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歇后语、谚语、俗语三者有何区别

歇后语、谚语、俗语三者有何区别

歇后语谚语俗语三者有何区别?

我的理解是,俗语是歇后语、谚语、顺口溜等的总称。歇后语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的固定性口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股出于名人之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格言在形式上与谚语解相似,都是完整的句子,在内容上一般都具有教育意义。但二者又有区别:从来源看,谚语多出自群众集体创造,格言则往往出自名人之手;从语体看,谚语多为口语,而格言多为书面语。

什么是谚语?什么是歇后语?

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乙、弱肉强食

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乙、积重难返

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乙、后来居上

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乙、因小失大

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乙、分道扬镳

甲、前怕狼,后怕虎

乙、畏首畏尾

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乙、刨根问底

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乙、一见锺情

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 →成语)

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①板凳没焐热← →席不暇暖

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 →投鼠忌器

③火烧眉毛顾眼前← →燃眉之急

④鸡蛋碰石头← →以卵击石

⑤鸡飞蛋打一场空← →鸡飞蛋打

⑥拉完磨杀驴← →卸磨杀驴

⑦鲁班门前弄大斧← →班门弄斧

⑧没喝过墨水← →胸无点墨

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 →因噎废食

⑩什么病吃什么药← →对症下药

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 → 一网打尽

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二,谚语和格言

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⑦靠山山倒......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谚语歇后语大全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卒子过河--勇往直前(难以回头/顶大车)

纸老虎---一戳就穿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卒子过河--勇往直前

纸老虎---一戳就穿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卒子过河--勇往直前(难以回头/顶大车)

纸老虎---一戳就穿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锦上添花--好上加好

卒子过河--勇往直前(难以回头/顶大车)

纸老虎---一戳就穿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卖草帽的丢扁担——留神。(留绳)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哥哥不在家——少来。(嫂来)

外甥打灯笼——照旧。(照舅)

雨打黄梅头——倒霉。(倒梅)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孕妇走独木桥——铤而走险。(挺而走险)。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