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描写江南的雨的诗句

描写江南的雨的诗句

描写江南的雨的诗句

《江南遇雨》

年代:唐 作者:张鼎

江天寒意少,冬月雨仍飞.出户愁为听,从风洒客衣.

旅魂惊处断,乡信意中微.几日应晴去,孤舟且欲归.

江南五月朝暮雨,雨脚才收水流础.——《念归》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江南雨,风送满长川.——《望江南/忆江南》 年代:宋 作者:王琪

蘼芜白芷愁烟渚.曲琼细卷江南雨.——《菩萨蛮》 年代:宋 作者:张孝祥

江南雨霁彩云开,眼界空宽翠色排.——《夜飞山》 年代:宋 作者:翁仲德

江南雨多春漠漠,蘧篨中宽可淹泊.——《王有恒听雨篷》 年代:明 作者:九皋声公

日暮莫回头,脉脉江南雨.——《淮安道中》 年代:明 作者:袁凯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生查子》 年代:宋 作者:王安石

飚回海上沙飞雪,雨足江南水拍天.——《漫兴 其二》 年代:元 作者:王冕

江南十月天雨霜,人间草木不敢芳.——《梅花 其二》 年代:元 作者:王冕

多少流民无片瓦,江南四月雨凄凄.——《过东寺》 年代:宋 作者:白珽

久旱喜看云气浃,晚风吹雨过江南.——《题大泉寺》 年代:宋 作者:王之道

告诉春风无一语,江南陌上雨廉纤.——《书萍实旅舍》 年代:宋 作者:张埴

群岫西来烟漠漠,大江南去雨蒙蒙.——《烟雨楼》 年代:宋 作者:郑侠

愁兼杨柳一丝丝,客舍江南暮雨时.——《春思》 年代:明 作者:高启

江南江北霏霏雨,渔榜渔罾短短篱.——《胡冬官梅花图》 年代:明 作者:邵珪

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望江南/忆江南》年代:宋 作者:王琪

江南水,江路转平沙.雨霁高烟收素练,风晴细浪吐寒花.——《望江南/忆江南》年代:宋 作者:王琪

描写寒冷的雨的唐诗宋词诗句

太多太多了,请参考部分,比较出名的一句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冷雨表达的感情:寒雨的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人的心头。

1、满江寒雨正萧骚(唐·杜牧·《见吴秀才与池妓别因成绝句》)

2、雨後轻寒犹未放(宋·欧阳修·《蝶恋花》)

3、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唐·李煜·《相见欢》)

4、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宋·苏轼·《虞美人》)

5、寒雨连江夜入吴(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翦翦轻寒雨後(宋·无名氏·《西江月》)

7、霏微尽日寒塘雨(宋·黄庭坚·《菩萨蛮》)

8、暮烟寒雨(宋·柳永·《鹊桥仙》)

9、伏雨朝寒悉不胜(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10、沾衣况是新寒雨(清·纳兰性德·《蝶恋花》)

11、草屋寒灯雨(宋·曹组·《点绛唇》)

12、多寒易雨(宋·朱敦儒·《清平乐》)

13、红杏梢头寒食雨(宋·毛滂·《蝶恋花》)

14、寒雨霏霏江上路(宋·王之道·《蝶恋花》)

15、宿雨朝寒(宋·王之道·《点绛唇》)

16、雨电乱寒空(宋·王质·《水调歌头》)

17、谡谡东风作雨寒(宋·赵长卿·《鹧鸪天》)

18、近寒食雨草萋萋(唐·无名氏·《杂诗》)

19、湿云吹雨寒(清·纳兰性德·《菩萨蛮》)

20、丝雨湿轻寒(宋·韩淲·《临江仙》)

21、经雨斗添寒(宋·宋太宗·《缘识》)

22、或来或去寒无雨(宋·宋太宗·《缘识》)

23、二月寒食经新雨(宋·宋太宗·《缘识》)

24、萧萧微雨晚来寒(宋·吴儆·《浣溪沙》)

25、雨後纱窗几阵寒(宋·朱敦儒·《卜算子》)

26、雨罢寒生(唐·冯延巳·《采桑子》)

27、雨罢寒生(唐·冯延巳·《采桑子》)

28、罗衣怯雨轻寒透(宋·张孝祥·《虞美人》)

29、寒雨连日夜(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30、到处冷烟寒雨、为君愁(宋·毛滂·《虞美人》)

31、落花夜雨辞寒食(宋·吴文英·《菩萨蛮》)

32、冷烟寒雨又黄昏(宋·毛滂·《玉楼春》)

33、斗吐出、寒烟寒雨(宋·蒋捷·《贺新郎》)

34、雨过寒轻好清昼(宋·晁补之·《洞仙歌》)

35、别泪飞寒雨(宋·洪适·《点绛唇》)

36、廉纤细雨褪馀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7、清明雨过杏花寒(宋·王千秋·《西江月》)

38、雨打茅堂六月寒(宋·释心月·《偈颂一百五十首》)

39、山云带雨寒(元·王冕·《有感 其四》)

40、孤灯寒照雨(唐·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41、泽国寒多雨(宋·陆游·《夜雨》)

42、寒雨连三夕(宋·陆游·《夜雨》)

43、丝雨绵云五月寒(宋·汪元量·《湖州歌九十八首》)

44、玉山高并雨峰寒(唐·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

45、雨{上雨下酸}寒食(宋·释妙伦·《偈颂八十五首》)

46、鶗鴃一声寒食雨(宋·王仲修·《宫词》)

47、忌雨嫌风更怯寒(宋·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

48、晓梦惊寒初过雨(宋·王采·《蝶恋花》)

49、暮雨生寒(宋·周邦彦·《齐天乐》)

50、雨馀寒薄(宋·赵师侠·《满江红》)

51、夜来和雨宿寒溪(宋·释道宁·《偈六十三首》)

52、寒雨飒飒枯树湿(唐·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53、乍雨乍晴寒食路(宋·王诜·《玉楼春》)

54、细风蔬雨鹭鸶寒(宋·贺铸·《减字浣溪沙/浣溪沙》)

55、破屋悬寒雨(元·王冕·《遣兴 其一》)

56、寒雨萧萧(宋·董颖·《薄媚 西子词》)

57、陋屋雨来初变寒(宋·陆游·《初寒》)

58、丝雨酿寒轻(宋·杜安世·《朝中措》)

59、黄昏寒雨(宋·汪元量·《忆秦娥》)

60、阁雨浮云寒尚轻(宋·卢炳·《鹧鸪天》)

61、雨逗一分寒(宋·陈著·《卜算子》)

62、窗寒新雨晴(唐·牛峤·《菩萨蛮》)

63、淮波寒重雨疏疏(宋·赵佶·《临江仙》)

64、雨後晓寒轻(宋·魏夫人·《好事近》)

65、寻忧夜雨寒(元·王冕·《遣兴 其三》)

66、竞出寒雨余(宋·陆游·《白发》)

67、夕雨寒声小(宋·赵令畤·《虞美人》)

68、茆檐寒雨夜萧萧(宋·陆游·《感旧》)

69、分付一檐寒雨(宋·毛滂·《更漏子》)

70、涧底雨寒愁束薪(宋·陆游·《书意》)

71、侧寒斜雨(宋·吕渭老·《望海潮》)

72、滴空阶、寒更雨歇(清·纳兰性德·《金缕曲 亡妇忌日有感》)

73、雨後寒轻(宋·仲殊·《柳梢青》)

74、一郡荆榛寒雨中(唐·韦应物·《登楼寄王卿》)

75、雨趣轻寒(宋·丘崈·《沁园春》)

76、寒雨伤百草(唐·孟郊·《感怀》)

77、卷雨楼前寒翠拥(宋·石孝友·《玉楼春》)

78、暮雨乍收寒浅(宋·陈东·《西江月》)

79、雨娇寒食(清·郑燮·《念奴娇 桃叶渡》)

80、小庭寒雨绿苔微(唐·顾夐·《浣溪沙》)

81、带雨方知国色寒(唐·罗隐·《牡丹》)

82、□□寒雨来(宋·方回·《西斋秋感二十首》)

83、暮天丝雨轻寒(宋·张榘·《水龙吟》)

84、蒙蒙寒雨湿裘茸(宋·张耒·《绝句》)

85、冷烟寒雨埋荒草(宋·王采·《渔家傲》)

86、雨寒云不起(元·王冕·《山中杂兴 其四》)

87、梨花寒食雨馀天(宋·陈三聘·《西江月》)

88、满载松林寒雨(元·冯子振 ·《鹦鹉曲 松林》)

89、果然寒雨中(宋·梅尧臣·《汝坟贫女》)

90、雨後寒轻(宋·宝月·《柳梢青》)

91、寒雨灯窗(宋·吴文英·《宴清都》)

92、江雨晚生寒(元·王冕·《对雨 其一》)

93、燕未成家寒食雨(宋·吴锡畴·《春日》)

94、寒江暮雨频(元·赵孟* ·《巫山一段云 朝云峰》)

95、朝来寒雨晚来砧(近代·宁调元·《秋兴,三叠前韵》)

96、雨涩风悭如此寒(宋·刘过·《梅花》)

97、雨入轻寒(宋·刘辰翁·《汉宫春》)

98、为君挑尽寒雨(元·张可久 ·《百字令 赠弹一弦子张文秀》)

99、冲雨冲风不怕寒(宋·陆游·《蔬圃绝句》)

100、雨多萧萧蚕簇寒(宋·张耒·《有感三首》)

101、雨色秋来寒(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102、疏雨冷烟寒食(宋·韩淲·《风入松》)

103、雨长新寒(宋·史达祖·《醉落魄/一斛珠》)

104、澹烟疏雨耿寒林(宋·曹勋·《杂诗二十七首》)

105、潇潇寒雨满江楼(元·王冕·《秋夜偶成 其六》)

106、地炉封火欺寒雨(宋·陆游·《题庵壁》)

107、隔窗寒雨(宋·周邦彦·《早梅芳/喜迁莺》)

108、炉暖听寒雨(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颇深暖尽日率困於吏牍比夜乃得》)

241、汀洲暮雨寒(唐·李中·《寒江暮泊寄左偃》)

242、雨昏石砚寒云色(宋·苏轼·《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书轩》)

243、栈云寒欲雨(宋·陆游·《剑门关》)

244、白日寒生阴壑雨(·郁华·《乙亥中伏逭暑牯岭》)

245、朝雨催寒细似毛(宋·胡寅·《和单令》)

246、雨打寒林晚复昏(宋·卫宗武·《宣妙寺偶成》)

247、雨寒日暴浑无赖(宋·魏了翁·《次韵黄侍郎沧江海棠六绝》)

248、向寒雨望中(宋·李坦然·《风流子》)

249、冷落江天寒食雨(宋·吴琚·《浪淘沙》)

250、老龙吟彻寒潭雨(宋·戴山隐·《满江红》)

251、寒雨夜猿啼(唐·武元衡·《送严绅游兰溪》)

252、空城寒雨来(唐·贾岛·《泥阳馆》)

253、雨过陵阳晚树寒(唐·刘沧·《经麻姑山》)

254、萧萧寒雨夜(唐·翁洮·《苇丛》)

255、暗山寒雨李将军(唐·韩偓·《山驿》)

256、松竹寒时雨(唐·黄滔·《贻李山人》)

257、角声经雨透云寒(唐·李洞·《寄东蜀幕中友》)

258、古陵寒雨集(唐·周朴·《句》)

259、霏霏寒雨数家村(宋·陆游·《小舟自红桥之南过吉泽归三山》)

260、高斋寒雨中(宋·陆游·《雨中独酌》)

109、杏花疏雨逗清寒(宋·张榘·《浪淘沙》)

110、移病何妨寒雨中(宋·陆游·《初寒在告有感》)

111、轻风袅寒雨(宋·邵雍·《秋怀三十六首》)

112、不胜多病畏寒雨(宋·陆游·《初晴》)

113、薄寒吹雨罩花村(宋·胡寅·《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114、庭院轻寒新雨过(宋·张耒·《寒食》)

115、雨沫飘寒沟(唐·李贺·《崇义里滞雨》)

116、寒梢雨里愁无那(宋·莫将·《木兰花/玉楼春》)

117、海雨寒濛濛(唐·贾岛·《辞二知己》)

118、冥冥寒食雨(宋·刘一止·《冥冥寒食雨》)

119、寒雨连天夜入吴(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121、脉脉摇寒雨(宋·孙惔·《点绛唇》)

122、犹寒欲雨暮春天(宋·刘辰翁·《山花子》)

123、蜡屐冲寒雨(元·王冕·《会友》)

124、夜雨鸣寒蛩(宋·陈师道·《妾薄命二首》)

125、一帘新雨杏花寒(宋·方岳·《春暮》)

126、宿雨送寒秋欲晚(宋·陆游·《题酒家壁》)

127、着雨归来燕子寒(宋·艾性夫·《失题》)

128、数点杏梢寒食雨(宋·张元干·《天仙子》)

129、水亭暮雨寒犹在(唐·李商隐·《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130、欲寒还暖雨还晴(宋·吴芾·《久欲乞归未得一日蒙恩放归不胜欣喜涂中得十》)

131、客愁重、时听蕉寒雨碎(宋·吴文英·《高山流水》)

132、半乘寒架雨(宋·董嗣杲·《齐天乐》)

133、疏雨寒烟(元·张玉娘 ·《苏幕遮 春晓》)

134、雨中乙种寒蔬(宋·陆游·《秋获後即事》)

135、寒蛩虚馆雨萧萧(宋·艾性夫·《哭环州先生》)

136、连雨催寒黄着苔(宋·曹勋·《天台书事十三首》)

137、廉纤小雨破花寒(宋·梅尧臣·《再和》)

138、寒雨敲青箬(宋·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烂熳二十八枝》)

139、那复凄寒雨(宋·张九成·《拟古》)

140、夜雨轻寒拂晓晴(宋·张耒·《暮春》)

141、天地寒更雨(唐·王昌龄·《别刘諝》)

142、雨砌长寒芜(唐·白居易·《闲坐看书贻诸少年》)

143、寒雨落池声(唐·姚合·《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144、雨叶敲寒(元·张翥·《水龙吟 西池败荷》)

145、雨叶敲寒(元·张翥·《水龙吟 西池败荷》)

146、风香雨色昼阴寒(宋·仇远·《言怀》)

147、黄叶古祠寒雨积(明·于谦·《岳忠武王祠》)

148、木花滞寒雨(唐·李贺·《高平县东私路》)

149、冷烟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0、江上今朝寒雨歇(唐·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151、冷烟寒雨(宋·柳永·《受恩深》)

152、料看雨、玉笙寒拥(宋·翁元龙·《玲珑四犯》)

153、木花滞寒雨(唐·李贺·《高平县东私路》)

154、山风吹雨堕寒声(元·王冕·《归来》)

155、仍当寒雨余(宋·陈师道·《寄黄充》)

156、寒添雨后秋(宋·方回·《丙申重九前后得今日都无病一句成十首》)

157、寒皋微雨馀(唐·钱起·《晚出青门望终南别业》)

158、入寒长云雨(南北朝·何逊·《南还道中送赠刘谘议别诗》)

159、暮归冲雨寒无睡(宋·苏洵·《九日和韩魏公》)

160、雨映寒空半有无(宋·刘敞·《微雨登城二首》)

161、雨作春寒断是寒(宋·方回·《六十五春寒吟七首》)

162、几雨几晴寒食时(宋·方岳·《海棠》)

163、江楼黑寒雨(唐·岑参·《凤翔府行军送程使君赴成州》)

164、蕙帐夜雨空寒(宋·侯置·《凤皇台上忆吹箫/凤凰台上忆吹箫》)

165、雨後轻寒天气(宋·沈端节·《如梦令》)

166、快雨薄寒一夕间(宋·晁说之·《京居秋感五绝句》)

167、半帘豆雨语寒螀(宋·陈普·《自哂》)

168、寒蔬雨半荒(宋·方岳·《不寐》)

169、卤簿蒙寒雨(宋·王禹偁·《太师中书令魏国公册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赵挽》)

170、萧骚寒雨夜(唐·杜牧·《栽竹》)

171、雨馀山景寒(唐·韦应物·《东林精舍见故殿中郑侍御题诗,追旧书情,涕》)

172、天寒楚塞雨(唐·岑参·《送陶铣弃举荆南觐省》)

173、多雨鸟声寒(唐·李嘉祐·《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174、山寒雨不开(唐·杜甫·《放船》)

175、雨湿禁花寒(唐·戴叔伦·《春日早朝应制》)

176、暮雨生寒(宋·袁去华·《垂丝钓》)

177、杏香寒、乍湿西园丝雨(宋·周密·《一枝春》)

178、雨馀天色渐寒渗(宋·无名氏·《花前饮》)

179、鸟浴寒潭雨(唐·许浑·《发灵溪馆》)

180、松风洒寒雨(唐·李群玉·《登宜春醉宿景星寺寄郑判官兼简空上人》)

181、海雨随风夏亦寒(唐·许浑·《朝台送客有怀》)

182、怕寒愁雨尽低垂(唐·段成式·《折杨柳七首》)

183、蛮花送雨寒(唐·许棠·《陈情献江西李常侍五首》)

184、雨中青草寒(唐·方干·《送沛县司马丞之任》)

185、碧烟和雨锁寒林(唐·沈彬·《金陵杂题二首》)

186、疏雨动轻寒(元·张玉娘 ·《南乡子 清画》)

187、经雨晓烟寒索寞(宋·黄庭坚·《次韵召之才将流民过悬帛岭均田》)

188、寒花经雨尚黄香(宋·艾性夫·《人名诗戏效王半山》)

189、不是风寒即雨寒(宋·陈造·《早春十绝呈石湖》)

190、雨歇巫娥翠黛寒(元·王逢·《钱塘春感六首》)

191、寒雨泊孤舟(唐·刘长卿·《送李使君贬连州》)

192、寒雨对巴丘(唐·刘长卿·《巡去岳阳却归鄂州使院,留别郑洵侍御,侍御》)

193、去入楚江寒雨(宋·晁补之·《宴桃源/如梦令》)

194、闻寒雨(宋·张元干·《上西平/金人捧露盘》)

195、寒雨萧萧落井梧(唐·罗隐·《听琴》)

196、一丘寂寞寒雨(元·杨果·《摸鱼儿 同遗山赋雁丘 花草粹编卷十二》)

197、秋风戒寒雨三日(宋·陆游·《雨三日歌》)

198、去年寒雨中(宋·陆游·《雨中登楼望大像》)

199、寒雨路从岩涧出(宋·葛绍体·《诸暨道中五首》)

200、馀寒雨湿衣(宋·徐铉·《早春旬假独直寄江舍人》)

201、馀寒逗雨(宋·卢祖皋·《眼儿媚》)

202、沙雨鹭鸶寒(唐·卢拱·《江亭寓目》)

203、雨涧天寒(元·张翥·《踏沙行 题赵善长王元章,为杨垓合写三友图》)

204、浅寒收雨东风起(元·邵亨贞·《水龙吟 戊申灯夕,云间城中作 以上四印齐本》)

205、雨涧天寒(元·张翥·《踏沙行 题赵善长王元章,为杨垓合写三友图》)

206、山连欲雨寒(宋·陈与义·《心老久许为作画未果以诗督之》)

207、晓浪喷寒雨(宋·祖无择·《吏隐宜春郡诗十首》)

208、春城雨暂寒(唐·韦应物·《陪王郎中寻孔征君》)

209、春城雨色动微寒(唐·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210、暮入寒江雨(唐·柳中庸·《江行》)

211、茅亭暮雨寒(唐·戎昱·《罗江客舍》)

212、更闻寒雨劝飞觞(唐·张南史·《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213、鸡塞雨寒(宋·吴泳·《鱼游春水》)

214、浅雨微寒春有思(宋·彭元逊·《瑞鹧鸪》)

215、蟋蟀声寒初过雨(唐·白居易·《九日寄微之》)

216、一足独拳寒雨里(唐·雍陶·《咏双白鹭》)

217、雨昏寒浪挂帆迟(唐·许浑·《舟行早发庐陵郡郭寄滕郎中》)

218、雨中寒树愁鸱立(唐·李咸用·《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219、四更寒雨一灯明(元·王冕·《过渔浦》)

220、寂寞卧寒雨;拒霜更可怜(宋·陆游·《秋花叹》)

221、静眠寒苇雨飕飕(唐·郑谷·《鹭鸶》)

222、雨后寒花特地香(唐·韩偓·《秋深闲兴》)

223、晚云藏雨碧山寒(唐·韩偓·《重和》)

224、寺寒三伏雨(唐·黄滔·《游东林寺》)

225、天寒雾雨正霏微(宋·陆游·《渔家》)

226、身寒立雨鸡(宋·陈著·《山居避难六首》)

227、久雨收寒潦(宋·宋庠·《河阳秋思六首》)

228、雨侵寒牖梦(唐·杜牧·《寄内兄和州崔员外十二韵》)

229、空斋入雨寒(唐·张说·《闻雨》)

230、叶沾寒雨落(唐·韦应物·《寄酬李博士永宁主簿叔厅见待》)

231、寒砧雨外闻(唐·皇甫曾·《秋兴》)

232、涧花寒夕雨(唐·耿湋·《登钟山馆》)

233、雁迷寒雨下空壕(唐·许浑·《故洛城》)

234、寒雨入停蝉(唐·李频·《送友人游太原》)

235、号彗寒溜雨(唐·郑损·《玉声亭》)

236、并闻寒雨多因夜(唐·崔涂·《途中感怀寄青城李明府》)

237、寒雨萧萧灯焰青(唐·杜荀鹤·《馆舍秋夕》)

238、寒食月明雨(唐·崔道融·《春闺二首》)

239、渐寒沙上雨(唐·唐求·《送友人归邛州》)

240、又道是、连朝寒雨送行客(近代·王国维·《摸鱼儿 秋柳》)

261、雨送新寒半掩门(宋·陆游·《雨中泊赵屯有感》)

262、雨寒疏竹上牵牛(宋·黄庭坚·《寄题莹中野轩》)

263、秋声入雨寒(宋·艾性夫·《杉树牌晚憩》)

264、江雨洒灯寒(宋·方岳·《重阳》)

265、一枕寒声湘浦雨(宋·高尧辅·《句》)

266、疾风甚雨暮生寒(宋·胡仔·《句》)

267、寒村夜雨断人烟(宋·林亦之·《鲍待用挽词四首》)

268、雨挟东风作嫩寒(宋·王希吕·《湖山十咏》)

269、晚雨催寒着破裘(宋·赵蕃·《寄怀子进昆仲三首》)

270、积雨了知寒在候(宋·赵蕃·《晚秋郊居八首》)

271、每寒食雨后夜凉(唐·白居易·《重题别东楼》)

272、庭寒雨半收(唐·白居易·《履道新居二十韵》)

273、拂帘寒雨响(唐·卢纶·《颜侍御厅丛篁咏送薛存诚》)

274、寒雨飒飒枯树湿(宋·文天祥·《十五拍》)

275、寒雨秦邮夜泊船(清·王士祯·《高邮雨泊》)

276、寒雨萧萧夜打蓬(清·沈德潜·《雨泊话旧》)

277、三径寒松含宿雨(宋·白玉蟾·《初冬即事》)

278、淡淡轻寒雨后天(宋·朱淑真·《春霁》)

279、微寒雨后天(宋·陈棣·《叠韵春日杂兴五首》)

280、寒空雨止暂霏微(宋·方回·《喜雪》)

281、溪声带雨寒(宋·顾禧·《野眺》)

282、雨压轻寒春较迟(宋·楼钥·《杨花》)

283、雨送初寒问箧衣(宋·苏辙·《十日二首》)

284、轻寒漠漠雨霏霏(宋·王同祖·《春日杂兴》)

285、乍雨微寒养麦天(宋·杨公远·《三用韵奉酬》)

286、一雨顿能寒(宋·赵蕃·《骤寒二首》)

287、江柳影寒新雨地(唐·白居易·《赠江客》)

288、疏疏宿雨酿寒轻(宋·杨缵·《被花恼》)

289、雨悄风轻寒漠漠(宋·王沂孙·《淡黄柳》)

290、朝来雨寒一阵(宋·姚云文·《洞仙歌》)

291、寒檐寂寂雨霏霏(唐·崔瓘·《赠营妓》)

292、雨借九秋寒(唐·张登·《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293、寒雨萧萧不可闻(唐·徐凝·《八月望夕雨》)

294、拥听寒雨暖于绵(唐·徐夤·《纸被》)

295、更疏雨、寒灯断魂(元·陈孚·《太常引 以上二首见词品卷五》)

296、怪雨腥风入座寒(宋·苏轼·《丁公默送蝤蛑》)

297、荒烟寒雨暮山重(宋·王安石·《句容道中》)

298、恶风催雨剪刀寒(明·袁宏道·《桃花雨》)

299、东风一扫寒雨尽(宋·陈造·《次韵徐监岳四首》)

300、林塘扫寒雨(宋·李石·《山亭三首》)

描写江南夏雨的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凉风吹夜雨,萧瑟必寒林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骄阳如火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亦作 骄阳似火皎阳似火 皎:白而亮.太阳像火一样燃烧.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炎炎夏日 非常炎热的夏天.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炎阳炙人 炙:烤.指炎热的太阳照射在身上,好像烤火一般热.形容非常酷热. 烈日当空 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形容天气酷热. 近义 火伞高张 狂风烈日 强风猛烈而酷热的天气.如:古代骆驼商队行经戈壁,常需忍受狂风烈日的恶劣天候. 火伞高张 比喻烈日当空.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近义 烈日当空吴牛喘月《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用以形容天气酷热.唐·李白《丁都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流金铄石 铄、流:熔化.形容天气酷热,好象金石都要熔化.《楚辞·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亦作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烁玉流金例:“炎炎火日当天,烁石流金之际,只得赶早凉而行.”(《水浒》二十七回)五黄六月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浮瓜沉李 三国·魏·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亦作 浮瓜避暑 沉李浮瓜. 浮瓜避暑 暑日消暑的乐事.见“浮瓜沉李”.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ARTSDOME 2006年3月版)【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暑气熏蒸 赤日炎炎 烈日炎炎 烈日杲杲 烈日中天 炎阳似火 骄阳似火 火日炙人 火轮高吐 火云如烧 海天云蒸 夏日可畏 夏阳酷暑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沉李浮瓜 赫赫炎官张火伞 赫赫炎炎 热气腾腾 铄石流金 烁石流金 流金铁石 燋金铁石 焦金流石 燋金流石 吴牛喘月长天当日 赤时当空 炎天暑月 暑气蒸人 【更多相关的描写夏天的成语和熟语】汗流浃背 浑身出汗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遍体生津 流汗浃背 挥汗如雨 挥汗成雨 汗如雨下 汗出如浆 汗流如注 满头大汗 大汗淋漓旱威为虐 赤地千里 田地龟裂 寸草不生 颗粒无收 禾苗干枯 禾苗枯槁 野田禾苗半枯焦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参......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含江和雨和甜的古诗

诗中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草/柳/树/鸟/河/江/云/别/亲情/乡情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涵盖了夏和雨的诗句

涵盖了夏和雨的诗句:

李商隐的《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赏析:

首联说自己居处幽僻,俯临夹城,时令正值清和的初夏。乍读似不涉题,上下两句也不相属,其实“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而清和的初夏又进而点明了晚晴的特定时令,不妨说是从时、地两方面把诗题一体化了——初夏凭高览眺所见的晚晴。

初夏多雨,岭南尤然。久雨转晴,傍晚云开日霁,万物顿觉增彩生辉,人的精神也为之一爽。这种景象与感受,本为一般人所习见、所共有。诗人的独特处,在于既不泛泛写晚晴景象,也不作琐细刻画,而是独取生长在幽暗处不被人注意的小草,虚处用笔,暗寓晚晴,并进而写出他对晚晴别有会心的感受。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诗人触景兴感,忽生“天意怜幽草”的奇想。这就使作为自然物的“幽草”无形中人格化了,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诗人自己就有着类似的命运,故而很自然地从幽草身上发现自己。这里托寓着诗人的身世之感。他在为目前的幸遇欣慰的同时不期然地流露出对往昔厄运的伤感,或者说正由于有已往的厄运而倍感目前幸遇的可慰。这就自然引出“人间重晚晴”,而且赋予“晚晴”以特殊的人生含义。晚晴美丽,然而短暂,人们常在赞赏流连的同时对它的匆匆即逝感到惋惜与怅惘。然而诗人并不顾它的短暂,而只强调“重晚晴”。从这里,可以体味到一种分外珍重美好而短暂的事物的感情,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颔联写得浑融概括,深有托寓,颈联则转而对晚晴作工致的描画。这样虚实疏密相间,诗便显得弛张有致,不平板,不单调。雨后晚晴,云收雾散,凭高览眺,视线更为遥远,所以说“并添高阁迥”(这高阁即诗人居处的楼阁)。这一句从侧面写晚晴,写景角度由内及外,下句从正面写,角度由外及内。夕阳的余晖流注在小窗上,带来了一线光明。因为是晚景斜晖,光线显得微弱而柔和,故说“微注”。尽管如此,这一脉斜晖还是给人带来喜悦和安慰。这一联通过对晚景的具体描绘,写出了一片明朗欣喜的心境,把“重”字具体化了。

尾联写飞鸟归巢,体态轻捷,仍是登高览眺所见。“巢乾”、“体轻”切“晴”,“归飞”切“晚”。宿鸟归飞,通常是触动旅人羁愁的,这里却成为喜晴情绪的烘托。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这里写越鸟归巢,带有自况意味。如果说“幽草”是诗人“沦贱艰虞”身世的象征,那么,“越鸟”似乎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作为一首有寓托的诗,《晚晴》的写法更接近于“在有意无意之间”的“兴”。诗人也许本无托物喻志的明确意图,只是在登高览眺之际,适与物接而触发联想,情与境谐,从而将一刹那间别有会心的感受融化在对晚晴景物的描写之中,所以显得特别自然浑成,不着痕迹。

王之涣的亲情的诗词

春秋到战国时期朝代都属于周朝,但是却是属于一种社会体制的改变,是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改变。也是军阀割据的开始。春秋时期有春秋五霸,但是春秋五霸出现是有时间间隔的,就像齐桓公,和越王勾践,相差了上百年。

但是战国七雄是在同一个时期并存的存在,相当于是军阀割据,各自拥兵自重。比较强大的就称雄了。有些很小的国家就名不见经传

关于甜的古诗句

甜于泉水茶须信,狂似杨花蝶未知.——《咏雪》

甜满中边一夜冰,璀璀璨璨自天成.

冷香入骨追琼液,秀色当筵莹水晶.

绛阙不须餐沆瀣,玉池何事养胎津.

从公乞取洗蒸郁,一驭寒风上太清.——《从昭祖乞糖霜》宋·邓肃

蕊繁蚁脚粘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远公亭牡丹》 唐·李咸用

全诗如下:

雁门禅客吟春亭,牡丹独逞花中英.

双成腻脸偎云屏,百般姿态因风生.

延年不敢歌倾城,朝云暮雨愁娉婷.

蕊繁蚁脚粘不行,甜迷蜂醉飞无声.

卢山根脚含精灵,发妍吐秀丛君庭.

湓江太守多闲情,栏朱绕绛留轻盈.

潺潺绿醴当风倾,平头奴子啾银笙.

红葩艳艳交童星,左文右武怜君荣.

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佛偈

浮生年复年,安处即神仙.

子壮闲专日,家和笑答天.

软炊脂白米,甜酿雪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