须有一个好班长,这个好班长就是我们的第一书记,否则“扶真贫”就会变成“假扶贫”,到2020年就会有许多群众跟不上脱贫的队伍,总书记提出的大针方针就不能如期实现。所以我们必须把基层党建工作做为农村扶贫攻坚的“总开关”,把第一书记做为驻村帮扶工作的“发动机”,让第一书记掌好贫困村这个“家”。

二、第一书记在推进贫困村脱贫致富目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贫困村如何走出困境,如何求得发展,有待第一书记引进信息、政策和资金;有待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员和村支两委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当前我国扶贫攻坚工作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现更科学更有效的帮扶方式,所以第一书记必须用新的思维、新的路子去寻找和开拓帮扶道路。今年,全党全国把落实“四个全面”,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项教育工作已成为我们党建工作的重点,开展这些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建强我们的国家,使我们国富民强。那么要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党,先进的党,廉洁的党,过得硬的党,群众拥护的党。做为农村党组织,是我们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建强、建牢、建实。党中央对党的建设非常之重视,要求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从高层、中层、基层,层层抓,抓严、抓实、抓到位。农村党建工作是基础工程,抓不好就会影响我党建设的大局,特别是贫困村的党建工作如果不到位,脱贫工作就是一句空话,中央的决策就不能如期落实。为此,我们务必将农村第一书记的选配做为一项重点项目来抓,让第一书记成为群众脱贫的“领头雁”,农民致富的“火车头”,发展经济的“加油站”。总书记要求县委书记要向焦裕录同志学习,那么我们驻村帮扶的第一书记应该要向安徽小冈村的驻村干部沈浩同志学习,学习他们心系群众疾苦,心想农村发展,把自己的青春和力量献给“三农”。做为党的组织部门,今后我们既要全力支持第一书记放开手脚开展工作,致力帮助他们在农村工作中排忧解难,让他们大胆干事、大胆管事、大胆办事,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使第一书记感受到有一个坚强的组织后盾;又要对第一书记经常性检查考评,不仅要考评他们的履职情况,还要考评他们的党性观念和党建工作。对第一书记当得好的,组织部门要重点关注和培养,对成绩突出的除了在评先评优上重点优先,还要大胆提拔重用,使他们有干劲做事,有底气管事,有力气办事。

三、各级党组织要为农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创造好工作条件

农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是机关下派的优秀党员干部,相对来说有文化、有见识、主意多、信息广,肩负着农村发展的重任,虽然不占村干部的职数,不领取村里的工资,但他们的工作量不压于在编的村干部,他们同样肩负起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任和扛起各种责任。如果不能为第一书记创造优良的工作条件,势必会影响第一书记的工作力度和工作积极性。

为了让第一书记在农村安得住身,沉得下心,各帮扶派出单位要尽量在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证,尤其是县直机关派出的第一书记,最好对其要实行全脱产驻村,不能亦工亦农。第一书记的组织关系要及时转至村党支部,党费要按时缴纳到所属村党组织,并按时过好所属村的组织生活。所属乡镇党委接到组织部门的驻村第一书记的名单后,要及时通过党委会研究,下发第一书记的任命文件。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派员下村与第一书记谈心,掌握第一书记的心里和思想动态,要制定科学的第一书记奖励制度,让他们吃上安心驻村的“定心丸”。

党委组织部门还要加强对第一书记的专业和党务知识培训,要通过集中培训或其他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业务,有机会还要组织他们到周边或其他先进村实地参观取经,让他们成为一名精业务,强素质的第一书记。

村支两委干部要支持第一书记的工作,不要错误地认为第一书记“抢”了村支部书记的权力,于是存有排外的不良思想,导致工作上配合不力,或不服从第一书记的工作调度。

四、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中要将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1、健全各项党务制度,建设文明法治乡村;

一是做好工作调研,了解本村党员的情况。要对本村的富裕党员和特困党员全面了解,既要掌握党员的个人信息,又要了解党员的家庭情况,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调动党员的积极性,发挥党员的能动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开展走访活动,经常到贫困党员和致富党员家里去看看。要与党员结对子,象亲戚一样与他们谈心拉家常,使他们感受到第一书记可亲可敬;三是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立党员活动室,经常约请党员开展交流活动,让党员有发言的场所和机会。对党员好的意见和建议要尽量采纳。四是建立党员政治学习制度,让党员掌握中央的方针政策。有条件的村要利用党员教育平台,组织收看党教片和扶贫专题片,以此来启发党员思路;五是发挥党员的积极能动作用和带头模范作用,发动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成立护村队、卫生爱好志愿队,共同维护村里的社会治安秩序和环境卫生秩序,致力打造文明美丽乡村;六是提升治理水平,推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弘扬文明新风。

2、发挥党员“双带”作用,推动农村脱贫致富;

一是发挥农村党员生产能手和党员致富能手作用,即双强双带型党员,让这些有文化、有信息、有技术、有资金的党员带动其他农民发展产业,发展生产,做好示范作用。

二是有条件的村可组织村民培训会,让党员致富能手上讲课。渣坪乡大溪村蜂蜜生产、大屋瑶族乡大屋村的竹筒酒、马洞村的茶叶生产就是党员致富能手发展起来的,目前正在深入发展,争取深加工、精加工。

三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开展内引外联。只要有利于村里的发展,就要大胆智力投资,让党员致富能手外出学习取经。同时要放开手脚从外地,特别是从沿海地区引进人才,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项目,发展本村经济。

3、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将基层组织建设当成一项重大的发展计划,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和党员作风建设,提高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全面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让村民支持村支两委的工作,特别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工作,使农村党员在农村有面子、有位置、有胆子,从而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要象我们过去的红军转移了,还有游击队。到时我们的工作队撤走了,第一书记撤走了,还有我们本村的党员示范区能手和党员突击队。

如何当好驻村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

有个合理的计划,处处为人着想,把自己的利益降到最低,放开手脚去干出一番事业,坚持走正确的路,不与他人同流合污,不损害农民的利益。若是最后一条无法做到,请辞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