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王维诗歌中的“静”和“空”于他修佛之

王维诗歌中的“静”和“空”于他修佛之

王维诗歌中的“静”和“空”于他修佛之间的关系

诗中的“空”与“静”。“空”者为“心空”,“静”者为“心静”。“心空”——洞穿世事,万事皆空;“心静”——寄情山水,淡泊宁静。

唐代诗人王维擅长捕捉各种各样的静态 ,用多种方法来描写、展现幽深淡静的意境 ,给人以不同的美感,王维晚年诗歌好用“空”字,这充分反映了他的佛性。但正是这样形成了王维诗歌淡远清逸,空灵闲雅的风格,使之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独特的“这一个”。王维的诗歌,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作为其释放情感的载体,广泛的展现了“空”的思想。诚然,这些山水田园诗歌大多写景,并无太多直接抒情或议论。而王维的匠心独运恰恰表现在这儿,他将禅学对“空”的阐释,信手描绘成一幅幅寓意深广的山水画卷,化抽象的哲理为具体可感的画面,诗心与禅道有机交融,创作出众多富含理趣的诗歌。

怎么样理解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点?

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他写景动静结合,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他的写景诗,常用五律 、五绝,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舒缓,宜于表现山水幽静和诗人恬适的心情。 王维还精于绘画。他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作人物、佛像、尤长于山水、青绿、水、墨兼擅,更以水墨山水为人称许。所作破墨山水,笔迹劲爽,“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

求采纳

王维诗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

[关键词] 画面美 色彩美 构图美 意象美

宋·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其所成就,不仅仅能诗善画,而是把艺术中的诗与画,通过他的诗作,给以融化。这诗画的有机结合,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中国画的特点。《宣和画谱》中提到王维的诗句如"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说是"以其句法,皆所画也"。其绘画创水墨渲澹法,作品笔墨清新。格调高雅,传达出一种诗意的境界。[1]

我国传统诗歌理论中最重要的意境范畴。台湾诗评家解释说,就是在绘画式的视觉结构中表现出形象的功能。歌德说:“绘画是将形象置于眼前,而诗是将形象置于想象力之前?

总的说来,描绘性的形象是提供五官的知觉和感觉信息为主的。[2]绘画是靠色彩、线条、明暗等变化来描绘形象、反映生活的诉之于视觉的造型艺术。它比之于诗歌,显然更富于形象的直接性、具体性和立体感。富于绘画美的诗歌正是在以文字塑造的形象中,大量撷取了绘画的上述特点,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文字形象的间接性局限,缩短了读者由文字概念演化为具体形象的思维过程,从而使诗歌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更具体、更生动、更鲜明、更感人,更迅速地为读者所把握,从而产生出一种强烈的绘画美感。[3]

王维山水诗“诗中有画”的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画面美:

王维的诗有了一种其他诗人所难以企及的静美、澄旷、寂悦。特别是他在描写大自然中一刹那间的纷纭动象,是那样的清净与静谧,禅韵盎然,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飞鸟,时鸣春涧中。"《栾家濑》"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以及《山居秋暝》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往往荡涤读者之胸襟,给人以恬澹宁和的无尽遐思。[4]

宋朝晁说之(以道)认为:“诗传画外意,贵在画中态。”可以说,追求诗歌中可睹可感的画面美正是诗歌取得绘画美的一个重要原因。[5]

王维的《戏赠张五弟 三首》诗中,有这样的怡人诗章:"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以及"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人在大自然中,原来是可以那样的物我相亲,任运自在,一幅人与自然万物泯然无间、尽善尽美和谐画卷,尽收眼底,感人至深。[6]

王维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的艺术才能,在前期的诗里已经有了出色的表现。例如:《宿郑州》"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齐州送祖三》"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诗句,或以素描见长,或以刻画见工。特别是他的《使至塞上》,全篇气势流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写景尤为壮丽。

他后期诗中最为人们称道的《辋川集》绝句,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象《鹿柴》这样的诗,所写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声,深林里偶然照到青苔上的一缕斜阳,的确能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竹里馆》、《辛夷坞》也同样写得很幽美。[7]

而《谓川田家》这首五言古诗以率真自然的不事雕琢纯用白描的笔法,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夜幕降临之际的安逸宁静、怡然自乐的田家晚归图。

《汉江临眺》则可谓王维融画法入诗的力作: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种异常广阔的整体性的“可游、可居”的生活--人生--自然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去追求表现的美的理想。[8] 首二句一笔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作为画幅的背景,为整个画面渲染了气氛。三、四句以山光水色作为画幅的远景,诗人着墨极淡,却给人以伟丽新奇之感,其效果远胜于重彩浓抹的油画和色调浓丽的 水彩。而其“胜”就在于画面的气韵生动。难怪王世贞说:“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味。”[9]说得很中肯。首联写众水交流,密不间发,此联开阔空白,疏可走马,画面上疏密相间,错综有致。接着,诗人的笔墨从“天地外”收拢 ,写出眼前波澜壮阔之景,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画面布局,远近相映,疏密相间,加之以简驭繁,以形写意,轻笔淡墨,又融情于景,情绪乐观,这就给人以美的享受。王维同时代的殷王番在《河岳英灵集》中说:“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此诗很能体现这一特色。[10]

王维的诗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从前面所举的那些山水诗,我们可以看到他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正因为他观察自然的艺术本领很高,所以他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他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以《山居秋暝》这首名作为例:[11]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的声音,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地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它好象一只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又象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语言也高度清新洗炼,朴素之中有润泽华采。的确深得陶诗"清腴"的特色。[12]

王维的力作《终南山》,是一首地道的山水诗。这首诗单纯描写终南山麓山水地貌,出语不凡,别具情趣。"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首二句即点出终南山的地理位置,极写终南山气象之雄伟高远,颇具工力。由于终南山靠近京都长安,加上其山势连绵不绝,直抵海边,更增添了视觉联想上的魅力。"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二句,是借云霭恍惚迷离、变幻不定的形态,反衬终南的高远-一往前看,白云弥漫,走近前却又不见,回首再看时,那白云又凝聚在后面了;从远处看,只见一片青霭的山气,走进去,却又什么都没有了。这种奇观只有身历其境的人才有更深切的体会。"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而连绵不绝的山壑,因天气和云气的变化,有的阴翳,有的晴朗,真个是山色难测,各不相同。这是从正面衬托出终南山麓的多姿与壮丽。有此二句,山也增色,诗也添辉。最后两句"欲投入处宿,隔水问樵夫",是从另一个角度写终南地域之远阔;其胜景非一日所可毕览,需向山中樵夫打探投宿处以待来日复作畅游。"隔水"二字写出了终南山水烟雨迷濛之状,十分传神。掩卷回味,全诗确如一幅维妙维肖的山水写生画,并无任何奇想幻觉,却真实可信。

王维的山水诗具有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形象生动、意味深长等特点,既有陶渊明诗那种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灵运诗那种精工刻画的描写,颇多名篇佳句,如《鹿柴》、《竹里馆》、《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积雨輖川庄作》的"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等等,皆为后世所推崇;尤其是《终南别业》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两句,能够给人以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被古人视为最得理趣的佳句而广为传诵。[13]

分析王维诗歌中的禅境

浅析王维诗歌中“禅”:

禅诗或称佛教诗歌,是指宣扬佛理或具有禅意禅趣的诗。自从佛教在汉晋之际从印度传入,这类诗歌就应运而生。禅与中国诗歌的结合,就形成了诗歌园地中的一个奇异品种──禅诗。

禅诗大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禅理诗。这部分禅诗的特色是富于哲理和智慧,有深刻的辨证思维。 另一部分则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诗,诸如山居诗、佛寺诗和游方诗等。表现空澄静寂圣洁的禅境和心境是这部分禅诗的主要特色。这些诗多写佛寺山居,多描写幽深峭曲、洁净无尘、超凡脱俗的山林风光胜景,多表现僧人或文人空诸所有、万虑全消、淡泊宁静的心境。

禅与诗的结合,有其内在本质上的必然性。二者都面对着一个根本的大问题:生命。二者的发生和圆满也都基于同一种情况:觉悟。禅和诗所要完成的,都是体验和打开,使原本存在于事物中的东西重新凸现出来。

禅诗自晋代以来,在中国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除了历史上诗僧们的大量作品外,像谢灵运、陶渊明、白居易、王维、孟浩然、苏轼、唐寅等历代诗人,也都留下了不少传世之作。

读唐诗和读宋词一样,如果不懂禅,那境界什么的,就肯定是与你无缘的了。比如寒山与拾得,颇有六朝文人飘遗之风,他们同行止共往还。“寒山住寒山,拾得自拾得”,都是“疯癫”型的异行僧人。其实,他们的“癫”与“疯”何尝不是佯装呢?在阅尽人世炎凉、看破俗风卑之后,他们干脆来个假作真时真亦假。“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独空无人知,孤月照寒泉。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当诗人一旦与禅思冥合,六根不胶着于物时,诗人就能以明境般的心涵容万物,对境无心,应物而不累于物。这种水月相忘的圆融境界,圆融得脱落了圆融念,便是平常心。他们饥来吃饭,寒即向火,困来打眠。禅悟后回归平淡,以随流的心境恢复到本来的空明,所谓无住生心。要了解一株花,就必须变成这株花,去做这株花,去享受阳光和雨露的恩泽,把握感觉到生命的全部律动。供参考。

王维山水诗特色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固然精当,但只是对他的诗一方面的评价,而你的题目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 。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王维的生平,尤其是与佛家结缘的经历和他的审美意趣;

2、着重分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诗画结合特点和其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的联系;

3、举例论证王维的诗中的禅趣空静之美如何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体现出来。

请问王维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 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情景交融,浑然天成。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王维写触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又多隐喻比兴。

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王维的律诗绝句,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雄浑华丽,澄净秀雅,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

王维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王维在写诗的技巧上有着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极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诗篇中,含有逃避现实的消极因素。因此,在文学史上称他与孟浩然同为“隐逸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与孟浩然并称,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试述王维诗歌的意象意境

王维的一些山水田园诗歌具有空灵、明净的意境。意境是一种虚实相生、富有韵味的境界。诗人描绘一些现实中的山水田园景物,注入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审美空间,这个审美空间就是意境。意境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作品中生发出来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具有含蓄韵味的境界,当你体味这种境界时,你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你的灵魂在同时也被净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送别的诗句,作者用细雨、青青新柳营造出了离别的感伤情绪,情景交融,形成感人至深的意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的是辽阔的大漠风光,壮丽的画面和境界让你的心胸也为之开阔。《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及《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则都是创造了寂静空灵的境界,景致是幽篁、深林、青苔、明月,作者高洁的的人格凸显于我们眼前,人与景物极为融洽,二者合二为一,形成空明静寂的意境。《山居秋暝》则营造了色调明朗、蕴含活泼生机的意境,“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明月”、“清泉”、“绿竹”、“浣女”、“青莲”、“渔舟”描绘出一副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诗人对安静纯朴生活的向往。诗人为何能营造出这么多净化人灵魂的意境呢?首先是因为诗人的人格是高洁的。他不受世俗的烦扰,不与世人争名逐利,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他的追求是发自内心的需要,不像世人那样汲汲于功名利禄。他与世无争,心境是平静的。他的精神世界是纯粹的,感觉也变得灵敏,他的诗歌就是他的纯粹空明心境的表现,必然能够打动人。其次是诗人是通过山水景物寄托自己感情,而他又是一个画家,具有良好的绘画素养,他描绘的画面能够较好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意境是需要画面支持的,诗人对外界的光线色彩极为敏感,创造了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日落后天色昏暗,愈显江湖之白色;绿色的潮水涌来,仿佛天地也变成青色。日色本来应该是温暖的,因青松的冷色调而让人产生寒冷的感觉。诗人作为画家,感受非常敏锐,善于捕捉自然界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再次是诗人具有良好的佛学修养。佛教讲究心境,王维在静修的过程中,心境变得平和,在描绘外界自然景物时往往能有所领悟,这使他的诗歌除了具有一种平和之美外,还有一种韵外之致。如“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表现出一种禅趣和禅机。 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在盛唐诗坛上,除李杜以外,鲜有堪与比并的。他的山水诗平淡自然,俊逸空灵,与琴棋书画融为一炉。诗中常有形与声的刻画,情与意的温馨,飘洒与沉静结伴,显达与幽深同行。常用委婉冲淡、古雅悠远的高妙手法,达到令人拍案叫绝、流连忘返的艺术胜境,形成他山水田园诗的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本文拟从语言、意象、色彩、音响四个角度来剖析王维山水田园诗的意境美,并探索形成这种意境美的原因。

一、语言不重华饰,明净淡雅,虚实相济

语言是诗人情绪的物化形态,是诗歌最表层的意象。王维在语言上追求明净淡雅,不尚浓艳,不重华饰,不作惊人语,不出吞云吐月之言。他讲究自然与真切,注意语言的启示性,表现出诗歌语言的自由、自在和自觉。如《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诗人以浅切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山居环境的幽静可人而又富于生气。在夕照浑茫的大背景下,古松参天,仙鹤盘旋,访客罕至,柴扉独掩,可谓幽静之至。诗人以“苍茫”、“遍”、“稀”这些词来渲染寂静的氛围,又用“新粉”、“落”、“烟火”、“处处”等传神的字眼,传递出大自然勃勃的气象和人们怡然自乐的精神面貌。

《山居秋螟》的前半首写道: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

写景如画,随心挥洒,这样动人的自然写景,正是通过清新淡雅、自然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理想中的社会美,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丰姿摇曳,耐人寻味。

王维的诗又多以虚写实,《如汉江临泛》的中间两联: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颔联把所见江山的空间跨度极力加以扩展,以至于无穷无尽。“有无中”的山色,“天地外”的江流,这种因远而虚的境界,展示了江面之宽、江流之长。诗人用“有无”和“外”,点出了画面由实景而化入虚白。颈联再用一个“浮”字,以郡邑浮沉、天空摇曳的幻觉,极写水势的浩渺潏荡,似乎把郡邑描写成海市蜃楼了。但也只有这样,才能更真切地表现出“前浦”波澜壮阔、浩渺连天的风貌。这不能不得益于王维诗歌语言的平淡自然而又体物精细。

二、意象空灵剔透,虚幻静谧,富于变化。

司空图的《诗品》中就曾用“白云”比喻“超诣”的神韵,说“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王维将心性具象为白云,正是基于这种考虑,也恰恰是这种效果。

王维在诗中取意象最多的是云: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别》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过香积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观猎》

比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那一抹返照的夕阳,那被夕阳辉映的青苔,还有那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的深林,该可以勾起多少的遐想,该可以给人多少的审美享受!王维在山林溪壑之中,既寄托了自己高尚其志、不与世俗合流的人生理想,也倾注了他对自然之美的衷心喜爱。包括那些体现禅宗哲理、给人以极端幽静之感的诗篇,同时也有生趣盎然,鲜洁明丽的意境。又如《辛夷坞》:

王维山水田园诗意境美浅探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借空山无人之涧户与自开自落之芙蓉来表达空寂之境。然这一“空寂”之境,并非是完全的死寂、冷清,在“空寂”的表面下,仍然存在着生命的跃动,那自开自落的芙蓉花,正是此种生命跃动的象征。

王维笔下的意境不是平面的、单一的、一成不变的。他在创造客观山水的意境时,通过自己全身心的浸染、感受,使客观景物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借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使“无我之境”变成了“有我之境”,从而构成一种艺术意象:为表其惆怅之情,空间物体失却了它们固有的自然属性,而披上诗人强烈的主观情绪,比如《华子岗》;为表其空虚静寂之感,时间似乎亦可停止流逝,比如《鹿柴》;随其意兴所至,空翠之色似乎可以润湿人衣,如《山中》;甚至于月光可以惊起小鸟,如《鸟鸣涧》;莓苔青色可以浸染人衣,如《书事》。在诗人主观意兴之映照下,客观存在的山水景物变为心理意象,为表达诗人的情思服务。

三、讲究色彩,从虚处落笔,并以青白色为主。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被称为“诗中有画”,而且是“有声画”,是不无道理的。王维以画入诗,使他笔下山水田园景物的布局错落有序,富于图画美。绘画艺术讲究虚实相生,常留虚白供读者再补充。王维深谙此道,在描绘山水景物时往往从虚处落笔,如前引《汉江临泛》的颔联“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其状江水浩渺,山色空濛,有以少胜多,一以当十的艺术效果。

山水田园诗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即是对色彩的使用的自觉程度。王维作为一个画家诗人,对色彩的价值认识及对色彩的遣使,便更具创造性了。

以《山中》为例: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仿佛是随意的点染,然却已非自然色了,诗人选择秋山本身就存着深刻的含蕴,满目苍郁的秋山缀以稀疏零落的红叶,再衬以通过幻觉错觉而滋生出来的诗意感受和心灵色彩,全幅画就蒙上了似幻而真的生命感动的烟雾。

就像他所开创的南宗画派以水墨为主一样,在水墨的浓淡明暗变化中表现山水的物理和质感。在诗中王维偏好青白两色: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节事》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

这在诗人笔下同样可见,如《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朝雨乍停,天宇清朗,道路洁净,路旁柳树被雨水洗出了它那青翠的本色,而柳色之新,又映照出客舍青青来,从而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再如《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萍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

河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以明月照彻滩水,水才显其“清”,滩才显其“浅”,水底之石才显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楚地看到生长其中的“绿蒲”,它们长得又肥又嫩,差不多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了。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绿”字:光线微弱,绝色就发暗,能见其绿,足见月光之明亮。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相映相衬,给人造成了极其鲜明的视觉感受。

四、讲究音响,以动写静,动静相映

王维对大自然声响的处理,集中体现在音响上,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濞深涧中。

这里人闲、夜静、山空皆是从静态入手的,它们构成了春天山涧夜晚的静谧。诗人又写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一个“惊”字唤醒了一个息息相通的世界,不仅荡涤了那种死沉沉的气氛,而且更加突出了山涧的宁静幽美,创造了“鸟鸣山更幽”的境界。又如《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高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步入茫茫山林,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中,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不知从哪里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有小径而无人行,听人声而不知何处,再衬以周围参天的古树和层峦迭嶂的群山,这是多么幽静空灵的境界!诗人描绘了幽静的山林景色,更着意写了隐隐的钟声,这钟声非但没冲淡整个环境的平静,反而增添了深山丛林的僻静氛围。

王维的山水诗善于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动静相映,写出自己极为细致的感受,捕提一瞬间的动人景象。如《山居秋暝》的颈联: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诗人先是听到“竹喧”,才知道是“归浣女”,先看到了“莲动”才发现了“下渔舟”,诗人写出了先有所闻、后有所见的细致感受。“竹喧”、“莲动”这些美的动态和美的音响,动静相衬,自然天成,既精妙入微,又含蓄隽永。不难想象,在“竹喧”“莲动”过后,又是怎样的清静,这比单写静更富有诗意,更耐人寻味。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自然山水中,自然美和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

王维的诗歌开创了一个时代,堪称山水诗“正宗”。其诗往往把实景与它所暗示、所追求的虚境融为一体,给人以最大的审美愉悦感。同时,他的诗与他采用的某种物象间也往往具有某种内在精神,使自我融合万物,又投影在色彩、意象、音响和语言中,营适了空灵、明净、飘逸的意境,使山水田园诗发展到了顶峰,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诗人,成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风格并占据重要一页的一位诗人。

简要分析王维诗歌的艺术特点

你好!!

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一)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二)炼材。指的是选材练意,王的诗善于捕捉形象和创造形象,在诗中体现出绘画的特点。(三)语言。王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当然,以上几个方面的说法,本文分而述之只是为了论述上的方便,实际上这三方面在其诗中是融合统一的。

唐代诗人王维,兼诗人与画家于一身,把诗画艺术融为一体,留下了千古名诗,也留下了传世名画,给人以情的感染、美的享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的赞誉(见《东坡志林》)。自宋以来,用类似词语来赞美其他诗人或画家的,多到难以数计,这说明诗和画作为姊妹艺术,所创造的艺术境界往往相通,相互间的影响甚为密切。但是,当我们一提起“诗中有画”或“画中有诗”的境界时,很自然的就想起王维的名字,觉得只有他才适合作为这种艺术境界的代表者,这说明东坡的评语入人之深,意味着这种艺术境界在王维笔下体现出来的深度与广度,应该比一般的诗画作家更为突出,更值得我们去探究。

本文只就“诗中有画”的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许有助于说明王维诗的艺术特点。

诗和画虽然是姊妹艺术,但由于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也就各有特色,各有局限。“诗中有画”的说法,应该是以诗为主体,吸收画的某些因素,融入诗境,从而体现出一般诗作所难以达到的美感。同时,我们说某个作家的“诗中有画”,应该是就他的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而言。这就要求作者在诗、画创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构思上,达到高度熟练,才有可能相互渗透,自然融合。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理想的作家应该既是大诗人,又是大画家,王维可以说是古代诗人中具有这种条件的代表人物。因此,“诗中有画”才能体现为王维全部作品的艺术特色,它不仅表现在山水景色的形象刻画上,也表现在声、光、色、态的语言结合上,乃至表现在非山水景色的某些创作环节上。

“诗情画意”,这是一句常言。从其含义中,可以窥见诗画、情意的密切关系,也可以窥见诗是以情为主,而画是以意为主的.。就诗来说,一切有效的表现方法,应该都是使诗情表达得更落实,更能为读者所掌握,也就更能感染读者,即令最空灵的表现手法,其效果也是如此。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王维诗的艺术特点作出合理的说明。

以上说明:(1)“诗中有画”要就一个作家全部作品的艺术特点来考察;(2)“诗中有画”不能脱离表情的效果来论析。这是我们理解“诗中有画”以及正确评价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两个基本要点,下文就联系王维的作品印证阐发。

“诗中有画”既然是王维全部诗歌作品的艺术特色,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为方便起见,我们就结构、炼材、语言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赏析。同时,这种特色体现在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明显,而在非景色山水的篇章句上面较为隐微,因此,我们在举例说明时,也就由显及隐,以便推求。

一、结构:“经营位置”是画学六法之一,是画家的基本功。画家善于把许多个别迹象通过经营位置组合成一个整体,王维的诗就吸取了这种特色。例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二句是本诗的......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搜集王维的古诗中的一些名句。(4-6句)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王维的诗全集:

《鹿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竹里馆》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送元二使安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www.slkj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

《山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翻译】

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的红叶和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和作者某些专写静谧境界而不免带有清冷虚无色彩的小诗比较,这一首所流露的感情与美学趣味都似乎要更健康一些。

《山居秋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空旷的山中,新雨刚刚下过。夜间的秋色更添几分凉爽。明朗的月光照在松竹间,清澈的泉水从池上流过。浣女穿梭在林间,发出刷刷的响声。小鱼穿梭莲中,莲花摇摆着。渔夫放下船,满载而归。春天的芳菲虽......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王维的哪首诗最有禅机

王维有禅机的诗如下:(“最有禅机”的诗因人而异)

王维诗句多是“不用禅语,时得禅理”。在山水园生活的描绘中蕴含着禅意,用热闹的字眼透出幽静的意境,寓静于动,动中显静,以含蓄曲隐、意在言外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具有高超的技巧和深邃的哲理。例如人们所熟知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后人认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联,是最得理趣的名句。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法皆有生、住、异、灭之迁流变化。此联正是在观赏行云流水之际,透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生生灭灭,穷尽复通的禅理。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的境界。由于他的心灵自幼浸染了佛教清净无为的色彩,所以他笔下的山水田园被描写得那么宁静安祥,澹远空灵。禅机悟境,每每流露于字里行间。如《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人独自坐在幽深的竹里弹琴长啸,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惟有皎洁的月光相伴,这是多么清静幽寂的画境!

《鹿柴》一诗,也是这种心境的流露: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阒寂的空山中偶然听到的人语,幽深的密林里偶尔照到青苔上的一缕夕阳,被诗人信手拈来,给我们一种远离尘嚣的无比清幽的意趣,使人回味无穷!

又如《辛夷坞》云:

木末芙容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鸟鸣涧》云: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内篇卷六》中说:《辛夷坞》和《鸟鸣涧》两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尤其《辛夷坞》,更是“入禅”之作。一语中的,诚哉斯言!

王维诗歌中的禅意,还表现为无我的境界。如《戏赠张五弟湮》云:

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

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

云霞成伴侣,虚白待衣巾。

佛教无我的思想和中国本土的庄子哲学颇有一致之处,二者很容易结合在一起。“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一联,用的是《庄子·山木》典故:“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鸟兽不恶,而况人乎?”“虚白”一词,则出自《庄子·人间世》:“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经典释文》:“(晋)司马(彪)云:‘室,喻心;心能空虚,则纯白独生也。’”用以形容清净的心境。

王维的另一首诗《山中示弟等》,更是将佛、道二教融合在一起,表现了无我的境界: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吾丧我”乃《庄子·齐物论》中南郭子綦的话。“广成子”则典出《庄子·在宥》,唐陆德明、成玄英等人均认为“广成子”乃老子的别号。“缘合”、“性空”均为佛学术语。《大般若经》云:“一切法,自性本空,无生无灭。缘合谓生,缘离谓灭。”《华严经》道:“法性本空寂,无取亦无见;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与此相类似,王维还有一首《酬黎居士淅川作》:

侬家真个去,公定随侬否?

着处是莲花,无心变杨柳。

松龛藏药裹,石唇安茶臼。

气味当共知,那能不携手!

“着处是莲花”,即着意于求佛法。“变杨柳”出自《庄子·至乐篇》:“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支离叔曰:‘子恶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恶!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尘垢也。死生为昼夜。且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我又何恶焉!’”变杨柳,体现着自然的化迁。“无心变杨柳”,意思是忘却自我,顺从自然;与“着处是莲花”正好合拍。

吕澄先生在《中国佛学源流略讲》说:禅家南宗的主张经过南岳、青原一二传以后,便将禅的意味,渗透在学人的日常生活里,使它构成一种随缘任运的态度。他又说:“禅家一切行为的动机,始终在向上一着,探求生死不染、去住自由的境界,并且不肯泛泛地去走迂回曲折的道路,而要直截了当把握到成佛的根源。这个根源,在他们所认识到的,即是人们的心地,也可称为本心。”这种追求主观精神的自由境界,在王维的诗歌中表现得很充分,如《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向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总之,佛教世界观对王维诗歌创作影响是显著的,禅宗思想对其诗歌艺术风格的浸润是深刻的。正是由于这点,所以,王维后期的诗歌,意象空灵,境界清幽,呈现出一种闲澹冷寂,悠然自在的情趣。在盛唐处于上升阶段的禅宗南派,提倡:“顿悟成佛”,即凭着自己的智慧,单刀直入,一下子便领悟佛教的真理而成佛,很适合当时文人的口味。加入禅宗的表达方式又常常是形象诗的语言,因此像王维这样一个耽于禅悦的诗人兼画家,当他超脱尘俗,投身山水田园并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顿悟”的方式往往能引导他迸出灵性的火花,在刹那间突破一点,进入富有哲理意味和艺术情趣的境界。

禅意和画意,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两大特色。他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画家,被后世推崇为“文人画”的始祖。对祖国山水画的发展,有过杰出的贡献。他的诗最有写意画的效果,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正如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