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美国人的英雄观

美国人的英雄观

作者:张心阳来源:《课外阅读》2010年第7期

一家美国公司联手媒体调查民众,选出你心中的20位英雄。评选结果名单中的名人有:耶稣基督、现任国务卿鲍威尔、前总统肯尼迪、林肯、克林顿,还有十位“人生英雄”。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英雄壮举”非常耐人寻味。我们不妨知道:

一个名叫休·汤普森的士兵于1967年参军参战。为了保护美军包围圈里的九名越南平民免遭屠杀,他用枪指着战友:“你开枪,我就开枪!”他的行为当时受到当局的批评和调查,但五角大楼后来授予他越南战争勋章。他在“人生英雄”排行榜上名列第二。

另一名同样参加过越南战争的士兵,名叫约翰·麦凯(John Mackay),从1967年开始在越南呆了六年,但这六年没有上战场,而是留在了越南战俘营。就是这样一个战俘,回国后不仅受到了英雄的礼遇,还被当成了“干部”(走上了政治舞台)。他排名第六。

另一个是一位名叫罗莎·帕克斯的黑人女士。1955年12月1日,帕克斯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下班。累了,她坐在一个白色的座位上,不肯为一个粗野的白人让座。她因此被送上法庭。后来引发了全国性的黑人民权运动。她排名第九。

必须承认,我上面的名单是有选择性的,被美国公民认可的都是“烈焰英雄”和战场上的“孤胆英雄”。毕竟这些英雄也可以从成千上万的英雄中脱颖而出,在英雄中排名。

在现代文明社会中,英雄的概念应该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人文性。这些被美国人推崇的英雄,都有这样的特点。年轻的汤普森虽然听从国家指挥,投身于与越南人的战斗,但他并不把自己当成战争机器,而是站在人性和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待战争。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和平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生命的安全。在战场上的不同阶段伤害任何无辜者的生命都是违背战争目的的。他的思想打破了狭隘的爱国主义,打破了世俗的战争观,充满了强烈的精神诉求。

按照狭隘的英雄观,麦凯似乎不是英雄。他没有舍命炸碉堡,没有堵住枪眼,没有带一捆手榴弹或炸药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只是个囚犯。在很多人心目中,当一天战俘就是一辈子的耻辱,更何况是英雄。

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理性的、人性化的英雄观,而不是全身心投入、义无反顾、英勇无畏。奉献虽然可以算是英雄,但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奉献才是英雄。如果拿自己的生命去赢得英雄称号,无异于授人以柄,就像鲁迅说的那样。

温柔的告诉你:

英雄是一种人格,不是一种行为。英雄要有思想,要快乐,要幸福。

如果一个英雄只是悲壮悲壮,那无异于鼓吹死亡。

英雄要有多元化的标准,有限的责任,无限的贡献;追求真理,崇尚真理;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在美好的目标面前活在别人后面,等等,都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