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中国最后的bp机运营商是那一年停的

中国最后的bp机运营商是那一年停的

中国最后的bp机 运营商 是那一年停的

传呼机无线传呼网络于1980年代出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于1990年代末期达到了顶峰。在手机普及之前,人们普遍以拥有传呼机为荣。1998年,全国传呼机用户突破 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其后逐渐式微。2007年3 月信息产业部发表公示称,中国联通申请停止经营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8/199、126/127、128/129无线传呼服务。标志着传呼机在大陆地区的运营正式结束。

虽然联通公司刚刚宣布停止无线呼叫业务,不过在很多人心中,寻呼机早已经在世间消失了。在2001年之后,手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加上通话资费的不断调整,更多的人摘掉了腰间的寻呼机,主动离开了寻呼机时代。2002年,世界最大的寻呼机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寻呼机,而此时联通的寻呼业务已经连续亏损了几年。

● 从2002年到2007年,还有谁紧握着寻呼机不愿舍弃呢?

寻呼机的最后用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网络限制,不能正常实用手机做为通信工具的,另一种则是有特殊用途的用户。有媒体报道,很多富商、明星们至今还是喜欢携带寻呼机来配合手机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骚扰电话。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也有着使用寻呼机的传统,比如医院,通过内部系统,病人可以随时呼叫医生和护士,而“群呼”功能又可以方便调动整个人力资源。

_-----------------------------------------------------------------

别在腰间的传奇 寻呼机时代历史回顾

发布时间:2009.09.10 13:54 来源:泡泡网 作者:李博

2007年3月初,信息产业部发表公示称,中国联通公司已经申请停止经营北京等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98/199、126/127、128 /129无线寻呼服务,详情请见《寻呼业将消失 联通关闭30省寻呼业务》和《寻呼机退出心不甘 重庆7000余人在用》。这意味着,我国的寻呼网络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寻呼机也服役完毕,成为了历史名词。

● 从“有事儿你呼我”开始

寻呼机又名BP机、传呼机、呼机,是接收寻呼台无线呼叫信号的个人信息中端,由于不具备发射功能,所以寻呼机是单向的接收器。寻呼机和无线寻呼网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出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于九十年代末期达到了顶峰。1998年,全国寻呼机用户突破6546万,名列世界第一。

寻呼机开启了个人即时通信的时代。虽然在寻呼机出现之前,固定电话已经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固定电话无法自由移动这一局限性依旧无法完全满足人们对即时通信的要求。寻呼机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现象:再也不必分身乏术,你完全可以在另一件事情中等待电话的到来。当然,如果想实现双方的对话,你的身上除了要有寻呼机,身边还是要有一部固定电话。

确切的说,寻呼机满足了人们在移动中的即时通信的要求,它的出现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得生活更为方便惬意,工作效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寻呼机问世之初身价不菲,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使得它成为了当时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寻呼机兴起不久,出现了另一种更能代表财富的通信工具“大哥大”。于是, “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崇拜的形象写照。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手机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做为最为先进的通信工具,手机注定是寻呼机时代的终结者。但早期昂贵的手机通话费用,给了寻呼机最后的生存机会。在手机与寻呼机和平共处的几年,双方优势互补:寻呼机依旧是首选的个人联系方式,使用手机只是省去了满街寻找固定电话进行回复的麻烦。那是“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时代,如今,手机“扼杀”了寻呼机,也正在逐步的代替“商务通”。

呼机从“少不了”到了“用不着”

回想寻呼机,仅仅几年的时间却犹如隔世。有怀旧情节的人会时常想起自己的寻呼机和它曾经带来的喜怒哀乐,有些人甚至至今依旧珍藏着它们。对于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出生的朋友来说,寻呼机只是一个遥远的名词,下面,我们就和新老朋友一起,共同追忆曾经的寻呼机生活。

『无线寻呼业务停止 寻呼机退出历史舞台』

『数字寻呼机时代 摩托罗拉永远是第一!』

『汉字寻呼机时代 寻呼机功能更多更实用』

『数字恋爱成时髦 寻呼机依旧影响着我们』

『后寻呼机时代 是谁紧握寻呼机不愿舍弃』

在寻呼机的发展轨迹上,主要经历了模拟寻呼机、数字寻呼机和汉字寻呼机三种类型的进阶演化。最早出现的模拟寻呼机,目前已经难觅踪影,给人们留下深刻记忆的是数字寻呼机和汉字(汉显)寻呼机,品牌包括摩托罗拉和松下、波导等。

● 数字寻呼机 摩托罗拉第一 国产力量开始壮大

摩托罗拉是寻呼机最早的品牌拥有者之一,摩托罗拉BRAVO数字寻呼机曾经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奢侈品。机身竖向和文字单排置顶的摩托罗拉BRAVO数字寻呼机造型十分经典,除了能够显示呼叫人的电话号码外,数字寻呼机还能显示除简单的数字和字母信息,无法显示中文文字。

摩托罗拉 BRAVO数字寻呼机

寻呼机机身贴上数字代码对照表 是很多人的习惯

摩托罗拉的数值寻呼机并非只有直板样式

摩托罗拉在寻呼机时代可谓叱诧风云,其霸主地位无人能够动摇。上世纪九十年代,摩托罗拉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分别推出了摩托罗拉进取型、摩托罗拉时尚型、摩托罗拉袖珍型等,代表了寻呼机技术工艺和产品工艺的最高水平。这段时间的品牌推广和资金积累,为之后摩托罗拉在手机行内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

与摩托罗拉竞争的还有很多品牌

松下也是寻呼机的重要制造商

民族品牌波导由寻呼机开始发迹

1993年5月,我国第一台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文寻呼机由波导研发成功,随后他们自行研发了我国第一台股票信息机和汉字寻呼机,1998年一年波导生产销售寻呼机102.4万台,成为寻呼机国产第一品牌,与摩托罗拉一样,波导在不久后便进入手机行业,至今依旧是国产手机的重要力量。

数字传呼机在市面上生存多年,但毕竟接收信息和显示信息的能力有限,随着汉字寻呼机的诞生,它们开始逐步被新产品替代。

● 汉字寻呼机 寻呼机开始功能化

国内企业浪潮与摩托罗拉合作研发出第一款汉字传呼机,这使得寻呼的信息量大大增强,同时更为实用。人们可以通过寻呼台向被寻呼人发送文字信息,这样寻呼机的主人就不必一一进行电话回复,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

相应的,汉字寻呼机上市初期,昂贵的价格同样震撼,即便是在市面上出现了很长时间,汉字寻呼机的售价依旧居高不下。同时,其它寻呼机品牌也在逐步提升自己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我国较早的通信市场竞争格局。

摩托罗拉 ADSIOR

NEC汉字寻呼机

各种股票信息寻呼机

拥有了汉字显示技术之后,寻呼机的功能也丰富起来,由最初单纯的电话呼叫接收装置变为信息服务中端,可以即时接收股市行情的信息的股票机,当时很受股民的喜爱。

两款比较典型的股票机

快译通GSL-88C股票机可显示4行汉字,或者8行英文,该机内置大容量存储空间,可以记录2240条股票信息、60条个人信息以及85条记事本信息。这款寻呼机俨然成为了股票专用中端,它可以同步显示股市行情,分析最新价位走势图,是股民的得力好助手。

至此,寻呼机已经发展到了最高阶段,在手机没有大规模普及前,有厂商表示即将推出所谓的“第三代寻呼机”,这种也被称为“3GPDA”的设备欲将PDA掌上电脑包容下来。但由于手机的发展快速暴露了寻呼机的弊端,风靡一时的寻呼机开始速度被人们遗忘。

● 寻呼机的引发的文化现象

“3155530都是都是我想你,520是我爱你,000是要Kissing!”范晓萱的《数字恋爱》生动的描述了“寻呼文化”的一个方面,枯燥的数字组合出爱意绵绵的情话,造就了第一批“数字恋人”。在汉字寻呼机出现之前,数字和字幕是传呼机的语言,人们编写的数字代码也成为了寻呼机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

寻呼机的数字代码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即使在手机、QQ、MSN等即时工具花样繁多的今天,利用数字组合代替文字的现象也会经常出现,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这种“上一代”的时尚被完整了延续了下来。

在港台的电影中,经常能发现寻呼机时代留下习惯和话题,“Call 我”至今依旧是一句时髦的流行语,而诸如“寻呼蛙”之类的搞笑名词也足以看出寻呼机的时代影像力。

● 寻呼机引发的社会现象

个人通信设备的完善,不但带来了更方便、更时尚、更具效率的工作生活方式,同时也让自己无处可藏。寻呼机犹如风筝的线,风筝从此被牢牢牵住。从这个装备开始,人们的诚信也不断的遭受拷问,“你在哪里?你在干什么?”在这些简单的问句面前,很多人已经开始言不由衷。

手机的问题或许能够在寻呼机上找到源头

● 寻呼机所留下的……

虽然真正的寻呼机已经很少出现,但“寻呼”这一概念却被完整的继承下来。例如,我们现在实用的手机,很多都会有一种叫做“寻呼机”的功能,就是当年寻呼机功能的延续,只不过其所在的平台是手机网络罢了。

在互联网上,我们也经常会看到“网络寻呼机”这个名词,实际上,这是用来指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当前,QQ、MSN、ICQ等网络即时通信软件已经十分普及,用即时通信的始祖“寻呼机”来描述他们,可以看得出寻呼机的巨大影响力。

虽然联通公司刚刚宣布停止无线呼叫业务,不过在很多人心中,寻呼机早已经在世间消失了。在2001年之后,手机的发展十分迅速,加上通话资费的不断调整,更多的人摘掉了腰间的寻呼机,主动离开了寻呼机时代。2002年,世界最大的寻呼机生产商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停止生产和销售寻呼机,而此时联通的寻呼业务已经连续亏损了几年。

● 从2002年到2007年,还有谁紧握着寻呼机不愿舍弃呢?

寻呼机的最后用户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于网络限制,不能正常实用手机做为通信工具的,另一种则是有特殊用途的用户。有媒体报道,很多富商、明星们至今还是喜欢携带寻呼机来配合手机使用,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骚扰电话。很多大型企事业单位也有着使用寻呼机的传统,比如医院,通过内部系统,病人可以随时呼叫医生和护士,而“群呼”功能又可以方便调动整个人力资源。

手机普及之后 寻呼机似乎只被“特殊工作者”看好

寻呼机和寻呼服务一同消失

做为第一代个人通信工具,寻呼机同时见证了“大哥大”和手机两个时代,在通信网络和手机功能日益完善的今天,寻呼机终于等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刻,寻呼机与手机也不再是“一个也不能少”,现在的手机似乎可以代替更多。

在我们回想寻呼机的时候,我们会想到那个清脆的B-B-声,那个满街找电话的纯真时代。几年前,在你扔掉寻呼机的时候或许没有对他说再见,那么现在请我们一起向它告别:别了!我的寻呼机。

----------------------------------

百度知道的

历史介绍

传呼机刚出现的时候,谁要是有部传呼机,那是很叫人羡慕的,当时人们把它又叫“寻呼机”,BB机,BP 机,能拥有一部传呼机成为当时很多人的一大心愿。20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出现了传呼机。随着科学技术的成熟和社会需求的增大,1990年开始,传呼台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传呼市场的繁荣,使各传呼台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手段即服务费价格战。当时有的传呼台服务较高,入网费100元,数字机一年 180元(每月15元),汉字机一年600元(每月50元),为竞争用户,传呼台入网费从最初的100元降到50元、30元,直到最后免费入网,服务费也降到了数字机一年120元,汉字机每年三、四百元甚至更低。有的传呼台为了览更多用户,还增加了发送天气预报、股票信息、新闻等内容,一项内容每月2元。激烈的竞争使老百姓从中得到了实惠,最后所有信息免费发送。

1993年、1994年时,手机开始慢慢出现。不过那时人们常见的还是功能单一的集群电话,也就是常说的“大砖头”,一部二、三万元,只有大老板们才用得起,拿在手里就像身份标志一样,牛气十足,因为当时它的确只有少数人用得起。

1995年下半年开始,传呼业务在手机强大的攻势下,逐渐败下阵来,传呼用户开始不再增加。1996年开始出现下滑,用户减少,传呼台数量也急剧下降。

中国最后一个bp机使用者是在2003内蒙古消失的 因为他当初买这个机器的时候跟联通公司签订了使用年限合同(联通公司买机器赠送服务时间) 内蒙古当时也只有他一个人在使用 公司打算放弃这项业务 去跟他协商 说补偿钱给他 可是他不答应 所以内蒙古联通公司为了他一个人继续在寻呼台做投入 这件事情也造就了一位中国最后一位寻呼小姐

中国现在还有人用寻呼机吗?如果没有,最后一家寻呼台是什么时候关闭的?

曾经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看到过医生在医院里面用,人手一部。

QQ和微信的创始人是一个人吗?

不是同一个人,QQ创始人是马化腾,微信创始人张小龙。QQ和微信都是腾讯公司的产品。

1997年,马化腾首次接触ICQ,便被其独特魅力吸引,注册使用一阶段后,便发现因为ICQ对中国用户有两个致使的弱点:一为

英文界面,对于推广中文用户不易;二因使用操作技术要求上有相当难度,使得ICQ在中国虽稍广,但始终不普及,大多局限于"网虫"级的

高手。所以,当他在1998年考虑创业的时候,便和伙伴们决定开发一个中文ICQ软件。1998年11月,马化腾和同学张志东注册了

腾讯公司,他们最初的想法就是将寻呼与网络联系起来,开发无线网络寻呼系统。

在新兴互联网市场中淘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当时,这家十几个人的小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深圳电信、深圳联通和一些寻呼台做项目,

QQ只是公司的副产品。整个公司经常为了一个项目倾巢而出,还要时刻避免露出马脚。为了给客户留下很有实力的印象,那时马化腾的名片

上从来不印"总经理"的头衔,而只印着"工程师"字样--在深圳,像腾讯这样的公司有上百家,马化腾当时的期望,只是公司能生存下来。

跟其他刚开始创业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资金和技术是腾讯最大的问题。"先是缺资金,资金有了软件又跟不上。"1999年初,腾讯开发

出第一个"中国风味"的ICQ,即腾讯"QQ",受到用户欢迎,注册人数疯长,很短时间内就增加到几万人。人数增加就要不断扩充服务器,

而那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公司都不堪重负。"我们只能到处去蹭人家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是一台普通PC机,放到具有宽带条件的机

房里面,然后把程序偷偷放到别人的服务器里面运行。"

"那时候觉得养不起就卖掉吧,"马化腾提起当时情形很庆幸地笑了:"但是在卖QQ时我们碰到了麻烦。我跟许多ICP内容提供商谈,他

们都要求独家买断。"这让本想靠QQ软件多卖给几家公司赚钱的马化腾非常犹豫。最悬的是当时与深圳电信数据局的谈判,对方准备出60万

元,马化腾坚持要卖100万元,最终谈不拢,只好告吹。--若是当时买卖谈成,哪还会有今日风靡大江南北的QQ?

软件卖不掉,但用户增长却很快,运营QQ所需的投入越来越大,俨然一个无底洞。马化腾只好四处去筹钱。找银行,银行说没听说过凭"

注册用户数量"可以办抵押贷款的;与国内投资商谈,对方关心的大多是腾讯有多少台电脑和其他固定资产。1999年下半年,从美国到中国

,互联网开始"发烧",受昔日老友丁磊海外融资的启发,马化腾拿着改了6个版本、20多页的商业计划书开始寻找国外风险投资,最后碰到

了IDG和盈科数码,它们给了QQ220万美元的投资。"当QQ发展到2000万用户时,这笔钱还没用完。"

领导者个人的性格往往是塑就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腾讯的文化里,马化腾的认真和专注成了腾讯人最可信赖和依靠的支柱。目前

,腾讯QQ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即时通信服务提供商。马化腾说:"即时通信是腾讯公司的专业领域,公司一直专心于这个领域,没有

分过心。公司向用户提供的所有应用服务,都是基于即时通信这个点之上的。现在我们做到了注册用户过亿,我想这就是专注的结果。"

"他是一个专注的人",几乎所有业内伙伴提到这位才32岁的老板,都会用"专注"这个词。这么多年来,腾讯都在做而且只做完善和规范QQ服务的

工作,是国内唯一专注从事网络即时通讯的公司。比如现在街头随处可见的QQ族产品开发,马化腾坦言:"最初腾讯也想自己做,但是经过反复考虑,还是决定从

主体业务中分离出去,以

授权形式外包出去。这样虽然要损失掉一部分利润,但是可以让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QQ系统的完善上。而且,我们对玩具行业不熟悉,这种

方式可以使我们规避掉跨行业的风险。"

2001年底,腾讯授权广州东利行公司生产、经营QQ族产品。通过与合作伙伴的合作,QQ品牌得以在不同领域延伸,并取得了空前 的成功,创造了网络品牌的Q文化与Q生活。

“张小龙:Foxmail创始人,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信系,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曾开发国产电子邮件客户端

——

Foxmail,加盟腾讯公司后开发腾讯微信,被誉为“微信之父”,被《华尔街日报》评为“2012中国创新人物”。主要负责腾讯公司广州研发部的管理工

作,同时参与腾讯公司重大创新项目的管理和评审工作。”

在微信商业价值爆发的今天,张小龙选择走出孤独。他走到了商业第一线,走上了马化腾走过的那条路。

人人都爱张小龙。作为微信的缔造者,他凭这款产品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微信最新的估值是640亿美元)丝毫不亚于任何商业领袖,更重要的是,相比后者,张小龙的形象单纯多了。

这名皮肤黝黑、爱打高尔夫球,开着一辆奥迪轿车的中年男子,在多数时候扮演着一名艺术家的角色,他将产品视为自己所创作的艺术品。张小龙也在这17年间,持续地进行着自我迭代与升级。

参考资料:[news.cnal]

[chuangye.yjbys]

写一位最熟悉的人(注意,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作文)

我的爸爸

记忆中小时候爸爸总是微笑的,即使有时妈妈跟他吵他也总是笑着迎过去。有次我妈气得不行,转身进屋就要关门,爸爸把三岁的我推到门缝中间。我见爸爸笑吟吟的,没明白要干什么,呆乎乎的站在门口抬眼望着妈妈,又回头看看爸爸。妈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那时爸爸是中学物理教师,我大些了就对学校上课好奇起来。见爸爸在讲台上高谈阔论,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不过爸爸说过,不准打扰他上课。我想进去又不敢,就在门口探头探脑。正好爸爸在黑板上写着什么没瞧下面的动静,学生们活跃起来,有几个就打着手势要我进去。

我走两步,缩缩脚又望望爸爸,他还写着,没见我。我走进去又紧张得厉害,终于挤身到门后躲住再不敢出来。爸爸写完后继续上课,却见学生们个个捂着嘴笑,终于发现门后的动静,拉开门就见了躲着的我,脸上绽开个温和的笑容,伸手摸摸我的头。

后面出现记忆空白,不知我是当场被遣回家还是坐着旁听等爸爸下课了。

小时候体弱多病也费了爸妈很多功夫。有天半夜突然烧得厉害,妈妈护着,爸爸背着我急急的往医院赶。

我伏在爸爸暖暖的背上,一颠一颠的随着爸爸脚步的节奏一上一下。看见满天的星星温柔的眨眼,就开始跟爸爸进行关于星星的对话。病得那样糊涂心底还是记得要天上的星星,爸爸也还用搭好长好长的梯子才够得上摘星星来糊弄我,然后又让我看那颗明净的月上淡淡的阴影,跟我说那是月亮里面好大好大的一棵树,还有个仙女。我抬头望着神奇的夜空中晶莹的月亮,心被神奇的暖意包围着,身体渐渐凉了下来。

到了医院没找到医生,但我却退烧了。爸爸又背我回去。后来说,以后我病了只用带我看星星就好了,不用找医生,我高兴得要命。

小时候一直跟姐姐睡的,那时候爸妈每天半夜会来看我们被子盖好了没。那束淡黄的手电筒光线是每天暗夜的期待。有时光扫过我的眼睛,我就醒了。不过好象一直就知道在这温情流露的时候是不能睁开眼睛打扰的,所以也就闭着眼,任由电筒晃着眼睛。装睡老装不像,眼皮总跳,越是想让它平静下来还越是跳得厉害。

上学上到高三,学校老师开始疯狂补课了。爸爸已经在教委工作,对老师补课不以为然,说其实课程完全可以在课堂内完成的,这种压榨似的教育把学生的灵气全榨没了。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去的,但对我却有莫大的好处。老师一要补课我就回家让爸爸写张假条。在很多人看来这应该是爸爸对我的过度纵恿了。可是不管怎么,我是同龄人中极少数对高考毫无恐惧的人。

后来上大学了,跟家里联系少了许多,只要每月粮不断,就常常顺着性子好久不打电话回家。毕业前期对每个大学毕业生来说应该都会是段疯狂的日子,那时候好象总觉得心底郁闷得想要发泄却总也发泄不完。我们不像那些疯狂的男生砸水壶扔磁带,却会和几个好友默默的走在街上想着心事。

印象深的一次是与灵和罐,三个人走着走着就各自哭了起来。谁也没劝谁,然后又各自打电话。那天爸爸在深圳出差,我打通手机,一听到爸爸的声音就泣不成声。爸爸也没问我什么,只等我平静些了问我天气冷不冷,有没有穿够衣服。我就又哭,然后啜泣着说了句:爸爸,我想你了。

毕业找好工作是相当艰难的,拿着个优秀毕业生的证书也是投靠无门。我就一直在想自已的主导性格是动还是静,如果静,我就回家好好陪爸妈,如果动,我就在外面一个人闯闯。

最后决定不回家了,到不是因为看清了自已好动,而只是想把自已摆放得更为开放一点。

女孩子什么都没有的一个人留在外地毕竟不是小事,我知道我必须很家里说清楚,而且心里没底会不会获得批准与支持。到了不得不说的一天,我忐忑不安的拨通了电话,跟爸爸详细解说了一番。爸爸安静的听完了,然后说,你想清楚就照自已想的去做吧,最关键的是你自已,我们也最多作个参考。有什么困难又跟家里说说。我问爸爸,要是我在外面混得不好呢?——是想确定一下后路。爸爸笑着说:这个怎么能现在跟你讨论?你做都没做就想退路了,那你现在回来好啦。

转眼间工作两年多了,东跑西跑的竟越跑越远到了南方,两个月前爸爸带着妈妈来看我,我很高兴岁月并没为爸爸精神刻上太多痕迹,他像以前那样乐观而开朗。我带他们去深圳,去珠海,一路上无话不谈。

一个星期后,他们就要回去了,临走那晚我却一直不想说话,饭也吃不下,好像每多说一句多吃一口就会泄露心底的哽咽。我怕他们看出什么,那笑容却越发的勉强。爸爸看出来了,问我怎么平日叽叽喳喳的很高兴今晚却话也不说,我连说没有啊,然后又笑。

晚上回宿舍,却睡不着。想着爸妈眼角岁月留下的裂痕,想着远在天边独自浮沉的自已。还有多少时间是回报他们的有效时间呢?而我现在,除了自已,什么也没有。心底长长的叹息被淹没在那个漆黑的夜里,偶尔有两片不知来处的光的撕裂。

后来有天打电话回家,爸爸不在,妈妈说:临走那晚她一晚没睡着,就想着我没吃下多少东西。爸爸也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说是一直想着我那晚怎么不高兴了…… 拿着电话静静听妈妈说着,眼泪一滑而落。

今天早上,一上网就进了寻呼台,给爸爸发了个手机短讯:早上好,爸爸,今天天气冷了,我穿够了衣服。不必为我担心……

回答者: 李本云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5-5 17:49

生命中有许多熟悉的亲友,随着时代变迁,人的成长'成熟,往往变的不再熟悉.少年的好友,因多年未再交集,记忆中的他不曾有变。所以在我内心中他是我最熟悉的一个人.回忆过去,,春风送暖相伴,夏日酷暑玩闹.深秋十月离别,那个冬天,一切回到原点,却不曾相忘.

认识他是在个和煦的春天,阳光明媚不怎么晒人,于是我决定去打球.他也刚好出门.我们互相打勒个招呼.他是新搬来的邻居.远亲近邻,按道理我们该互相认识.可能我两都比较沉闷.所以没什么交集.到勒场地.发现他跟在我后面.一问,原来他也是来打球的.然后我们被分到勒一队.在场上彼此默契不错.散场后我跟他结伴回家.路上,我们聊勒许多,原来性格孤寂的人爱好很多都是相同的.也知道他的名字叫晓.他也是个内向但是好动的人.由于交不到什么朋友.生活一直比较沉闷.我两的认识,就象是美好春天的开始.春天,沐浴着清新的阳光和雨露,看着生命正在蓬勃的生长.我们的友谊也在成长,我们经常一起跑去打球.放学我也老跑去他家串门子.他父母比较忙碌,家里平时没什么人.于是给我们制造勒一个自由的空间.在他家经常一起下棋,看动漫.互相说着自己喜欢的事物.无拘无束的自在.彼此留在生命中美好的回忆.

眨眼间,春夏交接.夏天.太阳火辣辣却烤不灭我们那颗好动的心.除勒打球,我们经常跑出去偷摘别人果园的荔枝.被人追着.运气很好每次都跑掉.有次玩火差点把人家的后院给烧勒.虽然跑掉勒.但是被人找上门臭骂一顿..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大人还是挺大量的.我们的闹的那么厉害.都只是捉起来臭骂一顿而已.有次我们去捉弄路边的乞丐结果被人狂捉10条街.被追的时候我两吓的快哭勒.等安全勒却互相的大笑.少年就是那么的大胆.追求刺激.只求过程不求结局.没有多余的顾虑,想法.年少的轻狂.无忧无虑的日子,在成人的世界是无法享受到的.在此时建立起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不沾染一点灰尘.彼此间的容易捉摸.互相熟悉.现在回想起来来是心中最动感的时刻.

夏日的繁华演尽,天空高远清淡,心念一转,又是秋天了.秋风扫落叶,黄花落尽有人愁.他要走勒.回家乡念书勒..金黄的深秋带走夏季的清新,复杂的心情掩盖勒过去的快乐.淡淡的忧伤.使我们莫名奇妙的懂勒该懂的事.成长需要舍弃,离别需要勇气.我们不能再追求没有忧虑的日子.他曾经问我:'清你长大勒准备干什么.我们以后还会见面一起玩吗?.我回答他:"不知道,长大还没想过,至于见面也许会吧.但心中有却有种否认的感觉.无语勒,彼此用沉默享受我们最后的无忧时刻.他走的那天我送他.在车站我们都哭勒.我们只说了句再见什么都没说.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面对离别.火车的汽笛声吹响勒离别.车轮的滑动带走勒过去,我再也找不到那么熟悉的一个人,应该是所再也无法回到少年时代,去碰到那么一个人.再见勒,朋友.

秋收冬藏,冬天来勒.他离开三年勒.那年的冬天我们保持着联系.淡淡的消逝着回忆.因为彼此间没有新的事可以来交替.今年冬天狠冷.该属于那年的寒冬拖到现在才来勒.往日回忆已随着时光消逝.留在心中的只有彼此间的回忆.我认识许多型型式式的人.却无法找到过去的那分熟悉的感觉.现实中也许很熟的人.在心中却一点都不熟.寒冷的冬给人一种麻木的感觉.没有激情,只有忧虑.没有熟悉,只有淡漠.晓,我最熟悉的那个人.不知道你现在变的什么样勒.在我回忆中只有过去的你.不知道现在的你是怎样.所以.在我心里你还是那个熟悉的你.——今夕何夕,似水无痕,明夕何夕,君已陌路.道声再见,再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