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描写知己的句子

描写知己的句子

钟子期必得之. 终身不复鼓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伯牙

士为知己者死。——司马迁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 刘少奇

为了找到一个好朋友,走多远的路也没关系。——托尔斯泰

挚友如异体同心。 ——亚里士多德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爱因斯坦

老朋友是最好的镜子。——赫伯特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陶渊明)

1、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2、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7、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8、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9、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10、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相遇,奏流水以何惭?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15、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16、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17、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西北有高楼》)

18、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19、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陶渊明)

20、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晏子春秋)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 鲁迅

士为知已者用嘛!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呐!人不能老是行时,在你背时的时候,有人还了解你,就是知已了。 —— 刘少奇

西北有高楼一句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馀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是作于东汉时期被南朝萧统编在《昭明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

《西北有高楼》翻译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

[注释]1.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五首. 2.疏:镂刻。

交疏:交错缕刻。

绮(qǐ):有细花的花纹。

这一句是说楼上的窗装饰有交错缕刻的花格子。

3.阿(è)阁:四面有檐的楼阁。

三重阶:三重阶梯。

这一句是说,阿阁建在有三层阶梯的高台上,形容楼阁之高。

4.弦歌声:歌声中有琴弦伴奏。

5.无乃:莫非,岂不是。

杞梁妻:杞梁的妻子。

杞梁名殖,字梁,春秋时齐国大夫。

征伐莒国时,死于莒国城下。

他的妻子为此痛哭十日,投水自杀。

传说死前谱有琴曲《杞梁妻叹》。

这一句是说,莫非是杞梁妻作的曲子吧?6.清商:乐曲名,曲调清越,适宜表现哀怨的感情。

发:传播。

7.中曲:乐曲的中段。

徘徊:指乐曲旋律回环往复。

8.慷慨:指不得志的心情。

9.惜:悲,叹惜。

10.知音:懂得乐曲中意趣的人。

这里引申为知心好人。

这二句是说,我所痛惜的不是歌者心中的痛苦,而是其内心痛苦不被人了解。

11.鸿鹄:大雁或天鹅一类善于高飞的大鸟。

这两句是说,愿我们像一双鸿鹄,展翅高飞,自由自在地翱翔吧!这说明弹琴者与听琴者成了知音。

12.绮: (qi3)13.杞: (qi3)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声音响亮极其悲壮,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

[评析]传说伯牙善弹琴,子期善听琴,子期死后,伯牙再不弹琴,因为再没有知音的人了。

这一知音难逢的故事,历代相传。

这首诗的主题也是感叹知音难遇。

作者先描写高楼华美壮观,衬托歌者身份的高雅,然后才着意写歌声的哀怨感人,激越悲凉,最后抒发知音难逢的感叹,表示听者对歌者寄予深切的理解和同情。

诗人从一曲琴声的描写中,展示了听者内心活动。

他写高楼景色及引用杞梁妻的故事作比喻,从听者对琴声的主观感受的层层刻画,使听音人与弹琴人在乐曲声中成为知音,思想感情融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整首诗所抒写的情景,都处于感情不断发展的激荡之中,最后达到了高潮,引入了比翼奋翅高飞的境界。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无名氏的作品,且非一时一人之作。

梁代萧统将其收入《文选》后才题为此名。

这一组诗每首以首句为题。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写夫妇,朋友的离愁别绪以及失意文士的彷徨悲伤情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下层文士在东汉末动乱的社会环境中不安的生活和苦闷的心情。

这样的内容,决定了诗歌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它的抒情性。

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最能感人的就是情。

感情本是比较抽象的东西,而《古诗十九首》这一组诗,却能或采用形象的描写、或利用入微的叙述,集中升华,将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情,让人产生共鸣。

所以《诗品》评之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略析《西北有高楼》的思想内容和写法特点、作业题、帮帮忙

《西北有高楼》是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名篇,写的是诗人被高楼上飘下来的歌声所吸引,心有所感:“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慨叹知音难遇。

《琵琶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送客船上,得闻琵琶女的美妙琴声与不幸遭遇,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

”两诗均由一女子的琴音而引起全文,一略一详,写尽知音难觅的凄凉之感,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首先,两位诗人的作意基本相同。

《西北有高楼》中那期望着能建金石之功的汉末文士,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似乎也在表明帝宫的高不可攀,暗示政治理想的难以实现,仕途失意。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

《琵琶行》作于诗人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时年诗人已45岁,早年“兼济天下”的壮志已被政治上的打击击碎,鸿图难展。

由于两人所处时代背景和自身遭遇的相似,因此两人写诗的意图也基本相同。

即借诗中女主人公所奏乐曲和凄凉身世,抒发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悲凄之情,表现了深切的世态炎凉感。

正如《古诗镜》中说:“情动于中,郁勃莫已,而势又不能自达,故托为一意、托为一物、托为一境以出之”。

两诗用女主人公善奏琴,却少了钟期这样的知音,来表达自己虽有骐骥之才,但无识马伯乐的抑郁之感。

声似天籁而无人倾听,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应是两诗之悲的落脚点。

用琴声把诗人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感,和女主人公孤独凄惨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同时揭露了现实政治的黑暗,强烈控诉了残酷的封建统治。

以声传情,以情刺政,声、情、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其次,两诗的篇章结构基本相同。

两诗皆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两诗都先写诗人被琴声吸引。

《西北有高楼》中诗人来到一高楼下,在万籁俱寂中,“音响一何悲”的弦歌声从高处飘下,诗人被悲声吸引,驻足倾听。

《琵琶行》中诗人“浔阳江头夜送客”时“忽闻水上琵琶声”,使“主人忘归客不发”,“移船相近邀相见”。

随着低沉幽怨的琴声响起,令诗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汉侯瑾《筝赋》,也使诗篇笼罩上了一层哀怨的氛围。

第二部分:女主人公演奏琴曲,自叙身世。

《西北有高楼》高楼上的女子在铮铮地弹奏,“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不尽的悲哀在琴声中流淌。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阵阵叹息声中,隐隐约约“看见”了一位蹙眉不语、抚琴坠泪的“绝代佳人“的身影,似乎在叹息自己无人倾听琴声、无人可诉心事的悲惨命运,唯有独自坐在高楼上,何等孤独!信手抚琴,默默企盼“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长叹知音难寻。

《琵琶行》先描写演奏过程,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无可奈何只好嫁给了一个商人。

商人关心的是赚钱,从来不懂艺术和情感,他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这个可怜的女子留守空船。

孤寂清冷,恨无赏音人。

第三部分:诗人和女主人公心灵的共鸣。

《西北有高楼》悲哀的清商调随着风声从高楼上传出,弹到曲子中间时,主旋律一直在那儿回环反复,歌者心情在此亦不断徘徊,听者脚步与内心也一直徘徊,再三的叹息,诗人其实也没见到这位唱歌的人,他只是偶然经过这座高楼之下,偶然听见歌声,但他完全了解这位歌者藉由歌声表现出的心中的苦,由此他想到:歌者的苦还不是最让人悲痛惋惜的,更悲哀的是,知音的人在这世间是多么少啊!住在如此的高楼上,歌者必定不是寻常可接触到的人,听者只能自己想象把自己变成能高飞的大鸟,和歌者一起高高飞起,摆脱这人间贫富、阶级、距离、死生种种的限制。

《琵琶行》琵琶女“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和诗人“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一样的孤独、凄凉,“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诗人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了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个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

琵琶女本来已经不愿意再多应酬,后来见到诗人如此真诚,如此动情,于是她紧弦定调,演奏了一支更为悲恻的曲子。

这支曲子使得所有听者无不唏嘘成声。

而诗人“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第三,两诗略详皆美,《西北有高楼》只有八十字,却不嫌少,言有尽而意无穷;《琵琶行》有六百多字,无一字多余,极凝炼优美。

《琵琶行》对诗人听到琵琶声的缘起——送客船上、邀请琵琶女弹奏、弹奏过程、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抒发感慨,都作了详尽细致地描写,尤以对琵琶女高超演技的描摹最为生动形象。

“转轴拨弦”的准备,“弦弦掩抑”的曲调,“低眉信手”的姿态,“拢念抹挑”的指法,“霓裳”“绿腰”的曲名,先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技艺精湛,而又“心中无限事”的琵琶女形象。

然后诗人用一连串的生动比喻,细致描写了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

琵琶声时而“嘈嘈”如迅速的急雨,时而“切切”如轻柔...

古诗 《西北有高楼》内容?还有解析?

《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是东汉时期被南朝萧统编在《昭明文选》中的《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五言古体诗。

此诗用融情于景的形式,表现了东汉末年大动乱时期一部分在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生活中彷徨的知识分子的悲凉和知音难觅的迷茫。

原文: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1结绮2窗,阿阁3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4,音响一何悲!谁能为此曲?无乃5杞梁妻。

清商6随风发,中曲7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8有馀哀。

不惜9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11,奋翅起高飞12。

翻译: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们化作心心相印的鸿鹄,从此结伴高飞,去遨游那无限广阔的蓝天白云里!

西北有高楼 里容嫣喜欢谁 因本人虐点滴 但又想了解剧情

展开全部 容嫣先喜欢的是沈汉臣,因为年少不知事,还看不清人,这甚至还算不上喜欢,只能说是有好感。

容嫣也喜欢许稚柳,仅仅是那种对小猫小狗的喜欢,但后来变成以一位年长者对孩子的疼爱。

容嫣后来曾喜欢过燕红,说是喜欢,其实怜悯的成分更多一些。

(文中提到过)··········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铺垫(凑字数)容嫣真正的爱人是朝香宫真彦,是真正的爱,没有一丝一毫的水分掺杂其中。

虽然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如炮灰的多,但这可以说是爱的极致。

好吧就是这样,我天天看虐文的都看哭了,虐点低的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