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读和平五项原则的读后感

读和平五项原则的读后感

读和平五项原则读后感

6月28-29日,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领导人在北京举行盛会,共同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三国领导人决心在新时期继承和弘扬五项原则,共同致力于实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

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的谈话中首次提出来的,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内容。1954年,中国和印度、缅甸分别发表联合声明,提出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双边关系的基本原则,并共同建议将这五项原则在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加以倡导。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在中国同一百多个国家的建交文件中得到确认,成为国际公认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普遍准则,逐步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1970年第25届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和1974年第6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宣言》,都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在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六十年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经久不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重要意义和背景在于:它是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的情况下,由亚洲新兴独立国家倡导的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国际法准则。五项原则打破了西方大国对国际法制定和解释的垄断,超越了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在亚非拉人民反抗西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自主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的斗争中提供了法律武器,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法理基础,为战后国际体系发展注入了正能量。

近年来,西方国家打着保护人权、推广民主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实行政治、军事干预,策动政权更迭、颜色革命,导致许多国家政治秩序崩解、陷入内战和长期冲突,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痛苦不堪,各种教派、种族、民族矛盾激化,成为世界动荡和不稳定的重要根源。这些事例从反面说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意义。

中国外交继承发展五项原则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外交面临着转型。为开展积极主动的大国外交,包括不干涉内政在内的一些基本原则也在引发再思考。

例如,尊重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外交一贯坚持的指针,为中国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信赖。

但是,在中国的国家利益向海外不断延伸、一些发展中国家及其地区组织对国际社会合法干预一国内政的接受程度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否应与时俱进?这个问题已经引起广泛讨论。如果在发生人道主义灾难的情况下,经被干预国家同意,甚至是请求,在联合国框架下,依照安理会的授权,中国能否同意由国际社会实施直接干预,或者对区域组织的干预提供帮助?此外,当中国的海外投资、海外利益受到冲突、动乱的威胁时,中国是否应采取外交行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包括采取必要的强制性措施?可见,如何适应时代需要,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情况下谋求建设性、合法性干预,已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课题。

又比如五项原则中的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思想,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也发展为双赢、共赢的思想。即:中国的发展不是以牺牲他国发展机会为代价,而是为其他国家的发展创造新机遇。中国以自身发展带动其他国家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这一思想揭示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经济逻辑。在中国的外交实践中,无论是与周边国家结成命运共同体,还是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乃至通过发展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带动其经济增长,互利共赢正成为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来源。

总之,中国坚持并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焕发其强大生命力,将是确保实现和平发展,使自身国际影响的扩大区别于旧日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扩张及强权政治的根本保障。这也正是中国与印度、缅甸一道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六十周年的意义所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重大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在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互相尊重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来在措辞上作了修改,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几十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不仅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者,而且是其忠诚的奉行者。在这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中国与绝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该项原则提出于1954年6月,并作为处理中国与印度和缅甸相互关系的准则分别写入中印、中缅联合声明。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6月28日电 (记者

李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2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出席并发表主旨讲话。习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反对任何国家垄断国际事务。

参考文献:

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所有国家主权一律平等--独家稿件-人民网

参考链接:

[cpc.people.cn]

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原 则 的 精 髓 是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

就是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是国家独立的根本标志,是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和可靠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愈益加深,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和削弱国家主权的地位与作用。必须实行国际关系民主化,任何国家都无权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以任何借口损害和剥夺别国的主权。不尊重别国主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不懂可以追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互相尊重主权及领土完整原则:指各国应相互尊重国家固有的对内最高统治权和对外独立权,互相尊重国家的领土主权,不损害它国领土的完整性。

2.互不侵犯原则:各国在相互交往中不得以任何借口进行侵略,不得以违反国际法的任何形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侵犯他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得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指国家间在相互关系中不应为实现本国利益而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干预他国主权范围内的事务。

4.平等互利原则:是指各国应当彼此尊重,在法律上享有平等地位,不以损害他国利益的方法谋求任何特权和攫取本国的片面利益。

5.和平共处原则:是指各国应和平地同时存在,和平地交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请给满意推荐双答案^_^

背景:与苏联关系恶化,与美国尚未建交,急需周边国家支持背景下。

过程: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2月31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周恩来首次提出按照“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1954年,周恩来又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并与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时任缅甸总理吴努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2]。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作用:巩固了国际地位, 得到了国际支持,成为了国际外交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最重要的原则是()

A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在国家利益中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独立行使国家权利的前提。(摘自08政治考研大纲)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谁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

这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当时,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在北京开始谈判。31日下午,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西花厅会见印方代表团,在谈话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发表谈判公报,并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把它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准则。同年6月底,周总理先后应邀访问了印度和缅甸,他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的《联合声明》都写进了这些原则,并进一步确认它适用于同亚洲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我国的外交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

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国内影响; 1 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

2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3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4在世界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