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有文化意境的古诗

有文化意境的古诗

有文化意境古诗??????

每一首古诗都有它的文化意境,你这个提问太宽泛了,我就给你推荐以下几首唯美意境的。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入若耶溪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木兰词

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卜算子·咏梅

陆游(南宋)

驿(yì)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niǎn)作尘,只有香如故。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辛夷坞

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山园小梅

【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周庄河》

王维

清风拂绿柳, 白水映红桃。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望采纳...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诗有很多:

1、唐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唐朝·白居易《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

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

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6、宋朝·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

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所珍。荒坛坏冢朽崖屋,剥落风雨埋煨尘。断碑数尺谁所得,点画入纸完如新。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亲。六书篆籀数变改,训诂後世多失真。谁初妄凿妍与丑,坐使学士劳骸筋。堂堂鲁公勇且仁,出遇世难亲经纶。挥毫卓荦又惊俗,岂亦以此夸常民。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诗歌甘棠美召伯,爱惜蔽芾由思人。时危忠谊常恨少,宝此勿复令埋堙。

7、宋朝·陆游《夜闻湖中渔歌》:

梦回一灯翳复明,卧闻湖上渔歌声。呜呜乍低忽更起,嫋嫋欲断还微萦。初随缺月堕烟浦,已和残角吹江城。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放臣万里忧国泪,戍客白首怀乡情。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巴巫竹枝短亭晚,潇湘欸乃孤舟横。世间此恨故相似,使我百感何由平!

8、宋朝·陆游《书愤》: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9、宋朝·范仲淹《依韵和安陆孙司谏见寄》:

穰下故都今善藩,沃衍千里多丰年。孙公顷以清净化,我来代之惭二天。人物高传卧龙里,神仙近接弄珠川。汉光旧烈山河在,徘徊吊古良依然。二十八将固不朽,风云一代皆忠贤。我亦明时得君者,出处十载功不前。尚得州麾养衰疾,优游岂减居林泉。因逢故人作宴喜,琴樽风月夕不眠。之翰诗诗来若金石,重于我辈何其偏。相其直道了无悔,宁争蠖屈与鹏骞。

10、宋朝·文天祥《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宋朝·文天祥《沁园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得声名万古香。後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沈,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12、明朝·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形容文化的古诗词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唐]孟浩然

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禹尊九州汤伐夏,秦吞六国汉登基.古来多少英雄汉,南北山头卧土泥.

——顺治皇帝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刘禹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国古诗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

“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语见赵缺《无咎诗三百序》)

关于传统文化古诗词关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都有哪些,谁

省试湘灵鼓瑟

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菩萨蛮 晏几道

哀筝一弄湘江曲,

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

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

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

春山眉黛低。

琵琶行

白居易

琴歌

作者:李颀

类别:七言古诗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绘画方面的

墨梅•王冕(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莫,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愿君浑忘却,时展图画看

----薛媛,《写真寄外》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林良画两角鹰歌

李梦阳(明)

百余年来画禽鸟,后有吕纪前边昭。

二子工似不工意,吮笔决眦分毫毛。

林良写鸟只用墨,开缣半扫风云黑。

水禽陆禽各臻妙,挂出满堂皆动色。

空山古林江怒涛,两鹰突出霜崖高。

整骨刷羽意势动,四壁六月生秋。

一鹰下视睛不转,已知两眼无秋毫。

一鹰掉头复欲下,渐觉振翮风萧萧。

匹绡虽惨淡,杀气不可灭。

戴角森森爪拳铁,迥如愁胡眦欲裂。

朔风吹沙秋草黄,安得臂尔骑驷驖!

草间妖鸟尽击死,万里晴空洒毛血。

我闻宋徽宗,亦善貌此鹰,

后来失天子,饿死五国城。

乃知写画小人艺,工意工似皆虚名。

校猎驰骋亦末事,外作禽荒古有经。

今王恭默罢游宴,讲经日御文华殿。

南海西湖驰道荒,猎师虞长皆贫贱。

吕纪白首金炉边,日暮还家无酒钱。

从来上智不贵物,淫巧岂敢陈王前。

良乎,良乎,宁使尔画不直钱,

无令后世好画兼好畋。

其它的方面,茶艺,棋艺等。

棋声

作者:【黄庚】

何处仙翁爱手谈。时闻剥啄竹林间。

一枰子玉敲云碎,几度午窗惊梦残。

缓着应知心路远,急围不放耳根闲。

烂柯人去收残局。寂寂认亭石几寒。

汲江煎茶

【年代】:北宋

【作者】:苏轼

【作品】:汲江煎茶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1]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2]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3]...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古典诗词彰显了哪些文化自信

古典诗词彰显中国文化的

生命意识

生命意识,既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和存在状态的思考,也是人类意识中原初的、核心的意识形态,它包括情感和智慧两种内涵。

华夏民族的情感最初形态就是以诗歌形式记录下来的。《尚书·尧典》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是人类真善美、知情意的综合情绪,它没有偏见地记录着华夏子孙情感历程的变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情感的核心灵魂是“天真”。这里所谓的“天真”不是任性,更非懵懂愚钝,而是真性情,它体现的是“自然”精神与“家园”意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将“自然”、“田园”作为生活的终极追求。“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嵇康曾言“越名教而任自然”,而嵇康本人“精光照人,七格凌云”的人格魅力更成为后人的榜样。有“自然”必有“田园”,“田园”与“自然”相依相存。陶渊明的“田园”来自对老庄自然美学的崇拜。陶氏生于凡尘,却于红尘之外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田园”世界,欣然捕捉“自然之美,真实志趣”,他超然物外的心性不仅开辟了中国诗歌平淡自然、抱朴守拙的美学境界,而且成就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田园范式。于是,田园与自然逐渐成为中国士大夫的情感家园。

智慧,是某地域内的文化积淀内化于人之后的执行力,也就是人在某种特定文化熏陶之下的思维及其行为。“智慧”,为“智”与“慧”的集合。智是聪明,聪明与生俱来;慧为慧通,需要勤学精进。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体现出“慧通”之内涵。中国人的“慧通”外显为“温柔敦厚”,内置为“圆融贯通”。无论儒家还是道家,他们的主要观点都集中在塑造“和合”的人生气质,这是追求融合与和谐生活志趣的根本方式。在这个熔铸过程中,诗词发挥着根本的施教作用。孔子认为若不诗教,“君子”二字不过徒有其名。因此,就不难理解《诗经》为何成为儒家“格物致知”、“修齐治平”的基础了。

集体智慧,是华夏文明与自然相处过程中碰撞出的“相合”智慧。汉乐府民歌《江南》看似写采莲,其实在歌颂江南风光之余,想要传达人的活力,表现在与大自然的关系中,人与人之间那种相互合作、相互爱护、兴味盎然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体智慧,考验的是人在得与失的人生道路上的达观精神,并彰显个人的承受能力。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但于此逆境,他并没有与外界发生冲突,而是选择接受。一如他本人所言:“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无论人生如何苦痛,无论多少酸甜苦辣,最终必将风烟俱净,而永恒存在于人生的,还是我们面对生命起伏时的那份坦然。“相合”、“和谐”,这些坚韧镌铭的生命意识,恬淡、合乐、自在。

古典诗词承载中国文化“风骨”“气韵”的审美观照

风骨与气韵,来自中国古代文论术语,指的是文章内容和文辞方面明朗、刚健的风度。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专有“风骨篇”。风骨,彰显内容的坚韧本质;气韵,反映文辞的感染力。气韵衬托风骨的劲健,风骨支撑气韵的光华。

风骨之气度,莫过于观照岁月的能量,中国古典诗词对岁月的描写是最具亲和力的。建安“三曹”之曹操慨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初唐王勃诵“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而盛唐王之涣则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宋代李清照叹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人生,或庄或谐,或爱或恨,或疏或痴,它们在风骨之内,气度之上,演绎出中国美学精神“蕴藉隽永”的意味。南宋词人蒋捷作《虞美人·听雨》,用观雨的心境将“少年、壮年、而今”和盘托出,突出了人生——这位高明工匠——雕刻出的岁月力量。岁月如雨,时光亦醉。痴于“醉”的,莫过于“谪仙人”李白。他的《客中作》,以酒告慰时光。李白酒入诗肠,狂歌“不知何处是他乡”。几百年后,苏轼作答“此心安处是吾乡”。在与时光对峙的人生中,诗词是唯一的安慰。这岁月的“沉著之致”积淀了风骨,凸显了气象。

风骨之韵味,莫过于古人对“物”的执着。刘勰言:“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古人写物,其旨在“物我两忘”。王国维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即便是不起眼的花草,相对诗词作者而言也仿佛具有“明心见性”的品质。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隐居山阴(今绍兴)乡村,寒冬中偶见梅花怒放,兴之所致提笔作《卜算子·咏梅》。他虽没写一朵“梅”,没着一枝“花”,但读后却有幽咽的暗香扑鼻。“物”的淡雅之外,亦有浓郁气韵弥漫在诗词世界。“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的牡丹如此;“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李贺的美酒如是,就连柳永的“别恨”也浓得化不开——“杨柳岸,晓风残月”。古人观照“物”、珍视“物”的思想意度,是古人对“诗性”的自解,信手而出,奇崛有致。

综合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与西方哲学饱满的逻辑思维相反,它始终带着深深的隐秀色彩,内力隽秀,外显圆融,这是中国哲学以“道”为核心的“言有尽意无穷”。而最终,它落实到了“意蕴无穷”的艺术气质上,其效果就是“不在场的出席”,“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古典诗词昭示华夏的家国情怀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生命意识、风骨气韵、家国情怀,这三者合而为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们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不妖。它们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古诗词文化

然而,在我国的改革开放所促使的整体社会转型、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侵袭的趋势下,我们民族所蕴涵的文化底蕴逐渐趋于“隐蔽”!如果有一天,能代表中华民族的少有的几个特征走向泯灭时,我们还能不能静观其变、无动于衷?我敢说只要有点民族荣辱观的中国人都会采取措施来拯救并延续我们的民族文化!那么,与其等到那一天,我们为什么不现在着手呢?

说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那只能用博大精深来形容:从诗、词、曲、赋,到散文、小说,从诸子学说到四书五经,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总之无法一言以蔽之。而这一切在现在社会很难再发现了。因此,拯救我国的传统文化迫在眉睫。

就拿诗词来说吧,把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一点都不为过,然而现实中又有谁看到过李、杜的继承人?也许有人说,那些都已经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现代诗。我看不尽然。我们不否认现代诗在当代文坛的地位,但我们也不能把诗词的失传归因于不合时宜。唐宋两朝之后,其实有很多骚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延续着中华民族的瑰宝,元、明、清三朝的诗词随处可见,不说很远,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诗词就可谓中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还有文学元老钱钟书等等。他们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延续着我们民族的精魂。

中国古典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如何看待宗教和文化的关系,这是每一个民族在发展文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佛教对中国文化发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例如,我国古代建筑保存最多的是佛教寺塔,现存的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佛光寺的唐代木构建筑,应县大木塔,福建泉州开元寺的石造东西塔等,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的宝贵实物。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在一片郁郁葱葱之中,掩映着红墙青瓦、宝殿琼阁。精巧的佛教建筑为万里锦绣江山平添了无限春色。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则作为古代雕刻美术的宝库举世闻名,它吸收了犍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象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教还为中国文化带来了新的意境,新的文体,新的命意遣词方法。数千卷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典本身就是伟大富丽的文学作品。马鸣的《佛所行赞》带来了长篇叙事诗的典范;《法华》、《维摩》、《百喻》诸经鼓舞了晋唐小说的创作;般若和禅宗思想影响了陶渊明、王维、白居易、苏轼的诗歌。变文、俗讲和禅师的语录体都和中国俗文学有着很深的关系。

佛经中的动人故事常常成为艺术家们绘画的题材,曹不兴、顾恺之、张僧繇、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等历代名画家皆以擅长佛画而传世。中国画学中由王维一派的文人画而发展到宋元以后盛行的写意画,则与禅宗思想有关。由此可见佛教对绘画艺术所起的作用。至于音乐方面,公元三世纪,中国已有梵呗的流行。唐代音乐又吸收了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等来自佛教国家的音乐,唐代音乐至今还有少部分保存在某些佛教寺庙中。

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医药等科学技术的传习。唐代高僧一行创《大衍历》和测定子午线,对天文学作出了卓越贡献。隋唐史书上记载由印度翻译过来的医书和药方就有十余种,藏语系佛教中并且有医方明之学。佛教的刻经促进了我国印刷术的发展,至今被保存下来的世界上最古的版刻印本,几乎都是佛教经书图像。

佛教哲学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人类理性的反省,对概念的分析,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誉佛教徒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在世界观上,佛教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是处在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网络之中。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并把一己的解脱与拯救人类联系起来。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它以独特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使人们得以解放思想,摆脱儒学教条,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另一个新的世界。

那么佛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过程中还有没有作用?人类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断。我们要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来充实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新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也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现在有一种偏见,一提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只是儒家文化一家,完全抹煞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抹煞了佛教徒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其实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已不再是纯粹的儒家文化,而是儒佛道三家汇合而成的文化形态。

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文化史离不开对佛教的研究。事实上,自公元148年安世高东来译经引起,260年朱士行西行求经至公元1175年朱熹、陆象山鹅湖之会(前者标志一个新的文化运动——佛学之开始,后者标志又一个新的文化运动——理学之创立),这一千余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灿烂辉煌时期,也就是中外学者盛称的魏晋六朝隋唐文化。五代北宋为其余波。恰恰在这一时期中作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主流的却是佛学。其时期之长,声势之大,影响之广(传播国外)......更多唯美的句子:www.laorenka.com

写文化的古诗词

具体不知道你是需要什么类型的文化,是传统文化,饮食文化,还是其他的关于什么类型的,有一首关于饮食文化的

上元竹枝词 (清)符曾

桂花香馅裹胡桃,

江米如珠井水淘。

见说马家滴粉好,

试灯风里卖元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6行

1、唐朝·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唐朝·白居易《青石》:

青石出自蓝田山,兼车运载来长安。工人磨琢欲何用?石不能言我代言。不愿作人家墓前神道碣,坟土未干名已灭。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愿为颜氏段氏碑,

雕镂太尉与太师。刻此两片坚贞质,状彼二人忠烈姿。义心若石屹不转,死节名流确不移。如观奋击朱泚日,似见叱呵希烈时。各于其上题名谥,一置高山一沉水。陵谷虽迁碑独存,骨化为尘名不死。长使不忠不烈臣,观碑改节慕为人。慕为人,劝事君。

3、唐朝·张九龄《荆州作》:

先达志其大,求息不约文。士伸在知己,已况仕于君。微诚夙所尚,细故不足云。时来忽易失,事往良难分。顾念凡近姿,焉欲殊常勋。亦以行则是,岂必素有闻。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进士苟非党,免相安得群。众口金可铄,孤心丝共棼。意忠仗朋信,语勇同败军。古剑徒有气,幽兰只自薰。高秩向所忝,于义如浮云。千载一遭遇,往贤所至难。问余奚为者,无阶忽上抟。

4、唐朝·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孤高绣衣人,潇洒青霞赏。平生多感激,忠义非外奖。祸连积怨生,事及徂川往。楚邦有壮士,鄢郢翻扫荡。申包哭秦庭,泣血将安仰。鞭尸辱已及,堂上罗宿莽。颇似今之人,蟊贼陷忠谠。渺然一水隔,何由税归鞅。日夕听猿怨,怀贤盈楚想。

5、宋朝·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6、宋朝·王安石《吴长文新得颜公坏碑》:

鲁公之书既绝伦,岁久更为所珍。荒坛坏冢朽崖屋,剥落风雨埋煨尘。断碑数尺谁所得,点画入纸完如新。延陵公子好事者,拓取持寄情相亲。六书篆籀数变改,训诂後世多失真。谁初妄凿妍与丑,坐使学士劳骸筋。堂堂鲁公勇且仁,出遇世难亲经纶。挥毫卓荦又惊俗,岂亦以此夸常民。但疑技巧有天得,不必勉强方通神。诗歌甘棠美召伯,爱惜蔽芾由思人。时危忠谊常恨少,宝此勿复令埋堙。

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不同的文化形态来表示的各种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其实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