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饮酒陶渊明用自问自答是哪句诗

饮酒陶渊明用自问自答是哪句诗

饮酒 陶渊明用自问自答是哪句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境决定了你所处的环境,而不是环境决定心境。因为环境是客观的,而心境是可以自己去选择和营造的。即便是现在看来,也有极大的激励鼓舞作用,有些时候我们抱怨环境怎么样,不如静下心来沉淀,饱读诗书,深究技艺,自有一番作为,而如若随波逐流怨天尤人,结局肯定是平庸劳碌的。

您的采纳及点赞是对我热心帮助的最好嘉奖和肯定。

咏柳这首诗后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具有怎样的作用

比喻,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两句是对大自然生化万物所唱的赞歌。那巧如剪刀的春风裁制出丝丝碧柳,给大地披上新妆,是自然活力的象征,给人以美的启迪。宋代梅尧臣《东城送运判马察院》诗云:“春风骋巧如剪刀,先裁杨柳后杏桃。”清人金农《柳》诗云:“千丝万缕生便好,剪刀谁说胜春风。”无不由此化出。清黄周星《唐诗快》说它是“尖巧语,却非有雕琢而得”,也就是说它比喻新巧,却出语自然,毫无人工的痕迹

诗中的绿丝绦,指的是什么?诗句什么自问自答,想象丰富

柳条

第三四句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一诗中采用比喻写法并自问自答的一句诗是?再写另一首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关于奉献的诗句有哪些?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8、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释义: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释义: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释义:勤勤恳恳,竭尽全力,到死为止。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释义: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7、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释义: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

8、粉身碎骨全不惜, 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释义: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释义: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释义: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hanyu.baidu]

古诗咏柳后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行事,具有怎样的作用?

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咏柳 / 柳枝词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0个成语、俗语,10首诗词,10句名言警句体现的哲理;5个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自问自答) 15分

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在世界上我们只活一次,所以应该爱惜光阴。必须过真实的生活,过有价值的生活。——巴甫洛夫

4、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5、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6、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7、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8、不要为已消尽之年华叹息,必须正视匆匆溜走的时光。 ——布莱希特

9、当许多人在一条路上徘徊不前时,他们不得不让开一条大路,让那珍惜时间的人赶到他们的前面去。

——苏格拉底

10、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 ——达尔文

11、成功=艰苦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2、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莎士比亚

13、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拜 伦

14、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

——巴尔扎克

15、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马克思

1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马克思

17、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麦金西

18、时间是伟大的导师。——伯 克

19、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卓别林

20、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赫胥黎

21、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歌 德

22、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布莱克

23、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别林斯基

24、从不浪费时间的人,没有工夫抱怨时间不够。

——杰弗逊

25、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亩是时间。——歌德

26、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27、春光不自留,莫怪东风恶。 ——莎士比亚

28、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 ——约翰· 洛克

29、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30、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31、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恩格斯

3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 ——培根

33、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歌德

34、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35、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 ——卢梭

3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37、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38、迁延蹉跎,来日无多,二十丽姝,请来吻我,衰草枯杨,青春易过。 ——莎士比亚.

3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叔本华

40、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41、人生苦短,若虚度年华,则短暂的人生就太长了。 ——英国剧作家 莎士比亚.

42、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

——德国诗人歌德

43、不管饕餮的时间怎样吞噬着一切,我们要在这一息尚存的时候,努力博取我们的声誉,使时间的镰刀不能伤害我们。 ——莎士比亚

44、不要老叹息过去,它是不再回来的;要明智地改善现在。要以不忧不惧的坚决意志投入扑朔迷离的未来。 ——朗费罗

45、......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读一读,仿照句子写一写.''看''''喊''''拾''三个动作和自问自答都表现了成吉思汗悔恨不已的

小混混看着自己‘拾’起的钱,在心里懊悔的呐喊了一下;怎么办,这可是人家救命的钱呐!【

诗歌有几种写作手法?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比喻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点,借代要求借体与本体有相同处。借代可使表达具体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设问:无疑而问,在自问自答中引人注意,启人思考。

8.反问:也是无疑而问,但答案就在畅句中,即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有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高考语文题型及解题技巧有哪些

1、语文基础题

先说时间的分配。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控制在5分钟。这部分题目因题型稳定,平时训练也多,基本套路考生应该是相当熟悉的,因此在审题清楚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的信息等,务必看仔细,看清楚。

2.先排除最有把握排除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从感情色彩、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考虑。

点击查看: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模板及解题技巧

3.几点常规的提醒。读音正误辨别时,注意越是你平常最有把握、人人似乎都这么读的字越要谨慎;错别字正误辨别,看题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词填空题宜用“排除法”,而且要注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有时试题中那“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2、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部分的内容考查,一般采用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四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思考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照理解,仔细判断选项正误;依据原句进行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情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清醒。静下心仔细阅读,力求准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别是涉及到第一、第二自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较容易,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根据题干指向。表述一般与原文一致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稍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差。细微处要搞清楚。

3、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要注意整体把握。尤其最后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按原文内容先后顺序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助,也为解前面的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要事件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后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事件的分析都十分清楚明了。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当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因为上下文是最好的提示。前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本中注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注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4、文言翻译

文言文翻译:首先要读顺句子或语段,读顺了翻译就成功一半;句中重要实词虚词解释,要注意结合上下文推断;翻译时应注意文言文的句式,语序的变化调整,省略成分的补充;注意译句的通顺上口,书写认真。没有哪一位阅卷人会在空白处打对号的。所以那些杠杠框框该填的必须填上,不论自己答对还是答错。

古文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

5、古诗鉴赏

古典诗歌鉴赏:首先认真审题,明确在哪一方面进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02年“折柳”,2003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6、名句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看清四选三,还是三选二,还是全做,记得牢,拿得准,写得对。

7、阅读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点必须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须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作者对__赞美与敬佩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三、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四、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七、评价感悟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特别注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八、懂得常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便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交流,显得特别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的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8、语言表达题

1.语病修改。从语病、简明、连贯、得体角度考虑。首先判断要准确,动小手术(增、删、调、换),不改变原意,答案表述要规_范,注意审题,不要把正确的改为错误的。

2.仿写。明确评分要点,要求严格按下列要点进行仿写。①内容合理(上下文意衔接、情调一致等);②句式仿写(句式结构一致、运用手法一致等);③修辞上,注意比喻和排比手法;④符合题目要求,尤其特殊要求;⑤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3.扩展。①答案必须体现题目的明示要求和暗示要求(明示要求有的在题干上,有的在语言材料中),如2000年“歌声”一题,明示要求:以“歌声”为重点,“不少于30字”;暗示要求:要体现二者的差别,要以描写为主,构思新,文笔好。②答案表述要通顺,不漏字,不重字,不出现语病,书写认真。

4.压缩语段。①理解和归纳是压缩的前提和基础;②注意审清题干的要求和限制。高考往往强调有侧重的压缩;③合乎题干要求,要点全面,答案通顺。

5变换(选用)句式。①明确变换的原则;不得改变原意。②注意把握原句的句间关系。③语句要通顺。

6.得体、连贯题。要根据要求来作答。

答题技巧:

1.读懂读清题干,是做题的根本。题干一定要读两遍,命题人说,题干上的话没一个字是多余的。读清读懂了题干,题目也就成功了70%。

2.按题干的提示要求做题。题干既是要求,同时也是提示,是暗示。所以按照提示要求做题会事半功倍。

3.语言表达题每年会出现一些新题型。每位考生心理要有所准备,但其测试的方式方法可能有些与平时的不同,而能力要求却是每位考生早就心中有数的。

4.识图识表题,可以在平时训练一下。准备这一部分的测试,其考查的形式一定要多一些,全一些。有备无患。

9、材料作文应对策略

一、材料作文相关知识

1.材料作文的特点:

(1)读写结合,考生要通过阅读、分析、提炼、联想、表达之后,才能完成写作任务;

(2)自拟题目、不限文体,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鼓励学生写出个性与创意来。

2.材料作文的形式:

(1)文字材料,构思作文。(2)漫画材料,看图写文。(3)读后感等。

二、材料作文应对策略:1、读懂材料;2、明确要求。

(一)、给文字材料作文

1.结构:材料+要求(必须与材料有关。看懂材料,确定主旨)。

2.审题和领悟:看清要求(拟题、文体、文字、内容等),确定立意、结构。

3.具体建议:合理使用材料,不避开材料,另起炉灶。

记叙文:分析材料内容,联系相关的人或事。结尾用恰当的议论将所叙的人或事与材料中的人或事相比较,画龙点睛即可。

写读后感,要读懂材料并准确提炼论点。

围绕一个观点写感受,从"引_议_联_结"四个方面进行写作.

读是基础,感是重点!!

三、避免作文无谓(不是作文能力差等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

1.保持整洁的文面;不龙飞凤舞、东涂西抹、箭头乱飞、写不下去大笔一圈“不要”。

2.规矩写题。不忘拟题;写在第一行的正中央;不把话题当标题。

3.拒绝三段式。5-8段为宜,段与段详略分明、长短兼顾。

4.规范使用标点。标点符号要占格;不一逗到底;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要占两格,其它标点均占一格。还要注意:顿、逗、分、冒、句、问、叹等标点符号不在一行之首;书名号、引号前半边不在一行之尾。如遇特殊情况,让此标点“委屈”留在行未或移到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