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求古代汉语考研复习题

求古代汉语考研复习题

古代汉语考研复习题

古代汉语复习题解/林乐腾 等 著

出版发行项: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

这是书。

古代汉语练习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计20分)

1.汉代人所分析、总结出的汉字结构的“六书”说中,真正属于造字原则与方法的是( )、( )、( )、( )四种。

2.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会临时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这种现象叫做( ),它多见于( )词。

3.古注可以帮助今人解决阅读古文过程中所遇到的两个方面的障碍,即( )方面的障碍和( )的障碍。

4.所谓词的古义与今义,是把( )的词义当成一个整体来与( )的词义相对照而言的,并非指不同历史时期的词义,是个笼统的概念。

5.词的本义与引申义是就( )而言的。本义并不一定就是一个词的原始意义。( )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抓住本义是理解多义词词义系统的关键。

6.可以用来确定一组词是否同义词的语言材料有以下几种:( )、( )、( )、义训。

7.“因形求义”是指我们可以凭借对汉字字形的分析和文献用例来推求某个汉字的( )及其( )。这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训释方法,后世的训诂学家把它与声训相对,称之为( )。

8.从字和词的角度来看,“固然”、“固定”、“顽固”中的“固”是( ),“东有肴、函之固”、“城郭沟池以为固”中的“固”则是( )。

二、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1. 下列选项中的形声字,全属于形符偏于一隅的是 ( )

A.颖载修倏滕疆佞 B.衷裹戚游随赖杂星 C. 雪融豪里雷累徽 D.松赐结理越部恐姿

2.下列各组字中,属于形声用字的一组是 ( )

A.本朱寸刃 B.受伐戒莫 C.理期衷闻 D.牛止日高

3.下面对汉字的演变历史描述正确的是 ( )

A.汉字的演变是个既不趋繁也不趋简的过程 B.汉字的演变是个趋简的过程

C. 汉字的演变是个趋繁的过 D.汉字的演变是个趋简与趋繁相互交错、间而有之的过程

4.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句中的“害”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个词? ( )

A.妨碍 B.危害 C.伤害 D.祸害

5. 登大坟以远望兮。对句中“坟”的意义解释正确的是( )

A.坟墓; B.坟地; C.低洼处隆起之小丘 ; D.水中的高地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为意动用法的是 ( )

A.庄公寤生,惊姜氏。 B.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C.段不弟,故不言弟。 D.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使动用法的是 ( )

A.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B.不言出奔,难之也。

C.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

D.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8.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对句中“爱”、“如”二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爱惜/正如 B.爱护/不如 C.喜欢/好像 D.怜悯/应该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名词用作状语的是 ( )

A曹人尸诸城上。B.齐威王欲将孙镔。C.孟子将朝王。D.豕人立而啼。

10.下列各句中的“者”不能译为“……的”的是 ( )

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B.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以危命,殒身亡国。

C.陈胜者,阳城人也。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11.下列各句中的“所”字结构表示原因的是 ( )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C.吾知所以距(拒)子矣,吾不言。 D.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12.下列各句中的“之”不能译成“的”的是 (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C.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 D.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13.连词“之”可插在主谓结构中间,使其由一个句子变为名词性的偏正词组。下列各句中的“之”属于这种用法的是 ( )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今铜鞮之宫数里,而诸侯舍于隶人。

C.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D.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表尊人语气的是 ( )

A.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B.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C.君惠吊群臣,又重有命。 D.臣伏计之,大王奉高祖宗庙最宜称。

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属于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是 ( )

A.吾谁欺?欺天乎? 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16.下列训释属于声训的是 ( )

A.《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B.《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C.《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D.《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17.下列训释属于文字校勘的是 ( )

A.《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洪兴祖注:“霾,读若埋。”

B.《诗经•大雅•板》:“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毛传:“泄泄犹沓沓也。”

C.《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D.《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孙诒让间诂:“俞云:者,衍字也。”

18.下列训释属于诠释成语典故的是 ( )

A. 《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B.《左传•庄公十二年》:“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疏:“断‘以赂’为句,言用赂请于陈也。”

C.《诗经•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郑笺:“惄,思也。未见君子之时,如朝饥之思食。”

D.《诗经•周南•汝坟》:“既见君子,不我遐弃。”孔疏:“不我遐弃,犹云‘不遐弃我’,古人之语多倒,《诗》之此类从矣。”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注音与释义都正确的是 ( )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qì屡次,多次)B.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xièxiè溢出的样子)

C.命子封率车二百乘以伐京。(chèng一车四马为一乘)

D.稽首而对曰。(jīshǒu古礼九拜中最恭敬的礼节,动作近似后世的磕头)

20.下列训释属于指出比喻意义的是( )

A.《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毛传:“兴也。摽,落也。盛极则堕落者,梅也,尚在树者七。”郑笺:“兴者,梅实尚余七未落,喻始衰也。谓女二十,春盛而不嫁,至夏则衰。”

B.《左传•襄公十四年》:“荀偃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杜注:“言进退从己。”

C.《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孙诒让间诂:“俞云:者,衍字也。”

D.《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集解:“苞氏曰:蔽犹当也。”.

2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 )

A.郑伯克段于鄢(打败,战胜) B.制,岩邑也。虢叔死焉。(威严)

C.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一种飞禽) D.多行不义必自毙。(灭亡)

2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解释错误的是 ( )

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鄙:边邑)

B.无庸,将自及。(靠自己的力量做成某事)

C.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屋檐滴水处)

D.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衮”的异体字:天子之服,文中指周宣王)

2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 )

A.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啬、舍不得)

B.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隐瞒;区别)

C.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长久不变的心)

D.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奢侈)

24. 下列词语的解释中( )是不正确的。

A.夫旷日离久,而周泽既渥。(空旷)

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为的)

C.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名分等级)

D.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歪斜,不正;邪恶,狠毒)

25.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属于通假字用法的是 ( )

A.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B.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C.嫂虵行匍伏 。 D.亡不越竟。

2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属于分化字用法的是 ( )

A.简练以为揣摩。B.名言章理,兵甲愈起。C.文士并餝。D.寝门辟矣。

2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用作名词的是 ( )

A.今京不度B.子元元,臣诸侯C.就贤体远,足以动众D.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8.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B.刑仁讲让C.以笃父子D.故外户而不闭

29.下列句子有介词宾语省略现象的是 ( )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B.遂扶以下。C.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D.以示于朝。

30. 下列各句中的“之”词性不同的是( )

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之二虫又何知?

C.晋侯以我丧故,未之见也。 D.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属于同一个词的是 ( )

(1)形貌昳丽。(2)丽土之毛。(3)将军身被坚执锐。

(4)公受珠,内所著披袄中。(5)鬼侯有子而好。(6)遂开门纳众。

A.(1)和(2) B.(1)和(5) C.(3)和(4)

D.(1)、(2)和(5) E.(4)和(6)

2.下列各字,按照“六书”分析属于形声字的是 ( )

A.游 B.随 C.旗 D.雪 E.星

3.下列选项中,全属于指事字的是 ( )

A.上下中亦 B.上下本末 C.上亦朱及 D.朱刃寸甘 E.中肱武及

4.下列各项为文言文著作的是 ( )

A. 《西游记》 B.《礼》 C.《书》 D.《论语》 E.《红楼梦》

5.对句中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是 ( )

A.履帝武敏歆。(步迹) B.临事而食言,不可谓暇。(事情)

C.造托江流兮,敬吊先生。(到……去) D.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使……躲藏)

E.及年岁之未宴兮,时亦犹其未央。(过了一半)

6.加点词语在句子中不含贬义的是 ( )

A.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B.长安中谣言曰:“见乞儿,与美酒,以免破屋之咎。” C.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锻炼之吏,持心近薄。 D.冯唐已老听吹嘘。

E.石享、徐有贞等奉英宗复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是 ( )

A.晋灵公不君。 B.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 C.尔欲吴王我乎?

D.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E.故王不知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使动用法的是 ( )

A.为之箪食与肉。 B.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C.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D.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 E.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是 ( )

A.山东之国,从风而服。B.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C.涉曰:“尹君,何壹鱼肉涉也?”D.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E.贫穷则父母不子。

10.下列注释既有注音又包括释义的是 ( )

A. 《左传•昭公三年》:“寡人愿事君,朝夕不倦;将奉质币,以无失时,则国家多难,是以不获。”音义:“朝,如字。难,乃旦反。”

B.《礼记•玉藻》:“君羔幦虎犆。”郑注:“读如‘直道而行’之直。”

C.《孟子•滕文公下》:“勇士不忘丧其元。”赵注:“勇士,义勇者也。元,首也。”

D.《礼记•大学》:“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音义:“其恶恶,上如字,下乌路反。”

E.《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

11.下列训释属于同义词辨析的是( )

A.《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集解:“包曰:同门曰朋。”

B.《仪礼•士冠礼》:“孝友时格。”郑注:“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C.《左传•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子奄息、仲行、金咸虎为殉。”杜注:“以人从葬为殉。”

D.《诗经•鄘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毛传:“草行曰跋,水行曰涉。”

E.《荀子•修身》:“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注:“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

12.下列训释属于名物制度的是 ( )

A.《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B.《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佣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朱熹注:“佣,从葬木偶人也。古之葬者,束草为人以为从卫,谓之刍灵,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佣,则有面目机发,而大似人矣。”

C.《左传•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以太子之礼接之,接以大牢,卜士负之,士妻食之。”杜注:“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射天地四方,卜士之妻为乳母。”

D.《孟子•滕文公下》:“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焦循正义:“《文子•上义篇》:‘屈寸而申尺,小枉而大直,圣人为之。’《尸子》引孔子曰:‘诎寸而信尺,小枉而大直,吾为之也。’文子东周初人,而尸佼为商鞅师,《谷梁传》尝引其言,亦略前于孟子。陈代所引‘志’,或者即此等书。”

E.《左传•庄公十二年》:“卫人归之亦请南宫万于陈以赂陈人使妇人饮之酒而以犀革裹之。”孔疏:“断‘以赂’为句,言用赂请于陈也。”

13.下列训释属于或包括语法讲解的是( )

A.《诗经•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不此王国。”毛传:“思,辞也。”孔疏:“思,语辞,不为义。”

B.《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至之辞。”

C.《左传•文公十七年》:“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杜注:“将夷往朝晋。”

D.《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郑笺:“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

E.《文选•江淹•别赋》:“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李注:“王充《论衡》曰:‘睹乔木知旧都。’《孟子》曰:‘故国者,非为乔木,有世臣也。’《楚辞》曰:‘济江海兮蝉蜕,决北梁兮永辞。’”

1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没有错误的是 ( )

A.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相互结交)B.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法律条文)

C.书策稠浊,百姓不足。(多而混乱)D.于是乃废文任武。(用,使用)

E.制海内,子元元。(平民,百姓)

15.下列句中横线下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 )

A.形容枯槁。(两个单音词合用,分别指“形体”和“面容”)

B.于是乃摩燕乌集阕。(这里是接近,即“去”,“到”之意)

C.革车百乘,锦绣千纯。(读为tún古代量词,织物一段为一纯)

D.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重视) E.山东之国,从风而服。(泰山以东)

16.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属于通假字用法的是 ( )

A.若人有婴之者。B.辟则陶埏而生之也。C.加日县久。

D.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E.今当试去君上之执。

17.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属于分化字用法的是 ( )

A.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B.燕辟废其学( )C.则扞格而不胜( )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E.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 )

18.下列各项注音和(或)释义无误的是 ( )

A.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lù形容玉的华丽珍贵;luò形容石的坚硬)

B.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泆”的通假字:放荡,无忌)

C.纵性情、安恣睢而违礼义者为小人。(zīsuī任意狂暴)

D.状有归色(“愧”的通假字:惭愧,羞愧)

E.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sì水域的岸边;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晋灵公之所以“不君”,是因为他取得君位的手段不光彩。

B.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可译为:郑武公说:“他(指其弟段)对我不义,我就对他疏远,那么他扩大领地只会导致自己的失败。”

C.《郑伯克段于鄢》中的郑伯指的是郑武公。

D.《苏秦以连横说秦》中的所谓连横,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一种主张,即秦国与六国中的个别国家建立联盟,打击其他国家。

E.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这里的“五伯”,指的是春秋时期诸侯的五个霸主,通常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20.下列句子存在主语省略的是 ( )

A.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B.以示于朝。 C.使妇人载以过朝。

D.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E.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四、判断题(对的在题后的括号中标注“1”,错的标注“0”。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形体不同,在某一义项上读音相同又可以互用的字,也是异体字,如游和游。

( )2.汉字的表意性质,就是指从构形上可以直接看出汉字的意义,即汉字具有所谓“因形示义”特点。

( )3.敬鬼神而远之。其中的“敬”是谦敬副词而不是动词。

( )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曹公,豺虎也。两个句子都属于判断句,并且主语与谓语之间都具有一种比喻关系。

( )5.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两句中的“之”都用作代词,相当于他(她))。

( )6.我国古书的注释,开创于东汉。

( )7.使用《说文解字》有两部必须参考的书,它们是清段玉裁的《说文通训定声》和朱骏声的《说文解字注》。

( )8.目前,字典和辞书的编排方式主要有按音序排列、按部首排列和按号码排列三种。

( )9.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

( )10.传,是传述的意思,原本指解释儒家六经的书。后来,传也作一般的注释名称。

古代汉语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1、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2、词类活用 实词 3、语言文字 知识性 4、文言文(古代文献) 现代汉语 5、多义词 引申 6、互用 对用 连用 7、本字 本义 形训 8、字 词

二、单选题参考答案:1、A 2、C 3、D 4、A 5、D 6、B 7、B 8、D 9、D 10、C 11、B 12、C 13、C 14、D 15、A 16、B 17、D 18、A 19、A 20、A 21、A 22、B 23、A 24、A 25、A 26、D 27、C 28、A 29、D 30、A

三、多选题参考答案:1、BCE2、ABCDE 3、ABD 4、BCD 5、ACD 6、ABDE 7、AB 8、BCE 9、CDE 10、AD 11、BD 12、BC 13、ABCD 14、ABCDE 15、ABC 16、ADE 17、AB 18、ABCDE 19、BD 20、ABCD

四、判断题参考答案(4、8、10正确,1、2、3、5、6、7、9错误) 0001000101

《古代汉语》复习题

一、 单项选择题

1、古代汉语就是:

A、文言文B、甲骨文;C、四书五经D、古代汉民族的语言。

2、“鹿”字属于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D、形声字

3、在“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中,“美”的语法特点是( )

A.使动用法

B.意动用法

C.用作一般动词

D.用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用“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句子是( )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语曰:“唇亡齿寒”,其斯之谓与?

C.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D.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5、13.“太后之色少解”的“少”字,其词性是( )

A.形容词 B.副词 C.名词 D.动词

6、下列各句中,被动句是( )

A. 君哉,舜也! B.陈良,楚产也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7、《战国策•赵策》:“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其中“于”是( )

A.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 B.介绍动作行为对象的介词 C.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介词 D.介绍动作行为旁及对象的介词

二、名词解释:(15分)

1、六书

2、通假字

3、古今字

三、 释下列句子中加“ ”的词 (每小题1分,共10分)

1、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

与:

2、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

弭:

3、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匮:

4、射其御者,君子也。

其:

5、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

以上是练习题。一点点。还有在网上有好多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至(七)都有,一艘就可以搜到。

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