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识字组词有哪些

识字组词有哪些

识字组词有哪些

“识字”

组词:认识,知识,见识,常识,识别,识字,学识,赏识,共识,博识。

识字

释义:

1.认识文字。

2.谓知晓文字音义﹐精于训诂。

造句:

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2.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3.张伯伯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决心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

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5.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

“识字”组词有哪些?

“识字”

组词:认识,知识,见识,常识,识别,识字,学识,赏识,共识,博识。

识字

释义:

1.认识文字。

2.谓知晓文字音义﹐精于训诂。

造句:

1.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2.读书岂免死,读书岂免贫。何以好识字,识字胜他人。

3.张伯伯吃够了不识字的苦头,决心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

4.不受教育的人,因为不识字,上人的当;受教育的人,因为识了字,上印刷品的当。

5.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浊,好和歹没条道。

我要查一年级下册识字七到语文园地七的组词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识字1 1 柳树醒了 2 春雨的色彩 3 邓小平爷爷植树 4 古诗两首 语文园地一

第二单元 识字2 5 看电视 6 胖乎乎的小手 7 棉鞋里的阳光 8 亮的心愿 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 识字3 9 两只鸟蛋 10 松鼠和松果 11 美丽的小路 12 失物招领 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 识字4 13 古诗两首 14 荷叶圆圆 15 夏夜多美 16 要下雨了 17 小壁虎借尾巴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 识字5 18 四个太阳 19 乌鸦喝水 20 司马光 21 称象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 识字6 22 吃水不忘挖井人 23 王二小 24 画家乡 25 快乐的节日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 识字7 26 小白兔和小灰兔 27 两只小狮子 28 小伙伴 29 手捧花盆的孩子 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 识字8 30 棉花姑娘 31 地球爷爷的手 32 兰兰过桥 33 火车的故事 34 小蝌蚪找妈妈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春风吹 2 好孩子 3 象鼻子 4 咕咚 5 小猴子下山 生字表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识字多音字组词

[ shí ]

1.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途老马。

2.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zhì ]

1.记住:博闻强~。

2.标志,记号。

识字的多音字组词

[ shí ]

1.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途老马。

2.所知道的道理:知~。常~。

3.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 zhì ]

1.记住:博闻强~。

2.标志,记号。

相关组词

认识 知识 见识 常识 识别 识字 学识 赏识 共识 博识 标识 识趣 胆识 附识

识字组词有哪些词语

认识

识字

学识

识趣

见识

识字八有什么组词

识字八有什么组词

认识

知识

字体

文字

八年

八个

认字换偏旁再组词,认换一个偏旁再组成一个词

*

“今”组词:今不如昔

*

“命”组词:命定

*

“从”组词:从先

*

“伞”组词:雨伞

*

“全”组词:全部

*

今不如昔 jīn bù rú xī :如今比不上往惜。多用作对某事的感慨叹息 。

造句:如今他的身体已经是今不如昔了。

2. 命定 mìng dìng :命中注定或必然发生的 。

造句:反动派是命定要失败的 。

3. 从先 cóng xiān :从前 。

造句:他的体质比从先好多了 。

4. 雨伞 yǔ sǎn :遮雨用的伞 。

造句:没有雨伞的孩子,就得拼命地奔跑 。

5. 全部 quán bù :整个部类,不缺少任何部分、部件或成分的数目、集合或总体 。

造句:妈妈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 。

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5课到识字8生字组词

其实我是复制的,嘿嘿,不过,希望对你有帮助。

《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这句话承接上一句,进一步点明了德国人养花的与众不同之处。因为花朵都朝外开,那么在屋里看到的“花的脊梁”就是花朵的背面(包括枝干和叶子)。显然,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②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一种境界”在这里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颇”是“很、非常”的意思。“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我为人人”是说每个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实际行动为大众着想,为社会尽到自己的义务。如果大家都这么想这么做就必然会换来“人人为我”的结果。虽然“人人为我”放在前面,但实际上“我为人人”是前提,只有“我为人人”尽到责任和义务,才会实现“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这两者之间要辩证看待,整体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实例很多,课文中德国人养花,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而各自又看别人的花;学生轮流值日打扫教室卫生,每人带课外书到班上建立图书角等等,都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③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当然会见到许多变化,但他说“美丽并没有改变”,结合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是说德国沿街的奇丽风景没有改变,依然是“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同时,也许作者言下之意还在赞扬德国人民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这种境界是更令作者欣赏的,也是更“美丽”的。 ④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作者曾在德国留学十多年,在留学期间时常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祖国。现在时隔四五十年作者又来到德国,见到那家家户户窗口上的鲜花,不由得触景生情,仿佛进入了梦乡,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留学生活时代,他陶醉在鲜花艳丽之中,沉浸于思乡情绪之中。 (2)对词语的理解。房东: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人(相对“房客”而言)。莞尔一笑:形容微笑的样子(多指女性)。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姹紫嫣红:嫣:娇艳。形容各种好看的花娇艳绚丽。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天性、宇宙、真切、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三、教学建议 1.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有关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有个初步的认识,对作者有所了解。 2.教学时,可在学生自学生字词、充分自读达到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程序突破重难点。下面这两种思路供参考:其一,先紧扣作者四五十年后到德国故地重游发出的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引发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再引导归纳提炼并组织探究重点问题——作者在德国看到了一种怎样奇丽的景色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为什么说是“奇特的民族”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想象奇丽美景,还要相机引导学生感悟理解第3自然段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然后回读全文说说对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理解。最后进行拓展延伸,如,阅读相关文章,进一步了解德国的风光与文化,或者进行小练笔写一写读后感,或者交流对作者的了解引发课外阅读季羡林作品的兴趣。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体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其二,从课题入手,直奔点明中心思想且含义深刻的句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先引导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感悟理解过程中感受奇丽景象,积累优美语句。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类似的实例,加深对这句话以及课题的理解。最后小结归纳学习方法,完成相关课堂练习。课后思考与练习中要求理解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不能就句论句,要采用结合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进行,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括号中提出的问题重在引发思考与提示思路。不要空洞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要在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情操的陶冶。 3.教学本文要注意朗读、默读、浏览相结合。通过默读、浏览,可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有利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感情的朗读要以正确、流利朗读为前提,以感悟理解为基础,语调平缓之中有起伏,语气平淡之中有激昂。第1自然段中要适当突出“花”“德国”各自“在其中占重要的地位”;而第2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的语气;第3自然段要图文结合、读想(想象)结合、读议结合,再现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充分表达出作者对这奇丽风景的欣赏和赞美,进而达到熟读能诵;第4自然段要读出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 4.本课有7个要求会读会写的生字,字形结构都比较复杂,笔画较多,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书写,可采用师生范写、上台板演等方式进行指导。另外,要注意“莞”是个多音字,在本课中读wǎn,表示地名时读“guǎn”,如,广东省的“东莞”;“姹”(chà)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四、教学案例引发想象,广泛联系,读中激情,熟读成诵 ——第3自然段课堂教学实录师:请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大家边听边展开想象,然后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教师在轻柔的音乐声中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鲜花怒放,红的似火,粉的像霞,白的如雪,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美丽极了。生:我仿佛看到在这些奇特房子的窗台上的花连成一串,汇成了一条条花的彩带。我感到逛街成了一种美的享受,真香真美。师:谈得真好,想象丰富,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请接着说…… 生:我仿佛看到主人们正在把一盆盆快枯萎的花搬下阳台,换上一盆盆正在开放的鲜花。生:我仿佛看到各种鲜花争奇斗艳,吸引来了大批的蝴蝶,围绕着各家各户的窗台翩翩起舞。主人闻着花香,欣赏着蝴蝶翩翩起舞;行人不时驻足观赏,真是“人在街头逛,似在花海中。” 生:…… 师:是的,通过想象,大家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奇丽的景色。让我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再通过我们有感情的朗读把这奇丽的景色表现出来吧。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评价) 师:×××同学读得怎么样我们来评一评。生:我听到她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读得较重,这样就突出了各色鲜花怒放的美丽景色。师:评得好,请大家说说“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两生说成语意思) 生:我认为她读得有感情,声音有低有高,表达了作者惊奇、赞美的语气,最后两句适当拖长,给人一种“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味道。师:你愿意像她那样读给大家听吗(该生感情朗读) 师:是的,本段最后两句的确耐人寻味,意味深长,让我们默读2、3自然段,结合上下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吧。(学生默读) 生:课文前面说作者曾问过女房东,这样养花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十分肯定地说,正是这样。德国人养花与众不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你结合上文理解,很好。生:我想课文最后一段说的“多么奇丽的景色”就是指我们刚才想象的景象;“多么奇特的民族”就是赞扬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师:你说得真好!这就叫会读书。请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就是首先要为别人着想,如果大家都为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为你着想。师:你谈得很深刻。生:我想到了我们班捐书设立图书角,如果大家都不捐,就办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只要做到“我为人人”,就会换来“人人为我”。师:你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谈得好。实际上,生活中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例子很多,请大家接着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理解。生:…… 师:读懂了这一段话,再来读,大家就一定会读得更有感情,更“耐人寻味”了。 (配乐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全班齐读;然后让全班看插图,能背则背,不能背则读;接着抄写本段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本文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短文。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 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选编本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德国的民族风情特点,积累优美语言;二是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教育。课文自己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