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如何将弟子规运用到生活和工作

从修身到修业 用《弟子规》塑造企业文化

在工作中,我们用它来教育自己不要忽视工作的细节,把它和企业文化、企业特点相结合,在学习的时候,就围绕自己的本职工作,用自己亲身经历的工作细节解读《弟子规》。通过学习,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好很多,工作起来也更有默契,大家懂得换位思考,不会扯皮,工作效率也提高了。

《弟子规》怎样做一名优秀的员工

下面我就结合《弟子规》的几个方面在工作中应做到的:

一、入则孝:尊敬父母师长

诚实敬业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

之。

在工作当中我们要做到永远不拿公司的一纸一笔,

对待公务要像私事一样认

真,把敬业当成一种习惯。

二、出则弟:待同事如兄弟,待领导如长辈: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论是在家

中,还是出门在外,都要尊重别人,无论长幼。在公司这个大家庭中,只有相互

尊重、谦虚礼让,才能和睦相处,共创和谐的环境。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尊

重。

三、谨:懂礼仪重形象,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所谓细节决定成败。

《弟子规》

之篇告诉我们往往一个小小的细节就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某些重要品质。

例如:员工在生活上注重细节,穿着整洁、行为得体,那这个人在工作上也肯定

是一丝不苟。

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

员工良好的习惯能提升工作效率,

打造公司

形象。

四、信:守信就是守命,说到就要做到:勇于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负责。在工

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们应该想办法把问题改正过来,

而不是一味

的辩解和躲过。

五、泛爱众:关爱他人,懂得感恩:像关心自己家一样关心烟草公司,树立

主人翁意识,处处为烟草着想;感恩老板,报答知遇之恩;感恩同事,多谢他们

的无私帮助;感恩对手,激励你进步更快;感恩挫折,把苦难当生的垫脚石;与

其吼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弟子规》

,让我明白我们在苦苦寻求幸福的真谛、追求

完美而不得时,

只因忽略了一个事实,

最不完美的是自己,

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

那颗心。

虽然目前在工作中还是比较受肯定的,

但在各方面仍就存在着很多不足

之处,需要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按照《弟子规》的教导,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并以此来教育自己自觉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

与周围同事互

相帮助,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在工作中继续保持原有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杜绝出错,

把好每个关,

另外还要继

续学习深造,提高素质建设,使自己做一个对公司、对社会有用的人。

弟子规工作有一句话工作要认真

《弟子规》中的第三部分《谨》,有如下几句话:【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这几句话就是提醒我们做事要认真细致的,原文可以翻译为:做事不要慌慌张张,忙中容易出错;不要畏惧困难,不可草率行事。

公司去年学了《弟子规》,针对工作,需要写感悟。

《弟子规》原文及解说

〈总叙〉原文: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说: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茍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茍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

〈出则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说: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已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说: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分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说: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 了。

--------------------------------------------------------------------------------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说: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

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份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解说:

同样都是人,类别却不一定整齐,就一般说,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占了大部分,而有仁德的人却显得稀少。对于一位真正的仁者,大家自然敬畏他,仁者说话不会故意隐讳 扭曲事实,脸色态度也不会故意向人谄媚求好。能够亲近仁者,向他学习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自己的品德自然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者,无形中就会产生许多害处 ,小人会乘虚而入,围绕身旁,事情就会弄得一败涂地。

--------------------------------------------------------------------------------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说: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份,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步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弟子规对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见解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虽为古文,但作者最初的立意对象为受训的儿童,故而字意简单,读起来并不费劲,加之在网上查到杨淑芬老师的讲解,使我对整篇文件的思想有了一个浅显的认识。全文以人的品性修养为根本,教育一个人从小到大应该刻尽的本份和不应逾越的界尺,虽然觉得有些古板,但字里行间的劝叫,如明镜般映照出我与文中教诲的德行的格格不入,随之而来的是我对人生的迷惑和无助:我究竟应该怎样活着?

在读大学的时候,对儒家思想产生过浓厚的兴趣,在并不深入的学习过程中,发自内心的感慨古人的智慧,之乎者也中深藏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伦理道德。但是,近代一百多年的社会动荡和西方文明的交融,使得原本清晰的文化脉络渐渐模糊,尤其是肃清全社会价值取向的若干次运动,更是雪上加霜。或许,对共产主义和建国领袖的崇拜支撑了上一代人的精神体系,到了我们这一代,原有的价值体系彻底崩溃,物资的充沛更加彰显精神的苍白,我们是文化缺失和精神贫乏的时代的产物,从何而开为何而去,我们没有信仰,却渴望信仰,我们对新的旧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不屑于权威,却又迷失在追求的过程中。

或许会有人笑我矫情,自己的事情都管不好,还去管这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但是,这样的迷茫会影响我们的价值取向。偏激的、散漫的或者是愤世嫉俗的内心反映出来的正是我们自由主义。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着约束着,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思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着,不管对个人发展是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仰,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会有所成就的。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时下太多如我一般的年轻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最近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自从读了《弟子规》以后我知道人生需要考虑的还有很多很多,演戏很容易,做人却很难,戏可以演过无数次,人生的机会却只有一次;世上好演的是戏,难做的是人;戏是虚构的,人却是真实的;戏进而演的是人生,人生就像一场戏,心灵美好的人,梦也一定是美好的,真心的梦幻,绝不是虚幻)人活一口气,要活得有志气——为喘气而活,仅活着而已;活得有志气,死得也美丽。昨天是曾经,是过去,今天是面临,是现实,不要在昨天里沉媚,应该在今天中开创!

在学生主修的第四课“信”,我知道了能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实践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人的基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同学们,父母永远的付出,不曾为回报等待,一心守候,只为子女成材。我们学了“入则孝”以后,心里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里面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你自己去细细品味。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由于人生中有许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了这本《弟子规》,真是受益匪浅!

读了《弟子规》后,我明白了什么叫尊老爱幼,什么叫孝敬父母,什么叫勤俭节约,什么叫宽容大量……这一切一切,都是读《弟子规》给我带来的收获。

当我读到“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 柔吾声 ”!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弟弟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弟弟,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帮弟弟,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

啊!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叫我们读《弟子规》的用义了——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习的人!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它是中国旧时的蒙学课本,相传是清朝李毓秀所著。它主要记载了圣人对学生的训示。让我们体会先人智慧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古文化知识,还教育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礼貌待人、如何为人处事……

这本书大概是说了:我们要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要关心自己的长辈,还要懂得该怎样做人。

我读了《弟子规》最令我深刻的部分是:“不离床 丧三年 居处变 酒肉绝。”这句话使我感受到了:古人原来对自己父母的丧礼是这样重视的,父母死了之后要三年不能喝酒,吃肉,这三年里他们要把屋子变得简朴,朴素,不能有一点儿富贵的东西出现。但换回我们现代人能这样做吗?绝对不行!他们只能丧一个星期,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就到处去玩,喝酒吃肉类。现代人也不会把屋子变得朴素。

“冠必正,纽必结,袜必履,俱紧切”这句训示教育我们外出时衣冠齐整。例如上学吧,一个人衣冠齐整,让别人看上去就觉得这学校的校风一定很好,但如果一个人头发不整齐、校服的纽扣没扣好,让别人看了就误认为这学校的校风很差。所以一个人的形象很重要。现在的社会,你的形象也可能决定你的前途。假若两个人同时去面试,学历一样,其他条件差不多,但一个衣冠整齐,讲求衣服的卫生;一个不注重自己的衣着,穿起衣服歪歪斜斜。你说老板会选谁呢?当你找工作面试时,别人不但看你的学历、能力,还要看你的形象呀。我们校园里也提倡过讲究衣着整齐,形象要做好。所以我们从小讲求衣着整齐,衣着的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这本书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里面使我最感动的就是这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叫我们的时候,我们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们做什么事情,不能偷懒。父母教导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仔细地听。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要顺从。我想:做人不正要这样吗?想到这里,我就回忆起那件事。在童年时期,我是一个很爱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头在冷冷的铁杆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错,爸爸看见我在弄,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会把舌头弄流血的。我不听,趁爸爸妈妈午休的时候又那么做,我把舌头的前半部分舔在铁栏杆上,刹时觉得舌头万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刚想缩回舌头,可办不到了,舌头被冻在铁栏杆上了,这时我急了,在那里大哭,爸爸听见了,拿起一杯热水“噗”的一声,浇在我舌头附近的铁栏杆上,冒出了一股热气。我把舌头“摘”下来,弄得满嘴是血,妈妈说:“小纯,爸爸妈妈说过的话以后就要谨记在心了。”这件事都怪我不听爸爸的话。

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不是一篇啊,是好几篇拼起来的,每篇之间都有空格,想要哪篇你自己选吧

公司在组织了《弟子规》培训后,要求每个部门写一个跟工作、生活、公司质度有关的读后感,要求2000字。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 》,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 看《弟子规》,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循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不管对个人发展是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 会有所成就的。 会有所成就的。 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亲 “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 兄弟朋友要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影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不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信”,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 实践诺言,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违反了做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 的教养。 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 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怀朋友,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 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发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古语有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 化博大精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的就是至孝、 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 ,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 ,不免 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 自我提高之路。 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圣人 训话总是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 的层次,孝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了中西方的 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 之间的根本。 思想是从幼年开始形成和培养, 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 育德之文。 “……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弟子规‘入 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 言行举止,在于内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多少 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 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 虽然这是古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然教会我们 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 谨放在一起。 勤能持家, 能成业, 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 之气,开口便道人长短,笑人鄙陋,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 以不晏起为第一义”。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 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 功的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造作的;谨是一种 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 ,像这些平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即 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 环境。 “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 道德情操的根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用是人与 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一章中包含意义广泛,既有对人的诚 信教导,所谓:言不信者,行不果;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 能改,扬善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德者,如果 更多的人都能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社会将 更加美好。 有人爱己,有人爱她,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 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纳百川、心胸宽 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 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不自私自立,不嫌贫爱富,亦如 古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 有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养。 “大 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弟子规》读后感 下关四中 262 班 赵淑婷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知恩图报,尊老爱 幼……这些优良的传统从古至今人人皆知,如今翻开《弟子规》 ,就如 置身于文明当中。 百善孝为先, 《弟子规》当中首先提到的便是“孝” ,面对我们的 父母 我们应当尊敬、孝顺他们。一个人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能 尊敬的话,那么这个人他就丧失了一个做人的根本,对他人就根本谈 不上是内心的尊重,所以我们要学会孝顺父母, 学会诚信,这也是一个人必须要做到的,小到我们一个人,大到 一个群体,诚信最重要,如果一个人他失去了诚信,那么在这一个人 社会上他将无法立足,也不会得到一个真心的朋友,在自己的事业上 他也不可能有一番作为。所以学会诚信,学会真心对待他人。 知恩图报,这也是做人的根本,我们的祖先曾说过: “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学会记住他人对自己的好,忘记他人对自己的坏,我们应 该感谢那些曾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这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所 以我们一定要明白学会感恩。 学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怀朋友、真诚待人、心怀感恩…… 这些都是《弟子规》教会我的。 《弟子规》中所教我们的道理不止这一 些还有许许多多,如果我们做到了那么这个世界会因此而更加美好! 人生的机会只有一次,我们要面对现实,学会一切好的东西,把 握住今天,好好做人,不断的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读一读《弟 子规》每天改进一点点。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 会变成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何乐而不为呢?

《弟子规》读后感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读完《弟子规》 ,突然想起我所认识的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 对于他我是很有印象的.因为小时候去他的家里玩时,记 得门边一张纸上写有一些家训,不记得更多了,只记得一句"清 晨即起,洒扫厅除".他还会诸葛亮巧连神算的,据说.如今九十 五岁高龄的他,依然行走自如,与小儿子家一同生活.小儿子孝 顺体贴,这让我备生感慨。 今日再看这位老人时,突然觉得在教育子女方面,他是多 么成功啊。 时下,人们感慨颇多的是,孩子们越来越缺少礼貌了,同行 进屋时,有几个还懂得要让长者先行的?吃饭时还有几个知 道让父母居坐再吃的?不再有人鄙薄, 而是司空见惯.对父母 高声顶撞者更是屡见不鲜. 我们丢失了我们许多传统中美好的东西,却把朋友式的 关系扭曲成没有礼貌教养.要知道, 个性的张扬并不等于德行 的弱化。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一句看似普通的 句子,意思是:在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 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 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疑惑的地方自然而 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 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说得是不是 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 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书非借不能读也。 如果书不是借来的, 就不会认真地读, 不会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 理暗示就会告诉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 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 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正确的吗?还有许多 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 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 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真的,我觉得不只是一阵国学热的问题,而是我们的传 统中确有许多精华是万不可弃的财富啊。

《弟子规》读后感 10 本侦三区 陈伟荣 201001140348 《弟子规》使我百读不厌,因为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因为它,帮我找 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因为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我才发现发现,自己陋习多的不是一 般的多,而是很多很多。 细读《弟子规》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 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 友爱兄弟、 关怀朋友, 都因为心怀感恩, 正因为感恩, 所以对人对物多了一份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 但现在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的大学生,强势的自我总把自己摆在第一位,对人对 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又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又无法无天。 现代生活的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大,子女教育困难,邻里关系 紧张, 同事之间互相猜忌。 面对这些问题, 每个人总是想尽办法, 解决这些问题, 摆脱以上烦恼。可是,最后的结果只是顾此失彼,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最近在网上观看了一段关于《弟子规》的思想道德教育视频。于是,我读了《弟 子规》 ,茅塞顿开,在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着明确的答案,字 里行间都充斥着人性、人与人的真正体现。 当第一次打开《弟子规》第一页,我便被“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 懒。 ”惊呆了,原来我国古代早已把这种行为作为第一规范了,可是有几个人能 做到呢?我同样如此,在这之前妈妈叫我,我经常不回应。妈妈叫我干活,我也 经常不理不睬或总和妈妈对着干。但从看到这句话之后,我就彻底要改掉了这个 坏毛病,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百事以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懂得孝顺的人,如 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 路上跌跌撞撞行走,那也应该是在预料之中的,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害 苦的终究是自己。 接着继续翻阅。现在的社会提倡的是身心健康,人光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不 行的,还要有着一颗健康阳光的心灵,而后者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现在的人们都变得精明、有心计,任谁都不想吃亏,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可 谁又会想到,福祸两相宜,如果把一件事情里福祸用比例来说,可以说是各占一 半,各为 50%的可能性。如果先吃苦、先受累,也就是先消祸、先辛苦,那么剩 下来的就是甜,就是福了。如果总是想着享福,那剩下来所要承受的就是祸,就 是累了;然而这些做人的简单道理在《弟子规》里都能很轻松找到答案了。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物质条件只能满足人们更大的欲望,不能使一个 人真正变得懂事、成熟、有进步。正所谓“家贫出孝子” 。比尔.盖茨曾说过: “要 给孩子留下能够生活的基本物质条件,但不能给他留下无法生存的包袱” ,但还 有人这样说过:孩子有本事,给他留下财富有何用?那只会更加富有;孩子没有 本事,给他留下财富又有何用?那样只会丧失生存的能力。物质财富总会有用尽 的那一天,常言到:富不过三辈。其实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食其力、找到生存 下去的方法那才是最大的财富。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如果明白了这些道 理、弄清了这些问题,那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释怀与思想上的进步啊! 寻求人生的归宿,是很多圣贤、伟人此生最大的愿望。在《弟子规》中,圣 贤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的思想道德理念传承给我们,这就是 “前人栽 树,后人乘凉” ,我们这些后者是真正的“享福人” ,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 我们这辈子都将是莫大的幸事。 读完《弟子规》之后,我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 《弟子规》是一面镜 子,我会好好的对照自己,反醒自己,学好《弟子规》 。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陈日记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这本书全文不过 360 句, 计 1080 字。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 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 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 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 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 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 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 真心希望 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 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 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 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 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 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 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 字不识,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 这句话, 。 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 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 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 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 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 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 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 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 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 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 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 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 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 了 《弟子规》 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 , 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 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 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 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读后感 安民小学 五年三班 孙博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了《弟子规》 ,并践行了《弟 子规》 。在这个暑假期间,在践行《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些收获, 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 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 “出必告,反必面” 。意思是说:我们出 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 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 免他们牵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做过一些像《弟子规》中的这句 话的事,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 一个炎热的中午,我把妈妈留的作业都写完了,于是走到了妈妈 房里打算去告诉妈妈一声,但我又看见妈妈正在熟睡着,又转过头去 和爸爸说一声, 可见爸爸忙的满头大汗, 眉头紧皱着, 一定是心烦了, 我很害怕, 所以我就自己偷偷溜走了。 到了外面, 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大声招呼小伙伴出来和我玩, 看见小伙伴们都是和父母事先说一声的, 我也想回去告诉他们一声,可转念一想,刚才我出去没有告诉父母, 现在都出去玩了,才告诉父母,父母岂不更生气?想到这,我立马跑 远了,和小伙伴在小区的门口玩了起来。玩着玩着,天气越来越热, 我们都没有心思玩了,只想着回家。不久,小伙伴都回家了,只有我 自己坐在石凳上。 “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我对自己说。就这样,我 一直呆到了晚上。 “雯雯!雯雯! ”咦?是谁叫我?我回头一看,是爸 爸妈妈!我马上藏了起来。 “雯雯在这里,这里!” “哎! ”我只好垂头 丧气地走了出来。 “雯雯,你可吓死我了。你出来玩怎么不告诉我一 声呢?你知道我们有多担心你吗?你以后出去玩一定要告诉我们一 声啊! ”妈妈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 “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偷 偷跑出来玩的,并且没有经过你们的同意,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 不会这样做了。“所谓“出必告,反必面”你事先不告诉父母一声, ” 父母怎么会知道你出去玩了呢?父母多担心你呀?” 爸爸责备我。 我 “ 知道错了。“好了,回家吧。 ” ”我开开心心的回家了。 弟子规是古代圣贤人所作的,他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做一个 有德行的人,要尊敬师长,要团结兄弟,要帮助需要我们救济的人。 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弟子规,让我们将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 学校: 学校:松林小学 班级: 班级:六年二班 姓名: 姓名:张靖泽 弟子规 放暑假的时候,老师让我们背诵弟子规,当时我还不知 道什么是弟子规。看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弟子规就是让现在 的少年儿童认识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是依据孔子的教诲编 成的,是我们生活的规范。 弟子规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作为学生的基本, 也是弟子规全文的总叙。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要有学生 的样子。要诚实,做事要谨慎,更要孝顺父母,尊重师长。 作为学生还要有爱心,要多学习品德高尚的人。学生还要多 读一些对自己有益的书,增长知识。 第二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这一部分告诉我们的是要 多孝顺父母,父母叫我们的时候要立刻给出回应。要关心父 母的冷暖和喜好,要理解并尊重父母。我们还要尊重兄长, 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能直呼其名,在长辈面前不要炫耀自己 的才能,要谦虚。我在坐公交车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的老人 在站着,而一些年轻人却若无其事的坐着,如果他们都能按 着弟子规中的规范来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的美好。 第三部分是谨而信,告诉我们要养成好的习惯,这里所 说的习惯包括了卫生、品行、饮食、诚信、和与人交往的礼 仪等等。让我知道了很多平时不知道注意的细节,比如说: 事勿忙、忙多错;将入门、问孰存… 第四部分是泛爱众而亲仁,这一部分告诉我们对每一个 人都要有爱心,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家庭,要把好的 东西和大家一起分享, 不能自私。 别人有才能要学会赞美他。 如果我们相互尊重、相互关怀,我们的大家庭会更加和谐。 第五部分是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告诉我们只知道纸上谈 兵不知道亲身实践是不可以的,虽然有文化以后却没有用武 之处。 通过学习和背诵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以前不懂得的道 理,我以后还会多背诵弟子规,学习其中的道理,让自己成 为一个懂孝道、讲诚信、有爱心的人。

如何将弟子规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

领悟精髓,把自己的行为依照《弟子规》中的内容规范化。只要做到,相信你一定可以成为一个成功人士

公司要推行学习弟子规,把弟子规应用到工作当中,形成企业文化,请问怎么学习和导入?

可以到网上买书,带故事解释的哪种读本,然后公司统计晨会学习,这样最有效,我司就是这样培训的。

弟子规对职业人有什么意义

弟子规,是古代做人做事的行为规范,当今也有重要意义。学好《弟子规》,行好心、说好话、做好事,成为一个正派的人,一定处处受人欢迎,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职业生活。

弟子规学习心得,要交给老师的,明天就叫啊啊啊啊,各位好心人,求心得~ 5分

一.诵读

(1)在初读的时候,还可以,但熟悉后,发生思想开小差的情况,有时候读读就跑了神,但眼睛和嘴都在继续工作,回过神来努力集中精神读,不过跑神还是时有发生。这个困扰不知有无方法可以应对,或者只有更加努力的集中精神。

(2)读经的时候,有时候在读字面的时候,脑中会浮现模糊的图像,并且每次读都是一样的图像。比如读到“出比告,反必面”的时候,心里就会模糊出现小时候出门不告诉父母去哪,惹得父母担心,等回来的时候被训斥一顿。比如读到“子不学,断机杼”时,就会浮现小时候看的电视【孟母三迁】中的镜头。不知需不需要摒弃这些联想画面。

二.力行

(1)以前学生很懒,有时候母亲叫学生下楼买点东西都不愿意。现在跑腿的工作已经不再推脱。以前,如果学生对父母的做法有意见,常常态度恶劣,有时甚至无故发火。揣过陪同母亲购置年货与谈心,母亲的心情大为好转。

(2)这几天和堂弟的相处中,学生尽量做到“兄友”,尊重他的选择与意见。以前和表弟有摩擦,现在尽量修补,更多的谨言慎行,不再浮夸浅薄与无礼。

(3)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的会跳出经书中的内容,修正学生的行为。

(4)衣物送到裁缝那里修补,勤俭节约,放下虚荣心,衣着整洁,趁家即可。

(5)以前说话总是小了往大了说,大了往海了说,现在有时还是犯这个毛病,“浅薄”“器小易盈”等问题,还需更多的努力。

(6)学生的字非常差,以前漫不经心的写,别人经常看不懂。现在有意识的好好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