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30年“天气预报”

30年“天气预报”

作者:宋英杰 章 芳 丁莉莉来源:《咱们的天气预报》

20世纪80年代以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天气。

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很短,人民日报有北京24小时预报。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入夜,南转北风一两;白天,北风转向南风。

当时收音机上的天气预报速度很慢,是以录音速度播放的。这有点像电视剧《隐藏》里余则成在收音机里听录各种码字。

当时收音机上的天气预报确实有一些码字。比如5500m高空、冷涡、剪切线、700mbar等技术术语。很少有人能百分之百理解天气预报。宋英杰回忆说,他是听着天气预报长大的,但他在成长过程中并不了解天气预报。

央视天气预报诞生于1980年7月7日。显然,天气预报也是“80后”。

20世纪80年代由专家主持

节目中第一个播报天气的主持人是当时中央气象台的年轻预报员,现在是数字频道——中国气象电视的总顾问,名字叫韩建刚。

据老韩介绍,节目一开始,每天的稿子都是气象台写的,然后传真到电视台;使用的地图只是24小时预报图,每天手工完成。画完了,央视派车来接;再说主持人,因为电视台是第一个设置这么专业的节目,赶上了汛期复杂的天气,央视希望气象台派人来播,老韩、李远成为第一批主持的气象学家。

现在看来,当时的内容和形式都极其简单,但是《天气预报》一开播就直播,排在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后。因为国际新闻是提前录制的,气象主持人和工作人员赶紧去直播室把预报图挂在黑板上,国际新闻一播就切回摄像头开始直播。

今年汛期结束后,节目移交给了播出主持人,但文稿和图形仍由气象台提供。1981年,洪水频繁,“韩笑”再次出山,不时以主人的身份客串。有人开玩笑说他是灾难性天气的“象征”。

最早实现“产播分离”

1984年底,国家气象中心开始建设我国第一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系统。虽然这个系统现在看起来很初级,但它是那个时代信息显示方式的一次飞跃。

1985年夏天,手动手绘预报图淡出了大家的视线,黑白台风动画云图开始借助相机翻拍的方式出现在节目中,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新鲜的视觉冲击,普通人也能看到地球上空的样子。后来城市预告的画面伴随着西部电影的风景照,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家喻户晓。198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由气象部门独立制作天气预报节目的国家。

根据分工,天气预报节目由国家气象中心制作,央视负责播出并提供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由此,《天气预报》成为中国电视行业最早的每日广播节目。

1平方米广播室

《天气预报》不是卓别林时代的无声电影。总要有声音来解释。从1986年10月1日起,一个叫崔书平的年轻女孩成了《天气预报》的“皇家配音员”。当时她是节目的“配音员”,每天下午4点就要出现在配音室,风雨无阻,节假日放假。1987年春节后,另一个叫刘飒的女孩成了兼职播音员。

除了人力不足,环境和今天不一样。当时节目制作的地方一进大门,几个文件柜就充当了屏幕,几个黄色的大桌子沿着北墙围成一个半圆,上面放着所有的设备。播音室位于南墙上,制作、播音、影评都在这里完成,但这个播音室只有1平米左右。

视听室没有空调音设备,夏天只能多放几个风扇。播音前,先在小播音室里放一个小一点的风扇,然后把风扇请出来,直到需要配音,再在小播音室里启动“对墙”。

1988年,赵红艳加入了天气预报配音团队。两年后,《天气预报》增加了一个有磁性的男声,宋英杰。当时他是中央气象台的一名年轻预报员。他只在下班后看天气预报稿。

主持人“跳”了出来

93年之前的《天气预报》节目是“只听不见,没人看”,偶尔会有人出现。

1993年3月1日,气象主持人从幕后走上舞台。第一个出场的是宋英杰,随后是杨莉、赵红艳、崔书平和刘飒。随后,央视与国家气象中心协商,确认宋英杰、杨莉、赵红艳为《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随后,裴新华、杨丹、严蕊相继加入。

当时主持人用关键技术播报天气。主机后面是蓝色。抠像后,画面中的蓝色全部变成透明,然后将剥离的图像叠加在地图上,让主持人站在地图前。所以气象主持人其实是在一面蓝色的墙前“指着山川”,要快速准确的指出地理位置真的很难。

一个真诚的“道歉事件”

天气多变,预报员有时会不确定。有些观众可能还记得1999年12月13日天气预报的一次道歉。

前来道歉的人是宋英杰,他回忆说:

12月12日晚,我主持天气预报。下午讨论的时候,考虑到晚上会有一股很弱的冷空气开始进入华北,但是水汽条件不是很好,预计13号华北会有4到5级的北风,很难有降雪。节目是这样播出的。

但是,13日凌晨,我醒来拉开窗帘,发现窗外有雪。我能猜到别人看到雪后一定会骂或笑天气预报。因为13号还在值班,我开始构思那天在节目中是如何面对这种合情合理又出人意料的事情的。最后,我决定向观众解释前一天预报失误的原因,并道歉。

早上,我找到了节目的天气总监,和她交流了我的想法。她欣然同意。于是,1999年12月13日,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了一段话:“今天早上,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中部,人们意外地看到了一场美丽的雪。出乎意料的原因是昨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预报这场雪。昨天我们注意到有一股弱冷空气流影响华北,我们也预测会有风,但是我们低估了降雪的可能性,所以今天我们心里总是有深深的歉意。只有总结每一个错误,才能让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让人满意。”

节目播出后不到一个小时,一些电视和平面媒体的记者开始给我打电话,一些朋友也陆续给我打电话。反应是如此强烈和迅速。“道歉事件”的第二天,偶然在“东方时间空”看到静怡丹姐在说这件事。她的“道歉很美”是我在20世纪最后一个冬天听到的最温暖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