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如何用三个感叹号造句

如何用三个感叹号造句

多美的世界啊!多不可思议啊!多不可思议啊!

你太棒了!太佩服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希望我们的未来更加光明!更出彩!更耀眼!

句后三个感叹号是什么意思?

具体如下:1。感叹号用来增强语气,三个感叹号让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2.感叹号是标点符号的一种,也叫感叹号和感叹号,用在句尾表示惊讶。

主要用在感叹句的结尾,表达强烈的感情。

感叹句是主要表达感情的句子,其表达的感情包括赞美、喜悦、愤怒、叹息、惊讶、哀悼等。

每一句表达强烈感情的话,结尾都要用感叹号。

感叹号的用法:1。表达强烈的感情。

我真的很开心!无论是开心、生气、难过还是开心,只要有强烈的感情,都会在句尾用感叹号。

2、表示命令、祈祷。

例子:拜托!别离开这房子!3.感叹。

例:1。唉!2.啊!3.耶!4.荣誉词。

例:恭喜!恭喜!“恭喜”是一个单独的敬语,所以后面是感叹号。

5.通话记录。

例子:孩子!听父母的话。

“儿童”是一种呼唤性语言,感叹号可以强调说话者。

句尾连续三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扩展所有hello ~在一句话后面加几个连续的感叹号的作用是加强语气。

比如我妈对小明说:“都半夜了,你还不睡觉!”或者,我妈对小明说:都半夜了,你还不睡觉!!!!!相比之下,在第二种说法中,母亲表达的语气和情感更强烈。

一般这种感叹号加在句尾表示自己的愤怒或惊讶。

(都是个人总结,不是特别专业,不介意。)希望能帮你领养(~~▽~ ~)~ *...

一句话可以用三个感叹号吗

这是可能的,因为逗号、句号、停顿标记等。表示句子停顿,很少或没有情感或情绪。

所以只有一个人能说清楚。

问号、感叹号等。,除了表示停顿之外,更重要的是表示情感色彩和情绪,所以当有必要混合几种情绪或强调某种情绪时,它们需要一起使用或混合使用。

在一个句子后面重复三个感叹号是什么意思

汉语标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和龟甲中用作切分手段的行和间隙空。林认为狭义的标点是指书面语的标点,广义的标点也应包括非书面语的标点,如gap空、大写、分段等。,并以非书面语标点符号为研究对象。勾号至少从先秦到汉代一直被用来断句。配对在一起,就是早期的汉语读句符号。然后将唐朝和金刚经的标点符号,宋朝到清朝中叶的标点符号,清末到民国的标点符号,甚至新中国的标点用法一一介绍,堪称标点符号简史和系统史。读句是中国传统的标点符号,所以第一章专门讨论了“读句加圈”。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铭文中,单词是连在一起的,但只有偶尔的单词和句子是用直的两连点和三连点分开的。亚里斯多德(384-322年前)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540-470年前)的著作因有联系而难以断句。林指出,西方新标点符号体系的创始人是意大利法学家、出版家马努提乌斯(A. Manutius)、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一百年里出版了近1000种书籍,销往欧洲各地。这些基本的标点符号在各种语言中被广泛使用。欧洲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标点符号体系,英语标点符号是在18世纪末完成的。几千年来,汉语和一些西方语言中标点符号的发展变化有很大的不同。从宏观角度考虑,也有类似的进展轨迹。即由词、词、句子组成。不同的标点符号、漫画插图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流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一种语言采用统一的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系统。耐人寻味的是,人类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却很难创造出几个标点符号。甲骨文是在中国的殷商时代创造的。出土甲骨文约4500字(约三分之一可辨认)。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收篆9353字。从此一直到清末,只有句子(。),阅读(,),强调(。)和专名(-)一起被认可和使用,这些直到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颁布新标点符号的建议》才成为12个标点符号的系列。古希腊文明令人眼花缭乱。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大量涌现。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的大量文献将留给后人。但直到希腊化时代,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阿里斯托芬(公元前257~公元前180年)才创造出无中生有、按顺序排列、弥足珍贵的三级点号:中点()、上点(˙)和下点()。几种主要欧洲语言中的标点符号。直到18世纪末20世纪初才定稿。标点符号的形状远比文字简单,数量远比文字少。为什么文字很早就可以造出来,而系统的标点符号却姗姗来迟,所以在东方和西方?这是一个值得文明史研究者深思的问题。感叹号是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创造的。现有文献中最早的感叹号可以在佛罗伦萨城邦执政官身上找到,作者Cloutjo Salutati所写的拉丁书《论法律与医学的高尚性》于1399年被复制(见第二条2.2)。德国书籍在16世纪开始使用感叹号。英语和俄语的感叹号出现在17世纪初。莎士比亚写于1610~1611年的《冬天的故事》放了“感叹号”(感叹号)。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说,感叹词用于表达“钦佩”时。1657年,英语感叹号开始使用现代名字。1897年,王在《汉语拼音方案》中所做的10个标点符号中,有一个“感喟”(!)和“惊人的数字”()。鲁迅在1909年的《域外小说简例》中提出了四个新的标点符号,包括(!),意思是“大声”。1919年《请制定新的标点法案》命名为“感叹号”,1951年《标点用法》更名为“感叹号”,1990年后正式名称简化为“感叹号”。16世纪西方标点主要包括背诵派和句法派两大流派,主要由古典希腊语和拉丁语演变而来,17世纪后进入稳定阶段。俄语标点来自希腊语。18世纪采用西欧标点。古代汉字没有标点符号。在19世纪,“”被用作断句。在8世纪,日本使用回扣和训练点数作为标点系统。第一个从国外引进标点符号的人是晚清文同博物馆的学生张得一。文同博物馆是清政府在洋务运动中为培养外语人才而建立的。张得一是首批英语班学生之一。同治七年(1868年)二月,原中国驻美公使蒲·率“中国使团”出使欧美,也成为该团成员之一。张得一有一个习惯。无论去哪个国家,他都喜欢记录当地的风景、人、风俗习惯,并以“描述奇异的事物”为名编了一本小册子。他完成了《再阐释奇观》。现在这本书的标题是《欧美游记》。有一个标点符号介绍西方。上面写着:“在太西读各国书上的句子,画草图,很烦。如果句子有意义,就要记住。”;如果意思不够,记得',';虽然意思不充分,且意思与前一句有联系,但记作';';意思不够就加一句,然后记住':';那些欣赏语言的惊奇的人会记住'!';问题写为“?”;引用规范证据,句前附言' " " ';在句子前加注释,贴“()”;在连接两个部分的地方,添加一条水平线,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