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高中易混淆成语及解释

高中易混淆成语及解释

高中易混淆成语及解释

(偶也是初一升初二滴.不过我觉得语文也没那么难啊!) 语文的学习方法很重要.给你推荐几种: 1.上课勤做笔记.不要拉下老师讲的每一个重点字眼.而且要在课后背掉! 2.练习题上的重点题(在复习资料或考试中出现)在考试前要拿出来多看几遍.千万不要嫌麻烦! 3.增加阅读量.但不一定要读名著.因为也许会很无聊!建议读一本叫做>的书(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内容比较符合我们这个年龄段去读.而且能学到不少的东西! 4.注意基本知识.找准细节.在基础知识的题上做到细心细心再细心,在古诗古文的大题上.就是在考验你上课的笔记背的怎么样了! 5.不要强迫自己去刻意学习.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语文是要靠积累而不断提高成绩的.不可能在几天之内就有所提高的.所以也不要妄想一口吃成胖子! 6.最后.放松心情.不要把语文看得那么难.想要突破成绩.首先突破自己! 加油喽-

高中的时候 有个词语手册的 里面全是汉语容易混淆的词语 成语 求书名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文字组成语句文章的最小组词结构形式。

新词典词语丰富,信息量大。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词语有2字、3字及4字的分类,但请注意,词语不属于成语一类。

易混淆成语

1、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听后感到震惊之意。前者指歪曲、捏造事实或故意夸大事态,所指的事不一定是坏的;后者指卑劣、残暴的事实坏到了使人吃惊的程度,所指之事是坏人坏事。

2、自鸣得意、自得其乐 都有很得意之意。前者侧重自以为了不起;后者侧重感到很有乐趣。

3、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都有掌握知识不透彻,或对情况不够了解之意。前者表示想懂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重在态度上,是中性词;后者多指在学术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重在方法上,是贬义词。

4、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都有受到影响不知不觉发生变化之意。前者指经常耳听目视而受到影响;后者指人的思想、性格受环境或他人的感染、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了变化。

5、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之意。前者侧重于在关键时刻自己带头去做,走在群众的前头;后者仅指自己作出榜样。

6、别具一格、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之意。但前者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上,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7、病入膏肓、不可救药 都表病情严重,无法医治。但前者重在病,比喻病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药,强调无法挽救。

8、捕风捉影、无中生有 都有凭空捏造之意。但前者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重在本来没有,语气较生。

9、不刊之论、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但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后者重在论断正确,不可改变。

10、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都表不理解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但前者含有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器重、称赞、提拔;后者表示不懂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11、鞭长莫及、望尘莫及 前者比喻力量达不到;后者指赶不上。

12、另眼相看、刮目相 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去掉老印象,用新眼光看待。

13、深入人心、耳熟能详 前者指政策等已被人们认可;后者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14、大庭广众、众目睽睽 都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共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

15、耸人听闻、骇人听闻 前者指故事夸大或捏造事实使听者震惊;后者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16、彬彬有礼、温文尔雅 都可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但前者侧重对人有礼貌,后者可以形容人的举止、气质等。

17、如虎添翼、为虎添翼 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贬义;后者则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

18、参差不齐、良莠不齐 都有“不整齐”的意思,指人时,前者侧重指水平,后者指好人坏人本质有区别;指物时,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一,后者指好事坏事混在一起。

19、居心叵测、高深莫测 前者指心存险恶,不可推测;后者指究竟高深到什么程度没法揣测,形容估摸不透。

20、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都有没有完成之意。前者侧重在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浅”,没有深入。

21、顶礼膜拜、五体投地 都表示崇拜之意。但前者偏重崇拜;后者重在敬佩。

22、独断专行、专横跋扈、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办事主观蛮干之意。但前者有蛮横、霸道之意,语意较重,一般只用于掌权者;中者和后者,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语义较轻,而且不限于当权者,一般人也可用,范围较宽。

23、阿谀逢迎、趋炎附势 都有巴结奉承之意。但前者多指用好听的话讨好人;后者比喻奉承依附有权势的人。

24、风言风语、流语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但前者多指无意传说,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指有意传说,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25、锋芒毕露、崭露头角 都有才能显露出来之意。但“毕”指全部,“崭”指突出的才能。前者还可喻骄傲自负;后者不能。

26、悔过自新、痛改前非 都有改正错误之意。但前者重在未来,强调重新做人;后者重过去,强调改正错误的彻底。

27、苟且偷安、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但前者偏重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胸无大志。

28、故步自封、墨守成规 都因规守旧,不求进步或革新之意。但前者偏重在不求进取;后者偏重在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

29、厚颜无耻、恬不知耻 都形容不知羞耻,常可通用。但前者重在脸皮厚;后者重在做了坏事仍满不在乎。

30、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但前者偏重于迷恋酒色;后者偏重在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31、势如破竹、一泻千里 前者指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后者形容江河水奔流直下,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32、本末倒置、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之意。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侧重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33、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前者指亲身到了那个地方,形容感受深切;后者指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指替别人着想。

34、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按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之意。前者侧重于按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后者指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5、死得其所、死有余辜 前者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后者指虽然处以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过。

36、大发雷霆、怒不可遏 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侧重发怒时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难以抑制。

37、络绎不绝、川流不息 前者形容行人、车马往来不绝;后者是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以形容车船行人来往不断。

38、大公无私、铁面无私 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指一心为公;后者指不畏权势,不讲情面。

39、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前者指在道义上是不允许推辞;后者指责任无可推卸,这责任是自己应尽的必须承担起来的。

40、含糊其辞、闪烁其辞 都有说话不清楚、不明确之意。前者重在说得含混不清;后者重在说话遮遮掩掩、躲躲闪闪。

41、不胫而走、不翼而飞 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事物不等推行,就迅速传播,风行一时;后者指没有翅膀却能飞,比喻言语或消息流传得极快。

42、光明磊落、光明正大 都含有心地光明之意,都能用于人及其言行。前者侧重在人的精神品质,指胸怀坦白;后者信笺在固执地守旧,不肯改进。

43、明察秋毫、明察暗访 前者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处清楚;后者指明里观察,暗里询问了解。

44、无微不至、无所不至 都含有没有一处不到之意。前者形容处事待人细致周密,体贴入微,含褒义;后者多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含贬义。

45、杳如黄鹤、杳无音信 都有见不到之意。前者侧重指一去不见踪影;后者侧重指一直得不到对方的消息。

46、洋洋大观、洋洋洒洒 都有内容多的意思。前者侧重指数量和种类多得可观;后者形容文章的篇幅很长。

47、瑕不掩玉、瑕瑜互见 都指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是缺点遮不住优点之意;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无主次之分。

48、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销去之意。前者指帐目、嫌隙、隔阂等;后者指对成绩、优点等全盘否定。

49、心照不宣、心领神会 都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之意。前者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后者重领会、一般指一方。

50、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都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侧重于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脱;后者侧重于责任上不可推卸。

5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 都形容极其吝啬。但前者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

52、目不暇接、应接不暇 前者形容可看的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后者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用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忙不过来。

53、爱憎分明、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之意。前者指思想感情的爱与恨,后者多指人或事的好坏显然不同。

54、涣然冰释、烟消云散 前者指嫌疑或误解消除;后者指情绪或思想消除。

55、安分守已、循规蹈矩 都有规矩老实之意。前者侧重于规矩老实,守本分;后者侧重于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56、震动天地、翻天覆地 前者可形容声音巨大,也可形容声势浩大或气势雄伟;后者形容变化巨大或闹得很凶。

57、安之若素、随遇而安 都有对环境遭遇不在意之意。前者多指面对不顺利的境况,仍能像平常一样;后者强调在任何环境中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也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之意。

58、鱼龙混杂、鱼目混珠 前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杂在一起;后者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好的、真的。

59、按部就班、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程序之意。前者多指按一定规矩和步骤;后者强调逐渐深入或提高。

60、暗箭伤人、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指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别人,程度比后者重;后者的手段多是语言,并还有影射某人或某事之意。

61、惨绝人寰、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但前者语义重,强调人世间从没有见过的惨痛,不能用来形容人;后者强调无人性,不讲理,常用来形容人。

62、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推心置腹 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但前者重在说话心情;中者重在发表己见;后者重在待人真诚,且所涉及的对象一般是个人或较少的人。

63、乘人之危、落井下石 都表趁人危难之时去侵害人家。但前者重在别人遭遇苦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要置遭难者于死地。

64、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经常变卦。但前者偏重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65、出神入化、炉火纯青 都表达到的境界很高。但前者只能形容技艺高超、神妙;后者还可以用于学术修养方面。

66、穿凿附会、牵强附会 都表生拉硬扯。但前者指硬把讲不通的道理,牵强解释;后者是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在一起。

67、唇齿相依、辱亡齿寒 都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但前者强调互相依存;后者强调利害与共,一方遭难,另一方也跟着遭难。

68、得寸进尺、得陇望蜀 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但前者表逐步进逼,越要越多;后者强调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

69、低三下四、低声下气 都形容卑恭、无骨气。但前者重在卑恭下贱;后者重在恭顺小心。

70、大吹大擂、自吹自擂 都有吹嘘之意。但前者吹嘘的可以是别人;后者则只能是自己。

71、目不见睫、目不交睫 前者指眼睛看不见自己的眉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或见远不见近;后者指上下眼睑上的睫毛不相交合,不合眼,形容不睡觉。

72、天花乱坠、娓娓动听 都有说好好听之意。前者形容说话十分动听,却是夸张而不切实际,含贬义;后者形容说话生动,使人爱听,含褒义。

73、夜以继日、通宵达旦 前者形容日夜不停;后者指一夜到天亮。

74、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都有冷漠、不关心之意。但前者重在行动,后者重在态度。

75、起死回生、死里逃生 前者指医生的医术高明,能把垂死的病人救活;后者形容经历了极其危险的境遇。

76、耳闻目睹、耳濡目染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之意。前者不强调影响,后者侧重指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影响。

77、空前绝后、凤毛麟角 前者指以前没有过,以后也不会有;后者比喻珍贵的方才或事物。

78、陈词滥调、老生常谈 都指讲听惯听厌的话。前者谈的内容既陈旧,又空泛;后者重在待人真诚。

79、莫衰一是、无所适从 前者指不能判断哪个是对的,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后者指不知道跟从谁好,形容不知怎么办才好。

80、魂不守舍、失魂落魄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1、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前者有“画饼”的行动;后者只表示“空等、空望”。

82、荒诞不经、荒诞无稽、荒谬绝伦 都表示荒唐、不可信之意。但不经指不正常,不近情理;无稽指无法考查;绝伦指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后者语意最重。

83、挥金如土、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但前者重在对钱财的轻视;后者重在一次花钱之多。

84、回味无穷、耐人寻味 都形容意味深长。但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事后,也可以当时。

85、疾恶如仇、深恶痛绝 都可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但前者可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动失常,语义较重。

86、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前者指发一箭而同时射中两只雕,原指射技高超,也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达到两个目的,一举两得;后者指做一件事而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87、出尔反尔、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强调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侧重表现上的变化无常。

88、匪夷所思、难以思议 前者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后者指很难想象,很难考虑。

89、畅所欲言、推心置腹 都有说出自己心里话之意。前者重在尽情地说;后者重在待人真诚。

90、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前者形容房屋高大华丽而众多;后者指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看不过来。

91、六神无主、心惊肉跳 都形容惊惧不安。但前者偏重在心情慌乱,不知怎么办才好;后者偏重在心神不宁、不安,害怕不好的事临头。

92、徇私舞弊、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但前者指曲从私情,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93、厉兵秣马、严阵以待 都有作好战斗准备之意。但前者重在人员的行动;后者重在整个军队排好阵势,等待敌人的来临。

94、死气沉沉、万马齐喑 都形容无一点生气。但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之意;后者重于不敢讲话。

95、不堪设想、不可思议 都有不能想象之义。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的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96、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前者指感情不能控制;后者指由不得自己,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97、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前者侧重不再做坏事;后者侧重在政治上脱离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98、掉以轻心、漠不关心 前者指用轻率的态度对待某事;后者形容对人或事冷淡,不关心。

99、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都可形容目光短浅,看不到远处、大处。但前者偏重在眼光小,强调看不到全局;后者强调眼光近,看不到将来。

100、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但前者的应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101、半斤八两、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但前者强调水平相等;后者偏重于力量相等。

102、跋山涉水、风尘仆仆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但前者重在远行艰辛;后者重在长途奔波忙碌。

103、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都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前者侧重在来不及看,来不及一一欣赏;后者侧重于满眼都是,而且多用来形容珠宝、货物和书籍。

104、包办代替、越俎代庖 都包办之意。但前者重在包办;后者重在超越权限。

105、卑躬屈膝、奴颜婢膝、奴颜媚骨 都有向别人讨好之意。但前二者重在“奴气”;后者重在“奴性”。

106、丧尽天良、丧心病狂 都有心肠坏,做事凶狠之意。前者侧重心肠坏;后者侧重做事凶狠,言行荒谬、凶狠残忍。

107、不谋而合、不约而同 都指没有经过商量或约定而彼此看法、行动一致。前者侧重人们的意见、观点等;后者侧重用来形容人们的动作行为等。

108、独树一帜、别居一格 都有与众不同之意。前者指独自树立起一面旗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格,强调独特新奇,自成一家;后者指另有一种风格特色。

109、鬼斧神工、巧夺天工 前者指好像鬼神制造,不是人工做成,形容技艺精巧;后者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精妙,多指美术、园林等。

110、饱经沧桑、饱经风霜 都指阅历深。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困苦生活的磨练。

111、五颜六色、五光十色 都有色彩繁多之意,后者还含有光彩之义,多有赞美之情。

112、谈笑风生、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之意。前者侧重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多指平时谈话;后者侧重于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时谈话。

113、春风得意、满面春风 都有高兴之意。前者侧重于神态,后者侧重于表情。

114、推陈出新、新陈代谢 都有以新的代替旧的之意。前者强调主观努力的结果;后者强调事事物的客观规律。

115、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都能形容气势汹汹,使人难堪。前者的话适用范围广,不限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之意。

116、狗尾续貂、画蛇添足 都有将东西放在后边而不好之意。前者指拿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后者比喻多余的事,反面显得不恰当。

117、炉火纯清、淋漓尽致 前者比喻技术、学问达到成熟、完美的境界;

118、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之意。前者侧重在尽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险,多含贬义;后者信笺在下决心决一胜负。

119、大海捞针、海底捞月 都指白费力气。但前者比喻目的虽很难达到但仍有达到的可能性;后者则指目的完全达不到,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120、奄奄一息、岌岌可危 前者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后者形容形势危急。

121、八面玲珑、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之意。但前者多含贬义,侧重于处事手腕圆滑;后者是中性词,侧重于应付周到之意。

122、扑朔迷离、闪烁其辞 前者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以辨别;后者指说话吞吞吐吐。

123、迫不及待、刻不容缓 都形容紧迫。但前者多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24、浮光掠影、走马观花 前者比喻印象不深刻;后者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125、百依百顺、惟命是从

都有顺从之意。但前者含有由于感情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多用于上下级之间,无条件地遵照执行。

126、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前者指只有影子相伴,形容非常孤单寂寞;后者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127、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不招惹是非。前者多作褒义用,侧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后者多用作贬义,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

128、侧目而视、另眼相看、刮目相看 前者指斜着眼睛看人,不敢正视,形容敬畏的神态;中者指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态度对待,有重视或歧视的意思;后者指擦亮眼睛,另眼相看,指情况已有变化,已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

129、习以为常、司空见贯 都有经常见到之意。前者指习惯了就当作平常的事,强调觉得很平常;后者形容常见之事,不足以为奇,侧重于不觉得奇怪。

130、一挥而就、一蹴而就 前者指一动就写成,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作画很快就完成;后者指一抬脚就成功,形容事情轻易而举,一下子就成功。

131、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都有控制不住自己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下意识,以及环境的影响;后者形容热情奔放,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时才用。

132、老气横秋、老态龙钟 前者原指老练而自负的气派,后多形容摆老资格或缺乏朝气;后者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

133、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都可指行走困难。但前者一般只用于老年人或有病之人;后者常比喻处境困难。

134、津津有味、津津乐道 前者指感到很有滋味,特别有兴味;后者形容感兴趣的谈论话题。

135、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主张与众不同之意。前者侧重显示特点;后者侧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136、见利忘义、利令智昏 都表为私利而做坏事。但前者忘义指不顾道义;后者智昏指头脑发昏。

137、洁身自好、明哲保身 都指怕招惹是非。但前者作褒义词时重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用作贬义词时多指怕惹是非;后者用作褒义词时,偏重指处世待人,十分明智,用作贬义词时多指怕犯错误或怕得罪人,是不讲原则的自由主义的表现。

138、口蜜腹剑、笑里藏刀 都形容阻险狡诈。但前者偏重嘴甜;后者偏在脸笑。

139、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都表示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但前者偏重在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后者宽得多;后者偏重在合乎道理,语气重,色彩庄重,还可指非常正确的、不能改变的道理。

140、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都可表示清楚记得往事。但前者重在过去情景的再现;后者偏重在记忆像新的一样。

141、望风而逃、闻风丧胆 都有听到一点风声就害怕的意思。但前者重在吓得连忙逃跑;后者重在吓破了胆,丧失了勇气。

142、无隙可乘、无懈可击 前者指没有机会可以利用;后者指没有可以让人攻击,挑剔的毛病,形容找不到破绽。

143、博闻强志、见多识广 都有见识广之意。前者侧重见闻广博,知识面宽,记忆力强,用于书面语;后者侧重于阅历多,多用于口语。

144、分庭抗礼、相提并论 前者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后者指把某些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看待。

145、防患未然、未雨绸缪 都表示事前做准备。前者重在预防灾祸;后者重在为将来做准备。

146、每况愈下、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但前者重笼统地表示越来越坏;后者重在一天天坏下去。

147、一笔勾销、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销去之意。但勾销指全部取消;抹杀,指涂抹掉,表全盘否定。

148、严阵以待、翘首以待 前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以等待来侵犯的敌人;后者指抬头等待,心情焦急。

149、恋恋不舍、流恋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前者语义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景物等;后者偏重对景物的留恋。

150、众目睽睽、众目昭彰 都有众人用眼睛看之意。前者只指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后者则指群众的眼睛看得清楚。

50个以上的生活中容易混淆的成语 急要

汗牛充栋 这个成语 是形容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 大家可能会误认为是关于农民的成语。

JR

容易混淆的成语200个

弄混的话,那一般是字容易写错的,如下图

有哪些常见易理解错误或混淆字形的成语比如一些成语

泾渭分明jīng wèi fēn míng

[释义] 古人认为;渭河水清;泾河水浊;两水合流后;清浊依旧分明。比喻是非清楚;容易区别。

[语出]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滕大妖尹鬼断家私》:“守得一十四岁时;他胸中渐渐泾渭分明;瞒他不得了。”

[正音] 泾;不能读作“jìnɡ”。

[辨形] 明;不能写作“名”。

[近义] 一清二楚 黑白分明

[反义] 不分皂白 泾渭不分 黑白不分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

易错,易混淆的词语,成语

易错、易混淆的词语

一、容易出错的词语

“安详”容易写成“安祥”“安装”容易写成“按装”

“抱怨”容易写成“报怨”“部署”容易写成“布署”

“布置”容易写成“部置”“水龙头”容易写成“水笼头”

“百叶窗”容易写成“百页窗”“家具”空易写成“家俱”

“度假村”容易写成“渡假村”“间谍”容易写成“间碟”

“通牒”容易写成“通谍”“影碟”容易写成“影谍”

“霄汉”容易写成“宵汉”“电影脚本”容易写成“电影角本”

“陷阱”容易写成“陷井”“散漫”容易写成“散慢”

“大拇指”容易写成“大姆指”“脉搏”容易写成“脉博”

“赌博”容易写成“赌搏”“荟萃”容易写成“荟粹”

“竟然”容易写成“竞然”“竣工”容易写成“峻工”

“装潢”容易写成“装璜”“寒暄”容易写成“寒喧”

二、容易混淆的词语

“薄”与“簿”:“薄”指单薄,也指轻视、看不起,如“厚此薄彼”;也指迫近,如“日薄西山”。“簿”指账本、本子,如“点录簿”不要写成“点录薄”,“对簿公堂”不要写成“对薄公堂”,“账簿”不要写成“账薄”。

归纳下一些易混淆的高考字词音和成语易混题 ,双意成语。。病句的分类。。。。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一、语音辨析

[考点分析]

《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容易读错的字,采用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掌握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高中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及一些疑难字。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guàn、“龋”qǔ。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piàn”,而读“biàn”。

②注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好”,读 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恶”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如“巷”,一般读“xiàng”,(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ng”了。

3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

二、字形辨析

[考点讲析]

“识记现代汉字字形”是《语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要求,它包括区别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以及不规范的简化字。还要注意正确书写数字。

汉字字形的考查,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为主,超出这个范围的,一般是课本上出现过的。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考点所考查的内容主要是:①形近字,如“惦”(念)与“掂”(量);②同音字,如“投机倒把”的“倒”误写为“捣”;③音同形近字,如“国籍”的“籍”误写为“藉”。试题备选项中一般涉及对16个字的正确识记。要求选全对的,或选有错的,选错一个或错两个的。能力层级为A级,分值为3分。

“据义辨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最根本的方法。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除了少数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外,绝大多数为形声字。而形声字的形旁表意,即根据其形旁来判断字的意义。反过来,我们可以根据词语中某处语素的意义来判断该语素(汉字)的字形是否正确。例如:同音字(枪)“杆”、(麻)“秆”与(竹)“竿”,“杆”从“木”,指“器物的像棍子的细长部分”;“秆”从“禾”,指“某些植物的茎”;“竿”从“竹”,指“竹竿子或类竹竿的东西”。形近字“赝”(品)与(义愤填膺),“赝”从“贝”,指“伪造的物品”,“膺”从“月”(肉),指胸。因此,在汉字复习时,一定要结合字义理解记忆。平时要注意积累,扩大词汇量,有些字之所以认不准,往往因为对它不熟悉,甚至从来没见过。没有一定数量的字词识记,是不可能形成语文能力的。

[典型试题]

例题1 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宵汉 弘扬 扑溯迷离

(1999年全国卷第2题)

剖析 此题考查词语中有特定意义的字形,答案为C。C项中“蘖根祸种”的“蘖”应为“孽”,误写为“萌蘖”的“蘖”。A项中错两个,分别为;“冷寞”的“寞”应为“漠”,误写为“寂寞”的“寞”;“一愁莫展”的“愁”应为“筹”,误写为“忧愁”的“愁”。B项中也有两处错误:“痉孪”的“孪”应为“挛”,误写为“孪生”的“孪”;“偏辟”的“辟”应为“僻”,误写为“开辟”的“辟”。D项中同样错两个:“气冲宵汉”的“宵”应为“霄”,误写为“元宵”的“宵”;“扑溯迷离”的“溯”应为“朔”,误写为“追溯”的“溯”。

例题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2000年全国卷第1题)

剖析 此题考查错别字的识别,答案为C。A项中“娇生贯养”的“贯”应为“惯”,此词语的意思是“从小被宠爱纵容”;B项中“惨绝人圜”的“圜”应为“寰”,“寰”指广大的地域,而“圜”则是指圆;D项中的“装祯”的“祯”应为“帧”,“装帧”的意思是指书画、书刊的装潢设计,包括封面、版面、插图、装订形式等等。

三、词语运用辨析

考点讲解:

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虚词、实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所处的重要性。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对虚词的考查集中在关联词(连词、部分副词及部分介词)的使用上;对实词的考查,则主要集中在辨析含有相同语素的同义近义词;“成语”将专辟一节讲解,这里不再赘述。

在备考中,重点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落实:一、落实词义的认读,注重多角度的辨析;二、强化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三、重视语言实践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

重点提示:

1、正确使用实词

实词的考查以同义近义词辨析为主。要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近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般说来,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

①从意义方面来辨析。如词义的轻重。“激动”比“感动”更强烈。“蔑视”比“轻视”词义重。词义的着重点不同。如“诡辩”与“狡辩”同是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狡辩”则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就是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如“开垦”、“开拓”、“开辟” 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两者词义范围较小;而“开辟”着重指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②从色彩方面来辨析。主要表现在:A、感情色彩不同。如“鼓动”、“鼓舞”、“煽动”都有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的意思,但“鼓动”是个中性词,即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坏的方面;“鼓舞”是个褒义词,指受到好的影响而积极奋发;“煽动”则是个贬义词,有挑唆、怂恿人干坏事之意。B、语体色彩不同。语体色彩主要表现在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如“夫人”和“爱人”是同义词,前者适合于庄重的场合,后者适用于一般的场合。

③从用法方面来辨析。A、搭配对象不同。如“爱戴”适用于对上,“爱护”适用于对下。B、语法功能不同。如“公然”、“公开”都含有不加掩饰地采取行动之意,但“公然”是副词,在句中只能作状语,如“公然侵入”。“公开”是动词兼形容词,在句中多充当谓语,如“真相早已公开了”;也可充当状语,如“公开表明态度”;还可充当定语,如“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2、正确使用虚词

高考对虚词的考查有两种题型:一是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一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考查的重点在虚词的用法上,因此,分析词语的性质、功能,尤其是用法,对于辨析虚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辨析虚词的方法如下:

①从词性的角度辨析。如“固然”和“诚然”,前者只能作转折连词,后者除了有同样的性质、功能外,还可以作副词,如:他诚然是一名优秀的小品演员。

②从词语的适用对象、场合、范围等角度辨析。如:介词“对”和“对于”,前者适用范围比后者广,一般而言,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如:小黄对我笑了笑。强调动作行为的方向、目标,或含有“对待”意味的,只能用“对”。如,他对工作很负责。“对”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如,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对于”则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③从词语搭配的角度辨析。许多关联词的搭配是固定的。如:表并列关系的“也……也……”、“不是……而是……”等;表递进关系的“不但……而且……”、“不仅……还……”等等。

④从表达关系的角度辨析。如“进而”与“从而”,前者一般表示递进关系,后者一般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只要”与“只有”,前者所强调的是充分条件,后者所强调的是必要条件。

⑤从语气的角度辨析。主要是指表示语气的副词和助词。如“难道”与“莫非”,前者多用来加强反问语气,后者多用于揣测语气,有时也用来加强反问语气,但不及前者强烈。

所有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多加体会揣摩。

典型题例: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999年高考题)

① 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 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持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____疾病。

③ 见到这一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___了。

A、窜改 驱除 融解 B、篡改 祛除 融解

C、窜改 祛除 溶解 D、篡改驱除 溶解

答案:B。分析:“窜改”即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两者的意义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第①句的意思是说日本的某些政客要改写既成的历史事实,这显然是不符合历史的真实的,也就是“作伪”。“驱除”是赶走、除掉的意思。“祛除”是除去(疾病、疑惧或所谓邪祟),这个词有它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第②句的语境最为吻合。“溶解”指一种物质均匀地分布在另一种物质中成为溶液。“融解”是融化的意思,融有消融、消除的意思。第③句的意思是说她的满腔怨恨似乎没有了,应为“融解”。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000年高考题)

① 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____着各大新闻媒体的上百名记者。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②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____的作品来的。

③ 曹操四言诗的雄浑,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自然受人称誉;而张旭草书的奇伟飞动,颜真卿楷书的厚重雄伟,也同样令人____。

A、聚集 品位 赞扬 B、云集 品位 赞叹

C、云集 品味 赞叹 D、聚集品味 赞扬

答案:B。分析:聚集是“集合;凑在一起”的意思,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各处来,聚集在一起。在第①句中,采访同一件事有上百名记者,人数已经很多了;他们又代表各大媒体,是从不同的地方来的,因此用“云集”更为恰当。作为名词,“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品位”可用来专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赞叹:称赞的意思,一般可不带宾语。赞扬:称赞表扬的意思,作谓语时一定要带宾语,“令人赞扬”在语法上是不通的。再者,对古人的作品,我们只有“称赞”,而无法“表扬”。

四、成语运用辨析

一、 考点讲解

近年高考成语题考什么内容,应采取什么样的备考对策呢?

1、立足教材,积累成语。汉语成语丰富多彩,复习时首先要立足教材,掌握初高中十二册课本中的成语,可根据课文注释、思考和练习、现代汉语词语表加以摘录,这样做就会积累起数量可观的成语。近几年高考成语题所涉及的成语绝大多数取材于教材,要切实掌握课本中的成语,切不可舍近求远。

2、留心课外,广识成语。中国的成语是华夏语汇的瑰宝,成语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是一般词语无法比拟的。但如果不理解一些成语的意义,不懂一些成语通常的用法,就会弄巧成拙。因此,必须对那些容易误解,误用的成语重点复习掌握。

3、分析病情,通盘考虑。可从成语的感情色彩、适用范围、意义理解、与上下文是否搭配、矛盾或重复等方面入手,并结合语境作全面的分析。

二、典型例题

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B、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C、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D、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的中东之行,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美伊之间的矛盾,海湾地区的局势也不会从此一劳永逸。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是观众深受教育。

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地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 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五、病句辨析和修改

考点讲解:

最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列举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从近年的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本考点命题的主要方式有四种:(1)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2)让考生在原句上修改病句;(3)判断题目对病句的分析是否正确;(4)判断对病句的修改是否恰当。多以判断题的形式出现在第一卷中,如1999年、2000年、2001年、2003年高考题的第5题,2002年的第6题。

病句辨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

(一) 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定语状语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分句位置不当。

1.定语、中心语位置颠倒:

例:这个国家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把定语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例:如何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在全校教工中热烈地引起了讨论。

(“热烈地”应放在“讨论”之前。)

3.把状语错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充分的主观能动性。

(将“充分”调至“激发”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例:北京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的这件金缕玉衣是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之后,并在“文物”前加“的”。)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在休息室里许多代表昨天都与他热情的交谈。

(应改为“热情的与他交谈”)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例:他不能严格要求自己,能力即使再强,也不能委以重任。

(“即使”应移到“能力”的前面)

7.主客颠倒:

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于许多日本企业家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许多日本企业家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不陌生的”。)

8.分句位置不当:

例:为支援灾区人民,村里的人宁愿献出大米,也要自己吃玉米面。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宁愿自己吃玉米面,也要献出大米。” )

(这是典型的主宾搭配不当。)

5.前后照应错误

例:学习态度的正确与否是成绩优良的先决条件之一。

(“正确与否”是两方面,而“优良”只是一方面,前后搭配错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例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主语残缺。这是1992年全国高考题第4题的D项,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宾语残缺,这是1997年高考第6题的A项。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3.南堡人民经过苦战,一道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溪边。

(该句缺谓语,句中主语“南堡人民”和状语“经过”,而没有谓语,若把“经过”一词前置句首,“经过南堡人民”便成为状语,“一道大坝”便成为主语,“屹立”成为谓语,这样的句子成分就不残缺。)

例4.全运会结束后,运动健儿们凯旋而归。

(谓语重复。“旋”就是“归”的意思,可改为“胜利归来”。)

例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例6.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力。

(四)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类型主要是句式杂糅。

例1.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

(典型的句式杂糅。这是将“著作的作者是两位年轻教授”和“著作是由两位年轻教授写成的”两句杂糅而成,可删去“的作者”或“写成的”。)

需要容易混淆的成语

黑白不分;是非不明.费尽心血 机关算尽 冥思苦想

尽心竭力 煞费苦心 绞尽脑汁 搜索枯肠 挖空心思 殚思竭虑 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费尽心机 穷竭心计 前3个一样,后两个一样。

费尽心机

词 目 费尽心机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fèi jìn xīn jī

释 义 挖空心思,想尽办法。

出 处 明·王世贞《鸣凤记》第四出:“若不投其所好,怎得重用?因此费尽心机,访得今日是他生日,预差人浇成一对寿烛。”

词 目 煞费苦心

释 义 煞:极度,很。形容费尽心思。

出 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这煎烟方法,我是煞费苦心,三番五次的试验,方才研究得精密。”

示 例 他~编造的谎言被人当场揭穿了。

近义词 费尽心机、冥思苦想

反义词 无所用心

编辑词条绞尽脑汁

【词目】绞尽脑汁

【发音】jiǎojìnnǎozhī

【释义】费尽脑筋,想尽一切办法

【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

【示例】碰到这个难题,他~也想不出解决的办法来。

【反义词】义无反顾

【近义词】思前想后、冥思苦想、左思右想

前3个一样,后两个一样。

殚思竭虑 (dān si jié lǜ)

解释: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

出处:唐·白居易《策林一·策头》:“殚思极虑,以尽微臣献言之道乎!”

处心积虑 ( chǔ xīn jī lǜ )

解 释 :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

出 处 《谷梁传·隐公元年》:“何甚乎郑伯?甚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

用 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指费尽心思做坏事 常误解为“殚精竭虑“(用心精力,费尽心力)。

楼主尽力而为了,3分中应该是够了。

容易混淆的四字词语,要有对比的

古今往来 庞然大物 哄堂大笑 津津有味 天长日久 倾盆大雨 毫不犹豫

不三不四:形容人时指人的品行不正派。不伦不类:形容人容易混淆的常用成语辨析集锦 容易混淆的常用成语辨析集锦 (1)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