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大全 > 搞“东风”

搞“东风”

那年夏天,我和冯同时研究生毕业,进了同一个小办公室,住在同一个宿舍。没事的时候总喜欢聊彼此未知的未来。


我们不愿意平庸,我们都觉得自己有才华。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自然是个机会。我们经常谈论一个令人羡慕的人,他的名字叫魏。


魏是我们的师哥。在我们进入这个单位前不久,他被调到了省办公室。魏没有什么过人的经验,但喜欢写一些注重实际的理论文章。这样的文章通常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机会来了,就无法阻挡。主任无意中在内部刊物上看到一篇关于绩效考核的文章,很开胃,就问是谁写的,编辑告诉他是魏。后来主任下来视察工作,专门叫魏聊了一会儿。后来,魏成了主任的秘书。


冯感慨万千地说:“机会真神秘。如果总干事对评估感到头痛,如果总干事没有阅读第一期出版物,即使他阅读了,文章也与他的思路不一致。恐怕魏……”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


很快,我和冯的机会来了。


市招商局准备成立一个信息采集管理中心,招聘精通业务、会做软件的人才。一开始,我和冯动了心思,填好了申请表,通过了资格考试。在我去报到的关键时刻,我退缩了。我对冯说:“你我都很清楚,我们在业务上无话可说,但我们真的不擅长软件研发。这是3个月的试验。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将被开除。你的脸是什么?”冯回答说:“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边干边学,比别人努力10倍,努力10倍,这是大事。”我笑着摇摇头:“没那么容易,我怕最后的机会没有抓住,反而会成为笑柄。”


就这样,我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冯分道扬镳。


高峰一直没有回来,一年后正式调到市局。如他所说,在初期,他是全单位最低调最勤奋的人。他尊重同事,勤奋好学,肯吃苦。为了弥补软件上的缺陷,他只是拿出实力去大学学习钻研。冯亲口告诉我,他之所以被落下,不是因为计算机水平提高得有多快,而是因为他在工作中的拼搏精神和对人际关系的透彻处理。现在已经成为市局信息采集管理中心副主任,负责协调保障工作,算是“专业”对口。


我还是没等到机会。在失落与迷茫交织的日子里,我常常反思:我没有魏那样的好运气,没有冯那样的敏锐。我真的想用这些年来等待吗?大学的时候,我是学生会主席,演讲比赛一等奖,春节联欢晚会策划。我并不缺乏天赋,只是缺少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既然这个舞台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没有贵人帮忙搭建,为什么不自己创造一个呢?


市局派了一个调查小组到我们单位检查教育的实施情况。主任来找我,让我整理一下情况,准备一份报告提纲。我建议除了文字材料,如果能以民间艺术的形式展示一些好的做法,效果会不会更明显?导演的眼睛亮了。我放下思绪出发了,导演挥挥手。很好,你做到了。


检查结束的前一天晚上,研究小组成员召开会议进行总结。之后,礼貌的征求大家的建议。这时,导演开口了:“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领导们今晚不要急着回去,因为我们也编导了一个小节目。”“哦,是吗?那要看。”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这几天一直在从单位抽调曲艺特长的人加班安排节目。通过阅读散文诗、散文、歌曲等形式,展示工作生活中的趣事,这种教育的一些细节,以及收获和成就。节目虽然不够精彩,但绝对生动;场面不算华丽,但绝对原创。台上台下都是笑声。


不久,市局通知,将在全系统推广我单位的经验和做法。请推荐一个宣传员。我毫无悬念地当选了。


一个月后,在市局会议厅,当着全系统中层干部的面,用多媒体课件和图片做了一个体验介绍。掌声响起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想法。



半年后,我被调到市局,又和冯成了同事。一天晚上,我们又坐在一起,每人一杯绿茶。冯说:“其实机会并不神秘。运气好的人可以打,比如魏;普通人都能抓到,比如我;如果不做前两个,可以自己创造,比如你。”


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你是你自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