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王羲之的三堂书法课

作者:蒋勋来源:中国书法之美
韦夫人,字茂逸,号岳,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的名气传遍天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少年时曾拜在她门下学习书法。
她教了王羲之三堂书法课,尤其是三堂生活课。
“点”:山峰落在石头上
第一次看到魏太太的《笔图》,我也很震惊,因为她留下的记录太简单了,不容易猜到。比如她打开一个字,打开后有一个元素,大概是中国书法最基本的元素——一个点。
魏夫人似乎没有教王羲之写字,而是把字拆开了。魏夫人把王羲之引入视觉“审美”,只教他写这个“点”,练这个“点”,感受这个“点”。她让童年的王羲之看毛笔沾墨后摸纸留下的痕迹。对了,她还注释了四个字:“峰落石上”。
她让学书法的孩子往下摸,感觉一块石头掉在悬崖上,那个“点”就是一块石头从高处掉下来的力量。
有人会怀疑:魏夫人教的是书法还是物理学的自由落体?
我们发现魏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仅仅是书法。
魏太太可能真的把孩子带到山上,让他摸石头,让一块石头从山上掉下来,甚至扔一块石头让王羲之去接他。这时,“巅峰落石”的作业就变得很有意思了。
不知道王羲之写作时的“点”是不是和卫夫人的教育有关。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作品,很多人说里面“之”字的圆点互不相同。
如果小时候有个老师把我们从班里“救”出来,带我们去山里玩,让我们丢掉石头,感受石头的形状、重量、体积、速度,我们大概会挺开心的。感觉到“石头”之后,那么老师需要指出物体的认知,关于重量、体积、速度等等的物理知识。这些知识有一天会成为孩子长大后对书法中一个“点”的理解——也许是很久以后。
其实魏老师的课里有很多空白人。不知道魏夫人让王羲之练了多久,时间是持续了几个月还是几年才继续发展到第二课。但是,这个关于“点”的基本功,似乎对未来的大书法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万里云
魏太太的第二课,是带领王羲之认识汉字的另一个元素,就是“一”。
“一”是一个字,也可以只是这么一行。
魏夫人教王羲之写字时,能向其学习的前辈并不多,魏夫人似乎也不鼓励一个孩子过早模仿前辈书法家的字。所以王羲之并不是从以前人写的“一”开始知道横线的。
认识“一”的教训是在辽阔的土地上进行的。
魏夫人带王羲之到户外。一个小孩子站在广阔的平原上,凝视着地平线,凝视着开阔的地平线,凝视着排列在广阔地平线上缓缓向两边扩展的云朵。魏夫人在孩子耳边低语:“千里聚云”。
“万里云”这几个字不太好理解,所以我总觉得写“一”的时候应该只看地平线或者水平线。其实“万里云”是指地平线上的云的排列。云在地平线上排列、排列、低卷,称为“万里云”。有一种浩翰的感觉,有一种两边横向延伸打开的感觉。
“阵云”这个词也让我思考了很久,为什么不是别的词呢?
当云排成一行时,有一个非常缓慢的运动,很像毛笔的水分慢慢地在宣纸上涂抹和渗透。所以“万里云烟”是毛笔、水墨画和吸水性强的纸绢的关系。那么,“万里云”会不会也有特殊的意义呢?也就是写横线的时候,如何让横线打开,形成纸上的水墨画关系,就是要对静谧的大地上静静流淌的云朵有一个记忆,对浩瀚、宁静、舒展的生命有一个认识,进而在写“一”的时候有一种对天地对话的向往。
这是王羲之的第二课。
《垂直》:枯藤万岁
魏夫人给王羲之上的第三节书法课是“竖”,即写“中”字时,中间加长。
魏夫人带王羲之上山,从老藤上学会了笔力。
她教王羲之看《枯藤万岁》,爬一棵老藤,一种在很久很久以后才长大的人生。孩子靠藤蔓的力量把身体挂起来,靠藤蔓的力量把身体挂进去空。在空挂在身上,可以感受到一根藤蔓的坚韧——那种无法拉开的坚硬而倔强的力量。
老藤在不停的拉扯,有着非常顽强的力量。这种记忆就变成了对书法的理解。“竖”的线要写得连续拉,要结实有弹性,会有一种向两边发展的张力。
“枯藤万岁”不再仅仅是一种天然植物,它已经成为中国书法中顽强生命的隐喻。《枯藤万岁》是对看似苍老却毫不妥协的坚强生活的致敬。
王羲之年纪尚小,但魏夫人采用《枯藤万岁》让他体会到了人生漫漫征途上的力与劲,他才以书法进入了这个国家。
书法之美始终与生活息息相关。
“落峰石”懂重量,懂速度。
“万里云”学会了敞开心扉。
“枯藤万岁”懂得坚强的坚持。
魏老师是书法老师,也是生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