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美句子 >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

三国演义里的成语有:

1、七步成诗[ qī bù chéng shī ]称人才思敏捷。

出 处:世说新语文学篇: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做诗,不成者行大法。

2、三顾茅庐[ sān gù máo lú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出 处:元·马致远《荐福碑》:“我信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

3、下笔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一挥动笔就写成文章。形容写文思敏捷。

出 处: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言出为论,下笔成章。”

4、不出所料 [ bù chū suǒ liào ]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形容原先预料的准确。

出 处:清·曾朴《孽海花》:“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5、不由分说 [ bù yóu fēn shuō ]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

出 处:元·武汉臣《生金阁》:“怎么~;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6、不知所云 [ bù zhī suǒ yún ]云:说。不知道说得是些么。形容说话内容混乱,无法理解。

出 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7、一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 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8、乘虚而入 [ chéng xū ér rù ]乘:趁。趁着虚弱疏漏的地方进入。

出 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一二○:“将至所居;自后垣乘虚而入;径及庭中。”

9、五内如焚 [ wǔ nèi rú fén ]五内:五脏;俱:都;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像火烧的一样。比喻非常焦急。

出 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蹉跎日久;良策毫无;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10、人生如寄[ rén shēng rú jì ]寄:寓居,暂住。指人的生命短促,就象暂时寄居在人世间一样。

出 处:三国魏·曹丕《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成语大全有哪些成语来源于《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中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成语大全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如下: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暗渡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出言不逊、兵贵神速、吴下阿蒙、断头将军、车载斗量、势如破竹、老牛舐犊、如嚼鸡肋、坚壁清野、巢毁卵破、顾曲周郎、一身是胆、超群绝伦、七步之才、才占八斗、空城计、如鱼得水、髀肉复生、如饮醇醪、步步为营、偃旗息鼓、七步成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身在曹营心在汉、欲擒故纵、乐不思蜀、刮骨疗毒、计收姜维、计取陈仓、苦肉计、江东赴会、吕布戏貂禅、击鼓骂曹、蒋干盗书、走马荐诸葛、张飞赔罪、设连环计、义放曹操、桃园结义、水淹七军、诸葛亮吊孝、辕门射戢、黄忠请战、回荆州、横槊赋诗、三英战吕布、曹操献刀、单骑救主、马跃檀溪、初出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捉放曹操、大意失荆州、三国归晋、火烧连营、赤壁大战、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有关三国演义的成语

1:百步穿杨(黄忠)

2:百战百胜(曹操)

3:负薪救火(诸葛亮)

4:七擒七纵(孟获)

5:乐不思蜀(刘禅)

6:大获全胜(刘备)

7:鼎足之势(刘备,孙权,曹操)

8:不计其数(曹操)

9:不识时务(鲁肃)

10:肺腑之言(貂禅)

11:横行无忌(李催,郭汜)

12:三顾茅庐(刘备)

13:顿开茅塞(孙权)

14:捶胸顿足(刘备)

15:膏粱子弟(夏侯茂)

16:措手不及(孟达)

17:寡不敌众(周瑜)

18:诡计多端(姜维)

19:鹤发童颜(李意)

20:虎入羊群(张飞)

22:初出茅庐(诸葛亮 )

23:草船借箭(诸葛亮)

24:望梅止渴(曹操)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一手包办 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一亲芳泽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不由分说 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乘虚而入 五内如焚

人生如寄 仰人鼻息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吴下阿蒙 敝帚千金 廊庙之器

才高八斗 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旦夕之危 明眸善睐 月明星稀 土崩鱼烂 如鱼得水

妄自菲薄 孑然一生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三让徐州 三顾茅庐

三足鼎立 三国归晋 三气周瑜 过关斩将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锦囊妙计 舌战群儒 孔融让梨 木牛流马

割须弃袍 火烧连营 草船借箭 器宇轩昂 辕门射戟

单刀赴会 暗渡陈仓 志大才疏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危急存亡之秋 如入无人之境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三国演义里面的成语有哪些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才占八斗等等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有哪些

三国成语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三国演义中成语有哪些

妄自菲薄

智取陈仓

七擒七纵

六出祁山

舌战群儒

单刀赴会

得陇望蜀

负重致远

出言不逊

兵贵神速

吴下阿蒙

断头将军

车载斗量

势如破竹

老牛舐犊

如嚼鸡肋

坚壁清野

巢毁卵破

顾曲周郎

一身是胆

超群绝伦

七步之才

三国演义中的成语有哪些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

安营下寨 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昂然直入 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态度傲慢

把薪助火 把:握住;薪:柴火。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患,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事态扩大

兵精粮足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百里之才 百里:方圆百里之地;才:才能。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

别来无恙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才薄智浅 薄:浅薄。形容人的才智浅薄

赤身裸体 赤:光着。大部分身体或全身裸露

等闲之辈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犯颜苦谏 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长的威严当面直言规劝

放龙入海 比喻放走敌人,留下后患

惶惶不安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

军令如山 军事命令像山一样不可动摇,必须贯彻执行

开基创业 指开创帝业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鸣金收军 古时作战用敲锣等方式发出信号撤军回营

谋事在人 谋:谋划,安排。根据个人的能力策划事情

安身之处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

安身之地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傲慢少礼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懊悔无及 后悔已来不及了。

宝刀不老 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饱学之士 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不成体统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不可造次 造次:急遽,匆忙。不能匆匆忙忙地进行。意为要慎重。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

步步为营 步:古时以五尺为一步,“步步”表示距离短。军队每向前推进一步就设下一首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残暴不仁 凶狠毒辣,一点也没有同情、怜悯之心。

苍生涂炭 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成群结队 成:成为,变成。一群群人集合在一起。

赤膊上阵 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初出茅庐 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单刀赴会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等闲视之 等闲:寻常,一般。把它看成平常的事,不预重视。

抵足而眠 脚对着脚,同榻而睡。形容关系亲密,情意深厚。

峨冠博带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反败为胜 扭转败局,变为胜利。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骨肉未寒 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

割肚牵肠 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光辉灿烂 多比喻前程的远大或事业的伟大。

诡计多端 诡计:狡诈的计谋;端:项目,点。形容坏主意很多。

鬼神不测 测:猜想,估计。鬼神也预料不到。形容极其神奇奥妙。

缓兵之计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黄口孺子 黄口:儿童;孺子:小孩子。常用以讥讽别人年幼无知。

虎入羊群 老虎跑进羊群。比喻强大者冲入柔弱者中间任意砍杀。

极天际地 形容十分高大。

将功赎罪 拿功劳补偿过失。

急于求成 不顾一切地想马上取得成效。

假途灭虢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举止失措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孔孟之道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

老弱残兵 比喻因年老体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较差的人。

锦囊妙计 旧小说里描写足智多谋的人把对付敌方的计策写在纸条上,放在锦囊里,以便当事人在紧急时拆阅。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

毛骨悚然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落荒而逃 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

闷闷不乐 闷闷:心情不舒畅,心烦。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漫山遍野 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灭虢取虞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旧谚。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赔了夫人又折兵 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双重损失。

目不邪视 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

强词夺理 强词:强辩;夺:争。指无理强辩,明明没理硬说有理。

情同骨肉 形容关系密切如一家人。

弃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泼油救火 救火时用油浇洒。比喻事情处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态更严重。

切齿痛恨 形容愤恨到极点。

拭目以待 拭:擦;待:等待。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尸横遍野 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声威大震 声势和威望急速增长,使人非常震动。

手无寸铁 寸:形容细微短小;铁:指武器。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土鸡瓦犬 用泥捏的鸡,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用的东西。

童颜鹤发 颜:脸色。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形容十分怯敌。

围魏救赵 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先礼后兵 礼:礼貌;兵:武力。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

万死不辞 万死:死一万次,形容冒生命危险。万一万次也不推辞。表示愿意拼死效劳。

无名小卒 卒:古时指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比喻没有名望或地位的人。

为虎添翼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笔。故意玩弄文笔。原指曲引法律条文作弊。后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心怀叵测 心怀:民心,存心;叵:不可。指存心险恶,不可推测。

心术不正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

血流成河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心胆俱裂 俱:都。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

笑容可掬 掬:双手捧取。形容笑容满面。

一面之词 争执的双方中一方所说的话。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以卵击石 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

扬幡招魂 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

有机可乘 有空子可钻。

衣架饭囊 装饭的口袋,挂衣的架子。比喻没有能力,干不了什么事的人。

张灯结彩 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恣意妄为 恣意:任意,随意;妄为:胡作非为。随心所欲,胡作非为。

天崩地塌 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灾难、重大的事变或强烈的声响。

步罡踏斗 道士礼拜星宿、召遣神灵的一种动作。其步行转折,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踌躇不决 踌躇:犹豫,迟疑。形容犹犹疑疑地拿不定主意。

大雨滂沱 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东荡西除 指四处征伐。

割恩断义 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老成练达 练达:指阅历多而通达人情。形容人稳重老练,通达事理。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器宇轩昂 轩昂:精神饱满。形容人精神饱满,风度不凡。

誓不两立 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虚废词说 空费精神白说话。指说话不起作用。

养精蓄锐 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隐介藏形 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

执鞭随镫 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知遇之恩 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恩情。

四海飘零 〖解释〗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背若芒刺 〖解释〗犹言芒刺在背。

拨云雾见青天 〖解释〗只有推开密布的云雾才能看到湛湛蓝天。比喻冲破黑暗,见到光明。

初生之犊不惧虎 〖解释〗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蠹政病民 〖解释〗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反覆无常 〖解释〗指变化不定。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解释〗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虎踞鲸吞 〖解释〗比喻豪强割据和相互兼并。

旷世逸才 〖解释〗旷世:绝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

略无忌惮 〖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落荒而走 〖解释〗指离开战场,向荒野逃命。形容战败逃命。

怒气填胸 〖解释〗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凄然泪下 〖解释〗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仁义之兵 〖解释〗兵:军队。伸张仁爱正义讨伐邪恶的军队。同“仁义之师”。

柔能克刚 〖解释〗指以柔弱的手段能够制服刚强的人。同“柔能制刚”。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色厉胆薄 〖解释〗色:神色。厉:严厉、凶猛。薄:脆弱。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神鬼难测 〖解释〗测:推测。事情极诡秘,神鬼也难测度。形容谁也推测不出。

卧床不起 〖解释〗病卧床上,不能起来。

闲杂人等 〖解释〗指与工作无关的人员。

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虚虚实实 〖解释〗假假真真,以假乱真。指军事上讲究策略,善于迷惑对方。也指文艺作品中虚写、实写并用,表现方法耐人思索回味。

揎拳裸袖 〖解释〗犹言揎拳捋袖。

佯输诈败 〖解释〗佯、诈:假装。假装败下阵来,引人上当。

昂然而入 仰头挺胸地走进来。形容态度傲慢

爬山越岭 越:过;岭:山岭。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的卢马 “的卢马”形容好马。

败兵折将 折:损失。军士和将领都遭到损失。

避嫌守义 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避凶就吉 避:避开;就:趋。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三国演义的时候有名的成语

望梅止渴 桃园结义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伯仲之间 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偃旗息鼓 出言不逊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对酒当歌 屈指可数 周郎顾曲 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回肠荡气 初出茅庐 舌战群雄 羽扇纶巾 隔岸观火 上房抽梯 七擒七纵 恩威并重 乐不思蜀 得陇望蜀

一手包办

【出处】三国志魏志典韦传:「韦一手建之」

一举两得

【出处】三国志魏志臧洪传:「将以安社稷,一举两得。」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一亲芳泽

【出处】曹植洛神赋:「芳泽无加,铅华无御。」

七步成诗

【出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三顾茅庐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下笔成章

【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不知所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不容偏废

【出处】三国志蜀志魏延传:「不忍有所偏废。」

乘虚而入

【出处】魏志袁绍传:「将军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

五内如焚

【出处】蔡琰悲愤诗:「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

人生如寄

【出处】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忧何为?」曹植仙人篇:「俯观五岳间,人生如寄居。」

仰人鼻息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

伯仲之间

【出处】曹丕典论:「傅说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位极人臣

【出处】吴志孙綝传:「因缘肺腑,位极人臣。」

作奸犯科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偃旗息鼓

【出处】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注:「偃旗息鼓,曹军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庐

【出处】据三国演义所载,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危在旦夕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与阉宦共饮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处】诸葛亮前出师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处】司马昭在曹髦在位时,为大将军,专管国政,自封为相国,不久封为晋公,昭还假装不接受。髦很生气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同符合契

【出处】三国志吴志孙传注:「一与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吴下阿蒙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肃附蒙背曰:『吾谓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处】曹丕?典论论文:「里语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见自见之患也。」

廊庙之器

【出处】三国志蜀志许靖传:「虽行事举动,未悉允当,蒋济以为大较有廊庙之器也。」

才高八斗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释卷

【出处】曹丕自叙:「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

指日可待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文思泉涌

【出处】文选曹植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

明眸善睐

【出处】文选曹植洛神赋:「明眸善睐,靥辅承权。」

月明星稀

【出处】文选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鱼烂

【出处】陈琳?与魏文帝书:「焉肯土崩鱼烂哉!」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如鱼得水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妄自菲薄

【出处】诸葛亮?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谏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处】三国志吴志陆瑁传:「孑然无所凭赖。」

对酒当歌

【出处】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屈指可数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合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周郎顾曲

【出处】三国志吴志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品头论足

【出处】三国志魏志何晏传注:「晏方用事,自以为一时才俊,常为名士品目。」

回肠荡气

【出处】魏文帝大墙上蒿行:「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操

温 酒 斩 华 雄

小 霸 王 孙 策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赤 壁 大 战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桃 园 三 结 义

捉 放 曹

温 酒 斩 华 雄

割须断袍

青 梅 煮 酒 论 英 雄

三 顾 茅 庐

草 船 借 箭

大 意 失 荆 州

火 烧 连 营

三 国 归 晋

合久必分 分久必合