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普通人还是可以绿的

普通人还是可以绿的

作者:连清川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48期

2006年,当我准备离开纽约的生活回到工作岗位时,我突然找不到我的一个朋友。他曾是《纽约客》的作家。他曾经和我合作过一个项目,我已经快一年没联系他了。我想我至少应该和他说再见。后来有人笑着告诉我:他去过绿色生活了。他的绿色生活是搬到一个小岛上,和他的孩子一起住在那里(他离婚了,单身)。岛上没有电,他自己发电;那个岛上没有新鲜蔬菜可以买,所以他自己种菜。当然,那个岛上没有电视机,所以他不看电视。岛上没有老师,所以他教他的孩子读书。这个岛很小,所以只有他们父子。他几乎每三个月就离开这个岛去买一些必需品,并承担一些工作。当然生活也不是很舒服。毕竟,他从纽约这样的大都市搬来,那里一切都准备好了。他是美国非常著名的环境作家,所以他觉得他应该过这样一种环保的生活。当然,即使在美国,他也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对于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种生活毕竟是违背常识的,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的。虽然我很佩服他,也很喜欢他的作品,但不得不承认,我不能像他那样活着。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是一个普通人。然后我就想,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很难为环保做出什么贡献。比如拿起空遥控器,想到朋友就有罪恶感(相信其他普通人也没有像我一样意识到),但又受不了广州或上海的温室效应下的“热情”,就在温度无法忍受的时候打开了空键。去餐厅的时候,又因为一次性餐具而愧疚。但说实话,除了我们家因为健康原因专门给孩子准备的餐具,我买的外卖餐具经常忘了拿出来。然后说实话,除了越来越内疚,一想到朋友就害羞,我真的没有为环保做过什么。我开车,我想换一辆大点的车。我用的是空键,我也想配我家所有没有空键的房间。虽然我有负罪感,但我还是打算这么做。我想世界上大多数普通人的想法和我一样,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我中学的时候骑自行车上学,所以我知道冬天骑自行车有多痛苦,所以我有钱就买车;我上大学的时候,冬天冻伤了,我知道很疼,所以冬天我不得不在家里转空来保暖。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冻伤,因为她的家庭条件比我小时候好多了。环保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不那么美好吗?但是,我觉得有问题。举个例子,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说:现在美国的孩子喝矿泉水,买一个一加仑的大瓶子,再买一个小瓶子。一个大瓶子可以装十个小瓶子,所以省了九个小瓶子。我见过这样的孩子。我想了一下。真的,普通人的低碳生活不是没有可能,只是需要一些条件。第一,我觉得国家不应该让我们普通人过得这么方便。比如超市禁止使用塑料袋,我就带着袋子去购物。那是我自己口袋里掏的钱。我一定很心疼。我觉得一次性餐具也可以。餐馆提供一次性或多功能餐具供人们选择。一双筷子一元。看你选择用什么。所有外卖盒饭都是收费的。很多民间生活方式都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只要政府努力,民间自然会改变。其次,我觉得我们国家不应该让政府自己这么方便。现在为了发展汽车产业,虽然我们的政策呼吁低碳减排,但一方面鼓励扩大汽车产能——我猜是因为税收。我觉得应该出台政策鼓励甚至补贴电动车的发展,对油耗高的车加征额外的税——那当然我也不打算换更大的车(当然如果有大电动车补贴,我为什么不呢)。第三,我也认为国家应该对那些没有良心的地方政府采取一些高压手段。我们仍然可以在新闻中看到,太多的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因为现在的绩效考核基本都是基于经济发展的数据,难怪那些地方官员——但是如果绿色经济能给他们加分升职,我觉得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变。好像我们外行人都在推卸责任——你什么都等着国家,等着政府去做,难道你不为你的子孙承担责任吗?其实我的意思是,绿色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与政策、法律、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政策塑造了我们的绿色生活方式。我还有一句话:我知道我们自己对后代的责任,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用电,少开空少用一次性餐具:但请不要把责任都推给我们。因为没有那么多小岛供我们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