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人故事 > 老兵情怀

老兵情怀

1979年9月,参军不到一年,跟随部队深入新疆天山深处,参加修建天山渡口公路的总战。那一年,他二十岁。

1980年4月8日,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那天,他们正在山里努力工作,被暴风雪围困了。强风很快切断了他们与外界沟通的电话线。他们中的一些人被命令去山里给部队送信。那一天,他在另外三名士兵的陪同下,由刚刚成为七天预备党员的班长郑林树带领。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他们轻装上阵,只带了一把防狼枪,30发子弹,20多个馒头。他们原本想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时间到达山上的筑路工地。然而,没过多久他们就出发了,本来就恶劣的天气变得更加反复无常。肆虐的风从一团雪花包裹的高度猛扑下来,气温骤然下降,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多度。在海拔3000米的高山上,他们踩在脚下厚厚的积雪上,几乎是滚动着,缓慢地爬行着。这样的恶劣天气,再加上上山时补给不足,让大家体力消耗很快,没过多久,都筋疲力尽了。

4月12日下午6点,他们已经在雪地里跋涉了四天,但在筑路单位的工地上,他们甚至没有看到一个影子。又冷又累又饿,像三个大嘴巴的魔鬼,张牙舞爪地向他们扑来。有的人撑不住了,想摔倒,被身边的战友强行拉起来。他们都很清楚,摔倒了就再也爬不起来了。带来的物资,只有班长郑林包里的最后一个馒头。推着放着,没人会吃那个馒头,每个人都知道那个馒头的重量& mdash& mdash如果你吃了它,你可能有生存的希望。

& ldquo我和是共产党人,陈是老兵,你是新兵,老小,吃馒头!这是命令,你必须无条件服从!争论到最后,班长郑林树生气了。冷馒头终于到了他手里。他含着雪花和眼泪吞下了馒头& hellip& hellip

班长郑林树当晚没能活下来。临死前,班长拉着他的手说:& ldquo我死后葬在附近的一座山上,这样我就可以一直照顾部队和战友& hellip& hellip班长倒下了,副班长罗强继续带队。很快,副班长也倒下了,留下他和另一名士兵在雪地里蹒跚前行& hellip& hellip那天晚上,他们两个严重冻伤,摔倒了。幸运的是,他们被附近的哈萨克牧民发现并救出。之后,他在医院度过了漫长的四年。风雪给他的身心留下了永久的创伤。它夺去了他的健康和他最亲爱的战友。

1984年退役,成为二等一等残疾军人,回到家乡。当地政府给他安排了一份好工作,他家里的父母也替他照顾结婚生子。他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他的心一天比一天重。他想起了自己掉在天山深处的战友,想起了老班长郑林树最后的嘱咐。他太想回去看看老战友了。当他告诉家人他想回天山守护老同志墓的想法时,遭到家人一致反对。他的家人认为他疯了& mdash& mdash然而有了这么好的生活,就要去那么辛苦,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受罪。但是当他的家人听着他关于生与死的雪夜的催人泪下的故事时,所有人都沉默了。他的妻子默默地收拾行李。她说她会和他一起去,陪着他那些被埋在地下一辈子的战友。

在离班长墓地最近的山坡上,他们盖了三栋房子,周围陆续开了二十多亩荒地,种植各种农作物,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下班休息的时候,他会去老班长的坟前,拔掉坟前的草,在坟前静静地坐着,抽根烟,和老班长聊一会儿。时光飞逝,他的头发染成了白发。20多年来,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给了这片寂静的土地。但他不后悔,不孤独,因为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老班长在陪伴着他,他也在陪伴着老班长。

2007年,经过多方努力,他将班长郑林树和副班长罗强的遗体从新源县转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马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并担任管理人员。他激动地说:& ldquo从此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一辈子为天山渡口公路建设牺牲的同志们!


他就是一个叫陈的普通老兵。

1979年2月17日,在中国南方边疆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他参军一个多月,随部队奔赴前线。那次,陪同他的是同一个公司的战友李保亮。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稍大一点的李保亮平静而大声地对他说:谁有东西互相帮助,谁受伤了,就帮着打扮。万一有人死了,另一个人必须把他的遗体带回家乡。

他想起了生死约定,却没想到死神会这么急于带走自己的战友。3月11日,在他们守卫的高地上,战友李保亮是一级重机枪手,在阵地最前方,他是另一级的副机枪手,位置略靠后。战斗开始时,一枚从敌人阵地飞来的火箭落在李保亮旁边,李保亮身亡。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李保亮的尸体没有及时转移到后方,而是被就地处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时,他已经离家出走,再也不能回去寻找战友的遗体,这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苦。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他已经快半个世纪了,头发花白。但是送战友遗体回老家的愿望日益强烈。从2009年春天开始,他就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找之路。民政部门,烈士陵园,从河南到湖北,他一路打工挣点钱,一路打听。在厚厚的黑色日记上,有很多线索:& ldquo2009年4月16日去河南省民政厅查询退伍军人情况。& ldquo5月14日,我拜访了指导员赵德宽和战友刘汉军;10月1日,我去武汉找徐平& hellip& hellip

今天,他仍在寻找战友的遗体。不同的是,他不再孤单。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和老战友的约定,加入了搜索大军。他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找到李保亮的遗体,并把它们带回我的家乡,安葬在烈士陵园,这样那些为国捐躯的人就有地方住了。

他也是一个叫郭一民的老兵。

两个老兵,一个在天山的风雪中受尽了最严酷的生死洗礼,一个在南疆隆隆的大火中直面死亡。退伍后,他在南方和北方也从事着完全不同的职业。从地域空来说,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mdash& mdash老兵,一个让我们很多人热泪盈眶的名字。

退伍军人,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多少新兵成了退伍军人,多少退伍军人成了被埋葬的灵魂。新兵们踩着老兵们的出路,举着老兵们手中的大旗,慢慢地成了老兵。时光荏苒,时间可以无情地漂白老兵青春的黑发,却无法漂走老兵胸中跳动的真诚的心。退伍军人的感情是我们民族在战争年代的脊梁,在和平年代依然是我们民族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